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2023-12-30苏明伟
苏明伟
[摘 要]从宏观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已然成为产业革新和经济增长的新焦点,尤其是我国当下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文章围绕制造企业,从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重点分析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如明确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思路、端正数字化转型的思想态度等,希望能为广大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24-0031-03
一、数字化转型概述
数字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化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将数字经济集中到数字技术中,进而实现业务转型。它不仅是技术和方法等手段上的更新,而且更注重与组织需求的适配度以及能否满足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等需要。
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资产与财富,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并将其转化成企业生存发展的驱动力,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制造企业正处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我国工业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给我国的环境管理、人口管理及资源管理等造成了压力。我国制造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与我国特殊国情深度契合的工业化道路,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数字化转型刚好满足这一要求。
(一)IT技术、OT运营技术的综合应用
IT技术包括云计算、5G等,OT运营技术主要是指工厂自动化,二者相结合可助推制造企业实现工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如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企业中,其不同系统中的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等应用越来越多,如肯尼迪航天中心,其利用PDM和PLM系统工具,实现了离散事件仿真、操作培训及结构分析等数字化应用。
(二)重塑生产方式
制造企业的产品分工日益细化,且复杂度不断提高,对技术集成应用的深度与广度都提出了新要求,单一生产模式根本无法实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急速变革,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单链式转换成了综合式,带动了链条上各项因素的重整,实现了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质量改进等目标。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助推制造企业价值链重塑,打造了业务协调、资源共享及合作共赢的制造网络。
(三)实现制造企业全要素变革
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产生新要素,如农业时代的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工业时代的技术要素、资本要素,数字时代的信息要素、数据要素等。数据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主要驱动要素和新发展引擎,其本身的可传递性、可复制性,直接打破了传统供给的限制,实现了持续增长和创新,形成了全链协同、智能决策及全要素叠加聚合的新型制造体系。
(四)企业经营模式的转换
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IT技术和OT运营技术,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的重塑,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平台层出不穷,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直接带动经营模式、业务模式及商业范式的变革,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势必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潮流。
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我国制造企业承担着源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发达国家依靠雄厚的原始积累率先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科技含量日渐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的优势衰退,致使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必须齐心协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2023年公示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显示,我国仅有7%的企业突破了转型困境[2]。
(一)基础技术再造与应用推广
以广西、黑龙江等地区为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其积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在信息科技的作用下拉近了制造企業与高端企业间的距离。未来,制造企业要加速基础技术的更新,大力应用数字化技术,高效办理业务,督促制造企业跻身现代先进企业行列。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入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理念,建立推广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内制造企业的共同转型。
以贵州省为例,2022年4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指出,到2025年,必须在工业领域实现数字经济应用发展的创新突破,“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至少达到60%,全面覆盖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制造企业为表率,打造智能工程,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二是支持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利用“云使用券”对上云用云的工业企业进行补助,如对购买数据库进行软件开发的工业企业,按照购买费用的60%(小于或等于)进行补助,同时对取得国家试点示范资格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可给予至少20万元的资金奖励,大力支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拓宽数字化转型的覆盖面。
(二)主导产业带动与转型升级
我国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具有较大差异,不同地区间发展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各地区可利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进步,甚至可覆盖到其他行业。依托“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投资龙头企业,助推传统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技术革新。
例如,甘肃省自2023年起致力于加强一体化关键节点的互联互通作业,直接带动了周围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如海亮集团、金川集团等,积极建设兰州数字化工业园区,有序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3]。
(三)数字技术创新与产业赋能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势必须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其必须前瞻布局,利用新技术赋能制造企业,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进行技术研发,建立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利用集群化优势带动制造企业升级,有目的地储备千亿级的企业,根据供应链理念内涵向上下游渗透技术、标准及数据,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
