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铿锵玫瑰战友团,让“活着”拥有更深刻的意义

2023-12-30林誉愈之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李敏刘秀红病友

林誉 愈之

她们是一群乳腺癌患者,抱团取暖,让姐妹们一起重新遇见生活的美好,绽放生命的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呈现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

乳腺癌给患者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伤害,更有心理的折磨。担心无法找到伴侣,无法孕育生命;担心丈夫介意自己身体不完整,婚姻出现裂痕;担心治疗费用昂贵,给家人带来沉重负担……面对这些难题,公益组织铿锵玫瑰战友团(简称“战友团”)应运而生。她们不惧困难,用积极的心态疗愈自己,鼓舞病友,载歌载舞的视频更是火遍全网。

乐观是灯,照亮前方

2023年10月25日,铿锵玫瑰战友团建团十周年庆典上,姐妹们上台表演,展现才艺,回顾这十年来携手度过的风风雨雨。看到舞台上充满活力的表演,团长杜庆洁陷入了回忆。

杜庆洁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后经他人介绍,与耿军武再婚,生下儿子。本以为余生将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一张乳腺癌确诊单改变了她的命运。曾经积极阳光的杜庆洁一下跌到了谷底,经常一个人默默流泪。她担心看不到孩子长大,又觉得耿军武是一个好人,不希望拖累他,想要离婚。可耿军武坚决反对,在工作晋升关键期毅然决然请了长假,陪伴杜庆洁治疗:“你对我很重要,哪怕卖房卖车,我也要将你治好。”一岁多的儿子更是用笑容为她带来无尽安慰。

杜庆洁下定决心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病痛,唯有这样,自己才能陪伴孩子成长,与丈夫白头偕老。杜庆洁在医院接受了长达9个月的治疗,她的乐观和坚韧赢得了病房众多姐妹的尊敬。

杜庆洁始终以微笑面对病痛,与医院内众多面色凝重的癌症患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每天晚饭后,她都会组织姐妹们在医院的公共区域一起唱歌、跳舞,让护士或医生帮她们拍照。大家还经常聚在杜庆洁病床边与她聊天,笑声阵阵。

一天,听到杜庆洁床位传来的欢笑声,同病房的丁姐只觉得烦躁:“生病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就是这一句质问改变了杜庆洁之后的人生轨迹。那天傍晚,杜庆洁与丁姐开诚布公地交流。其间,她的一句话点燃了丁姐的希望:“你比我年长20岁,儿子都结婚了,但我的孩子才只有1岁。我要好好活着,看着儿子长大,我想你肯定也希望看到孙子、孙女出生。”杜庆洁还说,只要丁姐熬过这一关,之后的生活都是赚来的。不知不觉中,俩人聊了一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病房,也照进了她们心中。

经过这次通宵达旦的长聊,丁姐觉得杜庆洁说得在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后,丁姐开始尝试与大家一起聊天、唱歌、跳舞,乐观面对疾病。杜庆洁发现,互相倾诉对心灵的治愈具有重要作用,不仅疗愈他人,也能宽慰自己。于是,她开始经常与病友们聊天,为她们送去欢笑和安抚。

杜庆洁拥有极高的共情能力,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通过细微的言辞,洞察到他人的心思,巧妙引导话题,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共鸣。有人赞叹道:“你的言语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能够为他人注入生命活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自己这股“魔力”唤起对未来的信心,杜庆洁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住院期间,杜庆洁成立铿锵玫瑰战友团,当即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截至今年,该团已有3000多位成员,50多名专家顾问参与其中,累计帮助患者8000多人次。

蜕变是路,通往美好

心理疏导是“战友团”为患者提供帮助的第一步,让大家能够正视自身的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战友团”里除了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大家提供帮助,杜庆洁还希望病友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一直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因此,她又在“战友团”内部组建了一支艺术团,有专人指导,有舞蹈、模特等形式可选,让病友们有机会展现自己。

刘秀红就是加入艺术团后受益的众多姐妹之一。她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从小到大都习惯性地避开人群的视线,生怕自己的存在引起他人的注意,但内心里又十分渴望得到关爱。自卑又敏感的她与丈夫相处并不和谐,离婚后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确诊乳腺癌后,她整日叹息,郁郁寡欢,经常自言自语:“为什么我总是遇到这些倒霉的事情?”

