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12-29杜春梅杭晓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新旧教材切换期,如何正确地理解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试图探寻可能的方法和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49-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应当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旨在突显课程的性质并反映课程的理念。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信息意识强调的是个体是否能够敏感地发现信息的存在和传递,并且能否准确地识别信息的重要性。计算思维解释为个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施展的思维行为和流程,涵盖了抽象、分解、模型构建以及问题的反思和优化等各个环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则更注重个体是否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获取数字资源,以及运用这些工具和资源处理问题。信息社会责任则是个人应当承担的文化素养、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自律等责任。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推动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发展[1]。

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是对教学目标的深化与提升,它强调的不只是学生学习达标的结果,更注重其在学习进程中的表达以及思维的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解读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精准把握学生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启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的培养。

培养信息意识

孩童时期,小朋友的信息认知逐步产生,但仅处于感知的级别。他们开始意识到身边存在着各种在线信息,如文字、图片和声音,可能会对在线环境中的标识感兴趣,并通过观察、听取和触摸来获取在线信息。然而,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较深的理解、分析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帮助学生通过持续学习,提高信息敏感度,使其能够对信息获取、存储、传递方式有深入了解,擅长用信息科技进行信息的交流、分享和创新,并且能够提升对信息安全的认识[2]。

培养信息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处于信息处理的氛围中。作为信息社会的原住民,学生已经历了各类信息的轰炸。教师要抓住时代的契机,抓住在线社会生活的实例,主动利用生活实际的问题和生活经历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处理信息,辨别信息,创新解决方法。

活动案例一:信息追踪者。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在线社会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对信息来源与可信度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加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步骤及内容。(1)探究思考: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近期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谣言、虚假信息或不正确的消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2)信息追踪训练:教师向学生介绍一项信息追踪任务,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当前热门话题,并根据该话题追踪相关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学生需要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等资源,收集和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如第二小组的任务:近期,小王在手机上接到京东客服的电话,称小王的快递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发货,要他点开短信链接的网页,再次填写正确信息。(3)信息分析与总结: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各自追踪到的信息来源和可信度,并尝试归纳出判断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几个关键要素。每个小组需要总结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如第二小组的任务:小王通过官方网站或者App联系客服,确认是否有这回事。(4)报告和讨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追踪结果、总结和分析得出的评价标准。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共同加深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理解。如第二小组的任务:如果是真的,小王也要通过官方网站更正信息,不能点开短信里的链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注重信息安全。(5)反思和总结: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如在信息追踪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哪些挑战?学生通过此次活动有什么收获?学生认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收获,以更好地评估和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信息?

学生通过追踪网络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提高了分析和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通过搜索和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互相分享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评价标准的理解。同时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提高敏感性,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培养正确的信息判断能力;还能间接训练信息搜索、筛选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启发计算思维

启发计算思维,就要启发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善于分析并总结应用到的抽象、分解、搭建模型甚至算法设计等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关注学生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编程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完成一个一个小的游戏、项目的方式,实现Scratch中各个指令的应用。而在这其中,仅仅是学会应用就可以结束本节课教学吗?答案是否定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系统的思维,使其掌握解决问题的算法。

活动案例二:我是智慧数学家。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编程技术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活动步骤及内容。(1)引入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将一个两位数的数字进行翻转,如23翻转为3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编程解决问题。(2)算法分析:将一个两位数的数字进行翻转,可以通过交换十位数和个位数的位置来实现。转化为编程语言:创建两个变量,分别用于存储原始数字的十位数和个位数。通过拆分操作,将原始数字的十位数存储到十位数变量中,个位数存储到个位数变量中。创建一个新的变量,用于存储翻转后的数字。将个位数变量乘以10,然后与十位数变量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翻转后的数字变量中;输出翻转后的数字。(3)实践与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尝试编写程序实现数字翻转功能,并通过调试和优化来完善程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4)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编写的程序,并向大家解释程序的运行原理。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关于数字翻转的思考过程和不同的编程方法。(5)延伸:学生可以尝试将数字翻转功能进一步拓展,如将多位数的数字进行翻转,或者添加其他的数学操作。

