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杰出父母》
——建设好家庭
2023-12-29余银中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文/余银中 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已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也要学习成功的杰出父母经验,坚定成为杰出父母的信念。我在反复阅读《杰出父母》这一书中领悟到了怎样建设好一个家庭。
成为杰出父母的点灯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天生患“脑垂体发育不全侏儒症”、身高仅1.3 米、靠救济金生活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父亲,在求学、工作、成家和日常生活中备受冷眼歧视和讥笑羞辱,36 岁才有了女儿。
女儿上学极其贪玩,往往不把作业放在心上,而是光玩,仅仅是这个毛病,他与女儿打了八年持久战,逐步培养了女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秉承“弱在哪里补哪里”的朴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让女儿真正学懂弄通,奇迹般地将女儿培养成了杭州市的中考状元,保送新加坡学校。
女儿到新加坡后面临亲情、语言、生活三大难关,其父亲一周一封信、一两次电话,了解她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尤其关注她的思想基础和为人品德,经常邮寄《名人名言》《院士的故事》《自己拯救自己》以及英文版世界名著给她充实精神世界,还购买配有磁带的《三个火枪手》《茶花女》等英语读物训练听力;《英语诗歌精品》《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新译》训练口语和阅读,就这样陪伴女儿一步步走向成熟,并蜚声南阳。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再难的家庭也难不过他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成为杰出父母的点灯人呢?
成为吃苦耐劳的拓荒者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父母要有红军长征那样的牺牲奉献精神,精心栽培祖国未来的花朵。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道出父母无尽无私的伟大付出。
书中的钱丽芳是一位单亲女工,十年知青生涯铸就她无与伦比的坚韧与顽强,面对脑瘫患儿,面对离家而走的丈夫,她用一个人的城市低收入,承担起包括孩子治疗在内的所有生活重担。每天抱着孩子挤公交车去医院推拿,一直抱到孩子14 岁再也抱不动为止,在社会关爱下收到一个轮椅,开始推着孩子上学。即使风雨交加的天气,推不动时,她把整个身体贴在轮椅后背艰难地慢慢前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
在学习上,她教孩子学会握笔写字,就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可以说,孩子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每一步,她都要付出比常人多万倍的努力,也正是因为她坚信培养教育一个人靠的是恒心和毅力,将一个注定要在病床上度过一生的弱智儿,奇迹般地培养成为一名自强不息,在国内国际各类赛事中连连获得大奖的美院学生。今天,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都在为孩子牺牲付出,还要有持之以恒的万里长征精神,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
成为自我学习的奋进者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大胆创新、不断实践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长也要像大国工匠一样勇攀科学高峰,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孩子成长与时俱进。
钟沛,一位从未走出国门的普通广东父亲,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地让9 岁女儿说出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达到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他教女儿学英语,将外语视为必修课,撇开应试而循着语言规律和女儿的个性,重点比较、借鉴了三十多种英语教学法,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合儿童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把学习英语同生活情境和阅读名著等有机结合,让孩子学会用英语去思维。
李振霞,生儿育女,又有很多家务事,本着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执着,苦干一生,拼搏一生,经历了人世间各种酸甜苦辣,将四个儿女培养成了博士。
李振霞曾任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哲学史教研室主任,获得中央党校教学科研室一等奖、优秀教学奖、哲学教研室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92 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专家,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只有为了事业把孩子耽误了的,没有为了孩子把事业耽误了的”,钟沛、李振霞这勇攀高峰、自我奋进的精神,值得所有父母学习,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的奋进者。
成为一起成长的同行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堪称最无私、最纯洁、最真挚的革命友谊。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伟大事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留下了许多佳话,树立了人类友谊最光辉的榜样,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响亮口号,引领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两位革命家共同合作的产物。
曾经素不相识的伟人,成就了革命友谊典范,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成为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同行人。钟淑家是一位台湾普通的果农,少时家贫,被送养他人,为给孩子更好学习环境,让他们多点时间学习,四迁其家到学校附近,自己则坐公共汽车下乡种田,把两个孩子送入台湾最难进入的台湾大学医学系。
老大上小学三年级时,到辅导班补作文,全家都陪老大去补课,老大一个人在楼上补作文课,钟淑家和爱人就在楼下看杂志,老二就看他的小人书。这种全家人陪老大补课的日子,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学期。
这样的友谊与陪伴,与当下父亲缺位、母亲越位、关系错位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又有益于国家的人才,作为家长就该与子女做朋友,收获亲情,收获友情。
大事业,必有志同道合者。每一名公民有责任有义务去践行落实,做杰出父母,为建设家庭、家教、家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