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学教材对Y染色体的再认识
2023-12-30彭静徐皓蒲晶
彭静 徐皓 蒲晶
[摘 要]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告诉我们:人类的性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染色体的构成,即是XX还是XY,如果是XX,就会发育成女性;如果是XY,就会发育成男性。这些遗传物质的不同赋予了人类不同的性别,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类的性别决定是一个随机的过程。科学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Y染色体的体积越来越小,结果这一结论竟被某些人理解成了男人的末日。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你对Y染色体了解多少?文章从结构、功能、起源、进化、遗传病等几个方面对Y染色体做进一步的介绍,以深化师生对Y染色体的认识,并给生物学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Y染色体;高中生物学教材;性别;遗传病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6-0074-04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旧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中讲到人类的红绿色盲症时,关于Y染色体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内容:“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这是教材对Y染色体仅有的描述。我们知道:在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正常组成是46条,23对(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女的区别在于那一对性染色体不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Y染色体是男性性别的决定因素。由受精作用可知,子代会从双亲那里各继承一条性染色体,从母方那里获得一条X,从父方那里获得一条X或一条Y。假如从父方获得的是Y染色体,那就是男性。但是如果认为有了Y染色体就一定是男性,那你对Y染色体的认识就太肤浅了。
一、Y染色体的结构
Y染色体是人类所有染色体中最小、最短的一个,长度约60 Mb,体积是和它配对的X染色体的三分之一[1]。根据Y染色体是否能跟X染色体发生重组,可以将其结构分成两类:男性特异性区域(MSY)和拟常染色体区域(PARs)。MSY又被称为非重组区,约占Y染色体总长度的95%,包括两种序列(异染色质序列和3类常染色质序列)[2]。MSY区不与X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它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异染色质序列长度约为40 Mb,序列组成目前尚不清楚。常染色质序列总长约为23 Mb,包括短臂(Yp)和长臂(Yq)两部分。三类常染色质分别是:(1)X转座区:约3.4 Mb,已被转移到Y染色体上,与X染色体有99%的同源性。(2)X染色体退化区:其上共有16 个基因,睾丸发育的“开关”SRY基因便位列其中。(3)扩增区:主要是重复序列和回文序列,大约包括60个基因,均与男性的特异性功能有关。PARs又称重组区,是X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长度较短,只占Y染色体总长的5%,也分短臂区(2.6 Mb)和长臂区(0.4 Mb)[3],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能与X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 PARs区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的正常联会和分离,虽然包含的基因较少,但和很多遗传病有关。
二、Y染色体为何能决定男性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旧教材选修3专题3“胚胎工程”之后的第82页上附了一篇文章《话说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并在文中阐述了SRY—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它是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现阶段进行胚胎性别鉴定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方法。SRY—RCR胚胎性別鉴定技术的大致操作过程是:先从被测胚胎中获得一个细胞群,并提取其DNA成分,然后以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性别决定基因)的一段碱基序列作为引物,用胚胎细胞中的DNA为模板,进行体外PCR扩增,接着再用以SRY基因制备的特异性探针为工具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显示阳性反应时,则胚胎性别为雄性,而出现阴性反应时,则胚胎性别为雌性。这种测试准确率通常能达到90%以上。虽然此种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在动物性别的人工控制上展示了可喜的前景。在这项技术中,虽然教材上提出了在Y染色体上决定性别的一个重要基因——SRY基因,但也仅仅是一语带过,并没有深入说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为何可以决定性别以及是如何决定雄性的。
