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3-12-29马亚运丁左缨卢晓平田尧张海银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括约肌导丝乳头

马亚运,丁左缨,卢晓平,田尧,张海银

(1.海安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海安 226600;2.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检查中,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检查,术后可能发生感染、出血和穿孔[1],而急性胰腺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3%~11.0%[2],胰腺炎增加了检查风险和患者痛苦,同时也有较高的死亡风险[3],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积极探寻引起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术前识别胰腺炎高危患者,并进行恰当干预,是提高ERCP检查安全性的重要途径。既往有研究[4-5]提示,患者身体状况、消化道疾病史、病情特征和术者经验,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此外,有研究[6]认为,血清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胆红素和白蛋白等,是预测胰腺炎发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探讨ERCP 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人民医院和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ERCP 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3 例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行ERCP 的患者为建模组,205 例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行ERCP 的患者为验证组。建模组中,男315例,女288例,年龄48~78岁,平均(60.3±11.9)岁;验证组中,男122例,女83例,年龄45~77岁,平均(61.2±13.6)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8 岁;首次行ERCP 检查,符合ERCP检查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检查失败;检查前已经确诊胰腺炎或胰腺癌;近期有腹部手术史;近期有重症感染或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所有操作均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团队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术前禁食禁水8 h,焦虑者适当给予镇静处理。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静脉麻醉。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开放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前应用消炎痛栓,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对诊断为ERCP后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比较建模组中,胰腺炎患者与无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

1.3 判断ERCP后胰腺炎的标准

术后3 d,根据亚特兰大标准[7]诊断胰腺炎,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方面:1)与胰腺炎相符合的上腹部疼痛症状和体征;2)术后3、12 和24 h 检测血清淀粉酶,淀粉酶水平比正常值上限高3 倍;3)腹部CT或超声提示胰腺炎。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胃切除术史、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胆管狭窄、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乳头孔类型(颗粒型、绒毛型和结节型)、手术类型(括约肌切开术、胰腺导丝通道、胆道支架置入术、乳头球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胰管造影、胆管扩张术和胰管支架置入术)和胆道插管困难等指标。胆道插管困难指:插管时间>10 min或插管次数>5次。

1.4.2 生化指标 包括: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白蛋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乳头孔类型、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ncreatitis occurred after ERCP

2.2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胰腺炎(是=1,否=0)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结节型乳头孔、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总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ancreatitis occurred after ERCP

2.3 风险预测模型

2.3.1 模型的建立 以危险因素对应的Β值,建立风险预测模型:Y=-1.023+1.859×(胃切除术史)+1.236×(胆总管结石)+0.895×(结节型乳头孔)+1.301×(胰腺导丝通道)+0.564×(括约肌切开术)+0.347×(总胆红素升高)+0.214×(白蛋白降低)。根据危险因素对应的值进行赋值,对应分值为:胃切除术史4 分;胆总管结石3 分;结节型乳头孔3 分;胰腺导丝通道3分;括约肌切开术2 分;总胆红素升高2 分;白蛋白降低1分。

2.3.2 模型的验证 建模组发生胰腺炎45 例,验证组23 例,发生率分别为7.5%(45/603)和11.2%(23/2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P=0.094)。ROC Curve 显示,建模组与验证组预测胰腺炎的AUC分别为0.895和0.864。见表3和图1。

图1 建模组与验证组预测胰腺炎模型的ROC curveFig.1 ROC curve of the model for predicting pancreatitis in the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groups

表3 建模组与验证组预测ERCP后发生胰腺炎模型的ROC Curve分析Table 3 ROC curve analysis of model for predicting pancreatitis occurred after ERCP in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groups

2.3.3 模型风险等级与胰腺炎实际发生率的关系 对模型中各个变量进行赋值后,总分18 分,分为低风险(0~5 分)、中风险(5~10 分)和高风险(≥10分)。建模组与验证组中,高风险患者胰腺炎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和中风险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模型风险等级与胰腺炎实际发生率的关系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l risk level and actual incidence of pancreatitis

3 讨论

3.1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既往研究[8]提示,高龄、女性、既往有肝胆胰腺疾病或手术史,以及手术创伤,均可能导致ERCP后发生胰腺炎,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任何导致乳头水肿和胰管损伤的操作,都可能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括约肌切开术中插管困难,可造成机械损伤,电灼操作时,电流可导致热损伤,引起胰口水肿,阻碍胰液流出,进而诱发胰腺炎[9-10]。经胰管注射造影剂和胰管机械操作,也可能激活胰腺内蛋白酶,最终导致胰腺炎[11-12]。因此,临床需要提高筛选高危患者的能力,以预防ERCP后发生胰腺炎。既往研究[13-14]尽管探讨了胰腺炎相关的临床因素,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且各研究间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本研究搜集相关临床资料,筛选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以便指导临床实践。

3.2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机制

本研究显示,行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11.2%。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乳头孔类型、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炎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涉及机械损伤、热损伤和化学作用等。年龄越大,机体抵抗力越弱,对ERCP 刺激反应越强烈,引发胰腺损伤的风险也越大。胃切除术史和胆总管结石易引起胆道功能紊乱,导致胰蛋白酶被激活,从而诱发胰腺炎[15-16]。绒毛型和结节型乳头孔在ERCP 中易导致胰腺出口障碍,使得胰液流出受阻,引起胰腺内压力增高,胰蛋白酶被激活[17]。胰腺导丝通道和括约肌切开术属于ERCP中的机械损伤,可导致胰腺结构和功能障碍[18]。总胆红素是直接反映胆道物质代谢的客观指标,通常胆红素水平升高,可提示胰腺功能异常[19-20]。白蛋白是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的客观指标,白蛋白下降提示蛋白质代谢障碍,而胰腺分泌的蛋白消化酶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成分[21]。

3.3 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结节型乳头孔、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总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ERCP 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切除术改变了消化道解剖结构,十二指肠第二部分的乳头区很难到达,乳头还易出现倒置,使ECRP 更加困难。有研究[22]表明,ECRP 中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以延缓酶原激活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胰腺实质的血流灌注。乳头孔的类型会影响插管的难度。括约肌切开术通常在插管困难时进行,增加了ERCP 的成功率,但也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风险[23]。胰管导丝进入太深,会对胰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促使胰腺炎的发生。本研究进一步建立了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定量赋值,ROC curve 显示,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模型预测胰腺炎的AUC 分别为0.895 和0.864,提示:该模型预测胰腺炎的效能较高。建模组与验证组各风险等级患者的胰腺炎实际发生率,差异明显,也证实:该模型可以在ECRP前很好地筛选出胰腺炎中高风险人群,与实际胰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应用潜力较大。

综上所述,ERCP 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涉及临床多个因素,此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胰腺炎发生风险,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下一步可以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括约肌导丝乳头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排便的奥秘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