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浅阅读对用户心智模式的影响研究
2023-12-30刘佳琦
刘佳琦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1 引 言
近年来,技术赋能不断引领媒体融合走上快车道。人们对阅读的习惯日益伴随着社会海量信息与其自主选择精力有限的矛盾、所接触到的媒介和载体多样化、便捷化等趋势而呈现“快餐式”“碎片化”“浮光掠影般”的特征,以“两微一抖”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信息也通常以具有直观性、精简性的方式展现,使用户浅阅读接收和获取信息的行为成为融媒体环境下的普遍现象。“心智模式”作为一种思维定式,通常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行为,优质、高效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提升,其在当代年轻人群体阅读方面体现更甚,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未成年人每天被浅阅读围绕,其心智模式尚处于发展与待完善的过程。因此,笔者欲通过阐述相关概念,分析融媒体环境下浅阅读对用户心智模式的影响,探求基于碎片化阅读来优化用户心智模式的发展策略,以期正确引导用户阅读兴趣,完善、升级自身心智模型,以新视角获得新信息,以新方式对其进行解读、思考与决策。
2 浅阅读与心智模式概述
2.1 浅阅读与深阅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样态的形成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使以研究、探讨为最高境界的传统“深阅读”逐渐向以快速浏览、普及浅显、试听结合、休闲娱乐为特征的“浅阅读”转变。目前,关于浅阅读的定义众说纷纭。周亚[1]从阅读的概念出发,着眼“深”与“浅”,以阅读客体所含信息量、读者大脑参与度、阅读意义等层面对两种阅读概念作出界定,认为在浅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大脑参与度低,尚未经过情感与心理层面的认同,对信息的把握程度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周必勇等[2]认为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以娱乐化、大众化、实用性为最高境界的“快餐式阅读”。刘明洋等[3]认为数字时代的深阅读是一个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是读者通过感知、理解、推理、反思与判断信息,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与自己原有的信息结构进行加工融合,从而完善知识框架的过程。诚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因其可读性、易读性强而具备合理性,但同样也存在着功利、浅显的弊端,对于当今很多由于外界环境、内部动机等原因普遍缺乏深层次、系统性、整体性的“慢”阅读的用户来说,不利于其知识的积累以及思辨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培育[4]。
2.2 个体心智模式及其与浅阅读的关系
“心智”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整体认知及其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观察、理解、判断、记忆、想象与推理,而后指导其行动。“心智模式”又称“心智模型”,它是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活动或概念的方法和习惯的一种思维定式,其形成与发展往往会受个体的性格、家庭环境、接受的教育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例如,当个体在其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创造思维、感知能力长期受到束缚而未得到正面引导时,就可能会产生感知力低、思维灵活度差等问题,进而使其心智模式不能及时完成更新,从而影响其未来的思考与行动[5]。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智模式作为一种客观的心理存在并无对错、好坏之分,但积极的心智模式通常会给人带来乐观的情绪与动力,在应对外界环境时也更“得心应手”,故在必要的时候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对个体来说非常重要,其中阅读是重要途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深刻揭示了阅读作为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启迪智慧、启发思想的意义[6]。优质的阅读能够帮助人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而浮躁的浅阅读则容易滋生思维惰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心智模式,导致认知偏差,不利于个人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建立。图书馆、学校、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作为辅助阅读、社会教育的前沿阵地,有提高用户心智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使命和责任,要在融媒体环境下的浅阅读浪潮中为用户构建积极的心智模式,使其在潜意识中发展自我认同,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与创造性思维,助力其拥有幸福人生。
3 融媒体环境下浅阅读对用户心智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浅阅读模式正日渐入侵到人们的娱乐、生活、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新媒体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用户阅读的主要媒介,长此以往,会对用户的感知、理解、思维、评价、想象与创造等复杂心智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浅阅读对用户认知、思维、记忆、想象等心智模式的影响,简单分析其中的关系与内容(见图1),从而为后续提升的策略探索提供决策借鉴参考。
