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
2023-12-29刘和春
清末,曹州府地界的乡间有一落魄秀才,姓柴名寿,字居心,人称寿先生,靠教书为生。祖传薄田数亩,不善经营,租与他人,与七十岁老母聊以度日。
老母信佛,操持家务之余,便打坐焚香,念经吃斋。寿先生自幼耳濡目染,且家学深厚,饱读诗书,及至年岁渐长,佛性日重,佛缘愈深。
庄北三里地,有一梨园。园中一寺,不大不小。寺内有一老僧,苍颜皓发美髯,不知何年游方于此,也不知其庚辰。老僧秋剪梨枝,春赏梨花,种些菜菽,加上不疾不徐的香火,倒也安逸洒脱。
寿先生教书谋生之余,常挟一书,或诗或佛,与老僧品茶闲聊,亦诗亦佛,相聊甚痴之际,常食宿于寺内。
二人所聊内容,亦浅亦深。浅则园畔羊倌闻之窃悟,深则讨水路人心思茫然。
夏日的一个傍晌午,羊倌听得二人争论。“报身佛”这般这般,“化身佛”那般那般,“真佛”如何如何……寿先生未至饭口,便与老僧不欢而散。羊倌只晓得二人争的是学问,也未在意,自顾在树下纳凉。
翌晨,羊倌踏着湿露刚把几只羊儿拢好。寿先生便披着一路晨光到梨园与老僧道别,他要去远方寻觅他心中的真佛。
“此去长路漫漫,先生须多保重。”寿先生在老僧的殷切的叮嘱里和羊倌疑惑的目光中走向晨雾迷蒙的远方,渐行渐远。
应寿先生之托,羊倌包揽了先生家的杂活,老僧则为友人打理田亩租金事宜。此去经年,老母常常朝着寿先生远去的方向倚杖远望。
不知几番梨花开落。一个萧瑟的秋晚,天似黑未黑,寺门被人推开。老僧见一衣衫褴褛之人立于眼前,仔细辨认,从身形眉眼中依稀认出是寿先生,忙揽其坐稳,倒来热茶,好生将息一阵。
此时的寿先生急切地抓着老僧的手,泪水缓缓地从那满布沧桑的面颊无声淌下:“请问,真佛在哪里?”
数年间,寿先生遍访名刹名寺,一直没有找到心中的真佛,心有不甘。此次回庄,暂探老母,他欲再踏寻找真佛之路。
老僧一手拉着寿先生的手,一手轻轻抚着他的手背,喃喃地说:“其实真佛就在先生家的灶台前,长得一方阴阳面孔。”
“真的?!”寿先生瞪着大大的眼睛,迟疑片刻,匆匆奔向家中。
天已黑透,寿先生家的灶台前一明一暗、一明一暗的。寿先生借着灶火的微光,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用嘴一口气一口气地吹着灶坑里不易燃烧的柴火,靠近灶台的半边脸被烟熏黑。
寿先生羞愧难当,泪流满面,直直地向母亲跪下去,幡然醒悟,真佛无形,真法无相啊!
选自《雪花》
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