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因素中的就业能力培养探析

2023-12-30黄荣喜莫鹏巧黎瑞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3期
关键词:慢就业毕业生大学生

黄荣喜 莫鹏巧 黎瑞荣

[摘           要]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已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与专业建设,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工作。通过分析我校相关就业数据,了解到农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到其就业。主要从就业能力培养、增强就业自信、加强服务社会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扭转“慢就业”现象,让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关    键   词]  “慢就业”;农类高校;就业能力;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3-0073-0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已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与专业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校就业率低的专业将会减少招生,这就会导致专业资源建设的浪费。如果学校总体就业率低,将会减少整个学校的招生,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好学生,在他们毕业后尽快就业,提高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率),对学校的发展、专业建设以及家庭与社会的稳定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学生“慢就业”的影响因素中,部分因素是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弱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是解决“慢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探析解决其“慢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数据分析

(一)就业数据分析

目前,各高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076万,广西高校毕业生38.3万。而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广西高校毕业生39.7万。通过对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23年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就业难度、岗位的匹配度也越来越大。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实际,通过进一步分析数据,2021年,我校的就业率为85.92%,2022年为85.77%。而2023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与前两年同期的数据相比有大幅下降,统计到7月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4.12%,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慢就业”现象尤为突出,虽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因素是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能力不足所造成。因此,农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破解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农类高校教师,如何做到加强培养农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毕业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尽快落实就业岗位,为我区农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破解起到应有的作用,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二)就业能力影响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星,在对我校已毕业的576名“慢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中,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学好的占比44.79%,缺乏面试技能的毕业生占比为17.71%,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好的占14.76%,认为自己交流沟通能力不足的占18.23%,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就业观念的毕业生占比为4.34%。具体相关数据如下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慢就业”的毕业生中,对其就业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认为需要转变就业观念的学生仅占4.34%,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眼高手低”,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就业影响最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方向,做好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多方面。首先,基础能力,比如人际交往、应聘能力、自我形象提升、自我适应等。其次,专业能力,主要是学生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最后,差异性能力,主要是自身的个性化,在人的成长中慢慢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通过以上调查问卷以及这三方面的分析来看,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与培养。

(一)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做好校内外实践锻炼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毕业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历练,做好实践锻炼,是摆脱“慢就业”的第一要素。专业知识、技能足够扎实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大幅提升,其就业欲望也会增强,就业能力也会加强。当然,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也体现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吸收与自学能力。在就业过程中,他们找工作的成功率也会高很多,所以对他们来说就业的机会与就业成功率也会不断地展现出来。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校作为一所农类本科职业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不仅是评价办学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还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来说,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职业院校教育的成败。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可以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种模式。

校内实践,是指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社会实践课程进行锻炼,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在校期间,学生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但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布置一定的实践锻炼任务,要求学生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触。通过调研及访谈,了解到农类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在学生的内心存在一定的就业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农类院校的学生,在找工作中不会那么顺利。而且,农类高校来自农村的孩子比較多,他们虽然能吃苦耐劳,但在求职中存在胆怯心理。因此,校内实践锻炼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校外实践,是指学生已经走出学校,走上社会进行跟岗实习。也就是学生进行的外出实习实践,完全脱离学校课堂的一种实习方式。这种实习实践会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由学生自愿选择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或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实习实践锻炼,时间为3个月。我校主要从每年9月至12月开始实施。通过3个月的校外实践锻炼,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为解决毕业生“慢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二)加强面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为一名农类高校的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除了提高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外,面试技能的培训也必不可少。目前,我校在这一块的培训是缺失的,我校作为一所本科职业院校,没有进行相关的面试培训,只是在就业创业课程中进行简单的课程教育。因此,在学生的就业面试上,很难让学生掌握面试中的一些技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做好面试技能的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面试技巧培训专题教育。我校作为一所农类职业本科教育高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就业的范围十分广阔,特别是以农为主的省份,有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的需求,也有一般企业就业面试的要求。因此,学校组织有相关面试经验的领导、教师或邀请一些面试技巧培训专家,对学生的面试技巧进行专题培训,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专题讲座,并规定不能少于12个课时,确保学生掌握面试的相关技巧,为学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奠定基础。

2.简历制作,尽展优势。做好个人简历制作培训,简历制作优良,展现自身优势,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简历制作的目的是更好地把自己推销出去,希望能进入面试,尽快落实就业工作单位。因此,简历的制作,要尽量展示自己各方面的优势,让用人单位尽可能发现你的优秀之处。求职简历的制作不但要新颖,而且要格式规范,内容简明扼要,展示就业竞争优势。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一定都能做到,并且不一定都会重视简历的制作。因此,相应的培训非常必要。

