牛防疫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3-12-31李德臣
孙 贺,李德臣
1.本溪市明山区三农工作服务中心,辽宁本溪 117000;2.本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本溪 117000
最近几年,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受到客观因素影响,防治动物疾病工作中还存在问题。为了提高牛群生产的质量,要做好防疫工作,整合牛防疫中的问题,促进养殖业发展的速度,制定合理的牛防疫措施,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从而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1 问题
1.1 文化程度低,防疫程度不足
大部分养殖人员受到以前思想的影响,牛防疫方式落后,文化程度低,教育程度不高,这会降低牛养殖的效果,导致防疫工作中出现问题。另外,一些牧民认为疫苗免疫后,牛群就不会再生病,忽视了其接种疫苗时的不良反应,这会导致其对免疫接种出现抵触心理。
1.2 防疫设施落后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牛群养殖地区,都科学配置了防疫栏等设施,但是其并不能满足当前防疫工作要求。再者,养殖户比较分散,在具体防疫时,没有有效方式及时将牛赶到防疫栏,只是将牛围在一个土圈当中。这种情况缺乏保障设施,这会降低防疫的效果。此外,设施不健全,这会导致疫苗在运输与存储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日后防疫效果。
1.3 免疫条件问题
通过对最近几年养殖情况的分析,发现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养殖场,在选址、设施等方面,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还存在局限性。 首先是选址问题,中小型的养殖场主要在居民区,或者是生活区附近。但是,没有全面配置消毒性的设备,安全性不高,这会增加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率。另外,养殖场中的环境脏乱差,与排污管道之间没有设置明显分隔,消毒与防疫设施不完善,这会影响免疫效果。
1.4 防疫经费不足,防疫约束效果差
近几年,我国正在加大养殖与防疫资金的投入力度,然而目前没有措施解决实质性问题,在防疫工作中存在免疫反应,导致牛死亡。同时,也没有足够经费对养殖户进行补偿,村级防疫员的补助不足,易影响到防疫工作效果。由于无足够资金,为防疫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支持,会影响日后牛防疫工作的稳定开展。
1.5 疫苗接种存在问题
大部分牛养殖场在开展防疫工作时,要提前分析与调查相关疫病,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掌握疫苗接种的要点。大多数的牛养殖场,并没有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在采购上也会压缩成本。一些养殖户的专业性不强,自身防疫经验不足,没有在最合适时间段对牛进行接种疫苗,这会对后续养殖带来影响,降低经济利益。
1.6 异地引种次数频繁,防范意识不强
在外地引进种牛时,大部分养殖场并没有进行全面检查,这会导致一些带病牛进入到养殖区,部分养殖场更没有建立隔离设施,即便是有相关设施也不经常使用。通常情况下,牛感染口蹄疫与结核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要加强对牛的防疫检查,减少经济损失。
2 做好牛防疫工作的措施
2.1 加强对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视,缓解屠宰检疫压力
在当前的检疫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牛的精神状态,禁止感染病畜流向市场中,保证肉品来源的安全性,定期接种疫苗,采取有效防疫手段,降低经济损失。然而,并非所有牛都可以接种疫苗,以下几种牛需要禁止,或者是谨慎接种疫苗。
2.1.1 病牛。一般情况下,牛发病后,部分养牛户才想起来接种疫苗,希望能够有效治疗。但是,对此类牛群进行疫苗接种,并起不到治疗效果。同时,病牛在接种后,还可能会加快疾病的发病速度,加重其症状。对此,病牛一律要禁止接种疫苗。
2.1.2 亚健康牛。虽然部分牛没有显著发病症状,但是其处于亚健康,或者是带病未发病状态。如果接种疫苗,可能会马上发病,或是出现其他问题。因此,要将亚健康牛调整后,才能够考虑接种合理疫苗。
2.1.3 孕牛。目前,我国疫苗使用说明上,已经标明孕牛要禁用,并且未标明,或者标明孕牛可用情况下,要谨慎应用。在怀孕前期(0~45日龄)的牛群,要避免接种疫苗,预防其流产。
2.1.4 2月龄内的幼牛。尤其是在吃初乳的幼牛,不可以接种疫苗。幼牛在吃初乳期间,会在母体上获得大量母源抗体,能够对各类疫病发生进行预防。如果母源抗体和疫苗之间,会产生干扰,这会影响免疫效果。对此,要切实落实养殖场户防疫的主体责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规出发,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养殖户的法律意识,让其依法旅行免疫义务,认识到防疫工作重要性。对于不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内容,或者是免疫义务行为不规范的养殖户,要做好执法处罚工作。
各防控属地要强化自身管理责任,将现有“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等防疫制度进行改变,主要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制度。结合“政府保密度与部门保质量”等基本的免疫机制,理顺好动物防疫与监管的相关职责。此外,要强化乡镇(街道)等动物防疫责任,全面履行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职责,更加快速地适应对新常态下,我国防疫工作机制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防疫专业水平。
