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方志与《全宋诗》补正*
2023-12-30陈小辉
陈小辉
(广州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地方志是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地方志中的艺文志部分往往收录了许多宋人诗歌,利用这些诗歌来对《全宋诗》进行查遗补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吴宗海、张如安、汤华泉、胡可先、房向莉、潘猛补、李成晴等学者已利用各种方志文献对《全宋诗》做了许多有益的补正工作。左国春等《以<弘治抚州府志>补遗<全宋诗>》、史广超《宋人刘敏求诗歌辑考》、刘双琴《<全宋文><全宋诗>失收及误收的江西作家与作品补订》即专门利用了《(弘治)抚州府志》《(乾隆)泰和县志》《(同治)乐平县志》等江西地方志对《全宋诗》进行辑补。今亦利用《(康熙)宜春县志》《(康熙)峡江县志》《(同治)袁州府志》《(同治)萍乡县志》《(同治)鄱阳县志》等书辑得不少宋人诗歌,这或许对《全宋诗》日后的修订完善能提供某些帮助。
1 《全宋诗》失收之诗
《全宋诗》失收之诗又有两类:一类是作者失收;另一类是作者已收,但其名下诗歌失收。
1.1 作者失收
1.1.1 李原吉《宜春台》
五台风物遍曾观,独爱宜春瑞霭间。尘外镇闲清玉宇,城中孤起小蓬山。千屏画展浓岚遶,一带长拖秀水环。醉眼几回堪极望,栏杆凭暖未曾还[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康熙)袁州府志》卷十八,《全宋诗》、陈新等《全宋诗订补》、汤华泉《全宋诗辑补》皆未收此诗,据此可补(下同)。李原吉:生平不详。《(同治)袁州府志》谓其为宋代人。
1.1.2 曹超《登宜春台次韵两首》
寻眺宜阳胜,春台不负名。层峦环四面,一水遶孤城。俯此凌空景,深予望里情。骋怀知自昔,遗句壁闾盈。
极目涵高远,凭虚未易名。春光浮野黛,岚气结云城。几许画图意,悠然林壑情。抚时还太息,陵谷感虚盈[1]。
按:此二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第一首又见《(同治)宜春县志》卷一。曹超:生平不详。《(民国)宜春县志》谓其为宋人。
1.1.3 李原古《雷潭》
城东仅十里,灵迹传古今。两山夹寒潭,秀水清且深。山光与水色,上下相浮沉。傍有释子庐,高低托丛林。傍舻叩门扉,胜槩闲追寻。殿宇随石级,危檐巧相嶔。是时秋已高,霜雪卷微阴。轻风弄黄叶,村坞鸣疏砧。高阁瞰空逈,影落澄波心。晴晖射窗壁,爽气飘衣襟。僚友尽佳士,璞玉兼浑金。设席具肴果,酒琖仍自斟。天高白日晚,欲去又狂吟。誓将树微绩,此地须投簮[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及《(康熙)江西通志》卷四十六。李原古:生平不详。《(同治)袁州府志》谓其为宋人。
1.1.4 柳淇《题郑都官庙》
人死固等耳,死有名不湮。非以功业著,即为文字珍。郑公守愚者,专以诗发身。清骨与土腐,高篇俱世新。临编一讽读,萧然想其人。故居易它主,远孙编细民。择之贤太守,嘉事发幽沦。选僚驱车驾,访道披荆榛。增土助风势,缭垣周山垠。刊文表行路,筑堂宁晬神。逐使袁之秀,扳慕相趋循。观古所称道,伊人滋弗冺[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柳淇:崇安人,字润之,柳三接之子。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家(生平参《(弘治)八闽通志》卷四十九)。
1.1.5 李叔铨《仰山》
煮茗徘徊溪上雨,杖藜徙倚竹间风。尘埃不缚云烟步,又入清凉境界中[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李叔铨:生平不详。《(同治)袁州府志》谓其为宋代人。
1.1.6 陶定《仰山》
