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多佛白崖,见证血与火的沧桑传奇

2023-12-29听那片海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2期

位于英格兰的边境线上,有一处世界罕见的奇景:在宽阔的海岸山坡上,突然像被巨斧笔直劈开一样,出现一片高达上百米的白色悬崖。这犹如梦幻一样的景色让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李尔王》中动情地描述道:“站在陡峭的白色绝顶上,俯瞰幽深的海水,澎湃的波涛拍打起海滨无数礁石……这就是我们的白崖,它是永远属于英格兰民族的骄傲!”

莎士比亚赞美的奇景就是素有不列颠岛“南大门”之称的白崖!作为英国南部海岸的热门景观,因为它位于肯特郡多佛尔城附近的多佛尔海峡之滨,也被称为多佛白崖(DoverWhiteCliffs)。这片美丽奇特的景观,是英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与民族象征物之一。无数艺术家更是围绕多佛白崖寻找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音乐和绘画作品。那么,多佛白崖究竟有哪些传奇呢?

阻挡外敌的天然屏障

说起多佛白崖的成因,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史前时代。那时的西欧气候极其温暖,因而使得多种海洋微生物大量繁殖。白崖便是由这些细小的海洋微生物化石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一点点沉积而成的。

随着漫长的时间变化,它渐渐堆积成了现在的模样:约150多米高的多佛白崖(DoverWhiteCliffs),其中的白垩层结构疏松,极易遭到自然侵蚀,所以白崖平均每年以0.35米的速度后退。

也正是由于白垩层的结构特殊,白崖比其他石灰石对光线的反射与散射更强,所以肉眼看上去,整片白崖熠熠闪光,洁白耀眼,形成了它特殊的地貌!

大自然赐予了不列颠岛这片无比神奇的白色悬崖。进入人类历史阶段后,多佛白崖便与英国的历史息息相关。

根据多佛尔城博物馆保存的资料记载,公元前55年,罗马共和国军队统帅恺撒为了开疆扩土,他在占领了今天法国的高卢地区后,就率领两个罗马军团,从法国境内的加来港坐船起航,试图渡过多佛尔海峡,一举征服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

在一个阳光明媚,空气能见度极好的日子里,哨兵惊恐地向恺撒报告说:“海峡对岸的不列颠岛出现了高高耸立、笔直陡峭的白色屏障,看样子船只很难靠过去。”

恺撒听了十分不解,便亲自前往察看。当时还没有望远镜,恺撒和部将们只能登上最高的木船远眺。没想到,映入眼中的情景让恺撒吃了一惊!

尽管还有一段距离,恺撒看到一大片白色、坡度极陡的白色悬崖就像从天而降的一扇扇大门一般,牢牢护卫着不列颠岛的南端。在阳光的反衬下,那些犹如刀劈一般,整齐有致的巨形白色“大门”发出炫目的光线,使人见了不禁生出几分畏惧。

恺撒同部将们商量,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因为神灵的庇佑,不列颠岛才出现了这样的白色屏障,部下们建议恺撒结束这次凶多吉少的征战。恺撒略沉思后,下令暂时取消了入侵计划。就这样,高耸陡峭的多佛白崖阻挡了罗马军团的登陆。它在历史上首次扛起英格兰南部土地的庇护屏障重任。

后来,罗马军团改变了渡海的方向,想方设法转向不列颠岛北部的迪尔海岸,不过这已经是推迟了许多年的事情了。即使剽悍的罗马军团登上不列颠岛,却迟迟不敢南下,原因就是畏惧那片神秘的多佛白崖。

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土著民族在那一时期,不断掀起反抗罗马人的起义,打得罗马军团焦头烂额。为加强作战的力量,罗马皇帝连续两次派兵渡海进行增援,但都遇上了强风,把船只吹到了多佛白崖附近。面对着陡峭的白崖,罗马士兵无隙可攀,只能灰溜溜地掉头返回欧洲大陆。恼羞成怒的罗马皇帝认为多佛白崖实在无法逾越,最后不得不干脆放弃了入侵不列颠岛。

