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吸血鬼”母亲,博士后逃匿美国20年

2023-12-29圈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3年3期

2022年12月,江苏常州某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弥留之际的郭翠莲接到远在美国的儿子王永强(化名)的电话:“别再跟我联系了,咱母子间的缘分早在20年前就尽了。我现在很好,勿再挂念……”一息尚存的老人试图说什么,对方却已挂断了电话。在场的人见此情景,都气愤地骂王永强无情无义。

据郭翠莲的家人讲,王永强曾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出国后与父母断了联系,消失了20年有余,就算家人借用媒体的力量找到了他,仍被拒绝见面,更没有一句宽慰问候的话。

那么,这对母子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让王永强这个高学历知识分子竟做出如此于情于理都难容于世的事呢?

不顾母亲阻拦,学霸儿子坚持读书

1969年初,郭翠莲的小儿子出生了,随着儿子的到来,全家人都沉浸在既欣喜又哀愁的情绪里不能自拔。

时年42岁的郭翠莲老家在江苏常州,与丈夫王建国已经育有一儿一女。只可惜大儿子王永平天生残疾,日常生活需要人协助。所以,小儿子的到来,既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又让本不富裕的日子更加艰难。

郭翠莲给小儿子取名王永强,希望他永远健康、强壮,长大后能够照顾哥哥,挑起家庭的重担。郭翠莲夫妇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些,农闲时就走街串巷做些小生意。平时,地里的农活由15岁的女儿打理,照顾大儿子的重担则落在小儿子身上。

王永强聪明懂事,也明白家里的情况,看着艰辛劳作的父母和姐姐,下定决心要改变一家人的命运。王永强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照顾哥哥,才11岁的他因劳累过度和缺乏营养瘦得皮包骨头。即便如此,他的成绩依然是学校里最优秀的那一个。

然而,郭翠莲并不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的读书上,反而对他的努力学习“颇为不满”。郭翠莲觉得读书没用,会分散小儿子的精力,影响他更好地照顾哥哥。

女儿只读了一年书,就被郭翠莲拽回了家。如果不是因为王永强是男孩,他的命运也会和姐姐一样。不过,正因为他的坚持和性别的优势,才使得其不但读完了初中,甚至还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

王永强是学校的骄傲,却成了郭翠莲眼里叛逆的孩子,因为他不听话,坚持继续读高中。郭翠莲常在家里唠叨:“读那么多书有啥用?你看咱家这情况,你哥需要照顾,我跟你爸年纪也越来越大,以后你姐结婚了,家里就指望你了,所以还是退学吧。”

王永强只好恳求母亲,再给他三年时间,如果高中学习不好或者考不上大学,他一定会放弃学业,老老实实承担起一切。他还向母亲保证,以后每年寒暑假都会打零工,为自己攒学费,多余的钱还可以贴补家里。

高中三年,为了节省开支,王永强经常去垃圾桶里翻找同学们扔掉的笔和纸。每到周末,他还会跑出学校,四处找饭店刷盘子洗碗,就算没有工钱他也愿意,因为可以省一顿饭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王永强的成绩还是在年级名列前茅。

高二下学期,因为过度营养不良,王永强晕倒在课堂上。学校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他开了特例,让其每天用餐结束后帮餐厅打扫一下卫生,待遇就是减免他的餐费。自此,王永强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

而此时的郭翠莲为了促使小儿子尽快辍学,非但没有给过他生活费,没有问过他在学校是如何解决温饱的,反而经常问他有没有找到工作,老板有没有给他开工资,什么时候能回家照顾哥哥……

1989年,王永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苏州大学,郭翠莲非常不开心。她始终认为:多读一年书就是少赚一年的钱。更何况,女儿马上要出嫁了,家里少一个劳动力,本指望小儿子赶紧回来填补这个空缺。

开学前一天,郭翠莲把王永强的通知书藏了起来。找不到通知书的他如同疯了一样,开始胡言乱语,甚至抓起一瓶农药要喝下去。见此情景,郭翠莲才不情不愿地拿出通知书,哭着说:“儿子啊,你以为妈妈愿意这样做吗?还不是因为家里太穷,你哥哥常年吃药还不能自理?你走了,这个家怎么办?”