萧然清境世间稀,巨竹乔松合翠微。一径巧穿云外去,钟声依约送人归[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陶定,字安世,吴兴人。绍兴中(1150 年左右)历知潭州善化县、衢州龙游县。乾道二年(1166),提举广东市舶;四年(1168),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六年(1170),除江西提刑;七年(1171),移荆湖南路提刑,累官右朝散郎、直秘阁(生平参《全宋文》)。
1.1.7 郑强《普通禅寺》
绿蓝青黛染晴山,院锁层峦叠嶂间。庾岭插天云漠漠,曹溪泻地水潺潺。灯荧星点清宵静,鑪裊烟丝白昼闲。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跻攀。
《宣风驿》
涉水登山道路赊,青黄草色间幽花。更深无奈秋风冷,梦破已(还)惊明(片)月斜。隐隐似闻银(云)汉雁,飘飘犹汛(直泛)使星(臣)槎。来朝更向昭萍(指萍乡)去,归计茫茫未有涯[2]。
按:此二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郑强:字南美,长乐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五年(1123)由国子博士知萍乡。绍兴二年(1132)以左朝散郎知汀州(生平参《(嘉靖)汀州府志》卷十二及《(同治)萍乡县志》卷十)。
1.1.8 张南仲《大通院》
古寺临川大道傍,老僧惯见马蹄忙。洪钟尙记唐光启,几度高楼下夕阳[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袁州府志》卷十九及《(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张南仲:《(康熙)袁州府志》卷十九谓其为宋运使。
1.1.9 郝大声《宿芦溪开化寺》
可惜邯郸梦未成,数敲僧舍粥(木)鱼声。寒灯有意催人起,早踏沙溪晓月行[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袁州府志》卷十九及《(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全宋诗》编者据民国丙寅本《五云赵氏宗谱》卷一七收有赵必瞻《次寒山寺》:“可惜邯郸梦未成,数闻僧舍木鱼声。寒鸡有意催人起,早解孤舟晓月行。”[3]此诗与郝大声诗基本相同,《五云赵氏宗谱》后出,此诗恐非赵必瞻诗。郝大声:生平不详。《(同治)袁州府志》及《(同治)萍乡县志》皆谓其为宋代人。
1.1.10 虞宗孟《题册冈庙》
奉檄肃灵宫,精诚默感通。英灵号虎豹,号令走雷风。三柱擎天力,千龄盖世功。紫泥飞凤诏,非晩下云中[4]。
按:此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见《(民国)昭萍志略》。虞宗孟:生平不详。《(同治)萍乡县志》及《(民国)昭萍志略》皆谓其为宋代人。
1.1.11 吴亮《醉石》
有宋三衢吴亮、禅林徐彻,元祐三年(1088)饮于渊明醉石、醉仙濯缨之池
挹水濯缨池,渊明醉不知。征战君欲速,石上我忘机。
书示君采[5]8。
按:此诗见《庐山历代石刻》。吴亮:北宋三衢人。
1.2 作者已收,但其名下诗歌失收
1.2.1 张固《醉石》
山南山北郁嵯峩,千古声名保不磨。笑入醉乡聊偃卧,我临苔石重摩挲[6]。
按:此诗见《(正德)南康府志》卷十,又见《(同治)星子县志》卷二。《全宋诗》编者仅据《舆地纪胜》共收有其残句一则,此首亦可补。
1.2.2 黄庭坚《紫阳溪》等
不到紫阳溪上,青枫忽尔惊秋。苦叹世间花发,水声依旧东流[7]246。
按:此诗见《(嘉靖)宁州志》卷六,又见《(乾隆)宁州志》卷八及《(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十四。紫阳溪在宁州,黄庭坚为宁州人,其还有一诗提及紫阳溪,见其《伯父祖善耆老好学于所居紫阳溪后小马鞍山为放隐斋远寄诗句意欲庭坚和之幸师友同赋率尔上呈》,此诗有可能为其所作。
《和欧阳元之清明金氏园中赏花韵》
词情句法少陵风,休问去年今日同。美酒但浮今日白,好花还作去年红。初晴丽景增春重,侑坐新妆特地浓。聊插一枝陪乐事,镜中不是少年容[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袁州府》卷之十九及《(同治)萍乡县志》卷六。欧阳元,似为欧阳玄,其为元代人,此诗恐非黄庭坚所作。
