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傍富婆,文学巨匠竟然是“海王”
2023-12-29乾坤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大名鼎鼎的法国大作家,世界文学巨匠!他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闻名遐迩的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但谁也不会想到,他的创作灵感居然来自于他的债台高筑和丰富情史。他在年纪轻轻时就立下宏愿:“早晚我要发一笔大财,或者搞文学,或者经商,或者娶一位有钱的寡妇。”穷困潦倒时,他不断找女人借钱,被人称为“捞男”。
他的各种风流韵事曾轰动欧洲,为争夺女方遗产,婚期拖延7年,他有多段感情债,他甚至为了女人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还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贵族姓氏……但最终,只有韩斯卡夫人让他彻底醒悟,给了他安定强大的力量,于不动声色间扭转乾坤。那么,这位伟大的作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间悲喜剧。
念母情结,
像太阳温暖的“忘年恋”
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子。他的父亲出身贫苦,但凭借着辛苦钻营,赚了不少钱,在50岁时,娶了银行家18岁的女儿安娜·夏洛特,一跃成为中产阶级,还当上了参议员。
然而,巴尔扎克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送给乡下的奶奶抚养。7岁时,他又被父母打发到寄宿学校,那是一座位于法国旺多姆市的教会学校,弱小的巴尔扎克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霸凌,身心备受折磨。
母亲夏洛特对小巴尔扎克也一直不喜欢,在寄宿学校5年间,她只看过他两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巴尔扎克倍感孤独,每次有心事,不敢向父母诉说,只能向日记倾诉,他反而因此爱上了文字。1814年,巴尔扎克随家人迁居巴黎,由于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律师,在他的督促下,巴尔扎克考入了巴黎大学法律系。
巴黎的生活扩大了巴尔扎克的视野,大学毕业后,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放弃了当律师的风光职业,而选择了艰辛的文学创作道路,但文学并不能让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由于他没有按照父母指引的方向行走,巴尔扎克和父母的关系比之前更僵。因为不喜欢,母亲夏洛特对巴尔扎克在经济上也十分苛刻。为了赚外快,巴尔扎克经朋友的介绍,做了贝尔尼夫人孩子的家庭教师。
第一次见面时,贝尔尼夫人温柔的眼神一下子吸引了巴尔扎克,他从没沐浴过如此温暖的目光,这和母亲那不屑和冷漠的眉眼简直是天壤之别。
几天过去,巴尔扎克了解到贝尔尼夫人比自己大22岁,她待人亲切真诚,高雅的谈吐,在温柔中总是透露出一种沁人肺腑的同情心,以及慈祥的母爱,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巴尔扎克,使他感受到了从小没有领略过的母性温情。
慢慢地,巴尔扎克了解到,贝尔尼夫人的母亲曾是王后的侍女,对宫廷的生活,交际的秘密都十分熟悉。然而,她的丈夫却是个病秧子,而且脾气暴躁,夫妻关系一直不好。
那个夜晚,巴尔扎克辗转反侧,他想,自己一定是爱上她了,可她比自己的母亲还长一岁,这怎么可能呢?或许,爱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当它降临时,所有的阻碍都不是问题。巴尔扎克索性开灯起床,开始给贝尔尼夫人写情书。
第二天家教结束时,巴尔扎克鼓起勇气把情书交给贝尔尼夫人,然后一转身,面红耳赤地离开了。打开情书,贝尔尼夫人非常震惊,她一直把巴尔扎克当孩子看,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她决定果断拒绝,不再和他单独见面。
但是,巴尔扎克没有放弃,而是一天一封情书,他的思念配上文采,每一封情书都深情款款。
