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点亮世界!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2023-12-30玄圭
玄圭
留守儿童将如何抵御漫长的孤单,又如何去触摸宽厚温暖的母爱?有一个普通却伟大的名字—“爱心妈妈”,给出了令人泪目的答案……
上学爸爸送,放学妈妈接,天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美味饭菜,难过的时候有人可以倾诉和依偎……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却是一些山村留守儿童梦里才有的场景。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够过上这样普通而美好的生活,近年来,湖北省妇联开展了“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儿童”活动。数以万计的“爱心妈妈”,为偏远乡村或特殊学校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超越血缘的爱与陪伴。
小松有“妈妈”了
“刘妈妈,这次去武汉换义眼瞳片,您一如既往地陪着我,我特别开心!”“李妈妈,爷爷的身体好多了,我的厨艺也有进步,下次您来家里,我给您做好吃的!”
10月的一个晚上,家住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的小松,给远在武汉、恩施的两位“妈妈”分别发了这样的信息。很快,她们不约而同地给小松打来电话,问他冷不冷,爷爷身体怎么样,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分享……
接完电话后,小松忍不住向爷爷炫耀:“爷爷,您知道吧,现在我有两个‘妈妈!”爷爷笑呵呵地点头说道:“我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老人明明是笑着的,眼里却有泪光。
“刘妈妈”叫刘琼丽,“李妈妈”叫李霖,她们与小松不是亲母子,却有着血浓于水般的深情……
202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为湖北省“爱心妈妈”代表,小松的“爱心妈妈”、恩施州中心医院妇委会副主任李霖深情讲述了她、刘琼丽与小松的温暖相守故事,也让很多人知道了湖北省有一支顶起留守儿童半边天的庞大队伍。
“當‘爱心妈妈的经历,使我们对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份关爱,一份守护,足以照亮温暖孩子的一生。爱的马拉松,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李霖有感而发。
今年17岁的小松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在他刚满月时意外丧生,母亲在他3个月大时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奶奶不在了,爷爷身体不好,小松从3个月大时就再也吃不上奶了,米糊、豆浆或者土豆泥,是爷爷能给他的最好食物。
3岁那年,小松在玩耍中意外伤了左眼,爷爷带着他去乡卫生院做了简单的清创包扎就不再治疗。几年后,时任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眼科专家李拓偶然得知小松后将他接到医院做手术,由于耽误太久,小松的左眼球还是没有保住。
随着时间推移,小松左眼周围的皮肤开始萎缩,面部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这也导致小松从小就孤僻自卑,特别没有安全感。2017年,恩施州中心医院与小松所在的长槽村结对,为当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配对爱心妈妈,妇委会主任刘琼丽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小松。
“11岁的他看起来只有六七岁,左眼凹陷,而且周围的皮肤严重萎缩……”看着低头不语、不想让大家看到脸的小松,刘琼丽心如刀割。结束工作回恩施时,刘琼丽带上了小松,医院免费为他做了左眼义眼底座植入手术。
命运的齿轮就此启动,小松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不久以后他就有了“妈妈”,而且是两位……
2021年6月,湖北省妇联会同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按照“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要求,深入推进“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儿童”(以下简称“万名爱心妈妈”)项目。这是湖北省“十大惠民、四项关爱”实事项目之一,也是省妇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
“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儿童”的东风吹来,恩施州妇联积极响应,在全州为留守儿童招募“爱心妈妈”。活动得到全州女性干部职工、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爱心妈妈”的队伍很快成立。她们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与全州2.7万余名留守儿童结对。
很多爱心企业也踊跃加入“万名爱心妈妈”行动中。得知刘琼丽和小松的故事,武汉一家义眼瞳片制作企业联系到她,免费为小松植入了义眼,还承诺每3年为他换一次,直到他成年。跟刘琼丽去武汉植入义眼后,内向的小松第一次对她喊出了“妈妈”,也第一次同意跟刘琼丽合影。
2022年,刘琼丽退休,恩施州中心医院妇委会副主任李霖接过了她的接力棒,成为小松的“爱心妈妈”。今年夏天,李霖带着小松去武汉更换义眼瞳片时,刘琼丽也从家中赶过去陪伴他。被两位“爱心妈妈”一左一右地拥在中间,小松笑得合不拢嘴。回家后,他给她们发了微信:“我很幸运,拥有两个妈妈。”
今年暑假,李霖和医院的“爱心妈妈”去长槽村看望留守儿童,小松特意从学艺的饭店赶过来,跟在“李妈妈”身后忙这忙那,“妈妈,让我来,因为我长大了。”活动快结束时,小松跑到李霖身边,大方地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李妈妈,跟我拍张照片吧!”李霖愣了片刻后,笑着将小松揽过来。小松马上将脸贴在她的脸上,然后举起手机,一连拍下了好几张照片。“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照片。”“我也是。”李霖笑着回应小松。
像海一样深的缘分
像刘琼丽、李霖一样的“爱心妈妈”还有很多,她们和结对的孩子之间都有着如海一般深的情谊。
