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研究

2023-12-29刘晓利王振霞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业主体职业

刘晓利,谭 华,王振霞,李 静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一、研究背景

2021 年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时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本科职业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1]。高标准、高起点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促进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应对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2020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严格学业标准,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2]。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复杂多样,学业评价结果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也影响着企业员工招聘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现状与挑战

(一)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现状研究分析

针对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情况,面向学生开展学业评价的问卷调查,对学校教学一线的教师展开访谈深入了解学业评价中的问题,对用人单位部门主管、学生实习导师做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学生学业评价与工作能力的匹配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分析学业评价中的不足。

第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多样化的学业评价方法满意度比较高,希望得到来自企业和家长的评价,期望通过学业评价反馈改进学习中的问题。第二,通过对教师开展访谈并对访谈材料分析,可以看到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学业评价的主要目标大多还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得出总结鉴定,学业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单一,企业参与度还不够。学生学业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虽然企业在一些教学环节会参与学生培养,例如顶岗实习,但受多种因素制约较少参与学生学业评价。学业评价标准多由学校制定,企业虽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修订,但对于评价标准参与度还不够深入。学业评价多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侧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虽然学校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较少将职业素养纳入学业评价内容。学业评价方法集中在考试、实操考评、作业等,一些实践活动、技能比赛并未纳入学业评价范围。第三,对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有偏差。学校的学业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而企业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相关利益主体期望更加公平的学业评价、多元化的评价而不仅是学习成绩,企业也同样希望能有更全面了解学生学业情况的途径,这都对学业评价主体、学业评价内容、学业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评价主体,建立规范评价标准,多维度实施学业评价,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值得我们研究。

(二)新时代下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面临挑战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依托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教学,也给学业评价方式的实践带来深刻变革[3]。

大数据不仅带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也驱动了教育评价的变革,技术上保障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数据获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学习成果,但课程学业评价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评价内容单一,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记录处理能力不足,造成学生对学业评价客观性受到质疑。适应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学习的学业评价需要能综合使用各种在线技术工具收集学生的信息和资料,用于支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基于“数据”生成学业评价结果是新时代的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的必然选择。

(三)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业评价的影响研究

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学业评价标准制定积极须吸收企业和行业的意见,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学生等共同参与制定。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多主体参与,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学业评价标准与结果。

职业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建立高层次人才校企双向流动机制。校内课程、实训、校外实训等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构建高水平双师团队共同承担。校内课程主要由专任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聘请企业、行业高水平技术人员担任,在企业开展的实习实训课程则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负责。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对评价主体提出相应的要求,职业本科教育学业评价的评价主体应该是由学校、企业或行业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编制评价任务,共同制订评价方案。

三、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框架

(一)多元化构建学业评价主体队伍

遵循职业本科教育的职业属性,评价主体应包含学校、企业、政府,还可以引入学生评价、第三方评价、家长评价等。组建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各评价主体协同承担学业评价任务,将1+X 证书评价引入评价系统,强化第三方评价,提升学业评价的科学性与认同度。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助于对学生做出更加全面的学业评价。各方评价主体从自己所处的视角进行评价,例如企业可以从职业适应性、技术专业性、职业素养等方面考量,政府从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评价,第三方对道德品质、技术专业性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对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进行互评。将多方评价综合分析反馈至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学不断改革,促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样化学业评价

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业评价。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测验法,通过卷面考试、操作考核、作业等,大多属于总结性评价。开展多样化学业评价需要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应用于学业评价实践。新时代,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在线课程资源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学生学习呈现新的特点,课堂教学形态也发生变化,混合式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驱动的学业评价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混合式教学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可以监测学习情况、作业情况、学生参与讨论、考勤与测试等,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记录下来,为形成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持。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业评价,积极探索利用在线评价工具、反馈工具等信息化的技术工具,制定适合信息化平台的量规,为诊断性学业评价提供支持。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多维度构建评价内容

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面向复杂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多维度构建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情感、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本科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学业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聚焦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1.学生基础认知能力。学生基础认知能力的评价通过学校理论课、实践课学业评价实现。新时代的技术发展日益复杂,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复杂度应随之提升。具体的评价内容有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识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理论知识不能仅满足够用,理论复杂程度应高于专科,还需要考虑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知识综合程度也明显高于专科,需要能灵活使用实践工具,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2.岗位适应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评价学生在工作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校企联合在工作环境中评价,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工作岗位或某一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开展岗位适应能力评价,首先根据不同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然后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等融入任务,通过任务评价实现学业评价。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收集甄别能力等也可作为评价内容。