图1 融媒体环境下浅阅读对用户心智模式的影响
3.1 盲人摸象式的浅阅读会导致“浅认知”
认知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并对其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来源于人们的所学、所闻、所见、所感。信息技术的飞速演进为人们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了便利,利用科技产品、智能终端、移动网络在休闲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高效利用零散的时间来获得更广泛的内容和信息无疑是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但如果长期习惯于“浅表式”接收、沉溺于“娱乐化”阅读、定格在“碎片化”速览,没有将吸收的零散信息进行思考与整合,仅将认识停留在表面,对信息的理解不透彻,就会陷入整体认知杂乱、似懂非懂、断章取义的阅读陷阱,导致在广泛涉猎的过程中没有使新信息与原本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有机联系、结合而真正将其吸收成为自身认知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把局部当整体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塑造与发展正确的认知观[7]。
3.2 失去专注力的浅阅读会影响个体思维架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概括与反映,个体的思维架构是可塑的,通过外部有意识地不断训练,人们的思维、认知与行为方式都会发生变化,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的制胜法宝,阅读质量影响思维质量。然而,在信息资源鱼龙混杂与以短、平、快为特征的娱乐文化过剩的网络时代,用户很容易主动或被动地被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个人“口味”的信息吸引而开始浅阅读。据艾媒咨询关于阅读场景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碎片化阅读趋势愈加明显,2020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数字阅读的用户占比达56.4%[8]。碎片化阅读在扩大用户知识面、提升个体快速处理多重简单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对其精力、耐心、专注度造成严重的切割与消耗,使其无法长期专注一件事,造成思维惰性与“短路”。长时间沉浸于碎片化信息与浅阅读的洪流中,大脑会慢慢失去深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沦为简单的信号处理器,这对用户的思维能力构成挑战。因此,分析与把握存在于浅阅读与深阅读之间的平衡点,理性看待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利与弊,坚守阅读的深层价值,做到静气与定力,有助于为个体思维架构的更新赋能。
3.3 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会钝化用户记忆能力
记忆作为一种编码、贮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思维、推理、判断、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正是依靠记忆,人类才得以学习、积累与运用各种知识、经验,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步。“快餐式”的时代让用户不受时空限制来吸收和获取信息的同时又让其反复陷入焦虑,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快速遗忘”,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每个用户的记忆存储量是有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超额的信息,信息在“先进先出”中被遗忘。其次,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更多形成的是短期记忆,而非长期记忆,即用户通过碎片化的阅读无法将重要的知识纳入大脑的记忆库中,尚未完全形成个体的思考与理解,只是流于“快速、快感、快扔”,无法入脑、入心,影响用户的长期记忆力。有研究表明,在细节记忆层面上屏幕阅读比纸质阅读表现较差[9],这可能是因为前者倾向于以扫读、略读等形式为主的浅层阅读,投入了更少、更浅的认知加工,而后者则是倾向于深入与集中阅读,故会出现差异。这一点在儿童阅读上体现更甚,短时、浅层的阅读会对其大脑海马区的发育造成不利,从而影响长期记忆能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日益纷繁复杂的信息可能造成用户注意力分散,压力与焦虑情绪堆积,从而导致记忆收缩的现象。
3.4 快餐式的浅阅读会窒闷用户想象力的焕发
想象是依托于逻辑和联想将大脑中的多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联系、夸张等加工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它能够培养人们的判断与分析能力,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自我发展。文学艺术对培养和提高想象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新媒体背景下的阅读内容与方式已经由纯文字开始转向图片、音视频等融媒体,在呈现上有极强的沉浸吸引力、趣味性和场景表现力,具有门槛低、符合大众审美的优点,但长远来看,这种浅阅读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用户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对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带来负面影响[10]。此外,网络化背景下信息检索的途径也已经由查找、翻阅各种大部类的书籍转向了以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这种线上的“碎片化”浏览使得本该通过阅读一本书来获得的想象力因此而丧失。故如何在快餐式的浅阅读中化“危”为“机”,开拓、激发用户带有思考的灵感与想象力,让其从固定的思维框架中跳脱出来,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4 浅阅读时代优化用户心智模式的策略探析
