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海》导演田晓鹏,用父爱打开国漫大门

2023-12-29默冉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3期

截至2023年2月17日,春节档动画奇幻电影《深海》上映17天,总票房8亿元,并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组委会评价:“前所未有的视觉,极具野心的叙事,让我们感到震撼!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漫的突飞猛进。”

对于《深海》导演田晓鹏的名字,或许不少人感到陌生,其实《大圣归来》也出自他手。从“小白”到业内大伽,田晓鹏致力于打造国漫大电影,竟是源于被迷恋奥特曼的儿子刺痛了,这才立志为孩子们推出“中国人自己的超级英雄”!

为了儿子PK奥特曼,借钱做《大圣归来》

田晓鹏1975年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学过画画,爱看动画片,超级喜欢科幻,家里至今还放着几大摞他小时候读过的杂志,比如《奥秘》《科幻世界》《飞碟探索》等等。20世纪90年代初,动漫《太空堡垒》颠覆了田晓鹏的世界观,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动画片也能深刻地探讨和平与爱情这样的大主题。

报考大学时,田晓鹏特别想学天文,但为了好找工作,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1995年,田晓鹏在北京工业大学软件专业读三年级时,朋友给他拷了一份3D制作软件。田晓鹏找到了兴趣所在,很快就删掉电脑里所有的游戏,开始一心一意研究这个,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出一些简单的三维动画。

大学毕业后,田晓鹏进入一家搞动画设计的外企工作,当时制作的东西大多是广告、动画宣传片之类的。同事中的欧美和日本人,在动漫业展露出精湛的技术,让田晓鹏意识到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于人。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1997年,公司接到央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部分剧集的制作业务,田晓鹏独立负责了其中4集的生产监制。这部偏向低龄儿童的动漫,让他觉得“太过简单了点”,如果让自己来做,肯定可以更精彩。毕竟田晓鹏是一个有西游情节的人,他认为《西游记》里面的好故事太多了,很有创作的空间。

1999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金的田晓鹏,决定自己成立公司单干。他创立了“十月文化”传媒公司,主要业务是动画加工。这份工作,田晓鹏一干多年,其间结婚生子。后来,是儿子让他滋生“野心”,不再满足于接零活的生存状态。

2007年的一天,田晓鹏正在为美国的《蜘蛛侠》游戏制作宣传片,当发现刚满2岁的儿子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上的奥特曼、钢铁侠,田晓鹏就问他:“为什么不喜欢看国产动画片?”小家伙摇摇头说:“那些没意思呀。”身为动画制作人,田晓鹏的内心被刺痛了。

更让田晓鹏无法接受的是,儿子迷上奥特曼后,就变得好斗了。他总说自己是奥特英雄,对别的孩子充满了攻击性。而在遭到批评的时候,孩子还坚持认为自己没错,因为他认定自己是奥特曼,别的孩子是“怪兽”,奥特曼就要打怪兽。

田晓鹏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产生暴力倾向。而且,不只自己的孩子这样,周围的孩子也都个个迷恋奥特曼,整天学奥特曼打怪兽。为什么国外的动漫对孩子影响这么大呢?田晓鹏认为,这并不是观众的问题,而是因为国产动漫的好作品太少了。

田晓鹏觉得,自己应该为中国孩子做点什么,让孩子们知道,国产动漫也有优秀作品。同时,也让儿子在能看动画片的年纪,看到老爸的作品。就这样,田晓鹏藏进心底的那个梦想,被儿子唤醒了——他决定打造一部国漫大电影!

美国有钢铁侠、蜘蛛侠,日本有奥特曼、火影忍者,而中国呢?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就应该是国人心中的超级英雄吗?田晓鹏思来想去,把题材定位在他喜欢的《西游记》上,而且,他决定制作中国第一部3D动漫。

当他把这个想法说给妻儿听,孩子拍着小手仰望着田晓鹏,激动得脸蛋红扑扑的:“好呀,好呀!我爸爸要做孙悟空大电影啦!”那一刻,田晓鹏咬牙发誓,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都要搞出一部精彩的《西游记》3D动漫。

但圆梦的过程困难重重。田晓鹏的拍摄项目不被投资人看好,拉不到资金。亲友们也劝说他:“你公司平时业务不断,收入也很可观,干吗要去冒险拍什么动漫电影啊?听说拍电影很烧钱的,还有人搞到倾家荡产!”

