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诺伊泽伦的地方
2023-12-29肖复兴
推荐人:邢小津
推荐理由:是逃避现实,还是寻找生活的真谛?迷茫的少年终会找到方向。
用时:8分钟完成:
《疯狂》是一部不起眼的长篇小说。吸引我的,一是它是德国16岁少年本雅明·莱贝特写的,二是它是一部关于青春期学生成长的小说。书里写到一位老人,叫什么名字,忘记了,但这个老人比小说主人公更吸引我。
夜晚,16岁的学生带着一帮同龄的孩子逃离寄宿学校,来到一个叫作诺伊泽伦的车站,准备乘火车到慕尼黑,在车站遇见了这个老人。老人一眼就看穿了这群孩子的心思。他是个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战后就是在这个叫诺伊泽伦的地方,认识他的妻子,并在这里和她结婚。20多年前,妻子病故,埋在这儿的公墓里。他每隔两天都会带上一大束鲜红的玫瑰,从慕尼黑乘车到这个偏僻的诺伊泽伦,到墓地看望妻子。
一个老人,和一群孩子,在这个黑夜里,在这偏僻一隅相遇。
老人的身世让孩子们感动,但老人教育孩子们时说的话,并不让孩子们信服,或者说他们一时还听不大懂。老人说,对于世界,有看、听、理解、向前走这样4种模式,他劝孩子们先要看看这个世界,别那么着急,那么冒失,沉住一点气,比较比较,掂量掂量,然后再选择一条稍微好一点的路向前走,并不见得非得逃学、深夜去两眼一抹黑的慕尼黑。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这帮孩子: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只有慕尼黑,还有许多比慕尼黑更好的地方。
孩子们对眼下的纷乱生活和这个混沌世界,牢骚满腹,愤愤不平,一腔激情如潮。老人却平和如水,似乎只是沉浸在往事中,龟缩在现实里,还非要让他们“先看看”再说。这群16岁的孩子,给足了老人面子,没有当面反驳。在两代人充满矛盾的沉默中,火车抵达慕尼黑。
老人说得对,只有在“看”和“听”之后,才会有理解和“向前走”这最后一步关键的选择。世界的模式就是这样,谁也逃不脱,别想如下跳棋一样,可以一下子跳出几步,直接向前走到你理想中要走的方向和地方。
当夜,那群逃学的中学生,在慕尼黑喝得酩酊大醉。举目无亲,危难之际,是老人开车连夜把他们送回学校。在幽暗的夜路上,老人再一次对他们说到世界的这4种模式,告诫他们:“你们还年轻,现在能够做的一切,就是观察、等待,再观察,看看,听听,会有什么事情降临到你们的身上。别急,你们还远没有到我这样的年龄。生活,不会总是这样的。世界上,也不只有一个慕尼黑可以去。”
孩子们喝醉了,一时听不进也听不明白老人的话。他们不认为老人是他们的人生导师。我像他们一样年轻时,崇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保尔还有信奉的导师朱赫来呢。而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导师乃至信仰,自然听不进也不信服老人的话。
很多话,像肉一样,需要时间的炖煮,才能熟,才能烂,才能吃,才能消化,变成营养。或许,他们一门心思就只认准了慕尼黑一个地方,那里是他们可以逃避眼前生活的掩体,是他们梦想的伊甸园。他们想不到,也不会认同老人愿意去的那个叫作诺伊泽伦的地方。没错,在小说里,慕尼黑是一个象征,诺伊泽沦也是一个象征。返校的途中,车子经过诺伊泽伦时,一闪而过,只有老人心里微微一颤,那帮孩子昏睡沉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愿意去也渴望去的地方,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梦想和幻想的地方。
曾经16岁的我们,如今变得和这个老人一样老。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诺伊泽伦吗?16岁逃学的他们,有一天也会变得和这个老人一样老。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诺伊泽伦吗?孩子们,你们有吗?
(来源:《羊城晚报》,有改动)
青春励志书单
如若慕尼黑是孩子们逃避现实的掩体,诺伊泽伦则是老人心灵的栖息地。正值青春年少,你是否也会感到迷茫困顿?以下10本书籍,带你探索内心世界,思考人生的价值:
《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维特的烦恼》《小王子》《红与黑》《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追风筝的人》《心》《活着》《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