3.社会适存能力。社会适存能力是学生在职业技能之外的、在任何岗位可迁移的、具有较高社会适应性的能力。可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作为社会适存能力评价内容。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培训引入学业评价,作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创新创业等能力。

(四)校企合作构建规范化的评价标准

学业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学业水平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判定。评价标准是判断水平优劣的门槛性要求。学业评价的关键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相比其他教育类型,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更重视企业需求,对接真实工作世界。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要关注技术变革与产业发展趋势,相比于高职教育要适度提高评价标准。学校和企业要加强联系,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参照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结合企业对新入职员工要求,共同制定可发展、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基于企业对技术人才能力的需求,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要将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融入人才培养,纳入学业评价标准,依据校企合作构建的规范化的学业评价标准衡量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五)基于信息技术构建过程全程化且可追溯的学业评价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学习全程评价,将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多样化学业评价策略。通过信息化学业评价系统,获取更加系统全面、完整、多元化的数据。利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分析处理,生成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价结果。将评价数据及时反馈与分享,学业评价相关主体如教师、学生、政府、企业、家长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服务于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依托信息化校园,利用智慧职教、超星等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与评价,记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过程评价。基于智慧校园建立学业评价信息系统记录学生各种学业评价结果,包括技能大赛、实践活动、作品获奖、企业反馈等。定期对学生学业评价结果资料汇总,分析评价结果,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学校等相关主体,学生能依据评价主动改进,评价和教学良性交互,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企业招聘可以获得授权,调取学业评价记录,方便全面了解应聘学生,准确聘用合适的员工。

四、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学业评价实施路径

(一)完善职业本科教育学业评价的保障机制

1.建立职业本科教育学生学业评价制度

在德国,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运作和实施是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执行的。行业协会的考试委员会作为独立于学校的外部评价机构是职业教育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者。考试与评价委员会的评价主体构成要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的部门、组织和人员统筹考虑[4]。

职业本科教育可以借鉴德国的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学校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建立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评价主体参与学业评价的权力和义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考评工作由考试与评价委员会组织实施。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协调各方设计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共同设计考核程序,参与考核技术开发。

2.转变评价理念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人才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判断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学业评价要构建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模式来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基于信息化平台,人才培养主体可以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对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提醒或警告,督促学生自主修正学习中的问题。政府、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建立培训体系,帮助相关评价主体转变评价理念,形成利用信息技术监测、收集、分析、解读数据的制度,并将其应用于学生培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二)提高评价人员的学业评价素养

在学业评价实施过程中,参与学业评价的评价主体拥有评价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对学业评价有正确的认知,具备学业评价的实践能力,是学业评价有效开展的必要保障。

学校应直接或间接为评价主体从专业知识、评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方面提供培训,提升评价人员的学业评价能力。教师作为参与评价最重要的主体,需要树立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掌握评价相关理论、评价实施的技能。学校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为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方法的具体指导。举办学业评价有关的会议和讲座,聘请专家交流学业评价实施案例,对评价进行建设性指导。为评价主体之间、不同系部之间提供交流机会,通过交流,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对评价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三)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

在学业评价实施过程中,一直存在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形成性评价需要收集大量过程资料和数据,而且分析过程复杂,评价结果容易引起质疑。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都为形成性评价发展提供了契机。

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校园是新时代学业评价开展的信息化保障,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职业教育新形态,建设智慧教室,利用高新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无缝衔接。基于信息化网络采集过程数据,记录学习行为,借助智能测评软件及智能化分析工具,对学生的表现、行为、结果等数据进行追踪和分析[5]。

在学业评价系统中,建立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学业评价结果可以更大限度发挥评价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及时、快速的信息反馈在新时代成为可能。本科职业学校要结合校本实际,基于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设计信息化学业评价系统,建设学业评价数据中心,联通教师、学生、企业、家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学习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存储、预警、反馈,提高学业评价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猜你喜欢

学业主体职业
艰苦的学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