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瓷瓶三易手,反复“拉尿”有伏笔
2023-12-29文小刀
古玩行里历来规矩颇多,在诸多行规中,“还价后不能反悔”“成交后不能退货”等虽看上去不近人情,却是大家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即使“吃药”“打眼儿”买到假货了,也只能牙掉了咽肚里,胳膊折了藏袖里。
在古玩收藏界,反悔的行为会被称为“拉尿”,在圈内是很丢人的事,容易惹来行内人们的横眉冷对。倘若一件古玩反复易主,则可能声名狼藉、自断财路,也可能落入泥潭、越陷越深。董健在得了一件钧窑瓷瓶后,因没有眼力,而将瓷瓶几次易主,最终结果令人叹息!
一过手宝贝三天变高价
看到那件瓶子时,董健的眼珠子都瞪圆了,他没想到在本市这个小型文玩市场里,居然能见到这样的大货。
那是一只钧窑天青釉的玉壶春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器形俊秀舒朗,玲珑有致,虽然周身布满了细小的开片,且有着明显的老化痕迹,但是从中透出莹润的色泽仍显得珠光内敛,宝气十足。只是简单地扫了几眼,瓶身那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线,便让董健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艺术美感。
他清晰地看到,在瓶身的釉面上还有一块胎记样的紫红色斑块,呈树叶状,胎记的出现不仅没有让人不舒服,相反,因为它的映衬,釉色更显得青中带紫,紫中泛青,恰似湖光山色,云霞雾霭。
董健想了想,记起这种“胎记”的出现是因为“窑变”的结果,这也是钧窑的一大特色。它指的是,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因窑温变化而导致釉色发生的无规律变化,而正是因为窑变,钧窑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釉色或浓或淡,色斑或聚或散,五彩交融,变幻多端。钧窑也由此成为国之瑰宝,历来价值连城,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董健看了看摊主,发现他貌不惊人,衣着普通,摊上也只有瓶子一件器物,应该不是文玩贩子,倒像个白帽子外行。
见有机可乘,董健急忙向摊主询问价格。摊主扫了他一眼说:“两万元。”明知这个价买下一件钧瓷绝对异常便宜,但董健仍马上夸张地叫起来:“就一个旧瓶子,要价高得太离谱了吧?我不会亏待你,两千元怎么样?”摊主不满地摇着头:“瓶子是从俺家院子里挖出来的,找人看过,都说是个好东西,两万元,一分也不能少!”
“做生意怎么能认死理呢?!”董健嘴上怪着,正想软磨硬泡地将价格砍下来,不料,有一位中年男子经过,他一眼便相中了这只玉壶春瓶,也兴趣十足地向摊主打听价格。眼见自己要被撬行,慌了神的董健急忙快刀斩乱麻:“算了,我也不和你磨叽了,就按你说的价成交吧。”说着,给摊主转账了两万元,将瓶子装入了包中。
当天晚上,妻子得知他花两万元买了个瓶子,少不了一通埋怨:“你哪根筋不对,拿那么多钱买个小瓶子……”因为以前董健买的都是些小玩意,妻子没有太较真,这次她的态度便强硬而且激烈了许多。
妻子的埋怨让董健的心里越来越没有底,他决定尽快找个行家给掌一下眼,以免真的买到了打了眼的假货。
第二天,经朋友介绍,董健带着瓶子去找一位玩瓷器多年的行家鉴定。那位行家只打量了一眼瓶子,便用力皱起了眉头,他取出一个放大镜,对着瓶子仔细察看了一番,然后长吁了一口气说:“这是一件水平挺不错的高仿品,虽然外形、釉色甚至窑变的色斑都非常逼真。”
自己寄予厚望的宝贝就这样被否定了,董健顿时急了眼:“大哥,您能不能……再拿起来仔细看看?”