贝尔尼夫人不由重新审视起巴尔扎克,他双肩魁梧,脸膛红润,尤其是眼睛,是有着金色瞳孔的棕色。他乐观随和,还带着一点天真,再加上他的才华,确实很讨人喜欢。这样一想,贝尔尼夫人的脸不禁有点发烫,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当巴尔扎克的又一封情书飞来时,她默认了他的求爱。
两人相爱后,贝尔尼夫人像太阳一样,温暖和治愈着巴尔扎克。他从她那里不但获得了缺失的母爱,还获得了很多帮助。他把她称为自己的母亲、朋友、家属、伴侣和顾问。
巴尔扎克想成为作家,父母和亲友全都嘲笑他,但只有贝尔尼夫人发自内心地欣赏他。她在经济上支持他,精神上鼓励他,还帮他审查稿件、校对,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她给予了巴尔扎克年轻时所至为重要的亲情,树立起他的自信心,给他以勇气、自由、外在和内在的安全感,也给了他一个男人第一次爱情的满足。
在贝尔尼夫人的帮助下,巴尔扎克开始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文学创作。但是,他写出的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以失败告终。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不免心灰意冷,贝尔尼夫人赶紧握着他的手鼓励说:“干下去,亲爱的,只要坚持写,一定会成功。”
多年以后,巴尔扎克深情地说:“她造就了一位作家,没有她我肯定会死。她鼓励了一个人的自豪感,使我免于任何低级趣味。”然而在当时,这种风流韵事传播得很快,巴尔扎克的母亲听到流言后,竭力反对儿子跟一个年纪赶超自己的女人来往,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逢场作戏,
像昙花乍现的“屈辱恋”
巴尔扎克虽然不得不和贝尔尼夫人分手,但他竟从此对年长贵妇的爱慕一发不可收拾。
很快,他就认识了41岁的贵妇德·阿布兰代斯公爵夫人,她出身高贵,是拿破仑的名将于诺将军的遗孀。这位贵妇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她具有显赫的身世以及上层社会广泛的人脉,还和巴尔扎克最崇拜的拿破仑都有过亲密接触。
27岁的巴尔扎克似乎找到了一条跻身上层社会的捷径,一封封火热的情书像雪片一样飞向公爵夫人,他终于攻下了这座堡垒。
在阿布兰代斯公爵夫人的引荐下,巴尔扎克参加了各种沙龙。因为他活力充沛、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很快便成为沙龙上受人欢迎的嘉宾,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
同时,在法国的文学圈,巴尔扎克的才华逐渐浮出水面。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
随着巴尔扎克的名气越来越大,公爵夫人的利用价值也逐渐降低,加之他们互相一直是彼此利用的关系,不久,这段恋情就宣告结束。
为了追到贵妇,巴尔扎克买下了豪宅,添置了香车、仆人、家具、华服,他也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虽然债台高筑,但他的生活依然非常奢侈,花钱大手大脚,总是喜欢买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一点也不觉得有失风度,甚至会向女人借钱,尽管很多贵妇知道他是一个“捞男”,但还是被他的才华折服。他每天都会收到各种“粉丝”的来信,在众多来信中,他发现了一位刚刚守寡的德·卡斯特里公爵夫人符合他的标准,就给她写了很多情书。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却迟迟不肯正面回应,只吊着他的胃口。巴尔扎克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继续发动情书攻击,他相信,没有哪一个贵妇能经得住自己的文采飞扬。几个月后,卡斯特里公爵夫人终于决定和他见面了。
卡斯特里公爵夫人长得很漂亮,她有着一头金色的头发,皮肤白皙。她的容貌让巴尔扎克为之倾倒,但是,她却不让巴尔扎克碰她。
为了征服公爵夫人,巴尔扎克下足了血本,他经常登门拜访,陪她聊天到凌晨;他带她出入剧院;帮她写回忆录;为了她,他改变了政治立场,从自由党变成了保皇党,甚至还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贵族姓氏“德”。
终于,卡斯特里公爵夫人同意和他去旅行。巴尔扎克欣喜若狂,单独相处,一定可以抱得美人归。出行后,他们住在庞大而高雅的庄园,美丽幽静的庭院。他们纵情享受,一起用餐,一起散步,一起娱乐。
