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读唇语:“失语者”的说话神器等

2023-12-29

现代阅读 2023年7期

NO.1 新科技

据统计,我国听力残障人口超过2054万,除了主要的手语交流外,读唇语也是他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但人工解读唇语在正确率方面不尽如人意,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利用AI技术来解读唇语。

所谓AI读唇语,即人工智能唇语识别,其核心技术框架为视觉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将人脸从图像中连续识别出来,并提取其中连续的口型变化特征,输入至唇语识别模型,辨识出该人物口型对应的发音,进而输出可能性最大的表达语句。(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27日,有改动)

NO.2 新生物

科幻场面:手机碎屏可“自我修复”

摔碎的手机屏能像皮肤一样实现自我修复?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子夷团队联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托马斯·诺尔斯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基于蛋白质颗粒水凝胶的活体功能材料生物打印”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

该研究取得两大突破:“一是赋予材料催化‘活性’,大幅度提升了细胞的生物转化效率;二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可扩展到自修复、生物传感等新兴功能的活体材料制备。”照这个研究思路,用活性功能材料构建的手机屏,在手机屏不慎摔破后,微生物即可感知破损并启动自修复功能,还大家一个完整的手机屏。(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年3月12日,有改动)

NO.3 新探索

神秘宇宙探索计划:中国将发射爱因斯坦探针

中国计划于2023年年底发射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有望捕捉超新星爆发出的第一缕光,帮助搜寻和精确定位引力波源,发现宇宙中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和转瞬即逝的神秘现象。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表示,该卫星项目已进入正样的最后研制阶段。科学家突破龙虾眼X射线成像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X射线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在看得很宽的同时,还可以看到更暗、更远的宇宙。得益于此,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可以对目前人类知之甚少的软X射线波段进行大视场、高灵敏度、快速时域巡天监测。(来源:新华网,有改动)

NO.4 新科普

问:“鱿鱼皮肤”包装可为变冷食物保温?

答:《自然·可持续性》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鱿鱼的皮肤激发了一种包装材料的研发灵感,这种材料能达到温度调节的效果,可以作为外包装为食物保温。

为了模仿鱿鱼充满色素囊的器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类似“鱿鱼皮肤”的大面积复合材料。该材料通过可重构金属结构调节热量,这些金属结构可以可逆地相互分离,并在不同的应变水平下重新组合在一起。(来源:《科技日报》2022年12月29日,有改动)

问:AR耳机让人“看到”看不见的东西?

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增强现实(AR)耳机,可以让佩戴者获得X射线视觉。该耳机名为X-AR,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和无线感知,可以自动定位隐藏在视线之外的特定物品,引导用户将其取回。该系统利用了射频(RF)信号,这种信号可以穿过纸箱、塑料容器或木制隔板等常见材料,找到已贴上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隐藏物品。(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2月28日,有改动)

问:蟹壳可用于制造新的电池材料?

答: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ACS Omega》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利用“蟹碳”制造了钠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

此前,研究人员利用蟹壳中的甲壳素制造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锌离子电池。但这些被废弃的壳也可转化为“硬碳”,已被探索用作钠离子电池的可能的阳极。当硬碳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等金属半导体材料结合时,该材料可用作电池阳极。(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3月14日,有改动)

思维拓展

生活中还有许多令人大为惊叹的科学知识。动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一下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哪些科技“新大陆”,与家人和小伙伴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