行家不满地白了他一眼说:“不用了,我怕烫手!这样的东西,我们一般都不会接的。”
董健心中顿时一片灰暗,但仍不死心地问:“那,高仿品能值多少钱?”行家想了想说:“差不多也就值两三千元吧。”
即使值三千元,那自己的一万七千元还是打了水漂!董健心疼异常,一路上他都懊悔不已,心里难过至极!回家后他没敢对妻子讲出实情,甚至都不敢直视妻子的眼睛。他躲在阳台上抽闷烟,心里烦得要命。但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他开始在心里盘算:该怎么将损失弥补回来呢?
董健想,无论怎样也要试试把东西给倒腾出去,多耽搁一天都不行。几天后,董健偷偷出了门,他身上穿着旧衣服,脚上故意穿着拖鞋,头上还戴着一顶旧草帽,看上去很像一个不修边幅的乡下人,来到文玩市场上,他将旧床单伸开当摊位,然后将那件玉壶春瓶郑重地摆在正中,也扮成白帽子外行的模样,想将这件坑人的货以原价卖出去。
一开始他都不敢抬头,但想着自己不明不白亏了这么多钱,董健也顾不上脸面了,他开始了吆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虽然他卖力地一再招揽经过的藏友,可是,真正上前问价的人不多,大半个上午过去了,他的摊位前一直门可罗雀,经历这样的冷清后,董健才恍然大悟:看来,这个买卖只靠一个人很难办好,自己买瓶子时,那位适时出现的撬行中年男子,分明是骗子啊!他和那个摊主是同伙呀!
临近正午时,董健正打算就此灰溜溜地回去,他刚刚收拾起了摊子,突然眼前经过的一个人影让他一怔:呀!这个人不正是卖给自己瓶子的摊主!虽然他今天换了一身衣服,气质显得与之前完全不同,但董健仍一眼认出了他。
一看见他,董健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立刻找他算账。董健来不及多想,拎起瓶子,快步向这个可恨的骗子追赶上去,他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找他掰扯清楚!
再纠结脱手又把肠悔青
幸好,骗子并没有走远,他驻足在市场上最大的店铺“博雅轩”门前,和店老板郑平闲聊起来。
董健大口喘着气,心急火燎地追上来,一把揪住了骗子的脖领子,冲他大喊:“你别想跑,我总算逮住你了!你这个骗子,把钱还给我!”他又气又急的样子,令站在一旁的郑平老板目瞪口呆,也迅速引来一些群众围观。
不料,骗子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不耐烦地说:“你是谁呀?我怎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赶紧撒开手,不然我报警了!”
“你还报警!应该是我报警吧!!少在这里装!”董健继续喊着,“几天前,你在这里摆摊,卖给我一个假的钧窑玉壶春瓶,骗走了我两万元,才几天的事,我不信你能忘了!”
郑平听清了他讲的话,微皱了下眉,上前将董健抓衣领的手轻轻推了下来,他问董健:“成交时,他没逼你买吧?钱是你自愿往外掏的吧?”
看着这位突然出现的干预者,董健茫然地点点头:“没有,怎么了?”
郑平意味深长地笑起来说:“既然没有强买强卖,按咱古玩行的规矩,那可不能再找后门账呀,毕竟……”
“我不管!”董健双眼通红地拦住他,“那是我好不容易才挣来的血汗钱,让他这样骗了去,坚决不行!”
对他的坚持,郑平也不计较,他安静地打量着董健:“那能不能把瓶子拿出来,让我看看,骗了你两万元的假货到底是什么样子?”
“好!”董健应着,马上将钧窑瓷瓶亮了出来,“喏,就是这个倒霉催的瓶子!”
郑平眼前一亮,马上将瓶子抓在手中,他看了瓶身看口沿,对圈足和色斑逐一端详,结果越看越兴奋,眼睛越睁越大,凝神地看着物件不停地点头,最后他竟情不自禁地脱口说道:“妙呀!”
郑平告诉董健:“既然你说瓶子是假的,那我用两万元买下来,今天的事就此了结,你看如何?”
