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23-12-29夏巍巍张兆焕陆波
夏巍巍,张兆焕,陆波
(浙江省舟山医院 耳鼻咽喉科,浙江 舟山 316000)
上颌窦良性病变常包括鼻息肉和鼻窦炎等[1]。目前,临床上常以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但上颌窦形似倒锥体,解剖位置较为特殊,故手术处理泪前隐窝等部位的病变有较大难度,需在70°的内镜下观察病变,该操作对技术要求较高,进一步加大了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难度[2-3]。而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行上颌窦手术,可全方位暴露病灶,便于清除病变,同时,还能保留鼻部正常生理结构[4]。为明确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差异,本研究于鼻内镜下,分别采用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以及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以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诊治的80 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A 组(n=40)和B 组(n=4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上颌窦良性病变者;接受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上颌窦恶变者;鼻咽部大量出血者;凝血功能紊乱者;既往有鼻腔相关手术史者。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处理 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常规消毒皮肤,铺上无菌单后,用0.01%肾上腺素(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混合液棉片充分收缩鼻腔黏膜。
1.2.2 A 组 A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首先,扩大上颌窦开口,并切开唇龈沟黏膜,以暴露上颌窦前壁。随后,切除上颌窦前壁骨质,以暴露上颌窦腔。使用内镜,从上颌窦前壁联合中鼻道开窗口处,切除异常组织后,缝合切口,填塞鼻腔。
1.2.3 B 组 B 组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在A组基础上,沿梨状孔内侧、下鼻甲前端和鼻内孔,切开至鼻底,剪断下鼻甲根部后,向后剥离至上颌窦口前缘。根据患者状况,必要时,向上方游离膜性鼻泪管,并将其内移,然后,从泪前隐窝进入上颌窦腔,以暴露泪前隐窝,再磨除上颌窦外侧骨壁,暴露上颌窦腔,清除窦内病变组织后,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止血和抗感染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1)显效:临床症状全部好转,脓性分泌物消失,鼻窦腔开放良好;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鼻窦腔内伴有脓性分泌物;3)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2 手术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
1.4.3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1.4.4 疾病严重程度 采用Lund-Kennedy 鼻内镜评分[6],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 个月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1)息肉:0分为无息肉,1分为只见中鼻道息肉,2分为息肉超出中鼻道;2)水肿:0分为无水肿,1 分为轻微水肿,2 分为重度水肿;3)鼻漏:0 分为无鼻漏,1 分为透明性鼻漏,2 分为脓性鼻漏;4)瘢痕:0 分为无瘢痕,1 分为瘢痕少,2 分为瘢痕多;5)结痂:0 分为无结痂,1 分为结痂少,2 分为结痂多;总分为0~1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病情恢复较好。
1.4.5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观察两组患者鼻甲坏死、鼻腔粘连和鼻泪管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1 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后,在随访期间,患者需再次行鼻内镜检查,发现鼻腔粘连、鼻腔黏膜水肿和有脓性分泌物等,记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 和Lund—Kennedy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VAS 和Lund—Kennedy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 组明显低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 and Lund-Kenned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VAS and Lund-Kenned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B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例(%)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5 典型病例
2.5.1 典型病例1 患者 男,45 岁,上颌窦囊肿,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1Fig.1 Typical case 1
2.5.2 典型病例2 患者 女,48 岁,上颌窦囊肿,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见图2。
图2 典型病例2Fig.2 Typical case 2
3 讨论
3.1 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治疗现状
传统的柯-陆氏手术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常用方式,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会对眶下神经或其分支造成损伤,引起患者术后面部或牙齿麻木,且该术式对上颌窦自然口未予开放,下鼻道造口易闭锁,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7]。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其可清晰展示放大的鼻窦结构,为术中提供较好的照明和术野,将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机体正常鼻腔结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8]。有研究[9-10]表明,鼻内镜手术在慢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和鼻息肉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患者早日康复。然而,鼻内镜手术中,选择的手术路径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鼻道入路是鼻内镜手术常用的手术路径,但该入路手术存在一定的盲区,无法保证病变组织得以全部清除,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泪前隐窝手术入路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手术路径,可充分暴露位于前牙槽隐窝、泪前隐窝、上颌窦前壁和后外壁区的病变,有效地清除病变组织。
3.2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的临床优势
本研究中,B 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 组,B 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 和Lund—Kennedy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 组。说明: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感轻微。经中鼻道入路需做内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且术中无法准确地分辨位于泪前隐窝及牙槽隐窝内的囊肿,对窦内黏膜的损伤较大,因而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相较于经中鼻道入路,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视野清晰,仅需打开隐窝内侧壁,便可完全暴露囊肿。因此,该术式在完整摘除囊肿的同时,对窦内黏膜的影响也较小。此外,经泪前隐窝入路,可直接从泪前隐窝处进入上颌窦腔内,从而调节鼻泪管和下鼻甲位置,进一步扩大上颌窦腔的视野,充分显露上颌窦病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11-12];同时,泪前隐窝入路术中保留膜性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可保护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日恢复[13]。此外,在本研究中,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说明: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感,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