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与芭蕾特:诗意奇缘,生命奇迹
2023-12-29清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童话故事里,王子的吻能使白雪公主死而复生,而英国著名诗人芭蕾特和勃朗宁的爱情传奇不逊于任何童话。
在爱情的光芒照进芭蕾特灰暗人生的时候,这个聪慧却不幸的女子已经瘫痪在床24年了。所有的医生都认为她永远不可能站起来,可勃朗宁的爱情却让她创造了奇迹。当这对文学界的神仙眷侣携手同行,便创造了英国文学史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最美的爱情佳话。
富有却贫瘠,残疾的隐士
1861年6月29日,英国著名诗人伊丽莎白·芭蕾特在丈夫的怀抱中,带着少女一般的微笑离开了人间。死后,她得到了佛罗伦萨市民的集体哀思。得到世人盛赞,不枉人生一遭。而深深镌刻在她的丈夫罗伯特·勃朗宁心里的,是两人的涓涓爱意,以及芭蕾特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和一首首美妙动人的诗歌。这所有的一切,注定一生萦绕,即使离去,也要凌空奏响一曲诗意奇迹,有幸得之,虽死无憾。
1806年3月6日,伊丽莎白·芭蕾特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父亲爱德华·莫尔顿·芭蕾特是牙买加的一个甘蔗种植园园主,整个家族持有巨大的财富。爱德华曾经买下莫尔文丘陵附近的500英亩地产作为领地,与妻子一起在豪华的庄园中养育了12个孩子。
芭蕾特出生时身体孱弱,医生曾经预判她活不下来。好在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她渐渐长大了。虽然她的身体仍然不好,常年面色苍白,但她却是家里12个孩子里最聪慧的一个。她从小好学,并显示出超群的文学天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却凭自学精通古希腊文。
因为体质不好,芭蕾特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屋子里。每当她羡慕地看着兄弟姐妹们在自家巨大的庄园里奔跑嬉戏时,母亲总会无奈地提醒她:“安静待着,别给自己添麻烦。”懂事的芭蕾特只好收回渴羡目光,转身去读书。
就这样,同龄人结伴玩耍的时间,芭蕾特都独自沉浸在书海里。10岁之前,她已经阅读了大部分莎士比亚的剧作、荷马史诗以及英国、希腊、罗马的历史著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的阅读,让芭蕾特养成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她8岁能写诗,9岁时写出的叙事诗已经非常动人。13岁时,芭蕾特发表了一部咏叹希腊马拉松战役的四卷史诗,父亲爱德华将她的诗作刊印了50本,发给亲朋好友传阅,骄傲异常。芭蕾特成了亲朋好友眼中的才女,而爱德华坚信,女儿未来会成为著名的诗人,为家族争光。
随着芭蕾特渐渐长大,她终于被父母允许,可以偶尔骑着她的小白马,在庄园里溜达一圈。每次骑上马,芭蕾特都会无比快乐,苍白的小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红晕。但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命运之神的魔爪会伸向她,不但剥夺了她的快乐,还几乎令她被终身禁锢。
1821年9月的一天,在庄园里骑马的芭蕾特,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导致脊椎受伤,下半身失去了知觉。年仅15岁的芭蕾特被医生宣布瘫痪,从此被禁锢在轮椅和床上。
未来的大门在芭蕾特面前悄然关闭。从此,陪伴她的只有书籍和母亲。雪上加霜的是,7年后,母亲骤然离世。临死前,她的眼睛一直盯着芭蕾特,那是一个母亲对残疾女儿最后的眷恋和担忧。悲痛至极的芭蕾特在参加完母亲的葬礼后一病不起,父亲怕她触景伤情,便安排儿子小爱德华陪同她到德文郡海滨的托基小镇养病散心。
