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学经典专题诵读:良友之择

2023-12-29

现代阅读 2023年10期

“五伦”是儒家总结的5种基本社会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孔子所论的交友,指的就是那些怀有共同志趣且心意相通的人,即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群体,朋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个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对择友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对于自我,要言行谨慎、为人有礼;对于交友对象,要看其是否道德高尚、知识渊博。交友后,与之相处也是一门学问,既要正确指出对方的问题,帮助其重返正道,又要注意行为的妥当性,不能伤及友情。选择二三良友互学共进,将令我们受益终身。

学而 第一·七

子夏曰:“贤贤①易②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③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指尊重、敬重;第二个“贤”为名词,指贤人,即有才德的人。

②易:轻视。

③致:竭、尽。

【译文】

子夏说:“敬重有贤德的人而轻视美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服侍君主能奉献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即使说自己没学过什么道理,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析论】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主要不是看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而是看他是否具有“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他就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由此,可以看出孔门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颜渊 第十二·五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②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①亡(wú):通“无”,没有。

②商:卜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人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富贵也是老天安排的’。君子只要能言行谨慎不犯过失,与人相处谦恭有礼,那么普天之下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析论】

司马牛的哥哥桓魋(tuí)曾是宋国的权臣,因谋叛宋景公失败逃往外国,几个兄弟也因此流亡国外。司马牛辗转到了鲁国,他遭逢人伦变故,与兄弟分离,又失去了富贵,内心的抑郁可想而知。子夏首先对司马牛加以安慰,之后阐述广义的兄弟之谊。子夏以孔门义理慰勉司马牛于患难之中,情深意挚,可以说是“忠告善道”与“以友辅仁”的典范。

颜渊 第十二·二十三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①,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

①忠告而善道(dǎo)之:尽心尽力地规劝朋友,并且好好地引导他。告,告诫。道,通“导”,引导,诱导。

【译文】

子贡问何为交友之道。孔子说:“朋友若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地规劝,并且好好地引导他。如果朋友不听规劝,就应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析论】

朋友有了过失,自应忠言相劝,不宜袖手旁观。首先是“忠告”,据事依理,加以引劝,无所隐匿。其次是“善道”,劝谏的内容、言辞,沟通的态度、方法,都需因人、事、情境、场合之异而深虑详考,加以引导。但是,有时“忠告善道”未必为朋友所接纳,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劝谏,以免招致嘲讽、辱骂。否则,不但伤害友谊,还可能会自取其辱。与朋友相处,要多留些余地,以免伤了友情。

颜渊 第十二·二十四

曾子曰:“君子以文①会友,以友辅仁。”

【注释】

①文:指文章学问。

【译文】

曾子说:“君子要通过研习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更要通过结交贤友,互相规劝砥砺,以助于实践仁德。”

【析论】

儒家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于仁德的完美实践,因此结交朋友就是要互相规过劝善、砥砺切磋,以实践仁德。朋友日常相聚,不可言不及义,必须基于文章学问,互勉互助,求仁行仁,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季氏 第十六·四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①,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注释】

①友直:结交正直的朋友。友,动词,结交。

②谅:诚信。

③便辟:习于逢迎周旋。

④善柔:工于媚悦而不诚实。

⑤便佞:习于口语而无见闻之实。

【译文】

孔子说:“使人受益的朋友有3种,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3种。结交正直的朋友,可以规过劝善;结交诚信的朋友,可以陶冶真诚之德;结交见多识广的朋友,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这3种朋友交往,必然受益。结交惯于逢迎周旋、足恭柔顺的朋友,会助长自己的过失;结交工于媚悦、虚情假意的朋友,会使自己丧失真诚;结交花言巧语、不学无术的朋友,会使自己头脑不清、是非不明。和这3种朋友交往,必然受损。”

【析论】

结交正直的朋友,可相互忠告责善,笃守正道;结交诚信的朋友,则肝胆相照,可托重任;结交博学多闻的朋友,可以游艺辅仁,研习学问。和优秀的人交朋友,接受其熏习陶冶,如入芝兰之室,久之,潜移默化,也可成为君子贤士。相反,和足恭、令色、巧言的人做朋友,时间久了,种种浮薄不实的习气也会濡染自己的身心,甚至积非成是,而有败德丧身之虞。因此,我们要结交益友,修身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