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转型中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潜力

2023-12-28何宇鹏

关键词:淘宝农业农村

何宇鹏

1.清华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北京 100084;2.正大集团,北京 100020

引 言

农业和农村同步发展,一直是困扰全球的难题。对发达国家来说,表现为以农业补贴为主的支持和保护过度问题[1]10;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表现为发展极化带来的农村凋敝[2-3]。早期的发展经济学,无论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还是佩鲁的“发展极”理论,都强调了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合理性。但是,农村发展不平衡,却是全球和各国公共政策和治理的最重要议题之一[4]。对于中国来说,补齐农业短板、实现“四化同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更是一以贯之且不断递进的政策目标。

但是,无论政策设定如何,必须看到,由于产业、就业向城市积聚,农业的四大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随工业化进程深入而下降[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也在不断下降。这是发达国家借助收入支持和区域发展等政策工具[1]100-104,[6]补贴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求现代化转型背景下乡村发展的产业基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对于中国农村来说,从最近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出发,有几个趋势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第一,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从提供产品功能向提供服务功能转变,这为农业的服务业转型提供了机遇。第二,信息化叠加到工业化,使得企业区位选择分散化成为可能[7]17,为农村再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rurbanization)提供了机遇。第三,农业经营方式从土地经营规模化到服务经营规模化的创新,为加快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机遇[8],[9]1。

一、农业从提供产品向服务功能的转变:农村三产的发展机遇

农产品需求弹性低,是农业增长受到限制的原因。但是,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和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服务需求扩大却是没有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农村的文化承载功能因其稀缺性凸显了经济价值,需求不断增加。

农业的服务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举例而言,以前种油菜是为了吃油,这是它的产品功能。但是,油菜籽的成本收益多年为负,从经济上来说并不是一种合算的作物。随着城市居民生态服务需求的增长,看油菜花成为一种出行选择。那么本不具备产品价值的油菜花,因观赏需要而具有了衍生的服务经济价值,成为旅游业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油菜花观光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产业。从2月的云南罗平,到7月的青海门源,人们追随着花期,从南到北,观光旅游。网络还评选出了“十大油菜花海”,包括云南罗平油菜花海、青海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江苏兴化千垛景区水上森林油菜花、江西婺源油菜花海、重庆潼南油菜花海、新疆昭苏油菜花海、陕西汉中龙湾油菜花海、贵州兴义万峰林油菜花海、湖北荆门油菜花海、广西阳朔遇龙河油菜花海(1)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学之道国学馆”2023年4月1日的推文《美到令人沉醉的十大油菜花海,让人想去赴一场春天的约会》。。综合有关资料,以青海门源为例,2022年,门源油菜籽种植面积1.87万公顷,产值1.98亿元;百里油菜花海年接待游客1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亿元;油菜花服务产值是油菜籽产品产值的1.58倍(2)资料来源:根据孙海玲《看一朵油菜花如何演绎“花海经济”》(《农民日报》2022年8月16日第3版)和《门源县2022年度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海北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微信公众号“HBFG海北发改”2023年4月11日发布)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可见,从产品向服务延伸,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价值。发展油菜花观光产业最早的江西婺源县,在2020年油菜花开的高峰期,接待游客4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9.6亿元,分别比2009年的110万人次和5.5亿元增长了3.32倍和4.38倍,其中,篁岭景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 500元增长到40 000元(3)资料来源:根据《婺源油菜花“长”出产业链》(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2009年6月12日发布)、刘利农《小小油菜花撬动多地乡村经济大发展》(《农经》2021年第3期第76-79页)和《婺源做优做强做大“花海经济”》(上饶市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3月26日发布)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像江西婺源,服务不仅体现在农业功能转型上,也体现在文化产业升级上。婺源以徽派建筑保护为古村开发的核心,推进与徽剧、傩舞、歙砚和绿茶制作等非遗项目传承的结合。早在2001年10月,婺源县全域就以“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0年末,婺源全县共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成为国家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带动了全县70%以上的人口吃“乡村旅游饭”。这不仅救活了一批像篁岭这样濒临消亡的村庄,还让一批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小康示范村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2019年,婺源全县共接待游客2 463万人次,游客接待量连续13年位于江西省县级第一;旅游综合收入244.3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仅占2.25%,这改变了传统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留不住人的现象(4)资料来源:《以村兴旅 以花为媒 以文铸魂——婺源县发展全域旅游擦亮“最美乡村”金字招牌》(《江西日报》2020年11月22日第1、3版)和《国家4A级以上景区》(婺源县人民政府网站2023年4月2日发布)。。婺源所属的古徽州地区,古村落文化游已成为一种现象级产品,黟县宏村水圳、歙县棠樾牌坊、绩溪龙川宗祠、徽州(区)呈坎古镇等,都是乡村旅游的经典去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新兴的徒步产业,乡村独有的地理生态系统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收入低的年代,旅游“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随着国民收入提高,“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地,游者日增。地处梅里雪山深处的云南省德钦县雨崩村,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2012年9月才通电,是云南省最后一批通电的自然村之一,至今未通客运公交,仅靠一条18公里的人马驿道与外界相连。按照传统的区位分析,这个村远离客源市场,交通不便,设施简陋,接待能力严重不足,不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资源遗产的腹地,正让地理位置的劣势转变为徒步旅行的优势。这个只有42户藏族人家的村庄,开起了130多家民宿客栈(5)资料来源:周磊、王明玉《点亮雨崩千帐灯》(新华网2023年1月27日报道)。,徒步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据有限的资料,2001—2005年,雨崩村村民家庭旅游业年收入从13.93万元增长到62.81万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3 451元,是当年迪庆藏族自治州人均水平1 425元的2.4倍,早早超过了2010年的贫困标准2 300元。到2008年,雨崩村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到308万元(6)资料来源:根据王丽丽、张晶晶《梅里雪山雨崩村旅游扶贫受益机制研究》(《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3月第27卷第2期第84-87页),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旅游论坛》2008年8月第1卷第1期第58-65页)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二○○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局《迪庆藏族自治州统计年鉴2005》第10页)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以徒步为主的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2025年产值预计超3万亿元(7)资料来源:《体育总局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化和旅游部 林草局 国铁集团关于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2年10月25日发布)。。徒步业态对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

