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23-12-29
陈独秀先生曾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如今之新青年,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凝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砥砺前行。
4月1日,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组织两千余名师生徒步54公里到彭阳县任山河烈士公园祭拜革命先烈,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有些网友质疑学生的安全是否有保障,固原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勉有录回应,针对此次活动,校方有完善的保障措施,有校医、当地医院医生、蓝天救援队队员随行,还安排了3辆大巴供体力不支者休息。
勉有录说,组织徒步祭英烈活动,一方面是希望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至今,该活动已举办了27届。(来源:《新京报》)
权威评
徒步百里祭英烈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这一路走来,磨炼的是意志,淬炼的是信仰,夯实的是精神坐标。
对每一名学生来说,走完54公里路程是不小的挑战,但他们肯吃苦、有理想,敢担当、有信仰。我们要赞一句“新时代青少年是好样的!”,同时也要为组织此次活动的学校点赞。
54公里徒步祭英烈,背后反映出思政教育不只在课堂,教育者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学生们徒步“长征”、擦拭墓碑、脱帽致敬、庄严发誓,这些举动带来的震撼要远远胜过枯燥的宣教。
教育是百年大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只有从根本出发,才能培养出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王石川
青年说
弘文中学的每一届学生都要经历“任山河之旅”,这是磨砺挑战,是大家共同的回忆。
为了这段旅程,刚入学我们就开始备战,每天跑操、进行体能训练,还有一个多学期的安全教育。
等到祭拜英烈的那一天,我们早上五点从学校出发,从天黑到天蒙蒙亮,从城市到郊区乡村,从柏油马路到山里土路,我们一步步用脚丈量着红军长征之路。
晚上,踏着夕阳归来,我们唱着歌,铿锵有力。回到市区时,我们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周围是市民们为我们放的烟花礼炮,是一句句加油鼓劲声,是叫好声和夸赞声,是同学们的笑声。感谢学校,感谢培养我们长大的小城,让我们体验到很多别人不敢想象的美好经历。那是我们的青春,是我们灵魂深处的宝贵回忆!
这段旅途是很长,长到一些网友一听54公里就直呼不可能,猜测学生是被迫行走而非自愿,猜测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我想说,少年啊,就是充满激情和热血,就是一群人可以完成一个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宁夏固原或许并不算发达,但是穷山僻壤可以孕育出坚韧的品质和爽朗的性格,可以孕育出一批批骨子里有冲劲的少年,他们从大山中出发,去往遥远的地方,迎来富有挑战的未来,他们永不服输,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像革命先辈一样,去造就中国的光明未来。
——弘文中学初中部16级某学生
任山河徒步一直是我们每届学生心目中的某种成长仪式,至今仍是我们面对各种困难挫折的精神力量源泉。
所有弘文中学的学生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学生时代,就用脚丈量过黄峁山!”当年走得满脚水泡还一路搀着我走下黄峁山的好兄弟,毕业后又回到宁夏固原,从扶贫做起,现在是扎扎实实的青年才俊、中流砥柱。尊重先烈、尊重历史、尊重自我磨练的,唯有对这片土地爱得最深沉的人。
——弘文中学初中部08级某学生
思考探究
1.你对“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2.你觉得“爱国情怀”“革命文化”该如何与教育相结合?请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