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途径研究

2023-12-30罗荣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提升

罗荣辉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国内外学者也越来越多地研究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国家培养数字化人才的重担。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普及教育信息化、发展数字中国的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剖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素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6-0095-04

一、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国家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需要强化信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提出:要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由此可以看出,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育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我的需求

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最早的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大数据为核心。每个阶段的转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再只是教打字、各种软件操作和计算机语言编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和数字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迎接信息社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信息素养是指利用信息工具和主要的信息源來有效地获取、利用和评价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的技能。我国对信息素养的考察比较晚,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表述。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尽管在众多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分歧,但还是形成了比较普遍的观点,即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组成。《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是这样定义信息素养的:“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教师利用敏锐的信息意识、专业的信息知识、出色的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的素质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一)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与信息相关的所有内容,而大数据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很高的信息敏锐度和很强的信息价值判断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有用的信息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专业的信息知识

专业的信息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应用于生活、完成教学目标。

(三)出色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熟练准确地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精准地将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良好的信息道德

作为信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者,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熟悉和遵守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遵守使用信息技术的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上网,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

三、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信息意识

部分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的敏锐度不够。在教学中,不能够快速抓住时下热点信息、有价值的信息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生活中,对大数据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没有时刻保持着戒备之心,没有辨真伪的意识。

2. 信息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知识水平存在差异。由于历史原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存在专业“多样化”的现象,少数信息技术教师非科班出身,所以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不够系统,相对薄弱。

3. 信息能力

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受限于硬件和软件条件,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能力也是良莠不齐。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及农村地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4. 信息道德

在信息道德方面还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道德的问题上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但是在对待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大多数教师容易忽略信息资源的版权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

1. 培训误区——重技术,轻理论

虽然近些年来,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培训也逐渐增多,但是培训内容主要是技术训练,忽视了理论知识培训和信息意识的培养。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虽然掌握了各种操作技术,但是很难把它和教育理论融为一体,不能很好地服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没有达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个体差异——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存在专业“多样化”的现象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成立于1999年,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由于2003年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量大,导致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畢业生供不应求,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得已由其他非专业教师转过来任教,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会相对较弱。

3.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投入低的地区相对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不均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滞后的。在这样的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4. 工作中心偏移——忽视课堂的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为非高考科目,学校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一些信息技术教师自己都有信息技术这是一门“副科”的心理,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把工作的中心投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钻研。

四、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一)平衡区域之间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均衡发展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是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软硬件的建设是基础。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保障。政府只有加强对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才能整体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

1. 抓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新教师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生力量,他们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增添了活力,他们有着专业的信息知识及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一身的本领使不出来。因此,可以加强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可以把一身的本领自如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 加强“非专业”教师的再学习培训

对于“非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在从事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之后,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但是对于信息知识掌握还不够系统,对此可以为他们安排信息知识的再学习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信息知识水平。

3. 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训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更新迭代非常快。不断地会有旧知识的淘汰和新理念的产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遵守信息的道德规范,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更新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信息素养,为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回归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详细阐述,分别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意识既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算法,构建模型,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通过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要求并行不悖,教师在严格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1. 课前精心准备

在课前,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对信息的敏锐度和判断力,通过可靠的信息来源,采集大量的资源,然后进行加工处理。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还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2. 课中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如在课堂中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建立网络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动互动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指导,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3. 课后及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技能、技巧、方法等方面的反思,目的是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反思:信息资源利用是否合理,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是否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等等。这些都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多元合作,开展线上线下教研

1. 线上教研,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

跨区域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通过线上教研,教师可以借鉴各地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也为教师与各地专家和优秀教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2. 线下教研,加强教研组之间的合作

线下教研不能局限于教研组内的讨论,要加强教研组之间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2.0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契机,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强与其他教研组之间的交流,学习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的教研,通过专家的指导和与优秀教师交流,通过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能够迅速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五) 完善评价机制

当前,对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围绕信息素养的四个大方向:意識、知识、能力和道德。然后围绕着这四个一级指标再设计二级指标,通过问卷的形式,以不同的权重比给每个二级指标打分,最后得出的总分即为信息素养的分值。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也逐渐无法满足要求,可以进一步完善:

1. 实时更新二级指标,完善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在把握好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大方向的同时,对于它们的二级指标要注意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让评价体系更全面、更科学。

2.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传统的结果性评价会出现片面的情况。在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结合结果性评价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学评价更具体、更精准。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需要大家不断探讨与更新。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加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综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努力,培养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不断探究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23-06-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郭广民.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4]  舒宁.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教育革新,2008(3):26.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