弟弟的照料无微不至,但不幸再次来临,小爱德华在一次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就在芭蕾特推窗就能看见的那条河流中。弟弟的死让芭蕾特既痛苦又愧疚,她觉得弟弟的死完全是因为自己,如果不去德文郡,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就在这个时候,父亲爱德华的生意遭到了巨大损失,他只好卖掉了莫尔文丘陵庄园,随后在伦敦温坡街50号置办了房产。被父亲接到伦敦后,芭蕾特彻底封闭了自己。她拒绝别人探访,很少说话,写诗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芭蕾特在诗中写道:“我一环又一环计数着我周身沉沉的铁链。”她挣不脱命运的铁链,忘不掉人生的苦难心酸,意志消沉的她除了写诗,就是困坐在椅子里,或者躺在床上。在她那个永远不会拉开窗帘的房间里,她就像一只冬眠的睡鼠、一株失去水分的枯草。
芭蕾特把心中的悲哀和痛苦都写成了诗句,将生活过成了独行的隐士。1833年和1838年,她先后出版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诗集《天使们》,平时也经常有文章刊发在伦敦的文学杂志上。1843年,反映矿区童工悲惨生活的160行长诗《孩子们的呼声》,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1844年,芭蕾特的《两卷本》诗集出版,这是她创作生涯里的一块里程碑,让长期瘫痪在床的芭蕾特在英国诗坛声名鹊起,其地位甚至超过了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
一代诗坛新星正冉冉升起,芭蕾特一跃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爱情不期而至,眷顾畸零之人
时间来到1845年,39岁的芭蕾特已经瘫痪24年了。在这24年里,她从未期待过爱情,或者说,她从不认为自己残缺的身体和人生会得到爱情的眷顾。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因为诗歌,结识青年诗人罗伯特·勃朗宁,而从那以后,温暖的阳光洒进了她生命的花园,救赎了黑暗中的她。
和芭蕾特一样,罗伯特·勃朗宁自小聪慧,在诗歌、绘画、雕塑和音乐方面都展示出了过人的才华。勃朗宁比芭蕾特小6岁,芭蕾特出版诗集时,他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青年诗人。芭蕾特的诗句打动了他,尤其是当他了解到芭蕾特的悲惨遭遇以后,他更是满心怜惜和钦佩。他想方设法得到了芭蕾特的联系方式,开始和她通信。两人从对诗歌的理解,聊到对生活的感悟,渐渐地,收到芭蕾特的信,成了勃朗宁最期待的事情。那种沉醉的感觉让他意识到,丘比特之箭已经准确无误地射中了他的心脏。
勃朗宁一天比一天更渴望和芭蕾特见面。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一次又一次在信中请求:“我所仰慕敬重的女神啊,让我们见一面吧!”勃朗宁字字真切,芭蕾特却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勃朗宁是她愿意畅谈心声的唯一朋友,也正是勃朗宁为她冷寂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大门,让她看到明媚阳光,闻到花香,听到小鸟歌唱,感受到生活中还有美好。可芭蕾特很快冷静下来:文字尚能美化他想象中的自己,可一旦见面,他能接受自己是个残疾人的现实吗?
理智告诉芭蕾特,自己应该拒绝勃朗宁。但是爱情从来就不理性,在勃朗宁锲而不舍的请求下,芭蕾特最终还是同意他前来拜访。
那是5月下旬的一天,春寒已去,风和日暖,当勃朗宁出现在面前时,芭蕾特看着这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心怦怦跳得特别快。他的眼神温柔,却又好像蕴藏着光芒,瞬间就温暖了芭蕾特的心。芭蕾特很希望自己能站起来行一个淑女礼,然后请客人坐下,为他递上一杯咖啡。但现实是,她只能蜷缩在沙发上,动也不能动。
而在勃朗宁眼里,芭蕾特瘦小苍白,如同一只生病的白猫,可是她那双美丽而哀怨的大眼睛,却瞬间击中了他的心脏,让他想要一辈子保护她、照顾她、陪伴她。
会面后的第三天,芭蕾特又收到了勃朗宁的信,那是一封求婚信,勃朗宁决定对她交付真心,并接管她的下半生。这封信让芭蕾特既感动又开心,可她却不敢接受——勃朗宁是那么美好纯粹的年轻人,而自己已经39岁了,还身有残疾,怎能将他拉近这灰暗的人生,耽误他的前程?