《朗石室》
石洞呀然占一方,深如曲室敞如堂。山中路与红尘隔,物外人惊白昼长。静听乳泉声滴滴,闲敲石鼓响浪浪。自渐薄宦徒劳力,得近仙家九馆傍[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
《萍实里》
楚地童谣已兆祥,果然所得属昭王。若非精鉴逢尼父,安得佳名冠此乡[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袁州府》卷之十八及《(康熙)江西通志》卷第四十六。朗石室(即石乳洞)及萍实里皆在萍乡。崇宁元年(1102)四月,黄庭坚从故乡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赴萍乡探望其兄长萍乡令黄大临,此两诗有可能作于此时。
《金沙台》
梯颷振舄金台上,徙倚同君指顾中。几片云帆吹去客,一江秋影带飞鸿。离骚读罢怀先哲,遗墨观来忆长公。回首古今成浩叹,夕阳无语水流东[8]。
按:此诗见《(乾隆)高安县志》卷十一,又见《(同治)瑞州府志》卷二十二。金沙台在高安,黄庭坚《送密老住五峰》:“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遶羊肠。”亦曾提及其到过高安,诗或作于此时。
《寄南冈寺惟信大师》
草深丈许落花红,正令行时绝异同。背触俱非无敢犯,锋鋩不露有谁通。掀翻窠臼全收放,卖尽风流患哑聋。曾向黄龙檐下过,种来毒气满虚空[9]。
按:此诗见《(光绪)吉水县志》卷之十四,又见《(道光)吉水县志》卷三十一及《(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1.2.3 黄大临《双涧寺》等
高泉夹佛顶,寺古人亦古。老僧如白猿,更哺百岁母。下堂不须人,儿衲手自补。借问生何时,江南初纳土。持杯致慇懃,愿亲寿如汝。呼烛送我归,前途怒饥虎[10]。
按:此诗见《(康熙)峡江县志》卷之三,又见《(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二。《(康熙)峡江县志》卷三谓黄庭坚偕兄黄大临、弟黄叔达尝游于双涧寺,各有诗云云。黄庭坚《双涧寺二首》诗《全宋诗》已收。
《奉和玉父外甥题金氏持宝堂》
金玉煌煌非所宝,真富真荣唯此道。济人疾苦聊绪余,昧此论人皆草草。知君昔上祖师堂,唱得一曲还家乡。要见空花起灭相。故栽满槛群花王[4]。
按:此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见《(民国)昭萍志略》。此诗为下面洪炎《题萍乡金氏持宝堂》之和作,当作于黄大临官萍乡县令时期。
1.2.4 洪炎《题萍乡金氏持宝堂》
平生不以玉为宝,夙昔知君真有道。买山负郭学头陀,落日自锄三径草。有车粼粼客倨堂,兜率国中无何乡。家隶东齐大仓食,祖出自汉休屠王[4]。
按:此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见《(民国)昭萍志略》。
1.2.5 黄叔达《双涧寺》
霜雪满头双涧主,亲年春前九十五。儿时出家更无孙,更相为命子与母[10]。
按:此诗见《(康熙)峡江县志》卷之三,又见《(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1.2.6 陈邕《望蟠龙以雨不果登》
见说蟠龙寺,曾开梦月祥。客怀期览胜,雨意阻观光。门接诸方衲,阡藏异姓王。重来那得料,应不负诗囊[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康熙)江西通志》卷第四十七。《全宋诗》存其诗三首,据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及《(同治)万县志》收得,此首亦可补。
1.2.7 张群《赠宜春易著明》
之子宜阳秀,文章甲辈流。贫穷滞乡国,声价彻皇州。门静稀来往,诗高寡和酬。俟时幸无闷,知己徧蓬丘[1]。