农业农村向满足随着收入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转变,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生条件和增长空间。据统计,2021年,我国农林牧渔业休闲观光与农业农村管理服务实现增加值7 239亿元,相当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8.3%(8)资料来源:《2021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05%》(国家统计局网站2022年12月30日发布)。,发展空间巨大。其增长潜力亦可从以下统计数据得到佐证。2012—2021年,云南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从0.56亿人次增加到3.22亿人次,年均增长21.3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63.80亿元增加到1 793.98亿元,年均增长23.74%;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9)资料来源:《云南乡村旅游人气旺 来看这些村子发展的绝招》(云南网2023年4月3日发布)。。据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数据,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 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40亿人次,年营业收入1.2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21.21%和41.18%;2012—2022年,乡村旅游的游客年均增长在20%左右,2012—2018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在27%左右(10)资料来源:《乡村休闲旅游业年营收超8500亿》(《人民日报》2020年12月6日第1版)、《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40亿人次》(央广网2021年11月19日发布)、《2022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研网2022年5月16日发布)、《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解读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中国经济网2023年7月18日发布)和《文旅部:疫情冲击不改变旅游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中国新闻网2022年8月18日发布)。。年均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意味着巨大的产业增长和就业空间。

二、“互联网+”:农村二产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是经济集聚的结果。但是,信息化的出现,使得经济主体在分散状态下也能借助信息通信技术获得集聚交流的正外部性,从而导致经济空间分散化成为可能[10]。我们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积聚和分散两个效应同时存在对产业空间分布影响的复杂性,但是,探究分散性对农村再工业化和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地理格局重塑,具有深远意义。对2003—2016年地级市的研究显示,互联网确实导致了企业区位选择的分散化[7]15。体现在农村地区,就是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商经济,似乎正在实现“乡镇企业”的二度崛起,或者“新自下而上的城镇化”[11]。根据阿里研究院、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统计,淘宝村数量从2013年的20个增加到了2022年的7 780个,2022年淘宝镇数量也达到2 429个(11)资料来源:罗震东、左臣明《2022年“淘宝村”名单正式发布》(阿里研究院2022年10月31日发布)。。