王永强只好再次向母亲保证: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到时候,不但不用向家里要钱,还可以补贴家里。在听到有奖学金后,郭翠莲的思想才慢慢转变过来。

王永强大学四年拿了四年奖学金,另外,学校每个月补助的4元钱也被他寄回了家里。而他只靠寒暑假打工赚的钱来维持读书的所有开销。

不堪家庭重负,出国摆脱原生家庭

1993年,王永强直接被学校保送研究生了。这一消息对王永强来说是好事,可对于郭翠莲来说简直如同噩耗。她很直接地告诉王永强:“你还是放弃吧,咱家的情况不允许你再继续读书,你要跟学校说不出口,我去找他们……”

王永强劝母亲,研究生毕业后不但工资会更高,而且在读期间每个月还有72元的补助。他可以把这些钱全部寄给家里。郭翠莲想了想又说:“那你毕业后还得帮你哥找份工作。”

王永强哭笑不得。哥哥是一个需要外人协助才能活着的人,怎么可能工作?不过为了哄母亲开心,同意自己读研究生,他还是点了点头。

1995年,郭翠莲因为连续三个月没有收到王永强寄来的72元钱,便找到其就读的学校质问原因。王永强无奈地说,因为研究生课业多,花费也多,而他最近又没有时间做兼职,所以得留些生活费。

郭翠莲直接反击:“没有生活费你可以想办法,那是你哥的药钱,你怎么能贪污?当初我就说不让你上学,偏不听。”此番话一出,王永强越发寒心。在母亲的心里,只有哥哥和钱最重要,却从来没问过他在外边过得好不好,能不能填饱肚子。

王永强不耐烦地说:“哥哥的残疾是你们造成的,我没有抚养他的义务。我上学的钱也是靠自己挣来的,所以我这不是贪污,倒是你太过分了……”

母子两人的争吵引来很多师生的围观。郭翠莲为在气势上压倒儿子,干脆拉着他边哭边骂:“白眼狼,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你哥因为没钱买药,差点死掉,你还有闲心上学。让你同学老师来评评理,你不能为了上学,把家里人逼上绝路吧。”

不明情况的师生开始对王永强指指点点,王永强的学习一度受到了影响,好在导师得知他的遭遇后,给了他安慰。

导师拍着王永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只有努力学习。你爬得越高,越能尽快解脱出来。”

正是和导师的这次谈心,让原本打算听母亲话的王永强改变了主意:他要继续学业,不仅读研究生,还要考博,离开这里,走得越远越好。

对于儿子的这一举动,郭翠莲非常生气。她深知,上学就不能工作,不工作就意味着不可能踏踏实实养家。而且他读书读得越高,就会离他们越远。但她的阻止并没有动摇王永强的决心。

一年后,王永强考上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1997年又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后。

入读博士后的日子,王永强学业紧张,经常为一个课题而忙得焦头烂额,更无暇顾及郭翠莲的无理取闹,对她的来信也暂时搁置脑后,只是偶尔会寄一些钱回去。

这在郭翠莲看来,曾经那个懂事、听话、顺从的儿子消失了,他心里已经没有这个家了,以后更指望不上让他照顾大儿子。郭翠莲除了不甘还有愤怒。于是,她写了一封又一封信,称自己要来北京,让王永强给一个说法。母亲的这些信撕裂着王永强的心,他想到了读研究生期间母亲曾经的疯狂举动。

那时的王永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爱情,女孩叫陆颖,是导师的爱女。如果陆颖知道他有一个这样的原生家庭,他们的爱情也会随之结束。

为了阻止母亲来北京,王永强还是妥协了,他答应每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每个月寄给家里500元钱。

异国隐姓埋名,母亲病重亦不想见

2000年,王永强和陆颖把婚礼提上了日程。他给郭翠莲打电话,希望她能和父亲一起来参加婚礼。郭翠莲以家里没钱,买不起车票为由拒绝了。这件事情让王永强颇有怨言。

婚后,郭翠莲要求王永强每个月寄给家里的钱不能低于1000元,且要尽快帮哥哥找到一份工作。王永强是这么对母亲说的:“我现在的生活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结婚时我就一无所有,一切都是陆颖父母给的,就连房子都是人家提供的,而且我现在工资也不高,连基本开支都困难。所以每个月只能提供哥哥的医药费。”

郭翠莲很生气,在电话里对王永强大发脾气,还扬言要带着大儿子来北京找他。王永强每天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生怕母亲有一天会突然出现,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让妻子一家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原生家庭。然而,怕什么来什么。