英格兰人赶跑了罗马军团后,利用奇险的多佛白崖,修筑起最早的多佛城堡,还成功阻止了北欧海盗对不列颠岛南部的袭扰,使得人口和财力慢慢向英格兰南部集中,渐渐形成了以伦敦为核心的南部城市群。而英格兰国家历代王朝,均愿意以伦敦作为首都,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多佛白崖作为庇护和屏障。

正义与和平的永恒象征

公元12世纪中期,由于英格兰王位继承权问题,抢先入主伦敦的英国贵族哈罗德与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互相宣战。哈罗德控制了整个不列颠岛南部土地,占尽天时地利,他认为有多佛白崖这道天险阻挡,来自法国的威廉军队根本无法登陆。

因此心骄气傲的哈罗德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他不顾臣僚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地将重兵集中于北方,并悍然向挪威人开战。经过一番厮杀,哈罗德大获全胜!打得挪威人铩羽而逃。哈罗德因此更加得意忘形,大言不惭地说:“要渡过多佛尔海峡直捣威廉的法国诺曼底领地。”

其实就在哈罗德率军与挪威人鏖战之时,诺曼底公爵威廉就已经率领船队从法国加来港口起航,向多佛白崖方向悄悄进发了。得知哈罗德拥有数万人马,威廉的部下不禁面露畏惧之色,纷纷找到威廉询问:“以寡击众,况且对方有天险白崖,我们该如何登陆呢?”

威廉沉稳地回答道:“多佛白崖虽然是上帝赐予的天险,但是它护卫的必然属于仁慈正义的一方。”听威廉这样说,将士们总算安心。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哈罗德为人残暴不仁,百姓叫苦不迭,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向平易近人,爱民如子。

就算此次渡海远征不列颠岛,也是由于威廉属于英格兰王朝皇室成员,有着合法正当的理由去继承英格兰王位。原来,威廉生于法国诺曼底法莱斯,他是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唯一的儿子,同时威廉也是英格兰王后爱玛的侄孙。

也许正像威廉所说的那样,多佛白崖会庇佑仁慈正义的一方。平素不列颠岛南端海岸常常被雾气所笼罩,使得船只无法辨识方向,不得不随着风向驶往多佛白崖。

正由于这一点,哈罗德才判断来自法国的威廉军队只能在多佛白崖下方的海面上徘徊多日而迟迟无法登陆。这样哈罗德便有足够的时间从北方整军南下以逸待劳进行迎战。

可偏偏出人意料的是,公元1066年9月27日,也就是威廉的船队即将赶到多佛白崖下方的那一天,连续多日的浓雾天气居然转晴了,一轮耀眼的红日高挂空中,那鲜艳的颜色映红了大海,由于光的反射,白崖竟然变成了金红色,真是一片奇特的景象!

由于能见度好,平时根本看不到的海湾地形尽收眼底。威廉手下的侦察兵坐着小船,很快就发现了隐蔽在多佛白崖最南端的一处海湾适合登陆,他马上返回向威廉报告。威廉则抓住天赐良机,指挥部队终于登陆成功。

威廉率军从侧后进行突袭,一举攻占了多佛城堡,控制了整个多佛白崖。威廉站在白崖顶端俯瞰下面碧波万顷的大海,禁不住心胸激荡:“太壮观了,这简直是世间绝美的天堂!”

威廉又转过身子望向崖顶山坡上一望无垠的草地,只见地毯般的茵茵绿色同红白粉花卉交织,浑然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锦帛画卷。

草地尽头则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英格兰人苦心营造的军事关隘多佛城堡,就掩映于森林绿树丛中。威廉打算将来在这里再营建一处金碧辉煌的行宫,以便经常能欣赏到多佛白崖的壮美景色。

得知威廉的军队顺利登陆,哈罗德惊诧至极:“真是怪了,多佛白崖竟然没能挡住他们!”其实哈罗德忽视了这样一条真理:正义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

双方交战的结果是,哈罗德的部下纷纷倒戈,使得较弱的一方威廉反而变成了强者。威廉攻占了伦敦,加冕成为新的英格兰国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征服。

