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辽宁省某医科院校为例
2023-12-28王宇晗彭川全王学航
王宇晗,彭川全,王学航
(中国医科大学 a.公共卫生学院;b.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健康受到大众普遍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1]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解决现行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以预防为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支持保障和高校的教育与培养。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养的研究,探讨在新时代适用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全面提升未来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2]。就业工作既可以反映高校教育教学培养水平,又可以转化为实践成果,对毕业生开启社会新身份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3]然而,针对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鲜有研究,且缺乏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8—2022年辽宁省某医科院校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生的就业现况及动态趋势,为促进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为培养公共卫生高素质人才提供依据及建议、为向公共卫生体系输送高质量人才牢固基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某医科院校公共卫生学院2015—2019级全体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平台收集毕业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生源地等)和就业信息(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岗位类别等),总样本量为360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毕业生基础信息及就业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访谈,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原因。
二、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
2018—2022年辽宁省某医科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毕业生共360人。其中,毕业生来自卫生毒理学教研室81人、流行病学教研室73人、环境卫生学教研室63人、劳动卫生学教研室59人、卫生统计学教研室31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31人、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22人。5年间,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毕业人数最少(4人),2022年毕业人数最多(119人)。2020年毕业生增幅最大,增长率为160%。
2018—2022年来,生源地最多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22人(其中辽宁省人数最多,92人)。其次为华东地区84人(其中安徽省人数最多,39人)、华北地区75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人数最多,34人)、华中地区35人、西南地区26人、西北地区13人、华南地区5人。
(二)就业情况
2018—2022年辽宁省某医科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共有336名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就业,就业率93.3%。其中,2018年就业率最高,为100%;2020年就业率最低,为91.2%(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在毕业人数明显增长的2020年,除劳动卫生学教研室外,其他教研室毕业生就业率均下降,后稳步回升。
表1 2018—2022年辽宁省某医科院校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n(%)
2018—2022年间,公共卫生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193人,占比57.4%),其中有87人去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毕业生其次选择企业(55人,占比16.4%)、高等教育单位(53人,占比15.8%)、升学攻读博士学位(25人,占比7.4%)。少部分毕业生在硕士毕业后去往党政机关(6人,占比1.8%)及其他单位(4人,占比1.2%)。整体来看,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较稳定,历年均超过50%。选择企业的毕业生比例下降,选择高等教育单位的毕业生占比波动较大。
在岗位类别一项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占比58.6%,且比例较为稳定。少部分毕业生选择从事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分别占比9.8%和3.0%)。此外,21.1%的毕业生选择其他职业工种,如商业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等。
毕业生前往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比例最高(均为112人,占比33.3%),其中毕业生选择留在辽宁省的人数最多(108人,占比32.1%)。毕业生在华东地区就业分布集中在江苏省(37人)、上海市(25人)和浙江省(25人)。就业集中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45人)、西南地区(23人)、华南地区(22人)。华中地区和西北地区就业人数占比最低。此外,有1名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前往匈牙利就业。
(三)定性研究结果
访谈结果发现,公共卫生硕士毕业后倾向就职于医疗卫生单位、高校等事业单位。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及潜在薪资涨幅空间。此外,生源地为东北及华东地区的毕业生更愿意留在生源地就业。生源地为其他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地区多为发达地区。
三、讨论
总体来看,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较高,2018—2022年共336名毕业生就业,就业率93.3%,其中2018 年就业率最高,为100%。2019年开始,就业率有小幅下降,可以从大幅提升的招生规模且逐渐饱和的公共卫生专业相关岗位解释。2020年后就业率回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公共卫生岗位需求量增大、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职业吸引力加强。
2018—2022年毕业生中,大部分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且比例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单位稳定性高且与公共卫生专业对口,薪资水平也可令学生满意。在选择医疗卫生单位的学生中,将近一半毕业生就职于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明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具有高度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暴发后也让公共卫生行业社会认可度增加,行业吸引力增强[4]。此外,企业和高等教育单位也分别以优越的薪资待遇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吸引着毕业生。
对职位类别的分析表明,2018—2022年,超过一半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国家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医疗卫生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拼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线人员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促进人民健康福祉奠定基础。高比例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用人单位的专业人才储备量,以及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重视。此外,毕业生选择其他职位如办事人员说明择业范围较广,在当下就业环境中可以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研究结果还表明,毕业生就业地区呈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与生源地分布相似的是,毕业生前往东北地区的比例最高。其中,毕业生流向最多的省份为辽宁省,这可能与学生生源地以及学校所在地有关。此外,华东地区作为较强的综合实力体,其发展实力强劲、医疗资源雄厚、就业需求大、职业发展前景可观,吸引了大批毕业生前往就业。毕业生前往西北地区就业的比例最低,这可能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薪资待遇水平有关。然而,在政府“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些现实情况下,学生应打破固有的偏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到国家需要的地区就业,为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促进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就业的方法与建议,以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在国家就业优先政策的支持下,应多方联动,多点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例如,医疗卫生单位应为公共卫生人才营造积极健康的职业发展氛围,切实改善公共卫生人才各方面待遇,从薪资福利、工作条件、晋升发展等多个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有力支持,吸引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并力求为公共卫生体系留住人才[5]。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创新公共卫生与其他学科如信息科学、法学、社会学等交叉融合,大力培育全方面、多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6]。提高院校影响力,增强校企、院企合作。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实习培训的机会,增进学生对公共卫生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信心及综合竞争力。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教师应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贯穿研究生教学培养全过程。在研究生入学后,逐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与日常思政教育相融合,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尽早思考就业方向,留意相关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就业认知;及时传达就业招聘信息,做到有针对性、点对点精准推送,确保毕业生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定期开展就业动员大会,调查学生实时就业情况,了解学生不同就业心态,掌握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积极调整学生的就业心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7]。综上,各部门单位应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深入开展优化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促进院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服务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