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敖德:签下跨国IP永久版权,我们就要啃硬骨头

2023-12-29张竞艳我们想做成体系最完备最先进的教材级百科全书成为未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出版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埃德葫芦图书

记者|张竞艳 “我们想做成体系最完备最先进的教材级‘百科全书’,成为未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我们签的是永久版权。”“我们就要啃硬骨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能力去啃硬骨头的。”

刚刚完成了一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的签约,耕林童书总编辑敖德的声音里满怀喜悦。11 月20 日,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敖德代表青葫芦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葫芦”)与英国 What on Earth 公司及基金会CEO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Christopher Lloyd)签订了联合开发创作“百科全书类”图书的战略合作协议。毕业于剑桥历史系的劳埃德,曾是英国《泰晤士报》科学版的资深记者,其团队创作并出版的“墙书”系列风靡欧美。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采取联合开发的合作模式:由劳埃德团队与青葫芦团队共同确认“百科全书”的各本选题及图书的文字风格、插画风格。青葫芦团队也会选择合适的中国创作者(插画、设计、作者等)参与到选题的创作中。最终出版的作品不仅仅在中国出版。青葫芦拥有上述作品的中文全球永久版权、英文版的中国(含港澳台)永久版权。“从2016 年底耕林引进推出第一本墙书《地球通史》至今,我们跟劳埃德团队已经持续合作多年,之后我们的合作将更加紧密,这种合作是兄弟之间的合作,是在相互充分信任和欣赏的前提下展开的。”敖德说。

创建于2010 年12 月的青葫芦,近年来致力为全球优秀的创作者搭建创业平台,6 年打造了20 支优秀原创团队,创作了《小羊上山儿童汉语分级读物》《打开故宫》《走近三星堆》《爆笑作文》等优质版权超1000 项,且保持每年200 多个新品的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青葫芦此前跟劳埃德团队合作推出的全新《大英儿童百科全书》目前单本销售超14 万套,总码洋超3480 万元。青葫芦在2019 年获得该书及系列图书的中文全球永久版权、英文版的中国(含港澳台)永久版权。

11月20日,敖德与劳埃德签署了联合开发创作“百科全书类”图书的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项目的见证者之一,青葫芦副总裁张丽认为,青葫芦能够在国际版权合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青葫芦在图书电商领域有扎实的运营销售能力,可助力图书的策划和创作。劳埃德对青葫芦及其创始人林柄洋在商业能力上非常信任。二是敖德了解中国读者和文化,能为创作提供客观、真实的读者需求和状态信息,劳埃德对其专业能力非常信赖。张丽表示,青葫芦以中国原创童书为主要的内容创作原点,此次合作,青葫芦要融合世界的力量,为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方面使图书能够更好地融合进悠久深厚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另一方面这种共同创作会极大地推动中国创作者走向世界,让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不同文化相互借鉴。”

“我们想做成体系最完备最先进的教材级‘百科全书’,成为未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在接受《出版人》专访时,敖德如是说道。就在不久前,耕林与青葫芦成功联姻。对项目团队编创能力的自信,再加上青葫芦以自营为主、分销为辅的全域销售渠道加持,敖德对这个跨国IP的打造信心满满。

《出版人》:近几年大家普遍看好非虚构类童书市场,进入这个赛道的人也特别多。您对此次战略合作研发的“百科全书类”图书在内容层面有怎样的定位?

