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综合训练营(初中内容测评四)

2023-12-29

现代阅读 2023年7期

单元 1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 天

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无论这个生物是不是它们的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属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

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

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母亲十月怀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的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妈……这就是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们感到愉悦。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大约6周后就逐渐消失了,独特的个人体味则开始慢慢形成。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各自不同的气味。

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

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因为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

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相对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此体味比较清淡。

这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在遗传基因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我们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堪比指纹的气味。(来源:《奥秘》2021年第12期,有改动)

1.试用自己的话给第1段中的“烙印现象”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说说“人的体味”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每个人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愿意靠近新生儿,是因为新生儿的独特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愉悦。

B.大约70%亚洲人因基因突变,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较轻,另30%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

C.运动之后,人们的体味往往会加重,其根本原因是运动使得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D.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会发出刺鼻的气味,女人身上没有男人身上的棒状杆菌多,因此她们的体味比较清淡。

【试题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阐释能力。当然,这种考查不是单刀直入的,而是用“下定义”的方法灵活而曲折地抵达的,这样,一方面改变了相对刻板的检测方式,另一方面,也在运用层面顺手考查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作答时应特别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必须用判断句式来呈现,二是作为“烙印现象”的要素必须齐全。“烙印现象”是一种生物现象,这样一种主词、谓词、宾词齐备的句式,就构成了这个定义的基本框架。我们只要再把相关的、能够表现这种生物现象的特点或品质填充进去就可以了。换句话说,我们只要把宾词的相关修饰、限制成分如“刚获得生命的小动物”“追随并依恋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产生依恋之情”等等填充进去就可以了。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呢?大凡类似的问题,一般要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和设计答案:一是可接受性,二是说明内容与说明对象的关系。从可接受性上讲,“烙印现象”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或者说与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更容易连接起来;从说明内容和说明对象的关系上讲,生物学意义上的“烙印现象”主要诉诸视觉(看),而人类的“烙印现象”主要诉诸味觉(闻),这就很自然地带出了“人的体味”这一话题。

3.“人的体味”是本文的说明对象,“人的体味”从何而来是本文主要的说明内容,该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本文主要的说明内容,即“人的体味”的形成机理作出概括。为此,我们必须明确独特的、各不相同的人类体味之所以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这就是“遗传基因”和“微生物作用”,进而言之,找到“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这句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该题涉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当然也涉及对文章语言的揣摩。A项中“人们愿意靠近新生儿”的原因,不是因为其独特的气味,恰恰相反,此时的新生儿,还没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味,真正吸引人们的,是新生儿身上的“奶香味”,这种“奶香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产生更多的多巴胺,从而让人们感到愉悦。故此,真正让人们兴奋的,并不是新生儿六个月之后才形成的独特的气味,选项中的说法显然是张冠李戴了。B项前半部分“大约70%亚洲人因基因突变,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较轻”是对的,而后半部分“另30%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则属于“于文无据”,选择题中题肢的设置往往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因为完完全全的错、结结实实的错,会让错误的选项失去应有的干扰性。D项其实也是这样一种情形,“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会发出刺鼻的气味”没有问题,但“女人身上没有男人身上的棒状杆菌多,因此她们的体味比较清淡”则是“以偏概全”了,文中的“通常”一词,就是为了避免判断的绝对化的。

单元 2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想到就做

◎罗 兰

①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该做的事,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时间一过,就把它忘了。

②其原因,有时是因为忙,有时是因为懒。一个事务繁忙的人,想到某一件事该做,但他当时没有时间,于是想:“等一下再说吧!”但等一下之后,为其他事务分神,就把这件事忘了。

③有些人虽然不忙,可是,他喜欢拖延。该做的事虽然想到,却懒得立刻着手去做,心想:“等一下再做吧!”可是,等一下之后,他就忘了。或者已是时过境迁,失去当做的时机了。

④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

⑤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随时都有新的成绩:问题随手解决,事务即可办妥。这种爽利的感觉,会使你觉得生活充实,而心情爽快。

⑥遇事拖延的习惯,不但耽误了工作,而且在自己精神上也是一种负担。事情未能随到随做,随做随了,却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实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劳。做事有始无终,也会使自己心理上有负债之感。

⑦无论大小事,既经开始,就应勇往直前地把它做完。[1]我国传统规矩,家庭教子弟写字,无论有什么事打扰,也不准把一个字只写一半。[2]即使这个字写错了,准备涂掉重写,也要把字写完再涂。[3]在日常小事上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将来做事才不会轻易地半途而废。[4]

⑧假如你有未完成的作业,未缝完的衣服,未写成的稿子,等等,希望你肯把它们找出来整理一下,安心去把它们完成。相信完成之后,你会觉得非常快乐。当它们未完成时不过是些废物,而你只要再付出一半或十分之二三的心力,把它们完成之后,它们就变为漂亮的成品和可观的成绩,那种意料之外的成功,更会令你惊奇。

⑨有些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不想做。只要我们肯再多付出一份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实在有许多未曾使用的潜在的本领。

⑩也有些人在面临一项新的工作时,会为它的繁重与困难而心情紧张、沉重、不安。这些人大多是较为拘谨而责任感又重的人。消除这种紧张、沉重与不安的办法,只有立刻着手去做这件事。当开始工作后,他会很意外地发现,事情并不那么困难,而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想到就做”不是一件难事,它只是需要明快、果决与信心。但是,一件事情既经开始之后,是否能够有始有终,则要看我们是否有毅力与恒心。许多事往往在一开始时,凭一股冲力做了一阵,然后就渐渐觉得厌倦;加以任何工作都难免遭遇一点困难或外力的干扰,这时不但兴趣消失,信心也没有了。很多工作都因此而中途停顿。而只有那些能克服这中途障碍的才是成功的人。