一上午都没卖掉的假货,居然有人主动要买下,董健非常惊喜,忙不迭地同意了。
于是,郑平马上回店里一趟,将两捆钞票塞到董健手里,然后喜笑颜开地将钧窑瓷瓶接了过去。围观的人群中马上有人窃窃私语:“郑老板看上的东西,肯定不会是假的……”
这些话让董健有些六神无主:难道是那位行家看走了眼?害得自己将真正的钧瓷宝贝便宜处理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个月后,董健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这天,他又去逛古玩市场,一位名叫秦波的店主发现是他后,不由分说便将他拖进了自己的店里,然后对他劈头盖脸地一顿教训:“你呀!那天怎么那么沉不住气?!将那么好的钧窑瓷贱卖给了郑平!你为什么不多找几个人掌掌眼?一个人说假就假了?现在好了,瓶子马上就要为人家赚大钱了!可是,人家吃肉,你连口汤都喝不到!”
看他听得一头雾水,秦波不再解释,而是将一份画册扔给了董健。
董健一头雾水地打开一看,发现这是本市一家拍卖行为半个月后的秋季拍卖会印刷的图录,那件钧窑玉壶春瓶的照片竟赫然出现在图录中,旁边还有大段的文字介绍,再看起拍价,他几乎眼前一黑:五十万元!
先是郑平主动要求买下,后有拍卖行印上图录,并敢定出一个很高的起拍价,董健盘算着:看来,这件瓶子绝对是钧窑真品无疑了!他后悔地直拧大腿:当时看到郑平买得那么痛快,自己为什么还贸然出手,如果多个心眼多好!
而秦波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加后悔:“我有位朋友,得知这件钧窑瓶后非常喜欢,表示只要不超过两百万元,他都会争取拍到手。”说着,他又极惋惜地“教训”道:“你两万元出手的,人家马上能卖两百万元,几乎是白捡钱,想想吧,你亏了多少啊?!”
“你让他等等,我尽快把瓶子弄回来!”董健冲动地站起来,用力地叮嘱秦波。秦波有些惊讶,旋即表示:“好!只要你弄来瓶子,我一定帮你卖个好价钱!可问题是你能弄来吗?你还是三思而行。”
可董健根本顾不上这些,无论如何,有了这样的保证,董健再也坐不住了,他扔下秦波便跑了出去,然后一路跑进了博雅轩的店门。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坐在柜内的郑平诧异地迎出来,询问他有何贵干。虽有些尴尬,但董健仍硬着头皮说:“郑老板,那件钧窑瓶我不想卖了,你还给我行吗?”
郑平听后,顿时拉长了脸:“已经成交的买卖,怎能再反悔呢?再说,那件瓶子我已经送拍了,如果退给你,我怎么向拍卖行交代?”
明知理亏,但董健并不死心,他马上向郑平打起了感情牌:“郑老板,我平常活得非常憋屈,能遇到个挣钱的机会很不容易,那天草率地将瓶子卖掉后很后悔,因此还希望你能体谅,将瓶子退给我……”
这样的软磨硬泡,终于让郑平不胜其扰,他勉强点头同意了,但是提出:“退给你可以,但是价格可不能按原来的两万元算啊,而是拍卖的起拍价,五十万元。”
因为手头根本没有这么多积蓄,董健只好赔着笑,想继续砍一下价格。但是郑平把价格咬得很死,董建磨了半天后也仅仅给让了两万元,他无语地白了董健一眼:“当初愿意卖的是你,现在反悔的又是你,连起拍价都不想掏的还是你,真拿你没办法!”董健讪讪地笑着,同意就按48万元成交。
三反悔买的都是新教训
虽然48万元也拿不出,但是董健心里并不慌,毕竟秦波的好友已许诺下了高价,就算卖不了两百万元,只卖一百万元,自己还能赚五十多万元不是。想到此,他向郑平表示,自己回去会尽快筹钱,并会尽早将瓶子买回去。郑平不胜其烦地点点头。
可是,等到筹钱时却真真难倒了董健。手头的积蓄不多,亲友也没有钱,即使有钱也不肯借给他买古玩,两天下来,他竟一无所获。
夜长了难免会梦多,董健急得团团转,他神经质一般在家里翻箱倒柜,妄想能找出什么值钱物。突然,一个抽屉里的大红本本让他如获至宝:房产证!拿它去银行办抵押贷款不就行了?!