芭蕾特回信给勃朗宁:“请您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否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我们的友谊。”写完,芭蕾特蜷缩在沙发上,心里疼痛,无以言表。而勃朗宁看到这封回信后,心中忐忑,赶紧写信道歉:请原谅我过于唐突,虽然我确实像热爱您的诗篇一样热爱着您,但如果冒犯了您,我情愿继续作为朋友来往,也不想从此失去您。
勃朗宁小心翼翼地道歉,让芭蕾特无法再说出拒绝的话。两人继续频繁通信,而芭蕾特一天比一天更加期待傍晚时分邮差的敲门声。她在日记里写道:“不,不是邮差,是我生命里的光芒,灼烧了我的双眼,但我宁愿变成一个瞎子。”
转眼到了夏天,勃朗宁没有再提结婚的事,只是每天都给芭蕾特送上一束沾着露水的玫瑰。花的鲜艳和芬芳,让芭蕾特终日被苦药味环绕的房间变得明媚起来。为了让那些美丽的花儿更有生气,芭蕾特把向来关得紧紧的窗子打开了,随着窗子一起被打开的,还有她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心。
令人惊喜的是,在爱的氛围中,芭蕾特的身体状况迅速好转,重新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沉浸在爱情中的芭蕾特不断写出甜蜜的诗篇,《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就是她那个阶段的作品。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是一部歌颂爱情的诗集。诗集以伤感的调子开始,回顾女诗人在病床上度过的暗淡无光的日子,接着出现了全诗的两个主题:期待中的死亡和突然而至的爱情。在第六首诗中,疑虑不安、自惭形秽的女诗人发出恳求,希望“爱”舍她而去。但接下来,在忠诚的爱人的呼唤下,诗人埋藏在心底的爱情终于浮出了水面。感激和喜悦之情跳跃在每一行字句间,死亡的阴影渐渐淡去。在第十首情诗中,出现了女诗人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情感的溪流汇聚成汹涌洪流,淹没了所有的哀怨和疑虑。女诗人不再犹豫是否该接受爱情,而是把全副身心献给了爱人。
这组诗里没有出现任何人的名字,却如实记录了芭蕾特和勃朗宁从相识到相恋的全过程,字字句句都是芭蕾特对勃朗宁的感情。曾经被悲伤、挫折、恐惧和绝望掩埋的芭蕾特,几乎忘记了这个世界还有爱。但当那个比她小6岁的男子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她便从命运的尘埃里开出了娇艳的花,那朵花的名字,叫爱情。
为爱出逃,缔造爱情奇迹
1845年的冬天,对芭蕾特来说特别暖和,潮湿的空气里似乎都飘荡着甜蜜,她的身体似乎也不再那么难受。勃朗宁点燃了芭蕾特死寂的生活,给她的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芭蕾特开始练习翻身,不断捶打和活动双腿,忍住剧痛尝试爬行和扶着床站立……她一次次摔倒,汗水湿透衣襟,甚至有好几次因为剧痛昏厥过去,但她仍然微笑着坚持,发誓要从黑暗无底的深渊中爬出来……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时间来到了1846年的秋天。一天,听到邮差叩门的声音,但用人却迟迟不去开门,芭蕾特一着急,竟然从椅子上颤抖着站了起来。当她挪蹭到大门前,打开门的刹那,邮差吃惊得瞪圆了双眼——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个瘫痪多年的女诗人,可此刻她却站了起来!
“女诗人站起来了!”这条消息在芭蕾特居住的街道爆炸,芭蕾特的主治医生不敢相信,而父亲爱德华更是不敢相信。只有芭蕾特知道,这是爱情缔造的奇迹。
带着无法克制的激动,芭蕾特第一时间写信给勃朗宁:“亲爱的勃朗宁先生,我在今天傍晚的时候,站起来走到门边,亲手接过了邮差的信。”看到这封信,勃朗宁又惊又喜,他一边念叨着“感谢上帝”,一边立刻出发去芭蕾特家。当他抱着玫瑰奔跑在街上时,来往的路人纷纷议论:“这个年轻人怕不是疯了!”
来到芭蕾特家里,勃朗宁第一眼就看到了扶着墙站在客厅里的芭蕾特。勃朗宁激动之下,冲上去扶住她,脱口而出:“我们结婚吧!”