科学研究发现,其实人类所有的胚胎发育原本都是朝着女性的方向进行的,但是由于Y染色体上SRY基因的存在和表达,使得原始性腺开始朝着睾丸方向分化,睾丸形成后它分泌的雄性激素——睾酮,又使得整个胚胎的发育方向完全逆转,直接朝着男性的方向。雄性器官的分化、发育虽然由Y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共同决定,但其中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雄性决定基因SRY。如果某人的SRY基因失活或者不能表达,那么这个人即使拥有Y染色体,也将表现出女性的表型。在人类的胚胎发育史中,这种错误发生的概率虽然很低,但常常会引发一出悲剧,因为XY染色体的女性往往不具备生育能力,这对女性来说将是一场噩梦。
三、Y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
其实,Y染色体在最初是不存在的,它是进化的产物。DNA测序分析表明,X和Y 染色体均起源于3亿年以前哺乳动物的常染色体,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原始的性染色体X和Y与一般的常染色体一样,都会进行基因的表达、染色体的联会及同源区段的重组互换。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原始的Y染色体上的SOX3的基因发生突变,变成了雄性决定基因SRY。SOX3基因突变成了SRY基因后,原始的Y染色体又发生了倒转,这使得本是同源的SOX3基因与SRY基因一个在X染色体的末端,一个在Y染色体的首端,从此天各一方。而Y染色体发生倒转之后,很多片段又常常被自身给切除掉,时间一长,在没有足够的备份弥补的情况下, Y染色体丢掉的基因越来越多,长度也跟着开始变短,现如今只有X染色体的三分之一。虽然人类的Y染色体在出现时拥有约1 400个基因,但每100万年就会丢失4.6个基因[4]。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大致推算一下,一千万年后它很可能不复存在,彻底消失。但不能草率地认为Y染色体就会这么一直“自甘堕落”,不断退化,它也有自保的手段。比如存在于其上的大量重复序列会进行自我重组,也有可能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加之Y染色体的退化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说不定到时一套新的性别决定机制会被生物演化出来。
四、与Y染色体相关的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DNA测序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遗传相关,其中仅有少数几种与Y染色体相关。常见的有XYY综合征、男性不育、Swyer综合征、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一) XYY综合征
XYY综合征又称“超雄综合征”,患者多了一条Y染色体,这种病的发病机理通常被认为是父方产生了异常的精子,含Y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Y染色体并未分开,最后产生了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YY的精子再结合一个正常的X卵细胞,XYY的个体就产生了。患此病的个体往往身材高大,有轻度的学习障碍,智力水平低于人群智力平均水平,但个体性发育正常,具备生育能力[5]。以往人们一直认为XYY综合征患者脾气暴烈,容易激动,犯罪率较高,因此很多人将多出的那条Y染色体戏谑地称为“犯罪染色体”。但最新医学研究结果显示,XYY综合征患者犯罪率与常人并无差别,患者易暴躁的原因与智力低下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XYY综合征患者的外貌特征与染色体核型如图1所示。
(二)男性不育
已婚夫妇出现不孕不育,男性方面的因素约占40%~50%,主要原因是男方的精子在发生上的障碍,而其中由遗传因素导致的精子异常约占30%[6], 最典型的是克氏综合征,又称Klinefelter综合征。由于从双亲那里获得了一条或多条额外的性染色体,约有80%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但同时也存在XXXY、XXYY、XYYY、 XXXXY等类型。该病不常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1/600,患者均为男性,但常出现女性化乳房、性功能减退、睾丸小而硬等主要特征,并且患者的X染色体越多,智力发育障碍就越严重。
(三)Swyer综合征
Swyer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的SRY基因缺失,致使XY型的男性在出生后表现出女性的外貌特征,出现性反转现象,也称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属于比较罕见的性发育异常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患者的染色体数目为46条,性染色体为XY,外生殖器表现为女性,并有子宫、输卵管及条索样性腺组织,无睾丸和卵巢,第二性征不发育,没有生育能力。由于SRY基因缺失,胚胎时期睾丸退化,可分为完全性性腺发育不全和部分性性腺发育不全,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较低。
(四)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又称人类印第安毛耳外耳廓多毛症,因世界首例患者被发现于印第安人群中,故此得名,是科学界中被广泛公认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而在X染色体上并没有与其有关的同源基因,于是其上的致病基因只能顺着Y染色体向下一代传递,即体现为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的世代连续。因此,它也被称为“全男性遗传”。这种病在印度人中发生的较多,在日本人、澳大利亚土著人中也有个别发生。患者在儿童的初生时期,外耳道上就长有绒毛状的近乎褐色霭毛,当成长至六岁后毛色逐渐转黑,直至青春期时霭毛开始变黑变硬,长度达到2~20 mm[7]。多毛的部位,还常常见于外耳道口和耳轮缘,并且生长为丛生状,常常伸出耳孔之外且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生长,耳毛最长可达到4.5 cm,但有的呈现为卷曲状,此外还有部分患者有络腮胡与之并存。周建英、秦永文[8]等科学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外耳道多毛症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在女性的冠心病患者中均未发现有此病的症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五、Y染色体在侦查技术中的应用
