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海岸
2023-12-29高沧海
二00四年立春,解永军站在一幅世界地图前,广袤的非洲西部,大西洋东岸边,有一个热带季风性气候国家利比里亚共和国,首都蒙罗维亚。
这个国度陌生又遥远。
温暖的室内,一株红海棠飒飒而开,窗外月华照耀南山,南山顶上是深蓝深蓝的天空,银河低垂,这个世界灿烂而又盛大。
即将到来的利比里亚之行,是解永军为购买一批铁矿粉而安排的。
经过近一天一夜的飞行,飞机在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降落。
蒙罗维亚的每一道关口,都有政府武装人员持枪把守。每个塔台上,都架着一挺高射机枪。
中国维和部队护送解永军离开机场。
解永军一夜无眠。
漆黑的夜里,一盏孤灯飘摇,广漠的天空,繁星密布,解永军心中不由想起那首著名的《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内战前,利比里亚海运业享誉世界,铁矿石出口是利比里亚经济的重要支柱。二00三年,新成立的利比里亚过渡政府拟出售一批铁矿粉,以缓解财政困难。
解永军即将购买的一百万吨铁矿粉,在布坎南码头。
内战导致利比里亚二十多万人死亡,一百多万人沦为难民,各种国家基础设施损毁殆尽,无水无电。
战后的布坎南港一无所有,海中水雷遍布。
布坎南港池一侧,海中有一艘沉船,露出水面的残骸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发生过的故事,它不是风雷倾,亦不是礁触沉。海水缓缓穿过它那如丛林般矗立的身躯,安抚它烈焰中的怒吼,最终变成轻声的歌唱,却处处都是隐而不见的哀伤。
美丽的圣约翰河已被污染,却还人畜共饮。
成千上万的难民住在保护区里,木为桩,芦苇覆顶,这个小小的草棚,风进得来,雨进得来,国王进不来。乱世之中,他们与世界默默地对峙,没有一句言语往来。
生命如此高贵,又是如此卑微。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利比里亚教堂的钟声传来,故乡河堤上的金花草一开千里,在这万里之外的大西洋岸边,夕阳在解永军的脸颊落上重重阴影。
在利比里亚,有位常居的中国东北人,他圈了一个很大的院子,雇用了一些持枪的巴萨族人,养了一群狗。他有几台吊车,还有几台小翻斗,平时拉海砂,也接一些租赁的活,解永军可以租用他的汽车吊。
签约以后,解永军联系了国内多家船运公司。利比里亚因战争断航十几年,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承运。
一家韩国船运公司将运费由等同距离的每吨五美元提高到了三十二美元,他们的船舶载货量是五万吨。
这条海运船到达的时候,解永军已重金请阿比让的潜水员勘探、清理了港池。沉寂多年的布坎南港口,又重新响起汽笛声。
利比里亚政府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摆放着黑胡椒花的欢迎仪式。
装船的时候,正逢七月雨季。
彼时的天空,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云彩都聚集在了大西洋的东岸边,布坎南码头的海面弥漫着烟尘,大雨如注。海洋如一个道场,波涛飘忽不定,一会儿涌来一会儿散去,绵延不绝的是大西洋如刀如戟的歌唱,庄严又神秘。
大西洋一片昏暗,船舶把它的睡意向四周蔓延,人们纷纷打起哈欠。
船舶免箱期一天天过去,一旦滞期,永远滞期。
解永军向码头走去。
他的脑中一片空白,只任这雨泼地为疆。
雾气升腾中,渐渐地,耳边的风声小了,雨声没了,解永军踩一踩泥土,脚下扬起灰尘。他仰起脸,鼻腔里是湿润的气息,却没有雨点落下。一切好像是模糊的幻象,幻象渐渐转明晰、转真实。他揉一揉眼睛,再揉一揉眼睛,在这风雨包围的中心,码头干燥如初,滴雨未下——解永军几乎欢呼起来,可以装船,可以装船!
四十天后,从利比里亚布坎南港口发出的第一艘货船满载而归,抵达中国岚山港。消息似被海风寄递,瞬时就传遍了全世界的港口。
船舶陆续奔赴利比里亚。
此时,为了帮助反政府武装人员解除武装、回归社会,中国维和兵团修建学校、医院和居民区,运来了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物资。
为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解永军雇用了多名解武的反政府武装人员来装船,付给他们工钱。
这些丛林中走出的巴萨人刚刚扔掉手中的枪支,杀戮曾是他们的游戏,现在则笨拙地握起方向盘。
中国工人纷纷避之。
解永军劝解大家说:“利比里亚终将迎来和平,我们在努力,他们也在努力。”七个月后,最后一艘满载矿石粉的货船返回中国。
大西洋岸边,解永军再一次去见那位颇具传奇的中国东北人,归还了汽车吊。解永军把装载机、卡车等大型设备也放到了这里。
解永军说:“好兄弟,我们一起回国吧。”
分别在即,那个豪爽的东北人泪流满面,“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祝我的朋友平安返回我们伟大的祖国!”
解永军说:“万事可忘,难忘这铭心一段,我在祖国等你。”
他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利比里亚终将会好起来,只是此一别,山高水长。
二00五年二月二日,解永军回到国内。
温暖的室内,又是一年红海棠飒飒而开。那一晚的梦里,解永军坐在水井旁,利比里亚连绵的群峰向他低语,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以此为契机,利比里亚走出了长达十几年的战争商贸冰冻期,与多国贸易互通开始。
利比里亚位于梅苏拉多角和帕尔马斯角之间。十五世纪,欧洲航海者为寻找辛香料在此登陆,并发现类似胡椒的乐园籽,遂将此地命名为——胡椒海岸。
选自《山西文学》
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