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2023-12-29邵鹏宇王智慧李向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者职业院校劳动

邵鹏宇 王智慧 李向东

(1. 江苏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2.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公共基础教学部, 江苏 常州 213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时代劳动观做出重要论述,已逐渐构建起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是人类最基础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由之路。从原始社会简单重复的劳动到阶级社会劳动的分工,狭义的劳动即体力劳动,已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手段和工具。人人皆劳动,人人皆自由,新时代劳动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现每个劳动者劳有所得、劳有所获,最终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劳动关系。

中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思想、道德、政治、人文素质“四位一体”,把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世界中,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1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和实践源流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劳动论的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劳动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劳动不是工具,而是人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认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2],但“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3]。恩格斯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学说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列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论运用到无产阶级政权和国家的实践中,他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5]。斯大林则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在产品和商品十分丰富的基础上,在劳动者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在文化水平急速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建成”[6]。

马克思主义劳动论是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论的赓续发展和传承创新。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传承

毛泽东同志认为,劳动是党员干部必需的作风,“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就打成一片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老爷作风,就可以大为减少,面目一新”[7],毛泽东劳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邓小平同志认为,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是硬道理,劳动也是硬道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摸索和探寻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们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来个革命,发展生产,增加职工收入。”[8]邓小平劳动学说是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每一个重要理论成果都深刻反映了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在当今中国理论和实践上形成的最新成果。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和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建设的伟大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新时代劳动者的创造和奋斗,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不懈奋斗的劳模精神和自主创新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新时代贯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可以为每一个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全面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巩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新时代劳动者先进的劳动观,劳动者先进的道德文化素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中国梦”是新时代每一位劳动者的理想信念,新时代习近平劳动观已经深深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牵涉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明确践行自己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劳动改造世界、劳动保护环境,当今世界唯有中国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正循环,也让新时代劳动者在劳动中自觉养成生态环保意识,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劳动环境。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有着马克思主义经典劳动论的理论渊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传承,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新时代,只要通过劳动,劳动者个体就能脱贫致富,整个社会就能经济发展,整个国家就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1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出的重要论断。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世纪之交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反思,总结出了生产力发展核心就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理论。创新驱动是新时代党中央对世界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当前,世界正处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关键转型期、传统工业化时代与新型信息化时代的交织期、工业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期……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重新夺回在世界上的制造业优势,纷纷展开了技术研发和创新”[9]。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机遇,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但是世界的格局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不断拓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摈弃原有的要素驱动和人力驱动形式,优化总体产业结构,通过有的放矢的精准劳动促进中国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劳动成本的提升导致竞争压力的增加和人力资源的转移;互联网经济的推进导致产业模式的更新和信息化的铺展;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导致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升级;双循环战略的全面部署导致对内结构和对外结构的重新整合。以上这些都是新时代劳动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制造业存在产能落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劳动者需要转变观念,在劳动中努力践行创新驱动理念,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因此,培养具备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新型劳动者刻不容缓。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既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又是职业院校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的核心理念。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具备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新时代人才,为大国工匠的产生培植深厚的土壤,为“中国品牌”创建先锋队和预备队,在世界制造业转型时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道路。

2.2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中国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内核,是中华民族集体精神的根与魂。“今天,我们应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接续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包括新价值观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文化动力。”[10]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普通劳动者的创造与积淀,才形成了优秀的中华劳动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论的内涵和基础。进入新时代,只有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

历史是与现实的不断对话,没有与当今现实紧紧相连的历史,只会被遗忘在废纸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信源泉,包括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衷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华红色文化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的自强信念,包括舍生忘死的革命牺牲精神、无私忘我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创新开拓的改革开放精神。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连接传统与现在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论渊源,也是新时代劳动者实现劳动价值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任务是不断塑造来自传统、立足当下、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劳动层面的集中体现。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职业院校在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劳动技能的同时,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涵养劳动者的劳动人格。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进行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每个劳动者的技能锤炼都离不开优秀劳动人格的锻造,只有汇集一处才能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伟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民族复兴和时代飞跃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通过认知导向与职业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2.3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

弘扬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为谁培养人”的正确指引。新时代劳动者要将自己的工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使命紧密结合,在家国情怀中锤炼自己的技能本领,将爱岗敬业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路径;诚实劳动、乐业守信,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融为一体;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无论在岗位上还是在社会中,努力营造实现劳动价值最大化的新型劳动关系;在职业教育中涵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争做顶天立地的时代新人。

弘扬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有力支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突显了新时代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就是要推进新时代劳动者将自身和社会紧密相连,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