田晓鹏当然明白,自己一旦跳出舒适圈搞国漫电影,意味着要承受前途未卜的风险。但一看到儿子那双充满期望的眼睛,再想到中国孩子只能拿外国动漫人物当偶像,田晓鹏决定破釜沉舟去圆梦。

此后的日子里,他每天拿出大部分精力,和编剧一起沟通《大圣归来》的初稿,并开始了历时4年的漫长筹备工作。其间主要忙着改稿和四处拉投资,然后不停碰壁……

2011年春节前夕,36岁的田晓鹏回到老家,硬着头皮找到一位当大老板的亲戚,在酒桌上喝伤了胃,才借到一笔资金。他又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和公司的钱,开始全力制作《大圣归来》,预期成本只有500万元。

推翻自己,不搞续集做《深海》

《大圣归来》经历了4年筹备、4年制作,时间跨度很大。监制金大勇说,他当时纠结“这么点钱,怎么能做出来动漫大电影”。田晓鹏纠结的则是“怎么能用这笔钱把片子做得更好”。

“同一个镜头做了5个月了,他仍然在改。”金大勇说,“一个镜头改10遍以上是常事。”田晓鹏做事认真,对作品要求苛刻,《大圣归来》80%的镜头都经过了反复修改。后来,他发现500万元根本不够用,就把父母、岳父母手里的钱也用上了。他心理压力很大,怕把长辈们的养老金赔进去,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2014年秋,好友杨莺歌跟田晓鹏讨论剧本,发现他公司的复印机已经坏了很久,没钱修,只能跑到外面复印材料;电视遥控器没电了,员工自己掏钱去买电池。那段艰难岁月,田晓鹏和员工们几乎天天吃泡面和馒头。

除了资金,田晓鹏在电影上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大。《大圣归来》开场需要一段皮影戏唱腔,他就在天寒地冻的腊月,千里迢迢跑去了陕西,跟几个民间艺人录音到下半夜。离场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冻僵了。

田晓鹏从事动画后期工作的妻子,也参与到《大圣归来》项目组帮忙,只为省一份员工开支。能用的人非常少,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她也非常忙。夫妻二人回家的时候通常儿子已经睡觉了,每天只有早上十来分钟能碰上面,儿子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十分钟小孩儿”。

2015年1月,《大圣归来》第一次完整成片。在提前场放映时,团队和观众都发现了问题:“团队没有大银幕经验,太多打戏,节奏太快,观众脑子里的弦一直绷着……”于是,田晓鹏决定放弃原定的春节上映档期,有针对性地放慢节奏。

终于在2015年7月10日,电影以2D、3D、中国巨幕的形式在国内公映。当赤目金瞳、脸长似斧削的猴子熔石为甲,挥焰成袍,肩扛如意金箍棒踏石而来时,巨幕前的小孩们忍不住欢呼:“大圣!大圣!好帅!”田晓鹏的儿子更是兴奋得啊啊叫。田导则坐在观众席上,泪流满面。

2015年7月25日,该片以6.2亿元的票房,成功“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此前,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6.17亿元的票房之冠保持了4年。到了年底,《大圣归来》总票房近10亿元,成为国漫崛起的里程碑之作!

而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田晓鹏从此令儿子刮目相看了。“原来我爸不只会做动漫广告,他导演的国漫大电影也超精彩!”能让孩子、媳妇对自己引以为傲,田晓鹏终于露出了苦尽甘来的笑容。

大火之后,有记者采访田晓鹏:“什么时候拍续集《大圣归来2》?”因为一个影视IP火了,就接着出第二部、第三部……这是最稳妥赚快钱的捷径。田晓鹏却摇头表示,他决定“断腕”,与过去的经验说再见。

面对《大圣归来》制片人易巧同样的询问,田晓鹏也明确回答他:“我不想再做续集,那是一种‘吃老本,创造力匮乏的行为’。”

田晓鹏当然明白,他可以拍一部《大圣归来2》去轻松“圈钱”。基于第一部的口碑炸裂,续作的票房肯定很可观。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创作一部画风新奇大胆、有黑暗痛苦元素、对特定人群具有重要意义的《深海》。

与以往的国漫电影不同,《深海》不是以神话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是独创的IP。影片展现了一个小女孩误入大海最深处,邂逅一段独特生命旅程的奇幻故事。

2019年,田晓鹏对动漫公司“彩条屋”的CEO易巧说,他准备做一部关注抑郁群体的动漫——《深海》。讲的是一个被离异家庭伤害的小女孩,跟着再婚后的父亲一起生活,因为原生家庭的诸多变故,她患上了抑郁症,然后被亲情拯救的故事。田晓鹏想通过这部动漫,告诉每个人:哪怕你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但只要碰到一个真正在乎自己的人,你就会有活下去的信念。

随着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增加,我国抑郁症人数超过5000万人。田晓鹏关注到了他们,并试图用影片去温暖疗愈这个群体,让他们明白“人间值得”。

死磕梦想终成功,“社恐导演”变阳光了

听完田晓鹏的新片创作计划后,易巧沉默了。之前没有人碰过这样的国漫题材,根据他的经验,尝试这个题材,风险肯定不小。但是,易巧更相信田晓鹏的专业水平和他身上那股“为梦想死磕到底”的精神。于是,易巧担任了《深海》制片人,决定陪田晓鹏冒险一把。

但全片刚制作到一半,预算就用光了。当时团队要做一个决定,继续一丝不苟地往下走,还是草草收尾?前者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后者容易得多。

田晓鹏和同事们不甘心草草收尾。他不光把家底全砸进了《深海》中,甚至已经和妻子商量着卖房卖车了。“《深海》本身有很好的底子,故事和画面都挺棒,如果虎头蛇尾地做完,我都没脸放给观众看。”田晓鹏坦陈。

