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研究

2023-12-29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无锡市产教职业院校

邱 奕

(无锡开放大学 环境与设计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产教融合”概念衍生于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1]。2019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强调了“产教融合”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投入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各项政策保障作了明确规定。同年10月,《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2],该文件进一步突出了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2022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产教融合对推动人才高质量培养的重要性。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关键举措,成为“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3-4]。

无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高地,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打造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凸显了无锡市对职业教育与产业实现有效融合的重视程度。同时,无锡市也从多个层面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人才高质量培养方法的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广作用。

1 无锡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

1.1 产教融合政策保障力度不够

无锡市政府部门密切配合、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新机制。各有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按规定给予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干部聘用、专业设置等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对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引进录用,支持职业学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清理妨碍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推行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与普通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但职业学校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职业学校难以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公开招聘到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培训的收入仍然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难以保障技能培训教师的合理待遇。另外,激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制度还没有建立,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还没有落地、落实。

1.2 产教融合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无锡市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库、学校人才培养资源库“两大信息库”,定期发布《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报告》《行业人才引进动态》《无锡重点产业目录》“三个报告”,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贯通”的专业体系,建立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联动”校企合作机制。无锡市每年组织开展“校企共促六业联动”产教对话活动,促进学生成长、职业学校办学与行业企业发展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使学生毕业即就业、入校即进厂,试点工作高水平通过教育部验收。近几年,无锡市扶持培育了40个市级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22个国家和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建成了1家全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和30家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经验入选了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021年累计为31家企业减免各类税收优惠925.31万元。从目前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核心动机在于人才引培,大部分的合作内容仅限于学生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师资互聘、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企业参与的程度较低。再加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和定位没有改变,而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又是系统的、复杂的和长期的过程,难以满足企业对中短期利润的期待[5-7],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性未能充分发挥。

1.3 产教融合人才留锡成效不佳

无锡市现有职业教育功能的开放大学1所、中职学校16所、高职院校10所、技工学校15所,在校学生18万人,其中高职10.7万人、中职5万人、技工2.3万人。2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5所中职学校入选江苏省中职“领航学校”建设计划,14所中职学校建成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为60%。无锡市对职业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视,支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众多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好“非遗文化传承职教联盟”,以文化浸润提升育人内涵,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素质,强化职业教育孕育英才的文化底蕴[8];与企业联合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职业体验教育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职业观[9];每年会遴选100名“职业院校技能雏鹰”,培养技能人才约5万人,开展社会培训约9.6万人次。然而,虽然无锡市也实施了技术技能人才“锡引”工程,对毕业生留锡就业成效突出的职业学校给予专项奖励,但是毕业生在锡就业率只有65%,远远无法满足当地的技能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对地方的人才聚集效应不强。

1.4 产教融合区域辐射效应不强

无锡市积极巩固职业教育领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保民生促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我市建设产业强市的重要资源支撑。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以《产教融合助推无锡智能制造进入“快车道”》为题,深度报道无锡市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工作实践和成功经验,并入选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2020年9月,无锡市入选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元打造的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2018—2022年,无锡市3次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地区”,先后入选“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和全国“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21年,无锡市政府出台《无锡市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实施方案》,由市教育局牵头各局成立工作专班,将产教融合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因存在政策性障碍,苏锡常职业教育一体化程度还不够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在本市范围内开展,未能建立起辐射苏锡常三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协同机制。

2 无锡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2.1 促进三全育人改革,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无锡市职业院校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理念,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创建“课程思政”示范职业学校,让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覆盖育人全过程,打造理想信念过硬的大国工匠后备军[10-11]。无锡市教育局通过不断优化市级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和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学校的系统化培养水平,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完善教学保障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培养新时代产业人才的智育体系;促进职业学校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学徒制班”人才培养,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试点和产学研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无锡市积极构建与企业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数控技术、物联网、服务外包、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等17个市级职教集团和12个全国性、省级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建成4个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全市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60余家,评选100个校企合作示范组合。此外,无锡市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组织实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全市24所职业院校参与59类证书233个项目的认证,2021年考证学生人数超过万人。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深化合作构建的“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为无锡市输送了大量高质量人才。