例如,安徽省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工作,2023年积极推进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培育孵化了省级大数据企业超500家,催生了很多以网络建设、平台设计等为主营业务的新业态,以此形成产业联盟,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不断向上下游延展,助推上下游(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
在明确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路径后,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客观研判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何种阶段,并根据企业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制订数字化转型计划,保证制造企业的发展质量。
(一)明确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思路
制造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之前,必须明确其在数字化能力上的长短板,扎实推进现有业务,积极引进新业务,吸收异质、优质资源,并将其集中到产业的研发、制造和服务推广上,将数字化能力转化成制造企业的优势。具体来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思路可参考如下步骤。
一是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与数字化平台,奠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环境基础。
二是依托互联网,实现多平台协同发展,积极研发技术专利,有序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制造生产之间的协同。
三是从企业经营模式、业务模式入手,引入数字化转型理念,助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四是在数字化成熟运用后,制造企业应积极建立数字化服务生态系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端正数字化转型的思想态度
制造企业在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思路后,就要从职责任务出发,端正数字化转型的思想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全员性的工作。
一方面,企业全员需要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的技术变革,而是需要做好企业相关变革工作,配合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如文化变革、结构调整、业务流程重塑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9年出具的《2019年全球数字化企业高管和研究项目》内容显示,全球有超80%的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除了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外,还要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重新定义,由上及下地全面调整,驱动企业绩效增长。因此,制造企业不得由某一单一部门全权负责数字化转型工作,应设立专职的数字化部门,由各部门骨干人员组成,开展专项行动,发挥其协调、联动作用,从组织职能层面设计,落实具体的数字化举措,“虚实”结合(虚:各职能部门的数字化建设顾问;实:数字化转型计划的具体实施),逐步壮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团队,确保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应正确看待数字化转型,将其当成全新业务领域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树立长期观点,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会在短期内见效。企业应从战略层面看待数字化转型,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为转型目标,直面痛点,将小型数据或项目作为试点作业,分析其数据架构、数据处理能力及数据质量等,奠定后期大规模、全范围的数据分析治理基础,要求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通力合作,确保数字化转型尽早落地见效[4]。
(三)强调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除了明确实施思路与端正思想态度外,制造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中还要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全面变革。
加速成果转化步伐。制造企业可与当地的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高校等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并设立数字化转型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的先进国内外技术在制造企业中落地,在重大项目或重大金额流动的项目中与数字产业开展深度合作,如开拓新产业、建立创新联盟等,根据工作的具体场景和难题推出新方案,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
搭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制造企业需结合其分类,如航空航天相关制造企业,应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与供应商、网络平台方等打造航天航空设备制造数字化转型中心,搭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提供更专业、更准确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技术等服务,帮助其他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高数字化转型质量,制订符合其实际且实操性强的转型计划,动态演示转型场景,不断增强其转型意愿和信心,打通制造业细分领域间的壁垒,提供全行业、综合性的服务[5]。
(四)建设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
实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但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企业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掌握数字化转型技术与企业经营、业务和财务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还很稀缺。制造企业可联系政府主管单位,制定人才培育和孵化等制度,鼓励高校、大型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等制订数字型人才培育计划,建立训练基地,从源头上保证数字型人才供给。此外,制造企业可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了解人才在工作过程中的想法,满足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及不同人员的实际需求,制订人才激励计划,填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口。
四、结语
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伴随企业的业务活动、经营管理而持续存在的方式、手段。文章从转型思路、理念转换、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从通用性角度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个体制造企业在借鉴应用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随着各种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会出現更多的新问题、新技术。制造企业为保证发展活力,必须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持续学习,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巨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J].企业管理,2023(06):105-107.
[2]姚慧芳.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10):19-21.
[3]李应晓,张晶,张高尉,等.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2(01):85-87.
[4]梁新怡,钟俊鹏,罗锋.家电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以美的集团为例[J].当代经济,2021(06):68-71.
[5]杨孟著.积极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J].产权导刊,2020(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