在碎片化的时间与移动互联网不断升级变化的空间中,客观世界的多元性、信息内容的爆炸性与用户拥有条件的限制性导致了浅阅读的必然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浅阅读在帮助用户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造成了知识的表象化,其系统性、完整性呈现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肯定浅阅读积极性的同时克服其局限性,借助碎片化阅读服务深阅读,强化用户心智模式,培养其理论思维的习惯,以个人心智模式的完善促进群体智慧的发展(见图2)。
图2 浅阅读时代优化用户心智模式的策略框架
4.1 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教育与服务职能,强化用户认知能力
阅读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坚定人的价值观。自2014年开始,我国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并连续10年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1]。在浅尝辄止的浅阅读时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用户思考力、判断力与智慧的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理应发挥社会教育职能,肩负起引导读者建立科学阅读方法、进行思考性与研究性阅读、提升心智的时代重任。一方面,开展多元化导读与推广活动,引导优质网络阅读。图书馆可以依托于传统的信息检索培训,帮助用户根据自身“画像”,掌握选择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的程序与步骤,强化读者认知,在必要的时候提供辅助阅读服务。通过举办读书会、主题书展、推广大赛等,使用户在定位信息需求后能够通过阅读与成员间的互动、输出来促成知识内化,激发深阅读饥饿感[4],加深阅读与思考的深度,强化分析、洞察力、智力、推理、判断和情感过程的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浅阅读模式的精准化优势以有效提升用户认知能力。浅阅读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进而锁定目标,强化阅读细节。为此,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技术与服务优势,搭建精准、分层阅读指导平台[12],充分挖掘用户感兴趣的浅阅读内容中的深层价值,帮助用户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思考,促成用户深阅读行为的延续,培养优质网络阅读习惯,最终还能达到“反哺”用户获得更为精准的浅阅读选择技巧的效果。
4.2 技术赋能分级分类阅读,促进用户思维发展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对于用户的本质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满足信息需求,更在于支撑思维和精神层面向纵深和高处发展。如果将用户放逐于信息的大海中、仅仅依靠碎片化的浅阅读显然达不到上述的本质意义。思考是阅读纵深发展与认知结构形成的必经之路,高效用的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思维的心智历程。只有在不断思考与辨析的过程中,用户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深层次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作为文化服务工作者,首先,要学会为用户选书,选择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既能吸引读者又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好书,使读者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知、理解与思考外部世界的能力。其次,要善于运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互联等,基于不同年龄、职业、偏好、知识背景、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来设计图书弹性分级分类阅读推广机制,具体流程可以借助图书馆数字平台来测评用户的阅读水平与偏好,由此根据搜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并适时为其精准推送促进深层思维逻辑、心智成长的书籍、资料等[13]。此外,在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共读、领读、陪读活动中要注重培养读者习惯性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邀请有文化创造力的优秀阅读推广人担当协助角色,在提出问题与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读者的逆向思维,帮助其克服原有思维定式的影响,强化创造性思维的建立。
4.3 创新阅读内容与方式,助力用户记忆成长
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大脑的敏捷性,扩大认知空间,提升记忆力。而在浅阅读时代,用户往往陷入“读完就忘”的焦虑圈中,这是因为在这种不求甚解式的阅读习惯与方式下,其仅仅只做到了识别与接收信息,而缺少了后续最为重要的理解与保存步骤,故在欲调用时很难回忆起读过的内容。此外,《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用户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注意力分散对记忆会产生极大影响,故浅阅读时代使持续的专注力变成一种“稀缺品”这也是阻碍用户记忆力发展的瓶颈。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在发挥社会记忆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服务读者记忆力的发展。一方面,可在了解不同读者记忆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如番茄ToDo、扇贝单词等App“自主屏蔽+艾宾浩斯曲线+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帮助用户通过后台屏蔽干扰信息、专注深阅读的同时给予可视化奖励(徽章、可兑换奖品的图币)来进行记忆力锻炼。另一方面,从内容入手,从读者感兴趣的、高质量的阅读材料中挖掘深层价值,梳理其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并进行通俗化创新,如思维导图、鱼骨图、气泡图等,帮助读者“划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关联,促使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从而助力用户心智模式的提升。
