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营地线上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3-12-29韩雅楠乔治牛文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求,实现信息技术赋能研学营地发展,最终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了解首都北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研学营地(以下简称营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研学数字平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将线上研学平台课程与线下研学活动结合,发挥线上信息网络资源课程,为实现研学的目标提供资源支撑,让参加研学的中小学生有真实获得,初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行前线上预览、行中实地考察、行后线上交流的营地、基地研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学营地;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1-035-02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把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摆在了突出位置。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学实践活动是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性体验相结合,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研学课程和活动,加强信息技术与研学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本文从北京研学营地建设理念、线上课程与平台建设和育人效果分析入手,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北京研学营地建设理念与基地资源特点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北京市教委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10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是目前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研学营地。

首都北京是全国研学基地数量最多、科技文化特色最多元的城市。营地自2018年成立以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利用地处奥运村地区,毗邻中关村,与北京市40余家中小学研学基地在20公里(一小时车程)范围之内的地理优势,深度联合、精心设计了一小时研学圈,构建了1个以营地为枢纽,N个基地为站点的互联互通的研学网络。组织了北京、甘肃、新疆、山西、湖南、辽宁、广西等20多个省市100余所中小学校6万余人次的学生,开展线下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随着营地的发展建设,在实践学习中如何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信息网络变为学习工具,引导中小学生领略北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新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创新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升研学活动的育人效果,一直是营地思考的问题。

线上课程建设遵循行知认识规律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2020年,营地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的支持下,尝试开发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智慧云平台”,尝试实地考察学习与线上课程自主学习相结合,把研学营地办成引导学生实践学习,尝试实地考察学习与线上课程自主学习相结合。研学营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在集体食宿和集体出行中注意安全、注意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到基地看、现场问、线上查,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平台开发了“徜徉艺术长河主题”“公共卫生安全”“漫步自然社科”“一览魅力首都”4条线上研学线路,研发并上线了“窑中的陶文化”“恭王府彩画的秘密”“无人机飞行体验”“北京城市文化”和“公共卫生安全”“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探索北京大运河艺术之美”“探索航天太空的奥秘”“永生花的制作”“中药香囊的制作”等31门100余节线上研学课程,极大满足学生线上研学需求。后期实践证明,该平台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创新资源共享模式、服务“双减”落地、线上研学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网络课程平台应用模式

研学旅行一般分为行前课程、实践课程和行后课程三部分。平台课程恰好发挥了行前功能,学生通过自主选课、个性化学习功能,可在研学数字平台上完成行前课程,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认知,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应用,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在行后课程中,研学数字平台设计了评价功能,为研学学生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帮助师生总结分享,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研学成果,同时可实现跨区域、多基地、多营地的研学活动。

平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堂模式,学生采用AR课堂互动模式学习,且可利用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平台与教师互动交流,进行教学评价,实现了研学课程交互子系统,学生上课及分组管理、线上课堂交互管控,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模式的互动中,如观察3D模型和视频,AR互动与场景学习,以及学生活动表单管理,便于研学成果上传记录和成果管理,以及研学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同时支持历史数据回顾、研学课堂直播教学:教师可以开启直播模式,将直播画面同步给所有加入课堂的学生端。因此,教学活动不受时空和模式限制,教师和学生均可进行教与学活动,同时也能随时随地进行人机交互和实时数据采集并实现同步反馈。

网络信息技术是研学工具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研学实践课程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研学模式,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具备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以北京陶瓷艺术馆研学为例,学生在行前利用研学数字平台,查阅电子书籍、教育视频,设计陶瓷形状、图案,在实践活动之后,依托艺术馆展览展示的作品,制作出独具个性的陶瓷发展图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输出,切实学习到陶瓷发展的根脉与民族文化的精粹。同时,教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场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通过数据分析与个性化辅导,收集并分析学生在课程中产生的数据,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数据结果,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学生们在参观学习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陶瓷做媒介,抒发自己的情感,制作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参加完活动,学校与家长一致认为营地组织的活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仅增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又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拓宽了视野。通过信息技术与研学实践课程的融合,学生将有机会亲身参与项目设计、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依托信息化线上课程引导中小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目前,营地利用研学数字平台已经组织开展130余所学校9万余人次的学生开展线上研学活动。营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信息技术赋能研学实践之后,满意度评价达到98%以上,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学校和教师也都给出了高度评价,盛赞这样的研学模式对学生发展大有裨益。大家普遍表示:“北京营地研学线路课程特色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研学,孩子有成长、有变化,甚至可能影响终生。”营地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度大大提升,助力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营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互联网+”的教育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研学活动的开展,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共享研学资源,合理地发挥数字教育平台应有的价值,力争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形成数字化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注重做好校内课程的校外延伸,丰富了校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在研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体验职业启蒙。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与中小学的校内课程做链接以及和跨省市资源合作时,有一定的政策壁垒和实施难度,包括如何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如何能畅通沟通渠道和合作渠道,是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1.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 2.北京市少年宫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