2.2 优良牛品种的选择
品种优良的牛,可以降低各项疫病的发生率,强化整体的养殖效果。注意对优良牛品种的选择,获取更多效益,时刻注意地域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比如,高原地域环境复杂,风沙非常大,在对种牛选择时,要注意其呼吸功能。
2.3 做好专业防疫工作
除了要完善与引入设施与设备,还要优化现有的卫生防疫制度,要加大对养殖人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多学习先进防疫技能。若在养殖中,出现了疫情要及时处理,积极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此外,为了更加快速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需要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整合业务培训内容,对所涉及屠宰前检疫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屠宰过程,实现同步检疫。在此过程中,要强化从业人员的动物防疫意识,经过特殊的培训后,才可以上岗,从而强化养殖人员的职业水平。
最后,健全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降低风险,饲养人员要对用具进行消毒,进行全面性管理,不可以随意对人员进行配置。此外,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打扫。在对出入养殖场人员和器具等进行管理时,需要全面消毒,谢绝不必要人员进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4 执行疫苗接种制度
养殖户要遵守《动物防疫法》中的具体规定,在防疫工作中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制度,结合具体的要求,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相关规定的学习, 优化与完善接种流程,健全防疫卫生制度。同时,卫生检疫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责任,对于不同区域中的牛养殖场,通常都要进行综合性检疫管理,制定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案,严格落实此工作,实现对全过程的监督。若在检疫中,发现了不合格牛养殖场,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健全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结合具体的制度,做好规范工作。
2.5 建立饲养管理体系
除了要做好基本牛防疫工作,不仅要完善管理机制,还要健全饲养管理机制,约束员工的饲养行为,加大约束力度,严格按照饲养要求,执行饲养管理制度。主要在牛的引种和饲料采购、饲料运输等角度出发,优化屠宰与销售等多个环节,确保养殖工作开展的稳定性。注意饲养管理,保证牛在良好饲养环境下更加健康的发育生长,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成活率与饲料的利用率,在减少发病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6 健全消毒机制,完善基本设施
加强对消毒设施与设备的有效应用,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在进出养殖场所时,一定要严格进行消毒作业,注意消毒药品的科学选择,确保其合理性,不可以随意用药,并且还要定期更换药品,不断减少病菌抗药性。健全消毒制度,要在不同时期,注意对消毒方法的影响。特别是对养殖场中的所有物品都要严格进行全面消毒,如车辆和水源等,从而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有效预防。
2.7 健全免疫体系
如果疫情已经发生,牛防疫部门要积极与养殖户配合,然后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疫情的有效控制,预防疾病扩散,全面检查所有牛的生长情况,及时找出患病牛,然后隔离,避免其传染给其它动物。其次,要严格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在牛舍安装一些所用的器具,发现牛感染疾病后,可以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注意对感染区域的有效隔离,实现及时救治。
当发现牛死亡时,饲养人员不能够随意对其进行处理,需要及时寻求上级部门进行帮助,一般要对牛尸体进行深埋,对深埋位置一定要严格消毒。此外,牛死亡后,仍需要对其进行消毒,等待2周左右后,要及时解除隔离。定期给牛接种疫苗,更加针对性地净化牛场疾病,更好地抑制疾病的发生,健全防疫体系,为牛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3 小结
由此可见,牛防疫工作作为促进我国养殖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分析其中问题,通过健全卫生检疫、提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和完善防疫设施等方式,强化牛防疫效果,降低发病率,定期对养殖场中的牛群进行健康检查,做好隔离工作,为牛群的健康生长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