芭蕾特知道,这看似冲动的一句话,其实已经藏在勃朗宁心里很久很久。她再也不想拒绝,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勃朗宁的求婚。两个人随即拥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在那一刻,沉浸在幸福中的芭蕾特忽略了一件事——在她传统保守的家庭里,没有经过父亲点头就私自决定婚姻大事,就是大逆不道。事后,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并向父亲坦白时,父亲顿时勃然大怒,当即将女儿反锁在屋子里。
可是,尝过爱情滋味的芭蕾特绝不允许自己再次陷入黑暗。1846年9月12日清晨,一夜未眠的她在忠心女仆的协助下逃出家门。她雇了一辆车,按照和勃朗宁的约定,直接来到附近的一个教堂,两人偷偷结了婚。走出教堂后,这对新婚夫妇只能暂时分手。踏进家门前,芭蕾特万分不舍地摘下了结婚戒指——她不能因为这枚戒指破坏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1846年9月18日,芭蕾特趁父亲不在伦敦,带着母亲留给自己的部分遗产,以及勃朗宁一年多来写给自己的所有情书离开了家。等爱德华返回伦敦,发现女儿“出逃”后,芭蕾特和勃朗宁早已身在意大利了。爱德华暴怒之下,剥夺了芭蕾特的继承权,但芭蕾特甘之如饴。
芭蕾特和勃朗宁在比萨一住半年,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山城里,他们几乎忘了世事,一心一意地享受爱情。第二年4月,夫妻俩移居佛罗伦萨,在那里度过他们的余生。勃朗宁说:“我们就像一个洞穴里的两只猫头鹰那样快乐,我的女神胖了,脸色红润了。”是爱情创造了奇迹,原本缠绵床榻的病人,现在竟能跟着爱人登山涉水、探幽访胜,威尼斯、帕度亚、米兰等地都留下了这对神仙眷侣的足迹。
在米兰,芭蕾特紧跟着勃朗宁,一直爬到了教堂的最高处,欢欣之情无以言表。她给妹妹写信说:“我叮嘱他千万不能逢人就夸他妻子跟他一起去过这儿、到过那里,好像有两条腿的老婆是天下最稀奇的活宝。”
婚后,勃朗宁第一次读到了芭蕾特在婚前写给他的爱情组诗。勃朗宁被深深震撼:“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美的十四行诗!我绝不能私藏!”在征得妻子同意后,他们以《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为名出版了这本诗集。
诗集一经面世,字里行间表达出的爱的纯粹与热烈感染了无数读者,这本诗集也因此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最美丽的爱情商籁体诗。
1849年3月,婚后第三年,芭蕾特度过了她的43岁生日,并生下了独子罗伯特·芭蕾特·勃朗宁。罗伯特很聪明,母亲教他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父亲则每天给他上两小时音乐课。到八九岁的时候,罗伯特就能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了。后来,他成了一个艺术家。
1851年,勃朗宁夫妇曾带着两岁的孩子,回到了阔别5年的家,但温坡街50号的大门永远向她关上了,连同以前芭蕾特恭恭敬敬写给父亲的信,都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倔强的爱德华至死都没有宽恕这个为爱出走的女儿。
虽然心有遗憾,但芭蕾特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被父亲拒之门外的她,和丈夫一起在意大利度过了余生。在这里,她的生活丰富而充实。意大利对芭蕾特来说,象征着启迪、美丽和力量。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而且,她婚后创作的诗歌,格局变得更大了。1851年,她在新诗集《“吉第居”窗前所见》中,倾注了对意大利的满腔热爱。她的《逃奴》和《对于一个民族的诅咒》,则以激越的情绪谴责美国的蓄奴制度。她在诗歌中暴露社会弊端,争取妇女解放,反对奴隶制,其进步理想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拥护。
婚后15年,她和勃朗宁一天都没有分开过,直到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永别了她亲爱的勃朗宁。那天晚上,夫妻俩正聊着天,芭蕾特似乎累了,她呢喃道:“亲爱的勃朗宁先生,我是多么爱你!”说完,她就依偎在勃朗宁的胸前睡去了。几分钟后,她的头忽然垂了下来……
就这样,55岁的芭蕾特带着少女一般的微笑,在丈夫的怀抱中离开了人世。1861年7月1日,佛罗伦萨的所有商店自动停止营业,以表达他们的哀思。佛罗伦萨人民为感谢勃朗宁夫人对于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产生的影响力,以市政府的名义,在她生前居住的地方安置了一方铜铸的纪念碑,上边用意大利文写着:在这儿,芭蕾特生活过、写作过。她把学者的智慧,诗人的灵性和一颗妇女的心融合在一起,她用她的诗歌铸成了黄金的链环,把意大利和英国联结在一起。
妻子的离去让勃朗宁悲痛欲绝。此后余生,他带着对芭蕾特的无尽思念,独自将他们的儿子抚养成人。1898年,在芭蕾特死后的第三十七年,两卷本一百多万字的《勃朗宁——芭蕾特书信集》出版。这本书信集里,收录了两人恋爱过程中的574封信件,其中真挚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这部书信集也因此被誉为举世无双的纪实性“情书文学”。
芭蕾特伤痕累累的前半生,和她被爱情拯救的后半生,构成了一个伟大女诗人的传奇。勃朗宁用真挚热烈的爱情照亮了她曾经灰暗的人生,而芭蕾特则回馈他同样真挚热烈的爱。正如她在爱情诗里写道的:“我怎样爱你?诉不尽万语千言,我爱你的程度是那样地深厚和广远,恰似我的灵魂曾飞到了九天与黄泉,去探索人生的奥妙和神灵的恩典……”
编辑/朱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