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福瑟: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23-12-28刘晗
刘晗
约恩·福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社很快再版了他的代表作“七部曲”系列。
对于孤独应战、头顶只有一条“写”路的作家而言,得了“诺奖”意味着登上了巅峰。2023年,这个万众期待的奖花落挪威小说家、剧作家约恩·福瑟身上。接到这个消息时,他正驶在挪威乡间,见惯了大场面的他对于这份“大礼”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从痴迷摇滚的顽童到戏剧大咖,写作对于福瑟来说,逃离的意义远大过成全。
福瑟的作品多次在中国上演,对于读者、观众并不陌生,他也曾说过,相较于西方,东方人演绎他的剧本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且观众的接受度更高。福瑟早就敏锐洞察到,惯于群居的东方人或许恰恰是最孤独的。
私下,他和普通中年人没什么两样。不过他走过写作名利场尝遍人间百态,再辉煌的成就也遮掩不住内心的空虚,无奈之下只得减少无效社交,还曾被迫戒酒、放慢写作的节奏,撇清俗物,从生活泥潭里自救,只有这样才能跨越思想的边界,看清无处不在又被忽视的生死爱欲,那些本来说不清的事情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福瑟形成了独具个人色彩的多元化创作版图,青年时期以小说、诗歌在文坛崭露头角,随后散文创作渐入佳境,戏剧则是陪伴他一路成长最为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他的第一部小说虽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但没影响到他后续转型。厚积薄发的作品石沉大海,没想到花几天工夫写成的剧本竟一炮而红,话剧《有人将至》让他跻身当代戏剧界精英之列。迄今为止,福瑟的作品被译成近5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剧院上演千余次。
2010年,福瑟获得国际易卜生奖,评审团给出的评语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剧作家,在舞台帷幕开启后展现的是人一生中如影随形的无言奥秘”,诺奖颁奖词里表彰他“为难以言喻的事物发声”。既要在舞台还原比戏剧更戏剧的生活,又要带领观众走出维特根斯坦“凡是不可言说之事应保持沉默”的迷宫,这即是福瑟独特的戏剧美学之所在。
一半海水:高冷北欧塑形极简文本
“万岛之国”挪威在大众印象里一向高冷,在极昼与极夜并存的遗世仙境,山海峡湾令无数人心向往之。置身凛冽的“世界尽头”,挪威人的性情自然也沾染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距离感。儿时福瑟便有了独自出海的经历,倾听海浪与海浪的和声,自然无意间教会他语言不能企及的体会。长期浸淫在冷酷的氛围也塑造了福瑟个性化的写作特质,极简对白和不连贯的短句,意味深长且掷地有声。不时的重复、停顿直至沉默的表达,折射出当代人的信任危机和沟通障碍。
福瑟笔下的角色大多没有名字,以“男人/女人”“他/她”此类称呼出现。话剧《有人将至》中的男女同住在海边悬崖上的老屋,他们决定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之地抛弃过往,开启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他们又担心以自身孱弱之力无法抵御自然的侵袭,对第三者的闯入忧心忡忡,生怕人际博弈裹挟着焦虑、猜忌卷土重来。福瑟将两性关系推向“绝境”,即便没有造访者,屋里家什、主人公过往等等场域与人的互动也会产生“量子纠缠”,因此他们打造的理想家园只是假象。
福瑟所要探讨的生存真相,剥离了社会和文化特质,已不再局限于日常现实的维度,而是以诗化哲学去探讨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他的《死亡变奏曲》有别于之前在特定空间内的叙事,将时间分成“过去”与“现在”,两个年龄段的女性同时现身,一同回顾自己走过的岁月。因父母离异陷入抑郁的女孩假想自己与死神对话,最后溺死于海,这场悲剧也让父母重新审视彼此关系。作品《一个夏日》有着相似的母题,丈夫毫无预兆就投海身亡,妻子日复一日眺望大海思念丈夫,终日无解。
在福瑟的文本中,挪威海岸的风雨峡湾始终作为背景衬托着人物的聚散离合。有别于传统剧作家的是,他不靠构建曲折情节、戏剧冲突取胜。看似支离破碎的故事没有交代特定的时代背景,贯穿始终的是诗意下难以捉摸的人心以及微妙关系,紧张不安的情绪让每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分身,这是福瑟戏剧扣人心弦之处。
约恩·福瑟在书房里的日常写作状态。
演员在排演约恩·福瑟的戏剧作品《我是风》。
一半火焰:人声鼎沸流露性情底色
如果看到挪威人我行我素的冷漠神情,笃定他们不好接近,那纯粹是让他们不动声色的“扑克脸”给蒙蔽了,也正是阴郁的自然环境,赋予挪威人向内寻求探索的动力,因此文学和阅读的分量在挪威不可小觑。20世纪以来就有4位挪威作家先后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出版30余年仍高居全球畅销书榜首。
从福瑟沧桑的神情里根本看不出他曾是留着长发,酷爱摇滚乐的热血青年,这份热爱不仅融化了周遭冰冷的氛围,也点燃他对艺术的激情。福瑟写作时所使用的新挪威语在当地普及度很低,挑选这个冷门小众语言创作,正是看中了其显而易见的动感和富于乐感的节奏,将儿时的音樂梦想换个媒介实现。如他所说,“我的写作就是从音乐创作开始的,如同音乐需要聆听,写作也一样。我有时感觉自己听到我笔下的角色在说话,然后记录下来……写剧本时的我就像在编曲,戏剧就仿佛是我的乐谱。”
如果说福瑟的戏剧以局外人的视角解读社会关系,那么传记虚构小说则是他创造的“独特宇宙”,新作《我是另一个》搭建了一幢纸上戏院,邀请读者沉浸式体会主人公秘而不宣的生活。
《我是另一个》的故事发生在圣诞节的前7天,两个身份不同的阿斯勒交替登场,他们回忆起青年时代,无节制地抽烟酗酒直到离开原生家庭独立生活。在没有断句的对话篇章里,两人对家庭生活、宗教信仰、艺术理想等问题展开争论,在鼎沸人声中流露出性情底色。画家阿斯勒老年丧偶,家人朋友先后离他而去,他戒酒信教活得像个殉道士,只有渔夫邻居不时拜访。而另一个画家阿斯勒嗜酒成性,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相互扮演,有时两种声音“并轨”,游走在荒诞与现实之间。福瑟以二者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塑造了多重人格之间的对话。
(责编: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