留守是一种什么状态?留守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成为“爱心妈妈”前,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节目主播、主任记者柳芳从未想过。2021年,她成为“万名爱心妈妈”的一名志愿者。这年秋天,柳芳遇见了700公里之外的留守儿童越越。
越越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还有个弟弟。父母都是残疾人,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把孩子丢给了老人,自己去外省打工。为了多挣点儿,越越的父母逢年过节都很少回家。所以对“妈妈”这个称呼,越越三姐弟都很陌生。
“我有妈妈,但我不记得她的样子。”这是第一次见面,柳芳问越越“想妈妈吗”时,越越犹豫片刻后给出的答案。柳芳特别震惊也很难受。她蹲下身子,伸开双臂,柔声对越越说:“我想做你的妈妈,可以吗?”越越退后两步,柳芳就往前走两步。终于,越越停下来,看着面前这位温柔漂亮、笑脸盈盈的“妈妈”,她乖乖地扑进了柳芳的怀里。“姐姐、弟弟也过来呀,我是你们三个人的妈妈。”见孩子们羞怯地朝自己走过来,柳芳泣不成声。
“我们依偎在一起,说话,读书,拍照,我把女儿准备好的信一句一句念给他们听,我想让孩子们明白:留守的孩子并不是孤岛,他们的每一份渴望都会被人看到。”柳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转眼3年过去,从起初害羞到不敢与柳妈妈对视,到现在每周一次视频通话,越越和姐姐抢着跟柳芳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柳芳说,在成为“爱心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一次次被感动、被治愈,也越来越明白:“爱心妈妈”这4个字,不仅给留守儿童带去了温暖与陪伴,更给作为“妈妈”的她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妇联副主席何丽莉(挂职)也是万名“爱心妈妈”之一,她结对的“儿子”叫康康。“是个非常调皮帅气的家伙,特别依赖我!”康康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家里贫困,妈妈在他3个月时离家出走,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康康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对妈妈没有任何印象,跟爸爸也不亲。
2021年,何丽莉第一次见到康康。“他穿着不合身的女孩衣服,孤零零地站在一旁不出声,有个小朋友大声说:‘大家别理他,他妈妈都不要他了!”每当想起当初的情形,何丽莉都会红了眼眶。
“谁说他妈妈不要他了?我就是康康的妈妈!”何丽莉蹲下身将康康揽入怀中。从那以后,她三天两头就往康康家跑。剛开始几次,康康见到她还有些认生,问什么都不说。见何丽莉有些失落,先生决定跟着她去康康家里看看。“男孩果然跟爸爸亲,先生第一次跟我去看康康那次,小家伙不像之前那样躲,而是主动朝我走了过来。”从那以后,只要有空儿,先生都会陪何丽莉去见康康,“我爱人说得对,男孩就跟爸爸亲。”见面几次后,何丽莉的先生也把康康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今年7月的一天,何丽莉突然接到康康的电话,孩子哭着喊:“何妈妈,你快来呀,爷爷跟奶奶吵架,他们都不要我了,妈妈,我害怕……”康康第一次开口叫妈妈,何丽莉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先生马上开车带她一起去康康家。
看见何丽莉,康康哇哇大哭:“妈妈,你可算来了!”原来,康康爷爷喝了很多酒,借着酒劲儿跟老伴儿撒气,说不想养康康了。何丽莉告诉老人,喝酒吵架不能解决问题,以后不要在康康面前发火。“家里有困难就给我打电话,因为我是康康的妈妈。”何丽莉说到做到,不仅自己花钱资助康康家,还联系当地爱心人士给他买衣服、文具和零食,定期陪他谈心,每年寒暑假,何丽莉夫妇还会带着康康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旅游。“不仅我爱他,我的先生,儿子和父母也都把他当成家人一样爱。”何丽莉说。
“妈妈,这是我攒的钱,你拿去买一个新发卡好吗?我希望你一直都漂亮!”前不久,康康给何丽莉发了一个红包,她开心地收下了。“孩子给妈妈发红包,为什么不收呢?”
找到了家的方向
“万名爱心妈妈”项目创立后,湖北省各地积极响应,尤其是各级妇联,大家都踊跃报名成为“爱心妈妈”。一个个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如春天的花儿一般在荆楚大地绽放开来。
“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儿童”实事项目实施两年多以来,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以及巾帼文明岗中招募11567名“爱心妈妈”(团队),结对11510名困难留守儿童;在全省设立100个“爱心妈妈”结对服务站点;开展集中关爱活动353场;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资金,新增100个村开展“童伴妈妈”项目;持续开展“童心同愿·希望微心愿”公益关爱活动和家庭教育公益讲堂送教活动,受益者达35727人次。
“这几年,我见了很多位‘爱心妈妈,听了太多太多她们与结对孩子之间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每位‘妈妈肚子里都装着一箩筐说不完的感人故事。”湖北省妇联一位工作人员说。
时间流逝,真情不变,“爱心妈妈”的爱不仅仅是陪伴,也不仅仅是那一声声“妈妈”。湖北省宜昌市某山区的孩子莹莹,为了能经常见到城里的“爱心妈妈”,努力学习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每到周末,她的“爱心妈妈”都会去学校接她回家;恩施州中心医院结对帮扶的长槽村,几乎每个月都有父母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陪伴孩子,“再不回去陪孩子,他就要被‘爱心妈妈‘拐走了……”一位留守儿童的妈妈开玩笑说;当然,那些因为家庭发生变故,永远失去了妈妈的孩子,也一定会迎来一位甚至几位天使一般的“爱心妈妈”。
“您是我的北极星,当我凝望您的时候,我总能找到家的方向。”这是一位今年刚考上高中的女孩,写给她的“爱心妈妈”的信中的一句话。
毫无疑问,刘琼丽、李霖、柳芳和何丽莉以及湖北省所有“爱心妈妈”们,就是孩子们可以眺望的家的方向,是一直指引并温暖着他们的北极星……
(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感谢湖北省妇联、恩施州中心医院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