敖德:在做这个项目前首先要清楚的是,我们是站在哪一个赛道上。其实,在非虚构的百科类童书赛道背后还有不同的赛道,我们是把它定位在未来中国的教育跟世界接轨的赛道上去做的。

我们知道,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完善,但是这些年很多家长也越来越认识到我们在教育上需要更加具有开拓性,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的教育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开展通识教育,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当今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人开始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更有突破性和开创性。儿童图书是教育的启蒙工具也需要更加具有开创性。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是带给孩子思维上的改变,而不是说无穷地拓展他的知识结构或者提高他的分数,因为分数和能力是不挂钩的,所以我们跟劳埃德团队的合作是基于未来教育改革的赛道上,去做的这样一个“百科全书类”的产品。这就和目前在我们国内市场上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单一学科分类的百科类图书品牌有了一个巨大的区别。它们是在传统教育的格局下做的图书类目,而我们的产品要把所有的学科融会贯通在一起,这在思维上彻底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学习方法。拥有这种学习思维的孩子,未来一定能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这是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世界科技在飞速进步,百科类图书其实怕的就是过时,我们的产品是紧跟各学科领域的最前沿知识。

和互联网提供的碎片化知识不同,我们这套产品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它不但是跨学科的,还给了读者一个类似蜘蛛网一样的思维网,你站在这个网面前就会发现,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向四面八方与各个节点产生连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单一的跟任何事物都没有关系的东西。知识也是这样,所有知识之间都是有紧密的联系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像给读者提供一个开车的导航,我们的产品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地图网,读者的脑海里有了这个网,就可以轻松地连接各领域知识,从而在未来能够应对跨行的挑战,轻松胜任多变的工作。

《出版人》:这样的产品在策划理念上很有前瞻性,但实际操作会很难吧?

敖德:难就对了。我能做你能做谁都能做,我们就没有壁垒了。出版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跟风,当一个好的构思出来以后,很多人迅速跟风,然后用低价格把你“打死”,真正的好东西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就要啃硬骨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能力去啃硬骨头的。

能够啃硬骨头的原因是,我们早在“墙书”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引起全国的轰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同行去模仿我们的“墙书”。我知道“墙书”背后的逻辑有多难。你不要小看那一张2.4 米的长卷,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的图放上去就行了,而是需要制作者具备庞大的阅读量和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我们就想做有很强壁垒的产品,才能实现自我的保护,才会有这个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做教育产品的核心是我们要把市场最好的产品给读者,我觉得出版事业是一件功德之事,出版物是文化消费品,但应该把“消费品”三个字去掉,它是文化就应该是能够真正去改变这一代人的。如果基于这个逻辑去做事情,结果就一定会好,而不是奔着钱去,什么好卖就卖什么,什么题材火了就做一把赚一把钱,然后下一个题材火了又跟着做一把,这样的公司往往都不长久,可能中途哪一天就一下子夭折了。

耕林在这方面一直非常稳健。我曾经跟同行开玩笑说,“我们耕林二婚了还有人愿意娶我们,是因为老男人也有价值”。别看我们只是由20 个人组成的团队,但我们有很强的编创能力、策划能力及对市场的前瞻性,我们愿意去做有创造性、引领性的事情,而不是去跟风。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自我变革,自我成长,这可能是跟其他同行不一样的地方。

耕林“墙书”系列作品

《出版人》:耕林团队之前与劳埃德团队共同合作“墙书”的经历会给此次合作带来怎样的帮助?

敖德:我们从2016 年11 月推出第一本墙书《地球通史》后,连续5 年邀请劳埃德来中国巡讲,每年上半年讲半个月,下半年再讲半个月。我们几乎跑遍了中国的一线城市,最震撼的是在曾作为春晚舞台的武汉汉秀剧场,我们采取卖票的形式,一场的观众人数高达2000 人。我们迅速通过地推的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这样独特的内容。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始终不是一家出版公司,而是一家教育公司,用教育的理念去选教育的产品,这是其一。

其二,在跟劳埃德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邀请他来中国仅仅是为了地推,仅仅是为了演讲吗?不是,其实我们是在深度地走近对方,磨合协作。我会知道他的每一本书背后的呈现形式,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他是怎么构思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书出来以后我们要以怎样的形式去给读者讲得更清楚,让他们认识到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同时我们通过巡讲沟通前期的策划,也找到了做这类书的方法和路径,然后我们就可以共同来策划这样的书,所以在做第一本墙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原创墙书的布局了。其实相当于我们在引进产品的同时,就把它的编辑理念也同时引进并且付诸实践,做出了自己的产品。经过8 年时间的深度磨合,中英两个团队都有了丰富的合作经验,我们可以相互启发,未来的百科类图书合作也同样是这种逻辑。