2.2 增强校企内生动力,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

无锡市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开门办学,全市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了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积极导入企业设备、资金、技术、管理等办学资源;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办学绩效评价体系改革,扩大行业企业的参与度,重点评价职业院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情况;建立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奖评选制度,每年对产业发展贡献大的职业院校奖励;鼓励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汇聚名师名校名企资源,联合组建10个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平台,打通就业前“最后一公里”。无锡市全方位积极引导和推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改革,增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上的内生动力,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构建更加契合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2.3 健全“465”产业体系,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

无锡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紧密对接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鼓励职业院校面向我市“16+4”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进一步集聚资源、整合要素,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更多市场紧缺的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做强无锡市产业发展急需的优势专业,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全市高职院校开设429个专业点,中职学校开设301个专业点,专业布点、专业在校生规模与我市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从专业设置角度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和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无锡市还建立了“无锡市职业院校产业服务贡献奖”评选制度,重点考核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和技术研发以及服务产品升级的成效,鼓励职业院校师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并对获奖选手和技术专家团队给予奖励,从政策激励方面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实现满足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4 融入太湖科创带建设,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试点

无锡市围绕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贯彻“科产城人融合”理念,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太湖湾科创带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的资源布局,推动职业院校做强做精,提升职业教育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推动建设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宜兴产教融合园、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产教融合特色园区,鼓励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合作举办“跨境电商学院”“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淘宝影视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华为公司合作建立了全国中职学校唯一的“华为ICT学院”。目前,无锡市已建成1家全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和30家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经验入选了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另外,无锡市将职业教育深入融合区域科创带建设中,以科创带创新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产教融合试点,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3 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无锡”样本

3.1 聚焦需求导向,融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学生、服务地方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院校要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放在首位,结合本市地方经济,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而在专业建设方面,职业院校不仅要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做大做强主干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培育产业急需的高水平、特色化专业(群),而且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新专业的布局,例如,新工科、新医科、新商科、 新文科、新农科、新艺科等,力争建设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专业。此外,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建立育训并重、职普融通、层次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专业教育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有开发区508家,域内有高职院校90所,长三角开发区内的高职院校占全国开发区内高职院校近1/3。无锡市增强“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在完成苏锡常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任务的前提下,加强与苏州、常州的沟通协调与深化合作,在教学标准体系、1+X证书制度试点、“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逐步实现统一,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特色共建、协同并进。

3.2 聚焦共享共赢,融社会各界力量

无锡市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给予扶持;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等方面试点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等重点产业领域,组建“无锡技能英才学院”。

地方要建立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协同推进工作合力。一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考核内容。二是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建立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经费支持。四是推动各级政府落实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应享受的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职业院校要主动挖掘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产教融合共建共赢;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筹建四类学院,即以技术先导为特征的紧缺人才实训学院、以协同育人为特征的特色产业学院、以供需服务为特征的社区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主体的职业学院,以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干中学”[12-13]。

3.3 聚焦互塑共生,融多元文化要素

地方要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合作,依托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资源,打造名企名校合作项目;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培育产业学院示范点和一批有特色、成规模、实体化运行的骨干职教集团。

职业院校要由封闭走向开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与企业形成紧密联系,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学校、企业、社会“三方”满意的人才,打造共创、共建、共赢、共享的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学校要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深化校企合作要做到学校和企业的四个对接,即学校教师对接企业师傅、学校课堂对接企业车间、学校课程对接企业岗位、学校专业对接企业产业。在课堂里引进企业师傅,给学生讲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分析行业技术的“痛点”,让学生充分了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企业人才需求目标为导向不断学习,保证其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和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

3.4 聚焦工学模式,融人才培养全过程

职业院校要建立“工学贯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14]。在进校初期,要为学生设置企业参观实习课程,让学生对企业和行业有初步的认识;在专业学习阶段,要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导向,深入企业进行实训教学,以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在校最后一年,要为学生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实训,帮助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职业院校要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来承担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任务,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切身投入企业的生产实践当中。促进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鼓励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二是实行专业课教师上岗前的相关企业挂职制度,促进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鼓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士协同工作和研究,共同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且行业适用的专业教材,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标准,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为无锡市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无锡市产教职业院校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