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课文品读,提升语文素养

2023-12-29王建林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情感

王建林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不仅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多向对话的关键。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需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所描述的生动形象以及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由此也表明阅读过程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切不可用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替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形成引导,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积极思维,也能够立足于丰富的情感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使学生得到思维层面的启发以及丰富的审美体验。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初中生有效地品读课文。

一、品读文本语言,感知文本之美

品读文本语言,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体会语言文字的滋味,了解其深层含义,同时也要认真揣摩文本形象,并充分发挥个人想象,链接已经具备的知识以及生活阅历,深入触及文本内涵,体会文本情感。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默读、朗读等多种方式,组织有效的诵读训练,使学生可以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语感,同时也能够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入触及文本意蕴。可见,在引入审美品读式阅读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深入触及文本所建构的意境之美以及情感之美。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例如有情感地朗读、有节奏地朗读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将书面文字与潜藏于其中的内涵相关联,即使是一部分难以实现言传的语句,也能够通过朗读实现会意之目的;针对一部分内容需要有情感地朗读,既要读出各种语调,也要透过语气语调展现人物角色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情绪特征,或者能够读出不同的语言表达态度。例如在《散步》这篇课文中,作者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个句子对文章收尾,这个句子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句,表达出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世界”的思想情感。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这一主旨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个句子中的“世界”一词实质上是大词小用,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母亲给了“我”生命,而“我”的儿子又是“我”生命的延续,三代构成了一个生命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世界”一词的象征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有感知文本之美的要求,不同教师教学的时候所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梳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在追求感知文本之美的道路上,有时候容易越走越远,重外在表现而忽视内在实质的情形时有发生。笔者以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对文本之美的感知,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要从文本出发,要以品味文本语言作为抓手,只有从文本当中发现的美,才是文本的内在美。对学生来说,让学生一边品读文本语言,一边感知文本之美,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途径,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品读文本语言的时候,感知文本之美是一个重要取向。

二、品读文本字词,推进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看书。很多学生都能够粗略地看懂一篇文章,但是对其中的深奥之处,常常不能领会潜藏于字面之后的含义,此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或者点拨。由此也表明,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聚焦其中的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吟诵和品味,领会字词之美,感受语言魅力,不仅可以深入触及文本内涵,而且能够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初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标示出其中的关键字词,以此把握文本主旨,深入触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针对重点字词的品味,同样不可缺少特定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够对文本形成整体认知,才能够深化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主要人物孔乙己的出场以及离场,都以众人的“笑”为烘托,而且在文本中反复多次出现了笑声,可见,这是一个带领学生深入品读文本情感和主旨的关键字。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品读,并联系每一个“笑”字出现时的上下文,学生可以体会到表面上看这是来自于众人的笑声,但是却体现了众人的冷漠和麻木,以此揭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也能够展现当时社会的悲剧。

从品读文本语言到品读文本字词,看起来只是换了一个词,但实际上却有着更细致且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会表现出自发的取向,这意味着出现在学生阅读视野里的挑战,往往并不是整个文本,而是文本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都会将这些字词的品读权剥夺,用自己“嚼碎”的知识“喂”学生,这无助于学生真正形成閱读能力,当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无法表现出应有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品读文本字词的权利应当交给学生,应当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有充分的品读字词的体验,要用这样的体验来支撑起自己的阅读经验。只有阅读经验越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越强,学生在阅读时所表现出来的直觉水平才会越高。这种阅读直觉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就反映在学生能够用高水平的阅读直觉去阅读文本,而突破其中的字词障碍又是重中之重。

三、品读文本情感,丰富阅读体验

虽然当前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经过了专家的精心挑选,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储备远远不足,再加上不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很多课文都不能实现深入感知和理解。特别是文言文,这些文本大都具有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通常只使用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够完成对情感的抒发或者展现作者深刻的见解,而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触的内容。针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可以通过创设文本情境的方式,聚焦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全面深化品读效果。基于文本情境创设的方式组织学生品读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触及文本所创设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还能够形成个性化感悟,再次回归文本诵读,就此和作者之间形成心灵层面的共鸣。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文中所展现的是陶渊明的理想世界,不仅与世隔绝,也难以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美”“乐”“奇”。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再现桃源生活”的片段,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呈现直观的景象,使学生深入触及陶渊明所描绘的虚幻世界,感受其无忧无虑的生活,当学生有了直观感受之后,便能够体会到陶渊明所建构的理想生活状态,及其渴望美好生活的思想和情感,自然也就能够准确把握文本主旨。

认知与情感是学生学习的两个必要元素,在文本阅读的时候也要同时关注认知与情感。如果说传统的教学对认知有极高重视的话,那么对情感的关注则有所忽略。因此如果能够在学生的文本阅读过程中将情感要素充分体现出来,那就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总之,对文本的品读能够促使学生对其主旨拥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最终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教学举措,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发现文本之美,并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和体验,真正深入触及作者所建构的意境之美,体会其中的语言美以及思想美。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