威廉主政期间,共九次巡视多佛白崖。由于种种原因,威廉心目中构思的行宫一直未能动工,却将多佛城堡修缮加固为牢不可摧的军事要隘。

呈矩形状的多佛城堡由花岗岩城墙圈护,四角垒起了高高的瞭望台,中间则为主堡。城堡外三面是平缓的山冈,只有东南方是面向多佛白崖,且与白崖一起扼守着海岸线。威廉时代留下的这处城堡后被誉为“打开英格兰的钥匙”。

此后历经多次战火洗礼,它用无可比拟的天然地势,忠诚和勇气换来了英国历史上“最勇敢城堡”“和平之堡”的诸多美称。

浪漫的传奇不绝于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了人才辈出的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大戏剧家兼诗人莎士比亚有一次离开伦敦,来到了多佛白崖参观。莎士比亚是坐着船向上仰望的,只见多佛白崖成片、笔直地高耸入云端。

特别的是,在多佛白崖的中段,有七座紧密相连的峭壁,从下往上看,这七座峭壁就像七个戴着白色花冠、身披白色衣裙的仙女,巨人般从深海中垂立而出,横空出世,惟妙惟肖。

这七座人形峭壁层层叠叠,忽高忽低,有的宛如携手漫步,有的则像在呢喃细语。莎士比亚见状,不禁对身边的友人赞叹道:“妙啊,简直太妙了,你看这七座悬崖如同亲密的姐妹们挽手一起,面向大海眺望呢!”

友人听了不禁灵机一动,建议道:“那就干脆叫这一段白崖为‘七姐妹崖’好了!”

从此,多佛白崖中段的“七姐妹崖”的名称便迅速传开了。而莎士比亚通过这次不同寻常的游历,更是把七姐妹崖的壮美奇景融进其作品中,写出了传世的经典悲剧《李尔王》。

《李尔王》在英格兰各城市公演之时,几乎万人空巷。许多人甚至怀着激动的心情,按照剧中提示的地点去寻找观瞻“七姐妹崖”。擅长童话创作的文学家们参观了七姐妹崖后,文思泉涌,居然演绎出不同版本的许多传奇故事。

其中在英国家喻户晓、流传最广的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卡伦的年轻小伙子,有一次外出行猎的过程中,遇到了七个迷路的女孩。

这七个女孩本是国王的金枝玉叶,只因整日困在宫廷中闲闷无聊,便相约出来游玩,不曾想在山谷中迷了路。善良的卡伦护送七位公主回家,双方结下了深厚友谊。不料国王得知了这件事,强烈反对公主们与贫穷的百姓交往,还派擅长巫术的宫廷女面包师负责监管。

七位公主为抗议父亲的尊卑等级观念,毅然选择了从宫中集体出逃,国王闻讯大怒,命令宫廷女面包师追赶公主们。七位公主跑呀跑,一直逃到了海边山坡上,远远望见大海里有只木船,而撑船的正是她们无比思念的好朋友卡伦。

卡伦本想用木船护送七位公主逃往海峡对岸的欧洲大陆,谁知狠毒的宫廷女面包师施展巫术,将七位公主永久性变成了垂立在海边的七座峭壁。

“七姐妹崖”的名声越传越广。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王查理一世拥有的贵族军与资产阶级议会掌握的民军进行决战。经过几场战役,连查理一世都成了囚徒,被关在资产阶级议会设在不列颠岛南部的怀特岛监狱里。

查理一世的王后玛丽非常忠诚于丈夫,她见国王身边的卫兵均被缴械,就把希望寄托到五个宫廷女侍卫的身上。

玛丽决定带着自己的贴身侍女和她们去怀特岛营救查理一世。五个女宫廷侍卫中为首的叫贝娅,她流着泪表示道:“我们都是在宫廷中长大的,我们应该用生命去报效他们!”贝娅连同玛丽王后一行乔装改扮,她们到达怀特岛后经过一番周折,总算把查理一世从狱中救了出来。