4.4 转变阅读观念,支持用户想象飞跃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一个深度阅读的体验,就是与文本、编者、作者有效对话的过程,长期的浅阅读会持续弱化用户的专注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停滞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飞跃。因此,图书馆要及时转变观念,通过细分读者群体开展不同的阅读服务,帮助不同类型用户实现想象力的质变。以儿童与成年人为例:首先,对儿童来说,阅读是开发其想象力、启蒙其探索未知事物、开启创新大门的钥匙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心智发展。因此,图书馆要发掘儿童图书馆员、阅读推广人的专业性与馆内资源、空间、设备优势,依托“阅读循环圈”[14],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寻找能够激发想象的优质实体读物,采用恰当的手段对其进行积极引导,由“浅”入“深”,为儿童对世界形成认知奠定基础,使其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启蒙其深度探索欲望,激发其更高层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缓解数字化浅阅读对儿童想象与思辨的影响。其次,对成年人来说,提升想象力的基础在于积累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而广泛的阅读则是积累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流行的数字阅读、屏幕阅读、电子阅读等浅阅读模式依托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形成的“信息茧房”[15]效应让人们处于故步自封的困境中,逐渐丧失想象与思辨的原动力,导致信息盲从与思维定式的固化。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倡导读者广博涉猎信息,适时推送不同主题的优质资源,为培养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读书会、研讨会、座谈会中积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读者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在联想与推理的过程中发散想象思维;依托创客空间、多媒体空间举办创新、创造性活动,在实践中让知识融会贯通,升级创造思维。
4.5 多措并举推动浅阅读与深阅读相融共生
深阅读与浅阅读并不矛盾,或者说,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相互替代的关系。要创造条件、取长补短,在博弈中相互融合,寻求二者的平衡点,让浅阅读成为深阅读的补充,而不是任由浅阅读日益蔓延和侵袭,进而对用户的心智模式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对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来说,要抵制阅读的功利化与“快餐化”潮流,提升馆员队伍素质,在全社会倡导阅读丰富人生,提升思维能力的理念。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把数字化的便捷与读书的深度融合起来,多举办能够激发读者兴趣与激情的线上、线下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主题活动,让用户在虚实融合中与作者、其他读者实时交互[16],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达到甚至超越以往纸质阅读的良好效果,为全社会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促进全民阅读与心智模式的提升。对图书出版单位来说,要积极打造富有文化底蕴、承载经典内容、文学名著的数字阅读生态,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读物,为深阅读创造条件。对于用户来说,利用浅阅读对大数据进行“选择”,进而在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点进行仔细思考与研究的深阅读,不失为在浅阅读与深阅读相融共生中推进自身心智模式发展的好方法。
5 结 语
通过浅阅读来接收、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今新媒体环境下的普遍现象,这种以快速、突破时空限制、门槛低为显著优势的阅读方式同样存在浅显、速成、功利的弊端,对用户的专注力、想象力、思维与记忆能力等心智模式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图书馆人,需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浅阅读,充分发挥服务与教育职能,强化读者认知;善用新兴技术,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在设计分级分类阅读的过程中促进用户思维与记忆的发展;及时转变阅读观念,支持用户想象飞跃,多措并举来推动浅阅读与深阅读相融共生,各取所需,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促进其心智模式的发展,这样才能肩负起新时代图书馆的历史使命,为促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实现文化强国贡献力量,走好图书馆“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