说办就办,当天他就带着房产证去了银行,因为有实物抵押,贷款办得挺顺利,工作人员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并进行查验后,便到了等待领导研究审批的阶段。
所有的一切,都是董健瞒着妻子偷偷干的,上次妻子的埋怨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阴影,所以收藏方面的事情便完全对妻子保密,他想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大钱赚回来,也好让妻子对自己刮目相看。一想到这一点,董健就分外兴奋。
谁知,一天后的周末,妻子收拾家务,看到抽屉里没了房产证,她马上询问董健,看到丈夫唯唯诺诺的样子,她预感不妙,顿时气愤地嘶吼起来:“快说!房产证呢?!”
董健被吓得打了个激灵,只好乖乖交代了自己办理抵押贷款的事情。他还没说完,妻子已泪流满面:“我看你是彻底没救了,为了古玩你什么都能豁得出去,这日子没法过了,你和你的古玩过去吧……”说着便回了娘家。
心虚的董健没敢拦挡,他暗自咬牙,只要通过倒腾那只钧窑瓶赚到大钱,一定再风风光光地将妻子接回来。
几天后,贷款终于批了下来,将资金入账后,董健马上找到郑平将48万元转给了他,而郑平也将撤拍的瓶子交给了他。小心而又用力地捧着这只让自己历经波折的瓶子,他的鼻子竟莫名发酸,如同寻到了失落多年的独子。
董健带着瓶子径直去了秦波的店里,话也没说便将瓶子亮到了柜台上。“哟!还真的弄回来了?!”秦波惊喜地走上前,马上表示,“我这就让朋友赶过来。”
第二天,秦波的朋友便赶了过来,只是在认真看过瓶子后,他马上摔起了脸子:“弄这么个破玩意儿就害我跑一趟,以后麻烦你看好了再叫我!”说着便拂袖而去。
董健看得瞠目结舌:“看这意思,瓶子又是假的了?”
虽然紧张得要死,但这次董健多了个心眼,他决定不要妄下断语,再找真正的高手看看。
几天后,他带着瓶子去了省城,参加了省电视台开办的鉴定节目,结果只是在海选现场,专家的话就给了他重重一击:“高仿品。”
这样的鉴定结论令董健欲哭无泪: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只破瓶子可把自己害苦了,事情到了这步田地,房子、妻子……他愁得直揪头发,该怎么办呀!
思来想去,他决定还得去找郑平,只有将瓶子再退还给他,自己才有生活下去的希望,毕竟自己把钱都给了他。
这次见他走进店门,正坐着喝茶的郑平连招呼都没打,而是冷冷地盯着董健,那股冷意,让董健心里涌出阵阵寒意,最后竟冷到站立不稳,扑腾一声在郑平面前跪了下来,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哀求:“郑老板,我求求你,还是将钱还给我吧,现在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如果你不同意,我会妻离子散,日子就没法过了……”
他本以为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想不到,郑平马上将他搀起来,拿出一个袋子说:“从你上次要将瓶子买回去,我就知道你肯定还会反悔的。因此,你转来的钱我从银行里提了出来,一点也没动,都在这里好好放着,既然你要,那就再拿回去。”
见董健惊喜地瞪大了眼睛,他继续说:“不过,可不是全额退,为了让你吸取教训,当初我为你平息事端垫付的两万元要扣出来。”说着,他将两捆钞票拿了出来。
董健连连道谢,他惊讶地发现,明明像上次那样损失了两万元,却没有了上次那样的纠结痛苦,相反,似乎连自己都认为,这份损失本就该自己承担。
郑平继续劝说:“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感觉你不适合玩古玩,丰富的专业知识、毒辣精准的眼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三样你一样也没有,玩起古玩收藏来,你容易前怕狼后怕虎,稍许的风吹草动就迷了双眼!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你这样很容易被交易的对手抓住弱点,而你偏偏非要去做捡大漏一夜暴富的美梦,因此会栽大跟头的。听我一句劝,以后别再碰古玩,还是找个别的项目做吧。”
泪眼蒙眬中,董健用力点了点头。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