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路径

2023-12-29婷,陈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绩效评价

吕 婷,陈 静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 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实行年度评价项目建设绩效,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定期跟踪评价[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2]。《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3]。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立足院校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评价制度,打造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双高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推动双高院校高质量发展,推动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

1.绩效评价的概念

教育部、财政部于2020 年印发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4](以下简称:办法)指出,绩效评价是指学校、中央及省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建设成效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绩效评价工作应当做到职责明确、相互衔接、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绩效评价按评价主体分为学校绩效自评和部门绩效评价,学校绩效自评包括绩效指标填报、绩效自评报告和《双高绩效目标实现贡献度信息采集表》《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社会认可度信息采集表》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信息采集表》三个选填表;部门绩效评价是指政府部门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阶段任务,确定“双高计划”总体目标,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开展中期及实施期结束后绩效评价。

2.“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办法》中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为三级指标体系,三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着学校双高项目建设的内在发展脉络和外在时代使命。产出指标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时效指标,时效指标通过任务完成进度(%)来体现;效益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和可持续影响指标,社会效益主要从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推动形成一批国家层面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的贡献度体现,可持续影响指标通过项目标志性成果可持续影响的时间来体现;满意度指标下设有的二级指标是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服务对象包括在校生、毕业生、教职工、用人单位和家长。三级指标则为“双高计划”建设的“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重要改革发展任务:在党建的引领下,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等。

3.“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价值

“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是“双高计划”建设推进的重要环节,是对双高建设绩效目标实施过程监控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双高院校明确责任,关注投入产出比,提高资金预算安排、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率,优化双高院校资源配置,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双高计划”绩效评价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双高院校办学导向具有重要影响,是深化双高院校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的指挥棒,能够以方向性变革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撬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战略重任的关键支点。“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注重多元主体全过程动态评价,是对新时代教育评价理念的践行,为其他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职业教育绩效评价理论体系。

二、“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特征

1.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

“双高”绩效评价要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院校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工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制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打造职业教育教学新范式,拓展国际视野,创新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拓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打造职业教育标杆以支撑和引领国内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双高”院校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支撑国家战略

当下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发展新动态给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挑战,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双高院校,“双高计划”绩效评价要适应国际国内发展新动态新格局,支撑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发展战略,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品牌,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度,争夺职业教育发展国际话语权,以高水平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下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产业结构重组和经济转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职业教育变革提出迫切要求。“双高计划”绩效评价需要适应科技产业发展新阶段新征程,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人才链和产业发展链有序对接和深度耦合,提升技术技能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探寻高职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更好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力量。

4.推动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5]将职业教育正式明确定位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地位的确立明晰了职业教育的功用,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激发了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双高计划”绩效评价需要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发展新政策新阶,凝练总结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典型案例,为职业教育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机制,推动树立职业教育特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范式,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内容,提高职业院校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发展。

三、“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实践路径

1.加强党建引领作用

“双高”绩效评价要紧扣党建第一要务,严格落实党建和思政育人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健全党对双高院校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党建“136”领航计划和党建“四红”行动,构建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形成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统筹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网络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坚持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化改革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形式创新,保障思政课时量充足饱满,提高思政课程质量,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丰富思政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讲课的理论性和熟练度提高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性,增强课堂的气氛活跃性,提升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价值观、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成效和满意度。明确细化党建工作,落实主体责任人,做好阶段性任务划分,加强评价标准制定,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办学特色名片,实现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支撑引领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

2.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双高”绩效三级指标的基础上,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实际,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指标体系内容标准化、统一化、详尽化、特色化,提高指标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和自身适应性。拓展多元评价内容,根据实践要求,瞄准总目标做好指标任务分解工作,分解任务要凸显多维度特点,比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任务指标可以分解为教学方法改革、课堂前沿性、1+X 证书试点、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成效等项目。“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任务指标可以分解为合作性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产教融合高地、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的产业转化、政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共同研发和推广技术标准等项目。在指标体系完善的基础上,选用加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更科学地测量比较双高院校中期和终期建设成效,实现绩效评价管理目标。

3.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平台

“双高”绩效评价要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平台,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的需求为导向,多元利益相关方共同诊断,自我保证并注重改进,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赋能,加强建设和持续完善常态化、可持续、全覆盖的自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双高”绩效评价工作夯实基础。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完善学校治理机构,提高二级学院管理自主权,疏通多元共治渠道,提升教职工参与院校民主治理的积极性,打造五育并举、内部联系、互联互通的育人格局,形成内部联系紧密、有机协调的治理体系。学校“双高”绩效目标和发展规划明确具体,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学校等不同层面定制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体系,目标衔接成链,针对不同层面制定包含建设指标、建设内容、建设周期和方法、评价奖惩制度等内容的实施方案,同步凝练和完善质量改进螺旋和诊改运行制度,制定激励性政策制度,推动绩效评价工作深入人心,激发院校活力,增强院校竞争力。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紧跟大数据中心建设前沿,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加快建设智慧校园,依托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纵深推进质量管理与“双高”绩效评价工作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打造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展示和监测预警平台,实施质量诊断与改进的管理过程精细化,强化数据充分赋能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学校质量文化与机制运行成效,建立健全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考核评价体系机制,为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4.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依据现代化管理理论,建立健全“双高”绩效多元评价体系,优化评价管理平台,完善评价机制自身诊断体系,以数字化手段动态纠正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偏差和故障,梳理建设重点、难点、堵点,缕清发展过程,理顺管理机制,规范评价流程,提高评价实施的公正性,保障评价体系的持续、有效、稳定续航。拓展多元评价主体,“双高”绩效评价主体包括政府、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理顺职责分工,坚持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审视“双高”建设绩效评价工作,同时不断采取措施提升和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深度参与。优化多元评价方式,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融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建立动态评价机制,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时公布评价结果,深入调查分析多元评价主体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满意度,科学评估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价值,充分、有效利用评价结果了解“双高”建设成效、调整相关政策,为学校和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激发良性竞争,推动双高项目高质量推进。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绩效评价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