在Y染色体的非重组区有一个短串联重复区,称为Y-STR(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该序列的核心区域由2至6个碱基对组成,并以长度多态性为特征。Y-STR检测技术是将位于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多个等位基因中的短串联重复标记出来,并计算出来待检测材料和样本中不同等位基因的短串联重复频率。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可以分析出待检测的个体和样本中的个体是否有共同的男性祖先。
(一)家系排查
由于Y染色体独特的单倍体遗传方式,使得同一家族的每个男性成员都有稳定而相似的Y-STR,这为追踪犯罪嫌疑人的家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可以将现场获得的所有DNA信息输入Y库,通过对比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父系家族。如果在基因库中没有找到匹配的犯罪嫌疑人信息,侦查人员可以在进一步分析案情的基础上,在临时确定的调查区域内获取犯罪嫌疑人所有家庭成员的Y染色体,并与检测材料进行比对。在确定犯罪嫌疑人父系家族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常染色体检测的方法,准确锁定犯罪嫌疑人。这种“以Y找群,以常锁人”的侦查方法[9],不仅扩大了侦查的覆盖面,而且在当时我国DNA信息数据库建立不完善、不成熟的背景下,节省了大量的办案精力和经费。它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案件侦破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混合生物检材检验
当案发现场获得的生物样本来自多个个体时,Y-STR检测技术比常染色体检测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高成功率和高灵敏度。例如,在性侵案件中,当男性和女性体液混合在一起,男性体液密度较低时,Y-STR检测技术检测男性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常染色体STR检测方法。根据实验,常染色体分型对男性DNA检测的最高范围是1∶50,而Y-STR分型方法在混合扩增状态下男女细胞比例接近1∶2 000时也有一定的检测能力[10]。因此,即使在性侵事件距离医学检验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当精子因不同因素而被破坏、分解或稀释时,Y-STR检测技术仍能显示出良好的检测效果。
(三)打拐专项活动
自2021年1月起,借助 “反拐DNA系统”,我国公安部门开展了以查找被拐卖儿童和失踪儿童为目的的 “团圆”专项行动,并侦破了一大批重案和要案。几千年来,姓氏在我国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同姓是一家”的观念在老百姓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同时也导致了孩子的收养和领养行为不易被人察觉。根据相关专家的实验,与常染色体相比,Y染色体连锁标记技术在识别非父系关系方面更为有效。在家族筛查中,公安部门可以用Y-STR法作为技术指導,在特殊情况下减少对姓氏的影响。在建立Y库的过程中,及时将父子不同Y-STR特征的家庭与打拐工作结合起来,使被拐家庭的主动寻子转化为被拐子女的主动出现,从而更加高效和有序地开展打拐专项行动。
Y染色体作为人类最特殊的一条染色体,虽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由于它体积小,结构复杂,缺少重组片段,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数目较少,其上存在大量的重复和回文序列等原因,致使对它的研究相对滞后且困难重重。但是,随着近年来医学和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科研机构开始投身到对它的研究当中,坚信在不久的未来,科学家一定会揭开Y染色体的全部面纱!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志新.揭开Y染色体的神秘面纱[J].中学生物学,2008(4):4,14.
[2] 杨仙荣,王美琴,李少华.人类Y染色体的演化[J].遗传,2014(9):849-856.
[3][5][6][7] 尹琳微,关静,王秋菊.Y染色体相关遗传病[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2(3):350-354.
[4] 张峥.当心!“科学流言”又来忽悠你[N].中国妇女报,2021-11-05(8).
[8] 周建英,秦永文.外耳道多毛与冠心病[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8):752-755.
[9] 吴宪国.Y-STR基因技术引导刑事侦查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6):1-5.
[10] 高玉龙.Y-STR DNA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1(3):69-74.
[11] 陈振乾,卞晓阳,高鹤铭,等.创新Y-STR DNA战法侦破命案积案[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4-21.
[12] 张颖,张黎,吴妍.Y-STR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刑事警察,2019(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