经过主治医师的引荐,刘秀红与“战友团”取得联系。在此之前,她曾有过担忧,担心自己无法融入这个团体。杜庆洁向她承诺:“在我这里,没有姐妹会被冷落。”“战友团”每一次举办内部活动,都会设置破冰环节,每位姐妹都需要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名字、患癌经历、个人爱好等。在一次次的讲述中,她们逐渐“脱敏”。当一个人能够平静地陈述自己遭受过的痛苦时,那她也已能接受并面对这一创伤。

首次参与活动,见到姐妹们身着华美服装、载歌载舞的情景,刘秀红惊讶于病人也能焕发如此活力。杜庆洁主动过来打招呼,邀请她加入人群,并热情地介绍在场的朋友……杜庆洁居然记得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姐妹,刘秀红顿时心生感动,觉得这个团体或许真的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杜庆洁鼓励刘秀红做自我介绍。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刘秀红的声音颤抖且微弱,如同蚊子一般。杜慶洁微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给予鼓励。谈到兴趣爱好时,刘秀红低声细语地回答:“喜欢拍照。”杜庆洁立刻提议让她负责为整个“战友团”拍照,每个人还要有单人照片和与其他人的合影。

突如其来的提议让刘秀红感到震惊。以往,她没什么朋友,她的兴趣爱好也并未得到任何人的关注。第一次参加“战友团”,杜庆洁便把给姐妹们拍照这一重任交给自己,她受宠若惊。如今,她已成为“战友团”的专属摄影师,为团队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在台下的时间长了,刘秀红也希望有机会站在台上,便萌生了加入模特队走秀的想法。虽然加入前她有过犹豫:“我长这样也能走秀吗?”姐妹们听罢,纷纷鼓励支持她。模特队有一个宗旨: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姐妹,不分年龄,不分美丑。加入模特队后,姐妹们帮刘秀红挑好看的衣服、化精致的妆容,令她整个人焕然一新。此后,她开始学习穿搭、形体、化妆等知识,提升个人形象,悦纳自己。原本习惯躲起来的刘秀红变得自信起来,开始主动结识新姐妹,宛如新生。

在艺术团中,大多数姐妹在生病之前并未有机会站在聚光灯下展现自己的魅力。然而,作为一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她们相互鼓励,大胆尝试以前未曾做过的事情。如同凤凰涅槃,她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生活,并努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变得坚强和豁达。

互助是桥,连接温暖

参加“战友团”后,姐妹们热衷展现自我、帮助他人,逐渐忘却疾病的痛苦,积极投身于生活。这不仅让她们在个人层面上实现了蜕变,也为家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014年,李敏被诊断出乳腺癌。在这无助的时刻,通过他人的介绍,她加入了“战友团”。在这里,她得到了姐妹们的帮助和关爱,走出病患的阴影,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萌生出帮助其他病友的想法。

“战友团”中有“守护天使病房探访”活动:“战友团”的姐妹前往病房,为新来的病友提供心理疏导、术后护理等知识。这是一个需要严格审核的项目,参与者不需要容貌俊美,但精气神要充足,还要跟随专业的老师学习病理、心理、化妆等知识,最终考核通过后才能胜任。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李敏终于通过考核,与姐妹们一起在病房中穿梭。她意识到,生病后的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而是可以将生命的能量传递给他人,为新来的病友们带去温暖。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她找到了自我价值感。

当自己越来越好,李敏惊喜地发现,儿子杨鸿宇也在她的影响下成长了、成熟了,越来越像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小大人儿。他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儿子的变化让李敏由衷欣慰,他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人。

每年10月,“战友团”会举办大型公益活动,从活动的筹备到当天的展演,李敏都會带着杨鸿宇全程参与。而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个特别的姐妹们分享的环节。

在一次分享中,杨鸿宇听到了一位阿姨在面对病魔时的坚韧与毅力,以及康复后投身病房探访公益活动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让杨鸿宇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紧紧握住了妈妈的手,他知道妈妈也一直在勇敢地生活着。在阿姨和妈妈身上,他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力量。

自从加入“战友团”后,李敏已然找到人生的前行道路。身为乳腺癌患者,她用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告诉儿子,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来衡量,更在于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在与死神的近距离接触中,她希望儿子能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而且,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一时一刻的成就,是不断提升和实现自我的探索过程,就像她现在做的一样。即使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厚度也会让自己变得灿烂。

只有自己淋过雨,才会总想替别人撑把伞。“战友团”中,像李敏一样在病房里现身说法的姐妹还有很多。她们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活着”拥有更深刻的意义。她们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为他人点燃了希望的火花,也照亮了自己人生的长路。

十年漫漫人生路,硕果累累修自身。“战友团”中的姐妹们凭借坚韧的毅力与积极的态度,始终在与乳腺癌进行顽强抗争。她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乳腺癌患者的勇气与力量,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陪伴、支持、关怀与温暖,这些不仅是治愈的一部分,更是她们在抗击癌症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重生》

一朝生死入迷茫,

混沌终日累心伤。

噬心蚀骨都无惧,

冲破黑暗现曙光。

娇儿尚幼遇严霜,

唯母则刚再起航。

君伴大爱行路畅,

铿锵玫瑰展芬芳。

注:李敏患病后写的诗。这是一个癌症患者的所有感受,她觉得这首诗尤其是对于有孩子的患者是一种鼓励。

猜你喜欢

李敏刘秀红病友
乙肝病友,远离酒精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Discussion on James Joyce’s The Dead
The Influence of Missionary School o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神经”病友
病友
小幽默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