一切,都似乎水到渠成。然而,让巴尔扎克始料不及的是,当他对她表白时,她却不屑地说:“我并不喜欢你,更不想和你有身体接触,只是想有一个年轻而声名卓越的人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这会让我有一种满足感,或者说很有面子。”
这番话让巴尔扎克彻底醒悟,原来,所谓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她只是在逗弄他。她的蔑视严重打击了巴尔扎克的自尊心,他觉得自己被玩弄了,屈辱不已。
回到家,他把这次丢脸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德·朗日公爵夫人》,卡斯特里公爵夫人成了小说中恶毒放荡贵族女人的原型素材,他用自己的笔,狠狠地将心中的怨气发泄了一通。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这部小说的出版居然大获成功,让巴尔扎克一下子名声大震,声名远播。
随着巴尔扎克的作品越写越多,他在文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更多的“女粉丝”开始给他写信。
1832年2月28日,他收到一封远方来信,信上没有具体的发信地址,署名是“外国女人”。从措辞上看,写信人很可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女人,巴尔扎克觉得是她的恶作剧,并没放在心上。
可同年11月7日,这个女人又写了第二封信。信中写道:“我想认识你……心灵的本能使我感觉到你的存在,我是按照自己的观念来想象你的,你令人惊叹不已的精细使我心醉。”
巴尔扎克静静地看着这封情意绵绵的信,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这位外国女人那样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心灵、才干和价值。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这位外国女人究竟是什么人呢?
真情回归,
像人间喜剧的“跨时恋”
为了弄清这个女人的身份,巴尔扎克想了一个奇特的办法。他在国外的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巴尔扎克收到了您寄给他的信,一直到今天,他才通过报纸来告诉您这件事。他很抱歉,不知道该把他的回信寄到什么地方去……”
不久,巴尔扎克又收到了这位“外国女人”的来信,这一次她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原来她是乌克兰一个贵族伯爵的夫人,叫艾芙琳娜·韩斯卡。伯爵的大庄园有3.1万公顷土地,他们过着帝王般的豪华生活。韩斯卡夫人出身于波兰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丈夫比她大22岁,不学无术,早衰。她的满腔激情无处发泄,一读到巴尔扎克才华横溢、激情震荡的小说,便完全为之倾倒。
一路走来的情感经历让巴尔扎克认识到,要想在欧洲文坛上取得更高的地位,就必须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严肃的文学创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摆脱经济困境,为文学创作获得物质保证。因此,他早就想攀一门阔亲戚,而韩斯卡夫人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巴尔扎克开始不遗余力地向韩斯卡夫人求爱。经过一年多的频繁秘密的通信,韩斯卡夫人的好奇感越来越强烈,她也渴望亲眼看一看自己所崇拜的作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1833年7月,他们终于见面了。在拜沙特尔城郊湖边的一棵大树下,巴尔扎克按约定到来,他一眼就看到树下坐着一个年轻的贵妇人,手里拿着一本《德·朗日公爵夫人》在阅读。这位贵妇简直是天使,华丽考究的衣裙,高高的前额,丰满的圆颈,樱桃小口优雅自如……巴尔扎克完全为之倾倒了。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含情脉脉之中,他们谁也没说什么,便热烈而持久地亲吻起来。爱情的甜蜜让巴尔扎克文思泉涌,返回巴黎后,他便投入到紧张的文学创作,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写出了《乡村医生》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名著。
他把初稿寄给韩斯卡夫人,并告诉她,她就是他小说灵感的源泉。韩斯卡夫人非常感动,决定再次秘密幽会!