青葫芦有强大的渠道运营能力,知道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是什么样的喜好,什么样类别的书能够卖得好,在这种强大的市场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就更加清楚应该策划出什么样的产品更能够让消费者接受。

如今,距离我当初创办耕林已经16 年,这16 年里用户和渠道全变了。如果一个出版公司还守着10 年前的经营思路肯定是不行的,你都不知道书卖不好的原因究竟在哪儿,因为你没有考虑当用户和渠道改变后,你的产品跟着变了吗,你的营销手段跟着变了吗,你的图书编写体例和内容呈现方式跟着变了吗?而我们的团队就是要紧跟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

《出版人》:和劳埃德团队的合作,受到过文化背景差异、专业背景差异、语言沟通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吗?

敖德:我们在合作中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觉得这怎么可能?两个团队的磨合,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团队的理念是否一致,我们双方团队在理念上可以说是高度契合,这的确很难得,也许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吧。我们团队有很多英文水平达到口译级别的编辑,所以在沟通上也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而且劳埃德这个人非常开放兼容,在内容的合作上不会很固执和高傲,在商业的合作上也懂得取舍,这使我们的合作一直很顺畅。

《出版人》:按约定,青葫芦拥有此次合作研发作品的中文全球永久版权、英文版的中国(含港澳台)永久版权。作为一名资深的童书出版人,您如何看待此次战略合作的意义?

敖德:我们为什么要用永久版权的形式来做这个项目?就是因为国内出版业存在一个问题,似乎找不出像《哈利·波特》那样基于一个产品或者一套书的成功而孵化出一个IP 的大项目。是我们缺少好的作品吗?这个理由好像并不成立,原因就是我们任何一个项目对于出版机构而言,都是阶段性地拥有出版权。这个模式就是我们这个行业做不大做不强的根源所在。比如耕林看好一个项目,它在内容上很好,有引领性,但可能暂时在一两年之内不容易被市场所接受,我就要砸很多的人力物力去做推广做宣传,可是当我用5 年时间把它做得足够好,宣传得足够好,卖得足够好的时候,我的版权到期了。同时,有很多同行看好这个项目,他们拿更多的钱把它挖走了,我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像这样,谁愿意为一个项目做长远的规划和完整立体的运营呢?这就导致我们的项目缺乏持久性。

青葫芦也好,耕林也好,我们希望把企业传给下一代接棒。是给他们留钱吗?错了。我们要留项目、留文化资产给下一代去继续运作,要有让企业延续的核心内容。当我们这一代退休干不动了,下一代接班时可以用年轻人的方式在这个内容基础上重新整合编辑做出新的产品来,但是内容永远都在我们手上,这样才敢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功夫去打造好的产品。耕林和青葫芦两家合并后,这是林柄洋和我都深深认同的一个理念。只有在这个方面有所改变,我们未来才会有机会做强做大。

要拥有永久版权,还要有底气,就是有强大的销售能力。如果没有强大的销售能力,还要“抱”渠道和网红达人的“大腿”,这样是根本没有主动权的,因为有太多的不可控。尤其是今天的直播带货,你觉得你的书好,可达人不选就是死路一条。但我们的底气在于,青葫芦有强劲的全域渠道销售能力,让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之前我想这么干,但是我们的发行能力不足以支撑我的野心和梦想,一旦条件成熟了,我必须这么干。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颠覆大家的认知,为时下处于艰难迷茫期的出版业找到未来的出路,带来一丝希望。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方向,不仅是我们受益了,能够让整个出版业也重燃信心,这也是一件好事。

猜你喜欢

劳埃德葫芦图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一次孤独实验
宝葫芦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学习不是填充碎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