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相处边界,享舒适人生
2023-12-29何有湖
两只刺猬找到彼此的恰当距离,相互取暖又不刺痛对方。这是一种远而不疏、近而不入的智慧。它们守住了相处的边界,才相处得如沐春风。物如此,人亦然。
所谓边界感,是能分得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在心理上既是对自己的隐形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生活中,有些人相处起来不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随意干扰别人生活,更不随便插手别人的事。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事了又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可以说,有清晰的边界感是一种骨子里的教养。
我不禁想起《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与林冲亲如兄弟,但在野猪林中,当他准备手起刀落结束了想谋害林冲的两个押差时,因林冲的一句话便放下刀。鲁智深的做法让人赞许,帮忙却不添乱。因为他懂得这是林冲的事,自己没有必要在不尊重林冲意见的情况下取二人性命,从而让林冲罪加一等,所以只在暗中保护好友。
在这方面同样有大智慧的,还有唐代宗。大将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唐代宗将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子仪八十大寿之际,身为公主的儿媳不拜寿,郭暧趁着酒劲动手打了公主。公主告到皇帝处,郭子仪绑子请罪,而唐代宗轻描淡写地将小事化了。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倘若唐代宗上纲上线,不仅坏了家庭和谐,说不定还会演绎成重大恶性政治事件,好在他守住了边界。看来,守住边界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尊重。
然而,现实中有一种关爱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友谊叫“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都是不守边界的表现。亲人之间的关心若过于无微不至,甚至越俎代庖,要么让人窒息,要么催生“巨婴”;朋友之间的帮忙若“不分青红皂白”,往往是好心添乱。其实,边界感的产生与生俱来,尽管传统文化中有“亲密无间”“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但毕竟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正视边界感、守住边界,是良好相处的前提。
当然,守住边界并不是管宁割席式的绝交,更不是别里科夫式的死守,只要像诗人舒婷说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彼此独立,心意相通。正如花开未全开,月圆未满盈,这才是人与人最好的相处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