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价值与实施路径
2023-12-29周玲玉
周玲玉
阅读,是领会并感悟文本内涵与意义的个体认知行为,是学生汲取文本知识以及文学营养的主要手段。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领略文章的艺术之美,拓宽学生的认知面,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促进学生文化品位、审美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价值
1.彰显育人价值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承载着传递文化知识的任务,而且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面临高考的新要求、新理念、新方向的各种挑战,新课标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教学建议,明确了语文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重点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与十八大学习任务群的概念,突出了以发展学生思维为重心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我们要实现深化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须在阅读教学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思辨思维去解析文本,使其在阅读中变得理性,以建立起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从而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2.提升语用能力
①提升筛选与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
在高考的全新理念和要求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知识与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有时间阅读全面的书籍,更不可能做到有文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培养起学生的阅读筛选能力,使其有所选择,明确侧重点。就拿某一篇文章来说,在阅读时,我们不可能汲取文本中的全部信息,也不可能将每个章节中的每段每句都进行咬文嚼字的分析。而我们只需把握好全文的主旨,迅速地删选出最有价值的章节部分进行深入研读,加强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表现为在文中搜索、分辨、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见解、论点、论据等,做到去繁存简、去次存主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研读进行信息整合,即把筛选出来的信息归纳、概括、总结、陈述,进而达到学习并理解文本内涵的目的。
②提升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分析是把整体的内容进行分解,然后将各个分解部分逐步研究的过程,重在细节的探索与研究。分析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可表现为,将文本材料中的抽象内容进行形象、具体地阐述出来的能力。综合应用,则是将各个部分整合成整体,呈现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在整体的衔接与概括。综合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可表现为,将文本材料中具体内容进行抽象、理性概括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中分析与综合应用是辩证统一的,“分析”重点把握的是局部,而“综合”重点则是整体。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懂得这一关键,对于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意义重大。
③提升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
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高阶能力,它们是发现、体会、感受、顿悟、表达作品中的各种美的能力,是寻找、鉴赏、感受、评论作品的能力。换句话讲,就是不仅能说出文本的美好,而且能做出具体的评价。而形成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是在大量的分析对比、质疑探索中逐步发展、形成的。鉴赏是读者基于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个体感受形成的心理审美活动。鉴赏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叙事作品里,要突出人物形象的感悟,即阅读时可以充分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感受人物的性格,感悟人物形象刻画的意义与艺术价值;在抒情作品中,要重点感受作品中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丰富多彩;在作品表现形式上,要注重从作品的结构、表现方式、语言表达、艺术旋律等,来欣赏作者的别具匠心。评价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阅读时把握好评价原则、选择好角度及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比如,评价一部作品时,需要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及所需的知识,然后选择好评价作品的内容,可以从作者所选题材的价值出发,探究作品内容的意义及思想,或者也可以通过对作品艺术表达方式进行评价,再通过比较、辩论的方式拓展思路,加深感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与评价水平。
二、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
1.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阅读教学。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实现阅读环境的变化,即通过声音、画面、动画、视频等创设新型的阅读环境,改变传统、僵化的阅读环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式信息化阅读。比如,在课本文本阅读时,学生有时会感觉很枯燥、抽象,这时通过创设信息化情境,根据文本内容事先搜集好图文、视频素材,如影视片段、纪录片、摄影视频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做好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再如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诗歌中描绘的自然风光,为其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心灵沉浸于音乐和诗歌描绘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唯美体验。
2.开展多文本阅读,激发起群文阅读的兴趣
大多数高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比较小,亟须拓展。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开展多文本阅读,激发起群文阅读的兴趣,这样就会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拓宽学生的阅读方向。搭建多文本阅读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以文本作者构建系统阅读。文本作者是提供学生多文本阅读方式的主要抓手。单个文本阅读,很难让学生认知作者的创作风格,如果以同一作者建立起文本作品池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代表作等,然后再从作者的诸多作品中选择自己认为能和课本文本的创作手法相似的文章组成多文本集合,有助于自己的对比学习。第二,就文章题材,构建多文本阅读。通过文章题材中的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等)或者言说对象(景物、人物、事件等),来归类、整合、构建多文本阅读。
3.掌握阅读技巧,发展自主阅读能力
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普遍拥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学生有了扎实的自主阅读的技巧基础,才能提升其自主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注重技巧的传授。一方面,梳理文章脉络、思路。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思路进行梳理,比如寻找出文章主线、划分段落层次等。在写人叙事类文本中,让学生找出关键人物、关键语句,尤其是刻画人物形象、动作的句子;并在文白处,尝试写出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然后再用关键词关联起来,形成阅读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能说出整个文本的大致内容,自然就厘清了文章的脉络、思路。另一方面,提炼文章主旨。阅读文本时,提炼文章主旨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关键点。有时文章的主旨会隐藏在标题中或中心句里,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让学生有目的地寻找关键词或关键句,從而掌握提炼文章主旨的技巧。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育人价值和提升语用能力上。要做到阅读的有效教学,我们需“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阅读教学”“开展多文本阅读,激发起群文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技巧,发展自主阅读能力”。另外,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最终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