本案例中,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需要思考并应用计算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还能将其抽象为可计算的问题,并通过编程设计构建出解决方案。在调试和优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分析、修改和改善程序,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思维能力。

学生正是通过这样抽象、具体、分解、建模、优化的过程,增强自己的计算思维,使整个问题由抽象到数据化再到具体化呈现。但是学生对计算思维并没有感觉,需要教师及时启发,及时总结整个问题的逻辑,点明整体问题解决的策略,并利用类似问题巩固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深度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对数字化的设备、平台及资源会用、会选、会创新。为实现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要求,学校应该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基础设备和资源,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化设备,利用好数字化资源[3]。

活动案例三:运动实况记录员。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关注和记录运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学习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实时记录、整理和分享;体验数学化学习与创新,通过数据分析与计算提供有价值的观察和反馈。

活动步骤及内容。(1)引入问题:校级运动会到了,请大家实时记录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并即时分享给家长、朋友。我们该如何通过信息科技来实时记录、整理和分享这些瞬间呢?(2)团队分工: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有记录员、编辑员和分享员。记录员负责使用数字化设备(如平板电脑或手机)实时记录运动员的运动瞬间。编辑员负责选择在线工具整理和编辑录制的视频和照片,添加标题、效果和音乐等,制作出精彩的运动瞬间集锦。分享员将运动精彩集锦上传校园网或其他数学化平台,分享给学校的家长或其他学生观看。(3)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可以在班级或学校科技节活动中展示他们录制和编辑的运动瞬间集锦,还可以使用数字化工具设计幻灯片或制作视频演示,向其他学生和老师展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信息社会悄然而至,更要求信息要有实效性,写作文、画画等传统方式不是最优选择,数字化设备记录,如拍照、摄影才是最佳选项。拍好的照片、视频怎么即时分享给家长朋友?依然是实效性问题,选择数字化手段和工具,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可以发送给朋友。

加强信息社会责任

遵守社会责任是每位公民自觉遵守的义务。就算在复杂的信息社会,这也是数字化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海量的信息不仅迷惑了学生的心神,甚至连成年人都容易沉迷。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事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责任;同时,在使用数字化设备获取数字化信息时,要强调个人信息的隐私和保护,以及版权意识,要对信息有选取、有甄别,不可窃用别人的数字化成果。信息社会,每一位公民必须遵从法律条款、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合理使用科技工具,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以维持自我合法权利。

活动案例四:网络安全守护者。

活动目标: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了解信息社会的责任;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类型、特征以及防范措施;注重网络文明礼仪,做文明网络人。

活动步骤及内容。(1)引入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和威胁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网络安全,感受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性。(2)知识新授:教师介绍网络安全常见的威胁,如网上欺凌、隐私泄露等,并探讨可能导致这些威胁的原因。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创建强密码、辨别可信的网站和链接等网络安全知识。(3)游戏互动:学生分成小组,扮演网络安全守护者的角色。通过游戏或情景模拟的方式,学生在组内分享和讨论日常网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用信息科技工具制作切合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资料,如海报或宣传册。(4)分享和展示:每组将制作的宣传资料分享给其他学生、老师和家长,通过展示报告的形式,解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每个人在信息社会中承担的责任。

通过这个活动案例,学生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实际的保护措施,在实践中培养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分享和展示,学生还可以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并与他人共同建立一个安全、负责任的信息社会。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正处于新旧教材更新的过渡时期,信息科技教师更有必要认真专研,持续发力,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计算思维学习进阶构建研究”(立项编号:XC/2022/03)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EB/OL].(2022-04-08)[2023-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2]任友群,李峰,王吉庆. 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 课程·教材·教法,2016(7):56-61.

[3]李维明.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 中国电化教育,2017(5):26-29.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立人小学

编 辑:冯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