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之界

2023-12-29邓钰凯

现代阅读 2023年10期

界,是界线,分割着大地与天空、山川与河流、星辰和日月。人困囿于周遭无尽的“界”中,融进这茫茫俗界中。

人是善于制造“界”的。钢筋水泥是人类给城市造的界,让《围城》显得这般讽刺;开发改造是人类给自然造的界,让万物不再与人类并生为一;身份地位是人类给自己造的界,它分出了高下贵贱,衍生了门第家世,也用范式和标准取缔了人心的百花齐放。

“人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能扭曲如蛆虫。”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警句,可谓振聋发聩。当人们总在自嘲或他嘲“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又有谁注意到,有些社会的无形的“界”,成为了限制我们的框架?

“界”被建立了,被维持着,却没有人试图说:“从来如此,便对吗?”是的,各式各样的萧规曹随,以及大雅之堂的金科玉律,在我们身边横亘。界的僵化,会泯灭人最基本的需求,当人不能再躲在木桶里晒太阳,不能再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哲学,不能再坐而论道、流觞曲水,只得踏上亘古不易的通向真理的道路。

我们总试图打破“界”,去创造一个保护“诗歌、王位、太阳”,还有爱的崭新的世界。有人谆谆告我,要为个人前途而学习;还有人循循诱我,为赚取更多的钱而学习。我告诉他们,这都是在制造“界”。读书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我”丰盈多样,进而促成世界的缤纷多彩。我们要做的是,筑牢自己的地基,既仰视一些“界”的存在,也有破“界”开新局的勇气。追索人的本真,让人成为完善的人,自然就不至于与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相悖。

还记得老子畅想的理想国度吗?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可惜的是,当今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喜欢那样一个道法自然但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愿意进入层层叠叠的“界”,文明的或者野蛮的,柔和的或者刚性的;我们当然也有办法离开一些“界”;但更好的是,当田垄相接、人手相连时,界慢慢不再是界,而变得模糊,它在人心的关怀、温暖和团结中化开了。我们推倒着“界”,借此享受着和谐、创造着未来。

但是,“界”真的会消失吗?不,“界”无时无刻不在人的身旁。界本身就像恒星,它用光、热和引力限制着你。不过,朋友,当你再抬头看时,它也可能在点缀并且融入了你的夜空。

赏析点评

文章紧扣“人”与“界”的关系,讽喻中带着破除限制、追求真我的力量。作者对典故引用的手法运用得极为精妙,很多典故悄然融入文章而不显得生硬、顿挫,如“木桶里晒太阳”典出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诗歌、王位、太阳”典出诗人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