按:此诗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又见《(康熙)袁州府志》卷十九。《全宋诗》存其诗两首,据《(乾隆)袁州府志》卷三六收有其《谪袁州寄子美》,此首亦可补。
1.2.8 谢枋得《镌试剑石(九宫山)》等
洞天深处构斯亭,无限峰峦管送迎。题品我惭无妙语,为君留以万古名[11]。
按:此诗见《(同治)南昌府志》卷七,又见《(乾隆)武宁县志》卷之二十九。
《石礲瀑布》
石礲神所居,祠构峭壁下。流泉涧中来,飞瀑石上泻。雨晴水乐喧,月冷冰帘挂。潄齿可解酲,濯足每宜夏。此泉匪他泉,饮者勿惊讶[9]。
按:此诗见《(光绪)吉水县志》卷五,又见《(道光)吉水县志》卷三十一及《(光绪)吉安府志》卷三。
1.2.9 黄彦平《宝积寺》
古古今今路,长长短短亭。倦依(偎)衡岳寺,归看楚江萍。会即新开径,重繙旧带经。稍甘鱼白日,宁问麦青青[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又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
1.2.10 黄人杰《广照院》
落寞源头寺,因官得少留。黄花暗经露,红叶晚知秋。破屋回山影,清钟唤客愁。征人未谙此,明发去还休[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又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全宋诗》存其诗十首,据明严嵩正德《袁州府志》收有其二首诗,此首亦可补。
1.2.11 王谦《毛仙山》
仙子定不凡,所寓多幽独。顾此一拳石,乃有千里目。我来日初长,抱牍退雁鹜。同僚二三友,一尊聊相属。逸驾知何许,汗漫骑黄鹄。援笔记曾游,醉语不可读[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又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全宋诗》存其诗一首,据明严嵩《(正德)袁州府志》收得,此首亦可补。
1.2.12 王古《清熙阁(在东湖)》
选胜开轩俯北城,登临风物有余清。画屏曡翠千峰秀,玉鉴㴠虚一水明。绝境忽逢幽鹭下,赏心时觉白云生。欲知太守忘机否,鸥鸟逍遥尽不惊[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江西通志》卷第四十七。《全宋诗》存其诗一首,据清谢旻《江西通志》卷一四八收得,此首亦可补。
1.2.13 赵资道《清熙阁》
满园桃李绕池阿,下瞰长江万顷波。昼静无风澄古鉴,源深有路接天河。花茵草带随堤盛,渔唱樵吟隔岸多。政暇闲邀宾侣赏,夕阳归处引笙歌[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全宋诗》存其诗两首,据明严嵩《(正德)袁州府志》收有其一首诗,此首亦可补。
1.2.14 陈兴《桃源洞》
秦人避世桃源后,更著桃源在楚乡。古往今来一尘迹,渔歌樵唱几斜阳。眼前不见落花面,空里但闻流水香。试捧寒泓潄牙颊,拟吞瑶屑下诗肠[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同治)分宜县志》卷一。《全宋诗》存其诗一首,据清曾晖春《(道光)义宁州志》收得,此首亦可补。
1.2.15 张士逊《题易著明书斋》
秋风里巷孝廉家,莎迳蓬扉掩日斜。霜雪满簪新白发,箪瓢一室旧生涯。一年未展垂天翼,八月终乘上汉槎。莫指云峰待深隐,圣朝无客卧烟霞[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
1.2.16 张嗣古《化成岩》等
迢迢绿野送平流,唤得风光入小舟。撑破芦花波底月,淡烟衰草不胜秋。
长松吹断晚来风,水底轻溶落照红。独立黄昏无一事,好山忽在暮云中[2]。
按:此二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
《登妙高亭》
雨裁绿锦互成畦,风卷黄云下照溪。点点平山明落日,渔舟撑取暮霞西[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袁州府志》卷十九。
《游仰山》
