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脾气背后的需求

2023-12-29郭真礼

家教世界 2023年32期
关键词:脾气零食大人

编/郭真礼

在父母看来,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绝对是他最不可爱的时候。不管我们学习了多少育儿方法、管教策略,在暴脾气小孩身上,经常是毫无作用。

孩子的脾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面红耳赤地跺地板、砸东西、尖叫、哭嚎……气得大人七窍生烟。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总是玩得好好的忽然就开始发脾气了?我们甚至把这一切当成是孩子的攻击和挑战:“他被大人惯坏了”“他想引起我的注意”“他故意惹恼我们”“他在试探我的底线”。

其实,暴脾气的孩子,是一群被误解的孩子。发脾气,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他想告诉父母三句潜台词。

发脾气,是因为我觉得很挫败

人们总是在经受挫败的时候,格外容易发脾气。下班前被领导批评了一顿,网购的家具半天组装不起来,去医院看病忘记拿医保卡……这些小事让我们瞬间气不打一处来,有时还会对亲近的人撒气。但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的理智会拉住情绪这条线,抑制冲动,不让它失控。

孩子完全不一样,孩子情绪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至成年也不见得能够完全控制好情绪,孩子的情绪发展与大脑的前额叶有关,而前额叶要到20 岁左右才完全成熟。所以孩子们调节挫败感的能力十分有限,他们的失控表现也会更多。积木不小心倒塌,和小朋友的比赛输了,想吃的东西没有吃到……突如其来的碰壁,都能使一个孩子崩溃。

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曾经在《暴脾气小孩》一书中提到:“孩子自己真的很想做好每件事,而他的挑战性行为只不过反映了自身的一种发展延迟,一种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的学习障碍。”

也就是说,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像父母所想那样:任性、不服管、博取关注、挑战父母权威……而是他们暂时没有能力应对眼前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他并不知道如何解决,挫败感对他来说还太陌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发脾气的孩子,内心也有着深深的“无能为力”。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暴脾气小孩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这孩子不是不懂事,而是他的情绪能力没跟上来,我们的呵斥只能“火上浇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发脾气,是因为无法说清楚问题

为什么孩子发脾气让大人感到十分头疼?因为我们很难从孩子每一次闹情绪中,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只会哇哇大哭、油盐不进的熊孩子。罗斯·格林曾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小狗的尾巴,可怜的小狗只有3 种选择:冲你叫、咬你或是逃跑。如果你“踩”到了一位在语言技能方面有障碍的人类的“尾巴”,他同样也只有3 种选择:冲你叫、咬你或是逃跑。

孩子们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没跟上来,尤其是还没掌握那些表达自身情感的基本词汇,所以他们很难有条理地解释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有苦难言,最后,他们只能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常常会否定或误解孩子的行为,进一步激化了孩子的挫败感。

有的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明明做错了事情,他倒反过来冲我们发脾气,火气大得不得了!”实际上,像这样的小孩,并不是真的性格太差,有时是因为害怕被父母批评,有时是感到羞耻,这种脾气是对自己产生的羞愧情绪。但他表达不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能由着父母去误解,不像大人在遭遇挫折时,可以借助语言来解决问题。

语言发展是影响情绪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遇到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就把这当成孩子很难用有条理的方式说清自己的问题,你也就不容易跟着生气了。

发脾气,是因为我很无助

心理学中有句话: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变相求助信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孩子闹情绪,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压,实际上是在向最亲的人求助:“我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帮我。”

他感到了无助,他希望争取自主和自尊,愤怒反而是他脆弱的表现。一个六七岁小男孩的玩具车,不小心被大人踩坏了,正哭个不停。旁人最容易忽视孩子的这种痛苦:“不值钱的东西,你哭什么呢?”

事实上,孩子崩溃,不是为了玩具车,而是这种失去心爱之物的悲伤难以排解,他的哭声是在向你求助,需要你帮助他冷静下来,帮助他纾解这份痛苦。但大人们的反应通常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忽视,加剧了孩子的哭闹。

这些发着脾气、不太可爱的孩子,都有着隐藏需求,他在期待大人的理解和帮助。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一句不痛不痒的“有什么啊”,而是:“我理解你,我来帮助你。”

如何应对孩子的暴脾气?

我们很容易把孩子的脾气当成是对大人的挑战,一旦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耐烦可能就少了很多。那么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冷静下来呢?

首先是理解。有家长说,我不知道怎么安抚哭闹的孩子。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一生中也有很多次情绪失控的时刻,坦诚来讲,我们不见得处理得有多好,更何况孩子呢?所以孩子陷入情绪里很正常,父母大可不必受孩子影响而觉得烦躁。最简单的方法是蹲下去,给情绪崩溃的孩子一个拥抱。

完整地经历过脾气的“起和灭”,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不要做任何评价,只是重复孩子的话。比如孩子因为不能买零食而发脾气,你可以说:“你是不是特别喜欢那款零食?”“你很难过,因为今天不能买零食了。”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描述他的感受,再来观察孩子的反应。这种看似无用的重复,其实比一句“别哭了”有效得多,因为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叫作“妈妈懂我”,不仅能有效减轻他的沮丧,还能让孩子敞开心扉。

接纳孩子的脾气,不代表全盘接受孩子的行为。有的孩子发脾气时,闹出来的动静很大,不仅哭,还摔东西、打人甚至伤害自己。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父母先进行干预和制止,抱着孩子到角落,陪着他冷静下来,最后再来教育。

孩子发脾气,真正考验的是父母。我们的包容和理解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理解与引导并存的教育,才会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

猜你喜欢

脾气零食大人
零食知识知多少
七七的怪脾气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果没有了大人
零食不能乱吃!
一座脾气古怪的城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