弘扬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怎样培养人”的实践参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发挥“四个主体”作用,推动“四个加快建成”,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使青年学生做到“八个学会”,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职业院校要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实现劳动者在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正是为了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并带动每个公民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3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 职业院校要加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体系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践行不仅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而且是党和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需要社会大环境整体认知的提升。职业院校应该大力弘扬新时代劳动者的时代精神,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劳动教育作为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强调了劳动教育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职业院校要牢牢锚定劳动精神这一关键点,健全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首先,劳动教育要对标思政教育,并将其全面纳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要将劳动教育方面取得的目标成果着重体现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将劳育和德育的融合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在劳动教育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或实践课程中先期试行,最后全面推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相关保障机制,确保劳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协同发展。劳动教育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重要载体,也是“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加强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除了劳动课这一公共基础课,还要像思政教育课一样融入其他课程,贯通公共基础课程。例如,在专业课程中重视技能培训和职业体验;在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创新创业课程中,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为指导,塑造最美奋斗者的劳动目标。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应跳出常规思维,破除唯量化论,积极借鉴和探索多元一体的评价模式。

最后,高校要通过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来强化劳动内涵建设,要善于利用思政教育的“软实力”使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深入人心。例如,打造一系列劳动主题的校园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力争达到人人参与的目标;充分发挥劳动模范作用,对技术先进、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营造“劳动最美”的校园文化。

3.2 职业院校要加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舆论宣传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倡导全社会要“彻底扭转‘技能人才地位低、待遇不高’的社会认识偏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青年一代立足岗位学技术、坚定不移走技术技能成才之路”[11]。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氛围,新时代劳动者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和社会的价值。

首先,要建强宣传主阵地,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宣传全面落实到校园各个角落。在教学公共场合人流量密集区域增设弘扬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宣传设施,以社会效应优先,以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全社会对“劳动创造世界”的集体认知;在校园融媒体设施明显位置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理论的解读和新时代劳动榜样的学习,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要带头示范,将劳动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指导思想;在校园内扩大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宣传的普及度和覆盖度,有条件的可设立主题宣传长廊,在图书馆中购置赞扬劳动、歌颂劳动的书籍,在日常的校园宣讲活动中增设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讲座,邀请新时代优秀劳动者代表作为主讲人。

其次,要搭建跨接新平台,在政府合作、校企合作、基层合作等关键点上发力,在劳动者成才的每个重要途径上加大宣传和弘扬力度。在校园环境中充分体现劳动主体和劳动价值的重要性,利用各种现代化设施,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为主题的校园大环境;要精心设计课程规划和实习活动,跨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桥梁;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要组织劳动专题教育,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新时代劳动者的现身说法中将劳动精神和企业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结合起来,培养先进的劳动观;在校园的课余活动中也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充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

最后,要善于创新融媒体,以体现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引领性和时代性。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媒体融合时代的重要宣传主题。公益广告是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重要宣传媒介,要创新宣传内容及形式,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校园的各个角落。学校主流媒体要保持宣传口径一致,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宣传上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加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重点引流到弘扬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上,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典型事例和榜样进行第一时间集中报道和推介,引导自媒体积极配合,扩展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社会效应。高校要在校园主流媒体开设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专题节目或专栏报道,加深学生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3.3 职业院校要加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科学规划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所以其本身就是围绕职业劳动展开的教育。”[12]职业院校是培育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主阵地,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重要场所。

职业教育要以劳动价值为引领,制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彰显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就要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贯穿办学育人始终,用活、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无形却有力,要更新“立竿见影”的教育理念,不追求盲目创新与速成。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教育理念上贯彻终身劳动教育;在办学理念上提倡创新驱动在办学中的核心地位;在育人理念上坚持劳动为本,强调劳动是人的最本质特征。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相关公共课程或通识课程,将劳动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融合教育的关键线索,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逐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比其他专业师资队伍增加一层初心和使命的底色,要比职业技能课的教师更富有家国情怀,要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培育人、塑造人。思政课教师应率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教学也是一种创新型劳动,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将创新理念完全融入新时代劳动者的培养中。新时代劳动者的劳动主体意识和劳动价值的培育离不开对每一位学生的因材施教。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长,需要思政课教师去发现和引导。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新时代劳动者的创新技能和谐关系也成为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要素。因此,在融合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教育时要突出个性化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走向社会都能顺利走上新时代的劳动岗位。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需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程规划是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培育的重要抓手,单一模式的实践课程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加强政府、社会和院校三方面的合作,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实境教学实效,才能真正实现“知情意行信”五维合一的劳动观培育。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规划不能是填鸭灌输式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承担着“润物细无声”的重任,教师要在教育中提升人格魅力,整合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有意和无形中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形成劳动主体意识,主动挖掘劳动价值追求。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为标杆,时刻对标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对学生中热爱劳动、热爱奉献和热爱创新的优秀典型个人与团体进行表彰,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劳动就在身边,组织学生利用新型社交平台原创并分享典型事例,充分实现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劳动者职业院校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热爱劳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