但不幸的是,她们很快被看守的士兵发现。贝娅和手下另外五个女侍卫掩护着王后和国王边打边逃,最后实在无路可逃而跑到了多佛白崖上。

站在高达152米的七姐妹崖顶上,贝娅见到国王查理一世重新落入民军之手,晓得这次营救行动算是彻底失败,决心以死捍卫自己的尊严。

贝娅悲哀地说道:“我们几个就在这里一起结束生命,也算是最后尽忠了!”说完,五个女侍卫纵身跃入白崖下方的波涛中,王后与她的侍女也跟随其后。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感慨万分,她们竟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七姐妹跳崖的悲剧。

如画的风景誉满全球

这个跳崖的故事,使得七姐妹崖更具传奇色彩了。在整个多佛白崖中,七姐妹崖成为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名的一处奇特景观。

以至于后来的英国旅行作家比尔·布瑞森用文字深情地描绘七姐妹崖:“这里的美简直震撼人心,面朝大海方向被神刀鬼斧切割成白色崖壁。你看到的是绝对纯粹的绿、耀眼的白、深蓝的海和仿佛触手可及的天。”

继比尔·布瑞森之后,美国小说家霍华德·派里到英国旅游,伫立于七姐妹崖上,目视远方,久久不肯离去。七姐妹崖的澎湃壮美赋予霍华德丰富的创作灵感源泉,很快梦笔生花般完成一部脍炙人口的传奇小说《侠盗罗宾汉》,后来还被拍成电影。小说中多次提及七姐妹崖,让其再一次名声大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目的就是亲眼观瞻白崖的奇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法西斯攻入法国境内,在敦刻尔克包围了几十万英法部队,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赶往多佛白崖靠前指挥。

多佛白崖下方海面上停泊的上千艘船只昼夜不停抢运,终于把即将落入法西斯魔爪中的几十万官兵安全运回英国,从而为日后的诺曼底登陆反攻保留了战争力量。

德国法西斯对多佛白崖这道天然屏障恨之入骨,出动飞机轮番轰炸,但是无比坚固的多佛白崖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无论法西斯使出怎样野蛮的手段,多佛白崖都像巨人卫士般牢牢守护着英国的“南大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的和平时期。英国政府顺应民意,于1984年正式对外宣布:多佛白崖及多佛城堡停止军事用途,改建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顶级风景名胜区和影视剧外景拍摄胜地。于是,风靡全球的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赎罪》等纷纷把取景地选在了多佛白崖。

在《赎罪》当中,七姐妹崖不仅仅是电影里的美丽场景,还是因命运捉弄而分离的恋人心中代表重逢的希望。

虽然电影结尾里的男女主角未能重逢,但是在布里奥尼的小说里,他们永远相守在那个彼此心中向往已久的七姐妹崖。现实中的白崖,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真实的爱情故事。

著名歌星周杰伦的MTV《怎么了》,为了寻找最佳拍摄之地,足迹踏遍了十几个国家,最终才把拍摄地点选在了七姐妹崖,因为周杰伦喜欢这里的野生花卉。的确,别看苔藓等地衣植物很难在白崖表面上生存,但是无处不在的缝隙中依旧有顽强的生命存在。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多佛白崖因为极端天气,发生了一次大面积坍塌。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巨大石灰石掉进海水中。专家们深入调查分析,认为是在近期的寒冷天气情况下,雨水流入干旱裂开的石缝中结冰膨胀,导致巨石承受不住压力而松动断裂坍塌。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多佛白崖的热爱,在当年的英国十佳风景胜地评选中,无数人依旧把选票投给了多佛白崖。

2016年,英国组建了两百人队伍的考古团,对多佛白崖进行全方位考察。结果在七姐妹崖上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留下的墓葬、居民点遗址以及青铜时代的城墙痕迹,这标志着直接将七姐妹崖以及英国人祖先的历史追溯到了五千年前。难怪当年的英国人自豪地说:“我们的历史比欧洲许多国家都要悠久……”

如今来到多佛白崖旅游观光,最佳的时期是选择夏秋两季。因为那时的海风温和,阳光明媚。无论是古老的多佛城堡,还是涛声依旧的多佛白崖,都会在每一个日出日落和潮起潮落中,默默迎接着每一个慕名而来的客人。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