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平台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研究
2023-12-29张咏梅
田 欢,张咏梅
(遵义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大养老护理员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2]。党和国家对护理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普及、宣传、推广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使命,要特别重视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近年来,“易班”在诸多高校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要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创新专业思想教育路径,进一步提高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实效性,培养“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的护理专业人才。
一、基于易班平台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价值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易班平台作为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平台,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构建育人新模式提供可能,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能量。
(一)守正与创新:“线下教育模式”向“线上教育模式”的延伸
网络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改变了教育生态,加速了传统“线下教育”模式的创新进程。后疫情时代,“线下教育模式”已然实现向“线上教育模式”的延伸,线上和线下教育具备各自的独特优势[4]。强调真实情境下的体验与交互的线下教育模式,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依托易班平台的线上教育模式,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持和更显轻松的教育环境,能够使受教育者不受时空限制、重复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再生。“线下教育模式”与“线上教育模式”的相互赋能,充分体现了线上教育模式的广度和线下教育模式的深度,可以有效推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质增效,更好地推进专业思想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指向与归宿:“专业思想模糊”向“坚定专业思想”的重塑
专业选择是主体选择专业的动机、原因以及他们在做出选择前对专业的看法等[5]。笔者曾对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2021级389名学生进行了专业思想方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89份,回收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89份,有效回收率100%。统计结果显示,仅32.6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愿填报护理专业”,而选择“不想转专业”的被调查者仅占比21.60%。可见,大部分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或者说,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护理学专业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重视这个问题,重点把握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时间节点,利用易班平台尽早有效应对学生专业认知失调的问题,实现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模糊”向“坚定专业思想”的重塑。
(三)逻辑与语境:“教师参与送餐”向“学生主动点餐”的转变
传统的专业思想教育属于“教师参与送餐”模式,重点关注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基于易班平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思想教育则属于“学生主动点餐”模式。近年来,易班平台不断发展创新,为高校构建专业思想教育平台提供了可能。易班平台倡导“人人是易班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一方面,教育者可以利用易班平台精准推送专业、前沿的教育资源,大学生可以自主进入专业思想教育板块或易班优课学习课群选择教学资源,便于随时随地跟进学习;另一方面,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创作微图文、微视频、微故事、微话题等,主动参与线上转发、点赞、评论和推送,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实现由“教师参与送餐”向 “学生主动点餐”的转变。
二、基于易班平台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问题维度
专业思想教育是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工作内容。易班平台作为专业思想教育创新的助推器,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但存在教师未把易班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使用易班的黏性较弱和同一主线的易班育人作品还未“串联”等现实问题。
(一)教师未把易班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起来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主动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但部分教师还未把易班与专业思想教育密切“关联”,没有深入挖掘其运行规律与功能。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难以突出其专业性和实效性,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在活力缺失。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使用易班的黏性较弱
使用易班平台的黏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持续使用易班平台的时间和次数上,表现为重复使用、心理依赖的偏好,易班的黏度越高,其教育价值也就越高。易班平台采用“学校—二级院系—班级—学生”四级管理模式。就目前来说,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使用易班的黏性较弱,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登录状态。事实上,易班平台内容的黏性强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对易班的依赖度。在当前的易班平台上,部分板块推文量虽多,但原创作品少,与学生实际的关联度低,影响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效。
(三)同一主线的易班育人作品还未“串联”
同一主线的易班育人作品是一项系统工程,具备关联性特征。当前,易班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针对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作品较匮乏,以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为主线的易班育人作品还未“串联”起来,育人作品缺乏系统性,未能形成有层次、递进的整体性育人内容。
三、基于易班平台的护理学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实践维度
提升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要正确把握专业思想教育中学生与易班平台的内在联系,依托易班平台建构“双线同行”“两力同驱”“三航同步”的护理学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实践模式,推动易班平台与专业思想教育深度融合,引导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一)双线同行:推进易班专业思想教育线上与线下联动
单纯的线上或线下教育已无法满足专业思想教育的时代需求,高校要做到线上线下专业思想教育同行并重,既要巩固扩展线下“有形”的实践育人,又要转化推广至线上的网络育人,实现双线同行与虚实转换,以实现好的教育效果。
其一,线下“专业下乡”助力专业思想的外化。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要求“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加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6]。根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结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制定“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鼓励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及技术应用到“专业下乡”服务中,帮助老人量血压、测血糖,采用理论讲解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就老人慢性病防治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内容开展调研,提出科学的饮食建议。同时,向老人们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普及健康知识。在“专业下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会自觉地带着对专业的思考,置身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乡村行动中,把护理的真正内涵与社会联系起来,去看、去认识、去实践,从而深层次地影响自身的感知、情感和行为。通过线下“专业下乡”,提升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大学生们在健康服务中出力流汗、增长才干,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关心他人和敬畏生命的品质,深化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护理”内涵的真正理解。唯此,才能真正发挥“专业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巩固护理学大学生专业思想、助力护理专业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其二,线上“转化推广”助力专业思想的内化。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已全面进入“双线混合”教育的时代。有研究者指出:“网下决定网上,实情决定网情。”[7]换言之,专业思想教育线下“专业下乡”和线上“转化推广”的统一性体现在它们的联动性上,线上“转化推广”要扎根于线下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护理学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要立足线下“专业下乡”全过程的录制和采集。比如,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开展“进农户、送健康”青春助力夕阳红社会实践,组织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深入空巢、困境老人家中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宣教、整理居家环境、心理健康帮助、健康饮食建议、“五个一”健康服务帮助,并全程进行跟拍,将其制作成短视频上传至易班平台进行展示,通过线上“转化推广”扩大专业思想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其他高校或未参与“专业下乡”的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能够通过易班平台自主观看,参与话题讨论,深化对护理学专业的理解和感悟。在推进易班专业思想教育中逐渐唤醒并增强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坚定其救死扶伤的初心,促进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奉献社会行动的外化。
