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实践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

2023-12-28梁盛楠潘春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超星智慧教学模式

姚 惠,代 勇,梁盛楠,潘春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迎接数字时代,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在线课堂[1]。2022 年12 月,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提出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三大变革趋势和三个阶段,提出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六大变革方向[2]。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热点,也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的主要方向[3]。2023年2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平行论坛上的致辞中提到我国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全面转型,成功应对了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教学理念和评价不断变革[4]。新时代,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常态[5]。

随着大数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变革是高校教改的大趋势,互联网智能终端背景下涌现出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超星集团推出了“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将泛雅平台与终端(教室端、移动端、管理端)相互关联,实现数据共享和教学立体化。概率统计类课程以丰富的背景、巧妙的思维和有趣的结论吸引学生,但因其理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也让学生望而生畏[6]。各高校基于超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纷纷开展,概率统计类课程根据教学现状结合超星平台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评价等环节,探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使该模式得以全面创新[7-11]。本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借助SPOC与超星“一平三端”系统相结合的新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实现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在线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解决传统混合学习中存在的深层次学习不足问题。建设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推进本地高校数学类课程改革的创新。

一、课程教学现状

概率统计类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经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数学、统计、经济等专业考研的重点内容[12]。课程的课前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认知偏差,固有思维还停留在考试层面;学生对传统课堂形式存在刻板印象;学生应用软件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欠缺。调研结果反馈课程痛点和难点为:课程内容陈旧偏理论,难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课程教学模式传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考核标准单一,难以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

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课程团队针对课程痛点,利用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将SPOC片段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借助超星智慧教学系统,构建“一平三端”的“SPOC+面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一平三端”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

首先,创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环境。线下教学环境有面授课堂、翻转课堂、云课堂;线上教学环境基于慕课、微课、快课借助于超星平台开展。其次,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专属在线课程的“SPOC+面授”,实现在线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通过多元课程组织丰富教学方式,采用知识讲授法、分组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场景。最后,建立注重学生过程评价的多元考核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来反馈教学活动,利用智慧教学的信息手段保留学生学习轨迹的数据,实现教学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学模式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教学系统达到教学数据共享,收集到课程进度、课程积分、课堂活动、作业成绩、测试成绩的数据,实现智慧教学模式。

三、课程内容建设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设计,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课程内容的四个模块为:理论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教资训练模块(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块(非师范专业)。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结合各类专业的人培方案,重新拟定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合的校本实验讲义。

四、课程资源建设

借助超星泛雅平台和智慧教学系统,构建课程的智慧教学平台,丰富课程资源。

1.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借助超星泛雅平台建设课程的专属教学平台,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的六个库,即教学课件库、教学视频库、教学文档库、章节题库、作业库、教学活动库。对学生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学习平台等各要素进行前端分析和设计。选择教学内容,建立知识概念的框架,进行教学过程的线上线下规划。重构适合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系统化单元。

2.建设课程SPOC教学视频资源。基于国家精品课的优质资源选取部分MOOC教学视频,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利用微课、快课技术录制部分SPOC教学视频(包括课程实验的教学视频),建设完善的适合课程线上线下、理论实验教学需求的SPOC视频资源库。

3.建立优质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借助超星平台的学生端和管理端,采用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反馈教学意见和建议,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借助超星智慧教学系统保留学生学习轨迹的数据,为教学提供过程性评价数据。

五、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建立注重过程评价的多维度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评定即过程性评价,期末成绩评定是结果性评价。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章节测试、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设置考核内容、评分依据和评分标准。课程平台完整保留了学生的学习轨迹,其统计模块中的成绩管理、课堂积分、课堂活动、章节学习、作业统计、考试统计、讨论等,能系统提供每名学生课程学习的详细数据,实现教学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学生成绩的个性化分析,体现出平时成绩的区分度。最终实现智慧教学的课程考核评价。

六、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的建设和创新实施,得到同事和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课程结束后针对授课班级做了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调研内容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对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平台、课程考核、教师教学、教学效果等)的满意度。问卷调研的结论如下。

1.70%的学生认为教学模式适合本课程的学习,71%的学生赞同推广教改成果。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此教学模式并赞同推广到其他专业课。

2.学生认为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方法依次为: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学习、讲练结合、实验教学、混合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结果表明多元灵活的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认可。

3.学生学习体验的数据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80%以上的学生赞同课程使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能促进自主学习的参与度、能有效提升课堂的参与度。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

4.学生对课程评价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的六库教学资源、“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多维度的课程考核体系、教师个人素质整体评价、教师教学整体评价持满意态度。76%的学生对课后答疑辅导的方式和时间满意,仅5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满意。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很好,同时教辅评价还有待提升。

5.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建议和意见的词云图见图2,学生对提出问题后留足时间思考、有效开展小组活动、教学中融入教学案例加深理解、课后加强答疑的方式和时间等比较关注,调研的反馈意见为后期更有效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思路。

图2 课程教学建议和意见的词云图

七、课程改革成效

1.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平台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教学竞赛,均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优异成绩,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课程团队在教改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立项多项省厅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及指导学生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课程团队科研能力得到提升;(2)竞赛促科研,竞赛促教学,课程团队指导学科竞赛成果丰厚,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3)课程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学团队成员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团队教师参加校级和省级的教学创新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终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构建基于六课(面授课堂、翻转课堂、云课堂、慕课、微课、快课)和六库(教学课件库、教学视频库、教学文档库、章节题库、作业库、教学活动库)的“SPOC+面授”的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实现在线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课程平台保存的教学数据反馈教学活动,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制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效果满意度较高。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课程团队基于前期教改实践成果,提升混合式教学的准备度,争取由混合式教改的第二阶段探索期向第三阶段深化期过渡,以此推进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改创新。

猜你喜欢

超星智慧教学模式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