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代沟, 先理解孩子的快乐
2023-12-30訾非
訾非
理解青春期孩子到底是如何体验到快乐的,是架在亲子关系代沟上的一座桥梁。
青春期的代沟
“代沟”这个词在大众语境里早已耳熟能详,甚至近乎陈词滥调了。每当我们用到它的时候,都会想到两代人之间观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然而,这种简单的概括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质量,充其量只能让双方更重视对方的差异罢了。
换言之,把代际冲突贴上“代沟”的标签所起的作用,就像告诉战场上的士兵:“此处有雷,速速避开。”接下来就是敬而远之,保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
代沟真的可以忽略吗?如果代沟发生在父母与一个青春期孩子身上,那就绝不是用“敬而远之”就能相安无事的了,很可能要大动干戈。因此,要想真正改善两代人的关系,必须从心理上理解代沟现象。
有一对父子,因为在金钱使用方面产生了巨大分歧,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顿时剑拔弩张。父亲是创业公司的老板,身价不菲;孩子刚15岁,正值青春期。
引爆他们冲突的,是孩子花一万元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这些钱是他自己的积蓄,加上从母亲那里软磨硬缠“借”来的。
父亲不问青红皂白地把儿子大骂一顿,儿子跟他针锋相对,说条件比他家差得多的孩子都用这款手机,他凭什么不能用。“何况用的是我自己的钱,你凭什么要管!”
父亲觉得儿子的行为愚蠢又夸张,态度也甚是恶劣。当然,让他更为郁闷的另一个原因,是儿子在14岁之前一直都很听话懂事,从不乱花钱。“带他去超市买东西,说好了只买一样,他绝不选择两样,而且,我让他买什么他就只买什么。”
但自从进入青春期后,一切都变了。比如一年前,儿子半学期不吃午饭,把钱攒下来买了一块3000多元的手表。
显然,和一万多元的手机一样,在父亲看来,手表也是“中看不中用,完全没必要买”的东西。
在父亲眼里,儿子真是越大越不理解父母,仗着青春期,凡事跟他们对着干。
而在孩子眼中,父亲就是个不懂得享受生活的铁公鸡,父亲对待金钱的方式更是不可理喻。毕竟,父亲身价过亿,但在日常开销方面却锱铢必较。即便在路边摊上买块煎饼,他也会跟对方讨价还价。每当这时,儿子都觉得父亲特别丢脸。
各自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同
如果不是儿子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他们不会来接受心理咨询,父子俩因为金钱观引发的矛盾冲突也不会拿到台面上聊。咨询师与他们进行了一番交流后,父子俩才终于意识到:对方在金钱上的需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迥然不同的感受不仅仅是代沟那么简单。
父亲告诉咨询师,他小时候家境贫困,在同龄人中是“最寒酸”的那一个。在别人那里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必需品,比如一个文具盒,他都得跟父母讨价还价很久才能得到。“讨价还价”,是他儿时跟父母要任何东西时,都不得不经历的过程。“我也只有通过充分地讨价还价,才会感到这件东西得来不易,物有所值。”
久而久之,他开始觉得,得到某件东西所体验到的乐趣,远不如和父母讨价还价成功之后的乐趣来得强烈。
从小就养尊处优的儿子,感受自然与父亲大不一样。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他们得到快乐的途径很简单,就是迅速拥有一件人人都想拥有的好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比别人的昂贵,比别人的“高级”,那快乐又会锦上添花。
这位父亲坦言:“我的东西比别人的昂贵,比别人的高级,我并不怎么高兴。大家都想要的好东西,比如别墅、豪车,或者去国外旅游、住高级酒店、吃大餐这些都不是我向往的。我最喜欢的是工作,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用最小的代价收购别人的公司……”
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刚才还呛呛的儿子,突然沉默了。
15岁的年纪,显然已经懂得将心比心,在知道父亲通过工作获得的是快乐,而不是像他以前以为的那样是“自我折磨”,儿子对父亲的这种体验产生了好奇,好像也对自己以前不惜一切也要买到心仪的东西的行为有点儿后悔了。
你看,所谓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其实只是各自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同。或者说,父亲和儿子各自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不同。而只有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对父子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对方。
父亲意识到的,是不用讨价还价,孩子就能体验到快乐;他也意识到,“不讨价还价就感受不到充分的快乐”,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普遍感受。
当然,这位父亲事业的成就与他的人生经历所塑造的性格有关。困难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工作欲望,讨价还价也促进了他的经商能力。
但是他的体验,也阻碍了他对孩子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他的父亲权威就不可避免地遭遇挑战,亲子冲突也在所难免。
理解对方如何体验快乐
理解对方是如何体验到快乐的,是在代沟上架设的一座桥梁。这个例子虽然稍显极端,但也恰恰是两代人(比如75后与05后)金钱观的精准折射。
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代沟,会发现表面上判若云泥的差别与隔阂,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因果关系。比如,父亲从努力創造和积累金钱里获得快乐,孩子则是从花钱里获得快乐。两种行为看似反其道而行之,其实互为因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之所以那么渴望拥有“好东西”,那么需要从炫耀性的消费里体验到存在感,往往与一个情况有关:父母对他缺乏真正的关注。
在许多奋力积累财富的富一代看来,时间、注意力、精力等可以带来财富的东西,不应该白白“浪费”在孩子身上。如果因此而有内疚感,那就通过花钱来补偿。当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天真可爱不会主动索求,他们越有内疚感。
随着年龄增加,孩子有了自己的需求,且在不被满足后自己想办法去满足时,无论是否把金钱看得很重,父母都会愤怒,想要制止。
对孩子来说,无需努力便可以拥有金钱或物质回报,其内心就不具有“回报”的体验。如果此时他们不能从亲情里得到幸福感,消费就变成一种替代。这种替代仿佛冬日里晒太阳,似乎再多都不会满足。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是金钱观还是其他方面的分歧,代沟其实都是上一辈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在父母眼中“挥霍无度”的熊孩子经常会吐槽:其实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父母骄人的事业、用不完的钱,也不是奢华的生活,而是和父母真正和谐、平等又轻松的关系。
尤为不幸的是,成长在关系匮乏的家庭环境里,当孩子终于有机会与家庭之外的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会显得十分急迫,也非常笨拙。然而,这种急迫与笨拙是他人难以理解的,所以很多时候,别人反而会躲得远远的。
“青春期”这一人生旅途中的重要节点,对所有孩子和家长来说,似乎都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孩子开始渴望独立,追求自我认同,而家长则陷入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之中,经常感到无所适从。
这种代沟不仅在沟通上带来了困扰,更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亲子教育。所以,跨越代沟需要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大量努力。
从心理层面上理解代沟,是每个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最简单易行且一定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