(二)两力同驱:加强易班专业思想教育主体与客体互动
专业思想教育主客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是提高专业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需要,高校应积极推进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创新话语互动方式,通过“两力同驱”引起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情感共鸣,达成教育效果。
其一,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8]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观念的生成性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对于高校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是极具现实挑战性和艰巨性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要求专业思想教育要以总体性的协同育人思维为根本遵循,着力打造同向同行、多元主体育人合力。为此,护理学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要主动承担起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主体责任,依托易班平台开设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专栏,充实易班网络教育资源。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护理界前辈和榜样、教学名师、优秀毕业生的支持作用,邀请其加入育人过程,助力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成长成才。要强化家校沟通,密切家校联系。家长要共同承担专业思想教育重任,提升家校共育成效。要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加强校地合作,共建“三全育人”实践基地,进一步搭建相对稳定的专业下乡实践平台,为易班平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线上转化推广奠定基础。依据共育原则和共育要求,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多方参与的育人工作格局,形成齐心育人合力。
其二,创新话语互动方式。依托易班平台开展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注重从话语互动目的、话语互动中的师生关系以及话语互动方式重建话语秩序,缩小与学生们的话语鸿沟[9]。要掌握话语目的、话语规则、话语议题、话语进程和话语内容的主动性,密切关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情绪,通过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鼓励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表达专业困惑与诉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相关专业问题。同时,要把“内涵式”思维带入话语创新,进行生活化、故事化和生动化的表达。专业思想教育话语要贴近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其周围具有引导性、体现南丁格尔精神的故事素材,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以此提升专业思想教育话语的实效,帮助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三)三航同步:实现易班平台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护理学专业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护理学专业思想教育模式,通过“三航同步”,即名师导航促共育、榜样领航促共情、精品引航促共识,实现易班平台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其一,名师导航促共育,稳定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名师有其独特的专业追求、专业人格和专业自我。护理学专业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名师资源,使大学生们能在与名师的对话中开悟境界,稳定自己的专业思想。一方面,可以聘请有名望的护理学教授、学术带头人、杰出护理工作者和临床一线教师录制“微视频”“微故事”“微纪录片”等,请其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及丰富临床经验向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讲述护理工作的意义、护理学专业的深刻内涵、发展方向和学习建议,帮助男护生分析职业发展前景。名师们的职业发展建议、个人成长经历等,都是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名师力量录制护理标准化操作、护士礼仪规范等视频,让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直观感受并领悟护理专业的技能风采和职业风采,激励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名师靠近,稳定其专业思想。
其二,榜样领航促共情,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热情。榜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行为示范作用。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管理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榜样人物,通过榜样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其发自内心地效仿学习,进而形成与榜样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一是搜集、整理、深挖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当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更愿意接受与自己有着相同或类似职业路径、学习经历、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榜样。这就要求高校将榜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真实的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把专业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其身边具体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二是基于易班平台推送平凡护理人的不平凡故事——读懂榜样系列育人作品,形成具有推广价值、借鉴意义的原创作品,并通过创建易班课群,组织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添加课群学习榜样系列育人作品,紧扣榜样人物事迹主题发布课群话题,谈心得体会,感受护理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
其三,精品引航促共识,凝聚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情怀。“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10]因此,教育者应强化精品策划意识,力争打破精品创作壁垒;要增加精品制作的经费投入,鼓励护理学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进驻易班平台,依托易班平台开展“读一个关于护士的感人故事、进行一次南丁格尔宣誓活动、唱一首礼赞护士的歌曲、看一部护士题材的记录片”活动,并将其形成网络短视频、系列育人作品等精品,充分发挥易班平台的显性教育功能,实现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隐性教育。要注重系列精品的整体性,发挥集成作用。精品既要涉及学院简介、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生风采、对外交流等学院基本概况,又要涉及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发展方向、学习建议等突出现实问题,还要涉及名师、护理界前辈榜样、优秀毕业生等思想引领内容,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集成作用。要提升精品创作能力,赋予专业思想教育精品新的内涵。精品创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育者对专业思想教育创新驱动的坚持。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业或其他医科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开发能引起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共鸣的专业思想教育精品。比如,可以研发心肺复苏教学虚拟仿真游戏、改编护士版歌曲、制作四格漫画等。通过推出护理学专业文学艺术作品来积极调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精品引航中进一步深化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理性认识,凝聚学生的专业情怀,助推学生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