2000年6月,郭翠莲还是带着大儿子王永平来到了北京。当着王永强的岳父岳母和陆颖的面,直接对王永强说:“我们把你养这么大,又让你读了这么多年书,所以你现在才能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有那么好的工作。你哥哥却还在家里受罪,儿子啊,你但凡心里有这个家,就应该动动关系帮你哥哥介绍一份工作。”

不仅如此,郭翠莲还差点找到王永强的单位,以此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郭翠莲的举动,让陆颖一家非常愤怒,尤其是陆颖,抱怨丈夫对她的隐瞒。可抱怨归抱怨,丈夫每个月给家里寄钱的事她还是默认了。

然而,郭翠莲的胃口越来越大,在她的心里,只要家里有需求,小儿子就必须满足。比如,既然他不能帮哥哥介绍工作,那就该出钱把哥哥送进疗养院。

2000年底,王永强所在的单位有一个去日本学习的机会,为了躲开母亲的纠缠,他决定带着妻子前去日本。逃离,也成为他唯一的选择。得知这个消息,郭翠莲坚决不同意。她劝王永强留在北京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

见劝说不动,郭翠莲又要求王永强带着哥哥一起去日本,看能否为哥哥寻一门亲事。王永强不胜其烦,但为了顺利出国,还是向郭翠莲保证:从日本留学回来后,不但会负担起哥哥的一切,还会给家里盖一栋别墅。

然而,出国留学的日子并不轻松。刚开始,王永强与陆颖过得非常艰辛,人生地不熟的他们需要用尽精力去应付各种琐碎的事情,国内的人和事自然被他们暂时抛到脑后。

而此时,郭翠莲见王永强许久没有与她联系,就开始焦虑不安,四处打探他的消息。可是,郭翠莲找遍了他的亲朋故交,没有人知道他的联系方式。不甘心的她又找到陆颖的父母,逼他们交出了王永强的电话。

随后,郭翠莲用陆颖父亲的手机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在王永强喊出“爸爸”那一刻,郭翠莲崩溃了。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去日本之前,都没有给她这个母亲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却与老丈人亲如父子。

郭翠莲在电话里大骂王永强:“你是不是想一走了之不给我们养老,不管你大哥?你这个白眼狼,只要你敢一走了之,我就算走到天边也要把你找回来!”

王永强本想宽慰一下母亲,可是对方根本不听他解释,只是让他尽快回国。心灰意冷的王永强挂断了郭翠莲的电话,并换了手机号码。然而,几次联系不到儿子后,郭翠莲找到了陆颖父亲的工作单位并大吵大闹,说儿子的绝情都是因为岳父岳母在挑唆,还说如果领导不给出说法,她就住下不走了。

由于郭翠莲不停地大闹、逼迫,单位不得不让陆颖父亲停职。陆颖母亲心脏本就不好,经此一番折腾,也不得不随时随地揣着救心丸。

陆颖因为王永强的原生家庭,已经对他失望至极,如今又得知父母的遭遇后,坚决要离婚。尽管王永强乞求妻子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但是陆颖拒绝了。而王永强的工作单位也因为郭翠莲的无理取闹,提前让其回国。

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王永强心生怨怒。无论他怎么努力上进,都无法摆脱母亲给他的无形枷锁,毁了他的家庭、事业。他意识到如果不逃离,自己的后半生一样不会有任何起色,说不定还会被拖入万丈深渊。

2001年,恢复单身的王永强独自一人悄悄去了美国,随后加入美国国籍,隐姓埋名过起了异地他乡的孤独日子。20多年来,他不曾再踏上中国的土地,不曾与国内的亲朋好友联系,不曾说过一句家乡话……

直到2022年下半年,郭翠莲身患重病,委托媒体和社会的力量找到他时,已经53岁的王永强还是不愿意回国,只打来一个电话称他们母子早已缘尽。最终,郭翠莲遗憾离世。

王永强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在网络上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说王永强不孝,也有人说郭翠莲不配做母亲。家庭闹剧,孰是孰非,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不好评判。不过,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孩子孝顺父母理所应当。但作为父母,也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索取,毕竟亲情并非一句“血浓于水”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亲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责任和担当,更是父母与儿女双向奔赴的对等付出。

编辑/亦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