3.做好模拟面试,克服紧张心理。模拟面试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面试经历。在就业创业教育课中,作为授课教师,经常给学生讲一些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不如一次实践来得真实。在面试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非常紧张,说话语速特别快,眼神飘忽不定,内心不安,甚至发抖等。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他们平时缺乏锻炼,存在恐惧心理,导致在模拟面试中出现紧张,如果在真实的就业面试中,紧张恐惧的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学生在就业前,可以组织进行多次模拟面试,了解面试的一些基本流程,增强他们在面试中的自信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相互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反复演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沉着应战,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增强形象塑造能力,提升就业自信

大学生的就业形象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校开设有社交礼仪选修课,但是课时较少。调查中,70%的学生没有学过这门课。这与就业形象塑造、礼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就业过程中,通过调研企业,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就业面试时给单位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大学生的形象管理在教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1.增强大学生个人形象塑造,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自信,而且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非常有利,一个好的形象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因此,作为大学生,加强个人的形象塑造非常必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就业成功率的一项指标。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呈现递增的态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跳出“慢就业”的步伐,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成功率,形象的塑造将成为我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形象塑造教育,必须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来开展,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形象对自己的重要性。我国是文明礼仪大国,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不仅自己要做好,而且要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为社会的文明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在形象塑造教育上,学校在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形象设计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会,让学生自觉地做好自我形象设计与维护,形成习惯,为今后尽快就业打下基础。

(四)加强人际交流,增强沟通能力

人际交流沟通能力,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特别是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还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慢就业”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慢就业”的学生基本不善于沟通交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及管理的过程中,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依靠班级,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高校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学生就业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习性,为腼腆、胆小的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发言机会,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可以让他们作为负责人,完成老师交给的一些任务,让他们与其他同学沟通协商来完成这些工作。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让他们进行锻炼,加强交流沟通能力,为今后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依靠课程教育,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课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作中的一些技能,以便今后更好地就业。课程教育不仅时间长,而且作为任课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也多。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多注意学生人际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比如,在上课中抽一些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在论题讨论中,让他们作为负责人,协调同学,并做最后总结发言,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特别是课程练习讲解中,可以让他们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解决“慢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服务社会意识

转变就业观念,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何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慢就业”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服务社会意识不强,学生总是有自己的小算盘,想拿着高工资,工作不累,上班自由。这是“00”后大學生的普遍现象,但作为高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增强其服务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尽快就业。

1.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危机感。通过走访企业了解到,目前很多单位的招聘人数大幅减少,用工需求也不强劲,这给创历史高峰的毕业生带来一定的就业难度。站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十字路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要转变就业观念,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增强自身就业的危机感,这样才能在就业的浪潮中有自身的一席之地。

2.做好思想教育,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大学生作为最有朝气的一代,一定要有服务社会、投身基层的思想准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尽快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思想教育,在高校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不仅体现在爱国教育、学习教育上,也要体现在就业教育上。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没有吃过苦的一代,很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局面。因此,学生就业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不仅是班主任、辅导员层面,更要上升到学校层面。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找到一份工作,更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为祖国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助力。在就业中要有投身基层单位的意识,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建设急需人才的地方去,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收集信息,加强帮扶,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作为学校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要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国家、学校的号召。积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发布有效的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会,要走出去,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在“慢就业”的群体中,有一些是就业特殊困难学生,他们因身体或其他方面原因导致被动进入“慢就业”群体。在就业跟进中,学校要集中各方力量帮助这些学生群体顺利就业,就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就业需求,建立特殊困难学生一人一档,加强对这些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如积极动员这些学生参加“宏志助航计划”提升就业能力,以及精准帮扶现场招聘会等,并重点加强这部分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面试技能的培训指导,减少被动的“慢就业”现象。

三、结束语

提高农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慢就业”的现象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但更多的需要国家、高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源。因此,作为农业类高校的一名教师,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其更好地就业,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托付给我们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军,李根,柳滢.高校应届毕业生“慢就业”意向及干预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5):57-59.

[2]杨红娟,李文英,卢江涛,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3(4):154-156.

[3]郭平.供給侧改革视角下高职学生“慢就业”成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25(2):100-104.

[4]禤欣,许哲曦,刘阳.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3):32-42.

[5]秦皓,宋扬.探索就业育人新模式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产业创新研究,2022(5):148-150.

[6]李丹红.高校“00”后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1):80-82.

[7]刘良.实习基地建设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6):25-26,33.

[8]潘华,王姗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西部旅游,2023(2):100-102.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2022年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农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根源与对策研究”(2022ZJY1625)。

作者简介:黄荣喜(1979—),男,汉族,广西灌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黎瑞荣(1981—),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工科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嵌入式开发。

*通讯作者:莫鹏巧(1982—),女,壮族,广西河池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慢就业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