嵳峩大仰峰,云气摩苍天。山灵喜迎客,收雨散轻烟。众壑争飞流,四岭半为田。修竹老岁月,乔松裹山川。水声含万古,处处听潺湲。是时秋色半,景气相澄鲜。丛桂为我芳,拂拂吹清妍。行穿苔磴滑,楼观悬其癫。殷勤一瓣香,致敬西方仙。人生果奚頼,俗累相拘缠。是事且置念,一榻分云眠[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
《蟠龙山》
苍龙蜿蜿复蜒蜒,峥嵘头角摩九天。划然下览众山小,蟠伏此地今千年。云盘雾结三十六,鳞甲参差动林谷。不将霖雨矜神功,却向寒岩散飞瀑。洒风吹我冲晴烟,飞甍金碧悬山巅。白云脚底飞欲尽,此身忽在层霄边。问沤堂前旧消息,拍碎阑干人不识。心随境转万化新,跳岀世间真有得。清兴未尽还归来,却立平地听风雷。纷纷冠盖趋尘埃,此龙此寺长崔嵬[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又见《(康熙)宜春县志》卷十七。《全宋诗》存其诗两首,据明严嵩正德《袁州府志》收有其一首诗,张嗣古为宜春人,以上诸首当皆可补。
1.2.17 吴镒《醉语书徐仙亭》
客子东方来,行尽江西境。万室古萍实,独游更蓬梗。群贤乃毕集,胜晤亦良幸。拨置簿书丛,偷此笑谈顷。千载老徐仙,遗迹空苍顶。有鹿方衔花,无虎可守杏。取酒一酹之,杯凹就樽瘿。余觞更酌我,煖热广文冷。遥岑修连娟,曲港澄汀濙。笙箫奏鸾鹄,鼓吹郄蛙黾。风流东山近,未怒北山颖。罗帏收晚寒,颇觉杀风景。丞公邦之媛,胸次荡畦町。膏薰非吾徒,箪瓢味方永。新来短主簿,玉立颀而整。属厌长安花,尉曹亦淳静。监市郄怱怱,行李望闽岭。背面惜别人,双睫泪光炯。我本醒而狂,矧复径酪酊。苏门啸不闻,牛渚今谁省。高设纷四筵,使赵重九鼎。群龙共尺衢,竞秀溢台省。中书廿四考,并以付公等。虚名但自惭,谁实欺听莹。飘然风雨散,梦断俊游并。酒渴念泉甘,深汲绝修绠。露下星河流,松桧舞清影。遥连今夜月,闺中栖已迥。惊鹊不安栖,秣马宵欲骋。归来孟光案,好在苏君井。悬知笑迎门,泪尽语犹哽。水精沈粉团,银线浴汤饼。我辈固情锺,念远还耿耿。聊复托微词,为我一笑领[4]。
按:此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见《(民国)昭萍志略》。《全宋诗》存其诗五首,此首亦可补。
1.2.18 李訦《问龙章》
龙之变化周八荒,朝游崑仑暮扶桑。天门地户随阖辟,一升一降为雨暘。须臾霑润万物足,神功收敛寂而藏。岂知龙为四灵瑞,德贵物贱真靡常。须知在德不在物,余外听其祥自祥。粤从纪官大皞氏,负图继开帝若王。后来汉家尙符谶,往往史氏书尤详。方怀圣母倚庐慕,仍侍寝门亲药尝。此时安敢上祥瑞,岂非来显帝孝彰。不然淮壖或告旱,内郡或溢或捕蝗。尔龙雨泽不均节,何乃夜见吾萍乡。萍乡令君闻且喜,亟为邑人告黄堂。七月初九夜二鼓,青天初月明辉扬。邑境西南如愿塔,忽然有物挐其旁。初视鳞鳍光焕烂,徐视头角高轩昂。正得金色全体现,少焉云气俱腾骧。樵童野叟未尝识,相呼惊骇走且僵。异哉此瑞不敢閟,愿草章表庆我皇。我闻是邦昔祥瑞,庆云嘉禾自韩张。庆云官吏皆亲睹,嘉禾九穗堪图将。吁嗟此乃变化物,顷刻泯灭无形相。当时见者邨童耳,传闻反自涉荒唐。吾君孝出舜文上,虚名安肯效宣光。方今夔龙登庙廊,上佐天子理阴阳。水旱虽微备先具,民无菜色如尧汤。吾州上奉天子命,仰神如响应祷禳。尔龙尔龙来何所,曷不均济彼旱伤。要补造化所不及,岂司雨暘各一方。守也无能谢贤令,毋夸龙瑞勉吏良。请效坡老化龙体,为君先作问龙章[4]。
按:此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七及《(民国)昭萍志略》。《全宋诗》存其诗五首,李訦曾知袁州,此首可能作于此时。
1.2.19 何异《寄题楚台四首》等
突兀层台七十年,更张名字总纷然。楚萍一事堪传远,得托昭王也自贤。
臭味金兰有自来,后先桃李共栽培。百般所欠皆成就,何止同名榜一台。
门前楼观忽峥嵘,东畔西台喜两成。领客登楼舒一啸,夜阑更鼓转分明。
憔悴民生极可怜,两秋邂逅得丰年。月邨俯看农家近,莫厌催耕雨后田。
《彩衣堂三首》
腰金曳紫麒麟楦,刻木牵丝傀儡棚。一等世间儿戏事,彩衣起舞是真情。
弟兄碧海戏群鸿,喜奉亲颜一笑中。真实不须看外貌,孝心原自与天同。
将母南来托郑乡,无功雀鼠耗官仓。见他桃李思归去,梦想婆娑戏彩堂[4]。