1833年圣诞节前夕,巴尔扎克住进韩斯卡夫人为他租用的阿尔克旅馆。傍晚,韩斯卡夫人身着灰色衣裙,在朦胧月光下,悄悄溜进巴尔扎克下榻的旅馆,走进房间,顺从地躺在巴尔扎克的怀抱中。
高傲的贵妇人献给了巴尔扎克更高一级的爱情,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他们权衡之后,达成一个密约,一旦韩斯卡夫人丈夫死去,她继承了百万财产,他们就体面地永远结为夫妻。
当时,韩斯卡夫人丈夫已经60岁,而且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在巴尔扎克看来,他至多还能活二三年。
巴尔扎克在阿尔克旅馆幸福地度过44天后,返回巴黎。由于相距甚远,他们见一面非常难,巴尔扎克在机缘巧合下,又偷偷另结新欢,认识了吉多蓬妮·维斯孔蒂伯爵夫人。
维斯孔蒂伯爵夫人是个金发碧眼的英国女人,妩媚妖娆,她在婚姻上的不忠是出了名的。但巴尔扎克并不在乎,只为她的美貌而着迷。
不久,这件事便传到了韩斯卡夫人口中,他们的隔阂由此产生。巴尔扎克立刻赶往乌克兰解释,但韩斯卡夫人伤心不已,不肯原谅。此后的7年,他们未能再见面,通信也越来越少,并且相互指责。
1841年11月16日,巴尔扎克突然接到一封带有黑线圈的信,居然是韩斯卡夫人写来的。原来,她的丈夫几天前已经去世。巴尔扎克惊呆了,他双手发抖,已经失去希望的事情竟然发生了,他立即向远方寄去一封急信,表明他从未改变对她的忠诚。
然而,韩斯卡夫人当年的伤痛并未完全愈合,还是拒绝了他的要求。巴尔扎克并未甘心,一封封书信像雪片飞向乌克兰。一年多过去,直到1843年9月,韩斯卡夫人才终于被他的痴情打动,同意一见。
巴尔扎克很快来到乌克兰,直奔韩斯卡夫人的住所。他急切地要同她结婚,但韩斯卡夫人说要把唯一的女儿安娜嫁出去后才能结婚。于是,巴尔扎克只好苦苦等待着,终于在他们认识了14年后,1846年11月,安娜出嫁,拒绝与巴尔扎克结婚的借口不复存在,他们终于开始筹备婚礼。
然而在这节骨眼上,由于多年的劳累,巴尔扎克却患了脑炎、慢性心脏病和支气管炎,健康状况几近崩溃边缘。无奈之下,他们的婚期只好往后延展。可谁也没想到,虽然多处治疗,巴尔扎克的身体还是越来越差。韩斯卡夫人知道,巴尔扎克留在世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她决定不再拖延,马上举行婚礼。
1850年3月14日,他俩举行了一个十分秘密的结婚仪式。8天之后,巴尔扎克写信告诉他母亲这个喜讯,同时要求母亲按他的意见布置新房。他还吩咐,在他们到达时,他的仆人弗兰苏要站在门口,引导新娘走进他花了30万法郎布置的王宫一般的新房,在台阶和楼梯上,在各个房间都要灯火明亮。
5月20日,已是重病之躯的巴尔扎克携妻子回到巴黎,住进了他呕尽心血操办的豪华新房。他梦想同韩斯卡夫人度过最后的25年,著书50部。然而,此时的他却一个字也写不了,死神的脚步已经越来越逼近。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维克多·雨果时常来看望他,巴尔扎克对老朋友抱怨说:“很遗憾,我无法完成《人间喜剧》了。”
8月18日夜11时30分,巴尔扎克彻底摆脱病痛的折磨,带着没有完成《人间喜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文坛上的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年仅51岁。雨果和大仲马等作家参加了巴尔扎克的葬礼,雨果在葬礼上致悼词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非常充实,他的作品比数不清的日子还要丰富。”
巴尔扎克去世后,韩斯卡夫人留在了巴黎,为他整理文稿。此后30多年,她都住在巴尔扎克为她准备的房子里,一直到去世。在韩斯卡夫人的努力下,《人间喜剧》全集终于顺利出版,共收录91部小说,生动描绘了两千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百花绽放的人间戏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世事无常,起落沉浮。心静如镜,痴情如斯,任外界风吹雨打,韩斯卡夫人闲庭信步,自能越过坎坷波折,得享岁月静好。得佳人如此,“海王”巴尔扎克也能欣慰瞑目了。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