身为制片人,易巧深思熟虑后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辞掉动漫公司“彩条屋”CEO职位,加入田晓鹏的“十月文化”传媒公司,全身心投入时间和资金,帮助《深海》按原计划完成创作。这基于易巧对田晓鹏的认可和信任,“如果连他这样的业内才子都没钱去创新,那中国动漫的发展真就可悲了。”

但易巧自己的钱很快也“烧”光了,《深海》的制作尚未完成,他只能和田晓鹏四处拉投资。“当时我们的创作团队有60多人,一部分人不理解晓鹏,为什么要把影片中一帧帧画面,一个个细节‘抠’到极致?那不仅费力,会把制作周期拉得很长,而且巨烧钱啊。”易巧苦笑说,“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晓鹏真能够做出来他口中那种美轮美奂,甚至能用中国水墨画风击败好莱坞大片的视觉效果。”

久而久之,团队内部的矛盾加深,有些技术人员辞职走了,说跟着田晓鹏干动漫太累。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十月文化”的资金缺口还很大,不想跟随田晓鹏、易巧去冒险。

无奈之下,田晓鹏只得重新组建技术团队。人手不够,他和妻子就身兼几职,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夜里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比如想让《深海》里的‘水母’动起来,特效团队需要几十人协作,快速完成。当时我们只有两个人,那也得做,边干边找技术人才加盟呗。”但这仅仅是他们面临的其中一个小挑战。用动漫呈现出国画的水墨丹青之美,才是最大的攻坚克难。

《深海》中有系列耗时巨长,又很烧钱的技术创新,田晓鹏却觉得很值。因为这并不是一锤子买卖,用过一次就不能用了。比如他们历尽艰辛首创的“粒子水墨”技术,可以为之后的动画创作者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也给中国动漫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视效体验。

提起《深海》最艰难的那段时光,田晓鹏含笑说:“钱没了就去筹,筹回来就继续做,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嘛,大不了失败了还完债继续做。”人生就是这样,闯过去的坎坷,就成了谈笑风生的资本。

哪怕《深海》历经7年不停歇的打磨,细微的调整数不胜数,但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没变。影片主人公参宿不是大众视野中那些广义上“真善美”的主角,她不阳光、不漂亮,只是个孤独敏感、心理受伤的8岁小女孩,妈妈的决绝离开,组建新家庭后爸爸对自己的冷漠,甚至在查出女儿有抑郁症倾向时也并不在意,脱口而出的一句“笑一笑就好了”,足以看出家庭对参宿的冷淡。

这样的情绪普遍困惑于两代人之间,因为家长和孩子的经历并不相同,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如果当我们陷入黑暗,有什么是可以支撑自己走出来的?就像影片里说的:“有时候这个世界看上去是灰色的,就算是这样,也一定有一些光亮在等着你。”

在田晓鹏看来,那一束光亮无疑就是爱。无论亲情、爱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温暖和关爱,才是世间最可贵的东西。但把这样一部大制作、纯原创、非亲子向动画放在春节档放映,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为了尊重自己的内心,田晓鹏已经不计利益得失了。

2023年春节前夕,田晓鹏继《大圣归来》7年之后推出的新作《深海》,终于制作完成,就要点映了。妻子、朋友和同事既期待又担心:在没有国人熟悉的神话设定兜底的情况下,观众会买《深海》的“账”吗?

好在影片点映之后,各地好评如潮!有人说,《深海》的特效之“牛”,是中国动漫里程碑级别的!而且剧情超乎想象;有网友留言称:《深海》在特效创新上,融入了中国美学的灵魂——水墨。走进电影院熏陶一番,用《深海》来提升审美,享受这场视觉盛宴的感觉好棒;更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在影院里看哭了。

2023年1月23日,电影《深海》首日票房7400万元。作为国产动漫电影,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更可贵的是,《深海》后劲十足,截至2月17日,电影《深海》在春节档上映25天,总票房8亿元!该片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组委会评道:“前所未有的视觉,极具野心的叙事,让我们感到震撼!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漫的突飞猛进。”

如果田晓鹏没有为梦想死磕到底,负债累累都要打造出国漫佳作的精神,恐怕他至今还是个接“散活儿”的动漫工匠,根本成不了国际知名导演。

在妻子眼里,田晓鹏内向、温柔又真诚,还有点社交恐惧症。“打造《深海》这7年,他改变了不少:蓄起了鲁智深一般长长的大胡子,人也更沉默了。”

好在有妻子、儿子和万千观众的鼓舞。如今的田晓鹏已经渐渐告别社恐,变得阳光起来。工作之余,他喜欢陪家人四处走走,一起做点好吃的,或去各地旅游。在充满欢声笑语的父子交谈中,儿子早已不再提奥特曼和美国队长,而是和田晓鹏认真交流起了孙悟空、哪吒、花木兰……

在记载国漫崛起的史册上,应该有田晓鹏等人的名字。他们不但制作出了轰动一时的中国动漫,也提升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编辑/朱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