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环节的应用

2023-12-29贺静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建立联系,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纽带,成为生生之间学习的有效方式。美术课的评价方式有多种,如理解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师生互评及全面性评价。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在艺术鉴赏、评价方式、自主鉴赏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课堂评价;信息技术;艺术素养;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89-02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评价是重要的一环。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评价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是片面看待课堂评价,认为评价就是考试;另一方面是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的不完备和不被重视,导致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就需要对课堂评价环节进行改进,为学生与教师构建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树立新评价理念

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为此,我根据新课程要求树立了全新的评价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理解性评价

传统美术课堂评价是一种判断和鉴别,而现代课堂评价是基于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的评价。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改变“像不像”“技能性”等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应采用相对的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合情合理地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

现代课程评价已从仅仅评价教学结果,转向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并注意两者的统一。教学活动不完全是机械地执行教案,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教学观念的体现,是学生灵活机智的再创造,应当体现学生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具有原创性和不可重复性。评价不能只建立在学生的物化作品上,而是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3.更换评价的主体

在学校内部,美术课堂的评价主体主要是领导、教师和学生。需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师要学会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要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让课堂评价体系成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组织系统。

4.全面的美术活动评价

全面的美术活动评价包括背景情况调查、课堂实录和课后测评三个阶段。数据的收集也更加详尽,但操作要求比较高,也比较复杂,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再综合其他信息,如教师背景情况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分析等多项技术。最后综合上述各方面的信息之后,就能全面地对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做出判断。

以上各种评价都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应当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全面衡量,才能得到比较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真正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在课堂评价环节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赏析作品的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1.拓展美术鉴赏教学知识,提高综合认知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美术鉴赏课程拓展知识,利用拓展知识提升学生对美术文化以及发展历史的认知,促进学生形成美术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搜索各类学习资源的平台,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在平台上搜索各种资料,拓展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打破教材存在的资源局限性,增加课堂素材资源。如“京剧脸谱”一课展示了在不同京剧剧目中生旦净末丑脸谱的特点,在对脸谱进行鉴赏学习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如“三岔口”“说唱脸谱”等京剧视频,在动态变化中让学生鉴赏分析脸谱配色以及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传统京剧曲目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引导学生鉴赏学习京剧脸谱的同时,也向学生科普和京剧有关的知识,讲述传统剧目京剧为何成为国粹,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组织鉴赏讨论活动,拓展互动形式

在开展美术赏析活动时,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眼中艺术作品的特点以及主题思想均有所不同。而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组织鉴赏讨论活动,加强师生互动,让教师可以在学生表达过程中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优化美术赏析课程教学策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将所看到的优秀美术作品发布到微信群内,学生在线上平台对作品进行讨论,丰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如“有疏密变化的线条”“我的梦”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写意创作手法,该种创作手法忽略外在形象的逼真性,更加重视展现内在本质。教师可以在微信群内向学生发布相关写意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学生在看到艺术作品后分析作品中不同形象代表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利用该种方式可以创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方式,将课上教学空间延伸到课下。

3.形成学生自主艺术鉴赏活动,深化评价认知

美术赏析活动较为依赖学生的自主性,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审美意识以及个性化的审美取向,使学生可以在看到美术作品时对其进行自行品鉴。教师可以打造常态化的艺术鉴赏活动,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内查找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将图片导入课件内,利用信息技术向其他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图片,分析和阐述艺术作品中表达的形象,分享自己在鉴赏活动中的感受。该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了解。例如,在学习“奇妙的组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自主搜索资料,寻找独具特色的作品,根据搜索的资料和学习到的装置艺术知识分析作品的美感,包括外形美、纹饰美、颜色美。学生也可以自行录制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作品类型,分析作品的独特美感。通过互相分享经验会使学生了解更多不同艺术作品,打破学生存在的思维限制。

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展示艺术作品的动态美和细节美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能从图片中观察美术作品的特点,由于教材篇幅有限,美术作品的尺寸也会相应缩小,对部分细节学生了解不够,只能从大致角度出发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感。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艺术作品,对于绘画作品,教师可以着重放大某个位置,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细节,仔细观察作品使用的创作手法。小学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学习绘画作品,同时还会学习雕塑、脸谱、灯具等各类和美术相关的艺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其以三维立体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不断调整作品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优化课件设计形式,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撑

以往美术课件主要是将美术作品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通过文字描述作品的特点,和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之间差异较小。多媒体课件包含多种不同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功能优化美术课件设计形式,形成动态化的图片展示模式,通过系列图片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展示同一历史时期不同艺术作品的特征。教师需要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提升教学课件的设计质量,为开展美术赏析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信息技术的融入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知识点,但教学实施情况还取决于教师应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可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教学依据。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完善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北京市润丰学校

编 辑: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