开始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明决与热忱;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忱,工作无法发动。只有热忱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罗兰小语全本·成功的两翼》,有改动)

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它是怎么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正是教人不忽视任何小事的最好的起点”这句话是从第⑦段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本段中( )

A.[1][2]之间 B.[2][3]之间 C.[3][4]之间 D.[4]之后

7.结合全文,谈谈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上文,具体说说如何才能克服遇事拖延的毛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5.跟许多议论文一样,本文的论点就是文章的标题。如果作更完整的表述,也可以是“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同样,跟许多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思路一样,本文也是有感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论点。该题答题的关键是要把很多事想做却没有做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忙,有时是因为懒”以及“有些人虽然不忙,可是他喜欢拖延”——加以整合并连缀成一个句子。

6.该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这正是教人不忽视任何小事的最好的起点”放到什么位置最合理,得看这个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是否做到了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合理。换而言之,如果我们明白了“这”所指代的意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很显然,“这”应该指代前文提到的“家庭教子弟写字”这一“传统规矩”,因此,该句放在[3][4]之间是最恰当的。

7. 所谓“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的意义”,简单点说,也就是“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有一些怎样的好处。故此,我们只要对这一良好习惯所带来的以及有可能带来的好处进行梳理和整合就行了。

8.回答“如何才能克服遇事拖延的毛病”这一问题,可以从工作态度上入手,也可以从工作方法上着眼。如果要使答案完整而具体,就要先厘清“拖延的毛病”之所以产生的各种情形,如“在日常小事上”“对未完成的工作”“对新工作”“工作开始时”“完成工作的过程中”等等。

单元 3

文言文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王连传

◎[晋]陈 寿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刘幹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③,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④,官至江阳太守。(来源:《三国志·蜀志十一》)

【注释】

① 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

② 宾:顺服,归顺。

③ 望:声誉,名望。

④ 嗣:继承。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不毛之地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出师表》作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

9.该题加点的三个词语的意思,都可以从《出师表》中找到源头。类似的有关词语解释的试题,关键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由此及彼,学以致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中的“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简”意义相同;“此不毛之地”中的“不毛”,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中的“不毛”意义相同;“不宜以一国之望”中的“宜”,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宜”意义相同。当我们作了这样的联想之后,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就不成问题了。

10.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先主起事葭萌”是“先主起事于葭萌”的省略句,中间不应断开。文中的“连”是人名,指王连,前面应该断开。“先主义之”的意思是“刘备认为他能坚守节义”,其中,“义”是意动用法,中间不宜断开。这样分析之后,错误的断句就可以一一排除了。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语段的断句,一般要做到两个明确:首先要明确人物及其关系,其次要明确人物所对应的行为。就该题而言,做到了这两个明确,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11.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要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这些重点词语,往往也是该题评卷时的采分点。很显然,第(1)题中的重点词语是“及”“既”“以”,第(2)题中的重点词语是“利”“裨”。另外,第(1)题中的专有名词“成都”“什邡”可以不译;第(2)题中的“利”“国”等则要按现代汉语习惯翻译为双音节词。

12.该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第一问是分析诸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文中有“时南方诸郡不宾”“虑诸将才不及己”等表述,联系《出师表》中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等内容,便不难概括出答案。至于诸葛亮南征行动“停留者久之”,无疑是“连言辄恳至”所导致的结果。

参考答案

阅读综合训练营(初中内容测评四)

1.“烙印现象”是指刚获得生命的小动物追随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2.①从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烙印现象”写起,贴近生活,读来亲切有趣。②由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自然地引出人类的“烙印现象”——一般生物靠的是“看”,而人类靠的是“闻”——进而引出“人的体味”这一说明对象。③人的体味与“烙印现象”具有共同的特点,它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和标志。

3.在遗传基因的作用下,人体分泌出多寡不一的汗液,这些汗液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这样,在遗传基因与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人就获得了自己独特的体味。

4. C

5.本文的论点是“想到就做”。因为忙碌、懒惰和拖延,使得我们有许多事想做而未能做,作者正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这一普遍现象,提出了“想到就做”的观点。

6. C

7.【答案要点】

(1)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心情快乐;(2)它能卸掉我们精神上的负担,免却负债之感;(3)它让我们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终,而不是半途而废;(4)它能让我们获得成功的体验;(5)它能激发我们未曾使用的潜在本领;(6)它能消除紧张、沉重与不安的心理,从而让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8.【答案要点】

(1)要在日常小事上努力做到有始有终;(2)要善于对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整理,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后;(3)对待新工作,要不畏繁难,克服紧张、沉重和不安的心理;(4)工作开始时,要做到明快、果决,充满信心;(5)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恒心、毅力和坚持精神。

9.(1)选拔;(2)不长草、人烟稀少的地方;(3)适当。

10. B

11.(1)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2)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12.第一问:诸君亮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①南方诸郡不服。

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

③不辜负先帝托付。

第二问:南征行动之所以“停留者久之”,是因为王连的谏言发自肺腑、入情入理,诸葛亮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动摇。

梁开喜

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

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督学

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90余篇,主持了《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