按:此七首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全宋诗》存其诗十三首,何异曾于淳熙年间知萍乡县,此七首诗可能作于此时。
1.2.20 黄彦平《萍乡》
天马原从西极来,只今南北市龙媒。横门且可青丝老,骑战那须缟素开(白马嵯)。
春尽江南归已迟,湘东风雨度花时。无因亲取湘江色,携著江屏画竹枝(湘东)[4]。
按:此二诗见《(同治)萍乡县志》卷六,又见《(民国)昭萍志略》,《全宋诗》已收第二首诗,作《萍乡绝句》,但将其归入阮阅名下。第一首未收,据此可补。
1.2.21 僧善权《酬余荀龙》
长歌濯足对东湖,万卷胸蟠有壮图。交战似闻夫子胜,凭虚座笑列仙臞。草中射虎疑山石,江上封君记木奴。寂寞生涯端自守,晴窗纪笔太元无[12]。
按:此诗见《(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十四,又见《(乾隆)南昌县志》卷三十二。善权:陈新等《全宋诗订补》已收有此人。
1.2.22 赵彦端《挽洪忠宣公》
碧落开何晚,苍生望每虚。九原埋玉日,诸老赐环初。雨露深黄壤,风霜入素车。向来端的的,后代可无书[13]。
按:此诗见《(同治)鄱阳县志》卷之二十,又见《(同治)乐平县志》卷二。
1.2.23 王十朋《送莫志归鄱阳》
鄱湖秋水落,白下买舟还。远梦惊新雁,归帆识旧湾。打碑过荐福,携酒看芝山。却忆曾游处,清溪万柳间[13]。
按:此诗见《(同治)鄱阳县志》卷之二十,又见《(康熙)鄱阳县志》卷十四及《(康熙)江西通志》卷四十七。
2 校补《全宋诗》
校补《全宋诗》主要是利用地方志所载之宋人诗歌对《全宋诗》进行校正,主要是校正作者、校正补充字句与序款。
2.1 王钦若《栖霞阁》
水秀山灵萍宝城,城中幽趣每关情。安期几到寻棋侣,方朔真藏隐宦名。春渍苔纹沿石塌,月含松韵杂吟声。犹拘玉陛空怀想,须蹑虹梯先问程[14]。
按:此诗见《(嘉靖)江西通志》卷三十二,又见《(正德)袁州府志》卷十二。《全宋诗》编者已据《舆地纪胜》卷二八《江南西路·袁州》收入王钦若《句》:“春渍苔纹沿石塔,月含松韵杂琴声。”[3]其余诗句未收,据此可补全。又《全宋诗》编者据《方舆胜览》卷十九《江西路》将“春渍苔纹沿石塔,月含松韵杂琴声”归入王巩名下[3],其实《方舆胜览》此诗句实署名为“王定国”,此王定国非王巩(字定国),实为王钦若(字定国)。
2.2 李冲元《仰山》
绀巘千寻入杳冥,我来心地已澄清。孤云欲作人间雨,流水空传物外声。老柏倚岩高转瘦,寒花着雨坠还生。故人颇怪归来晚,远寄新诗照眼明[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光绪)江西通志》卷五十一。《全宋诗》编者已据明严嵩正德《袁州府志》卷一收有李冲元《仰山》“孤云欲作人间雨,流水空传物外声。老柏倚岩高转瘦,寒花着雨坠还生”[3],其余诗句未收,据此可补全。
2.3 侍其备《经湘东》
醉中忽忽到吴头,望见长沙却倦游。不逐征鸿过湘浦,还随(须)流水下南州[2]。
按:此诗见《(同治)袁州府志》卷九之八,又见《(康熙)袁州府志》卷十九及《(同治)萍乡县志》卷六。但《全宋诗》编者据《(同治)萍乡县志》卷六收有侍其备《经湘东》却作:“迢迢萍水向西流,地接长沙一片秋。不逐征鸿过湘浦,行程应记到南州。”[3]此诗与《(同治)萍乡县志》卷六所载之诗内容颇不相同,不知其所据为何?又《全宋诗》编者据民国丁巳年本《五云赵氏宗谱》卷一收有赵奉《乘舟中述怀》:“醉中忽忽到吴头,怀见金陵却倦游。不逐波流赴沧海,挽兹神水上中洲。”[3]此诗与侍其备诗大体相同,《五云赵氏宗谱》恐不可信。
2.4 陈宗礼《玉岩》二首
山溪屈曲石玲珑,今古游人兴不穷。一一园明人未识,却寻石隙认中通。
翠屏青案互高低,清静仙人薜荔衣。正好观心坐岩下,忘归却是不忘归。
右赣守盱江陈宗礼劭农于郊,事毕,观通天忘归诸岩,书此以记岁月。联事而出者,郡丞四明史本之、邑宰豫章黄子椿,时宝祐五年[15]80。
按:此诗见《丹崖悠悠赣州市通天岩摩崖石刻集锦》。《全宋诗》编者已据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二三收有此二首诗作,但未收诗后题款,据此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