首先,一批在区位上很难受到城市经济外溢作用的村、镇,通过平台连接,聚集了某类产品的生产,使得专业村镇再度大量出现。比如,河北青县马厂镇的化妆刷约占全国市场的50%,河北肃宁县(9个乡镇均为淘宝镇)的鱼竿约占全国市场的60%,山东曹县大集镇的戏服约占全国市场的70%,浙江诸暨市大唐街道的袜子约占全球市场的1/3,江苏灌云县东王集镇的情趣内衣约占全球市场的一半,山东曹县庄寨镇的棺木占据日本市场的九成以上。观察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兴起,在形态上大约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一是需求分散,在城市开实体店经销成本特别高的产品,比如山东曹县大集镇的戏服、博兴县湾头村的草柳编、顾家村的老粗布等。二是在大城市生产成本太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江苏睢宁县沙集镇的电脑桌、山东胶州市胶西街道的劳保手套、临朐县寺头镇的护栏等。三是具有某种地理标志或地方特色的资源性产品,比如湖北郧西下营村绿松石、新疆乌鲁木齐仓房沟村的黑蜂蜂蜜、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的淡水珍珠等。互联网作为平台,起到了关键的市场连接作用,使得乡镇企业再度兴起。那么,这些专业村镇能不能像改革开放后通过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小城镇那样,对经济地理重塑产生重要影响呢?以“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代表苏州和温州为例,当时温州的桥头镇被誉为“中国纽扣之都”,柳市镇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更不用说被誉为“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的龙港镇,已从第一座“农民城”发展成为首个“镇改市”的县级行政区域。这些率先工业化的专业镇,对温州城市化乃至甬台温沿海城市群的形成,起到了支撑作用;遍地开花的苏州乡镇企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使得苏州下属县市全部连年成为全国县级经济“十强县”,昆山更是稳居榜首多年,苏州因此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当然,那些已然工业化、城市化的地区,也通过“互联网+”,强化了产业基础。像浙江省的杭嘉湖(湖州除外)、甬台温、江苏省的苏州、广东省的穗禅莞等老牌经济强市的淘宝村数量,都位于全国20强之列(12)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2021年《淘宝村数量城市排行榜》和《2022年淘宝村名单》。。

其次,淘宝村、淘宝镇在空间上的聚集,在地理延长了大城市经济的扩散效应,推动那些非都市圈或城市群辐射范围的农村地区城市化。对淘宝村的研究表明,2015—2020年,淘宝村的扩散距离不断缩小,平均观测距离降至5公里以下,淘宝村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化在总体上呈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的特征,在区域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呈现出由村而镇而县而区域集聚的特征[12-13]。例如:山东曹县大集镇从2013年丁楼、张庄做影楼服饰成为第一批淘宝村开始,到2017年,实现了镇域内25个行政村的淘宝村全覆盖,大集镇以表演服饰为核心,带动了布匹、辅料、电脑绣花、印花、摄影、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同样,睢宁县、肃宁县分别从2007年沙集镇东风村的第一家简易家具网店和2012年西乾泊村的第一家鱼竿网店开始,到2020年实现了县域18个乡镇和9个乡镇淘宝镇全覆盖,形成了全国性的家具和渔具产业集群。2022年,浙江义乌市淘宝村数量达222个,覆盖全市村居的40.8%(13)资料来源:根据《2022年淘宝村名单》(阿里研究院2022年10月31日发布)和《2022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义乌市人民政府网2023年5月11日发布)提供的数据计算。,是全国县级最大的服装和小商品电商村集群;同样,山东曹县的演出服和木制品、永康市的健身器材和五金产品、睢宁县的简易家具、潮州市潮安区的日用品等,都形成了全国性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从淘宝村分布上看,淘宝村数量地市级排名全国第一、第二的山东菏泽和浙江金华,都不是所在省传统意义上的老牌经济强市,也都不在大济南、杭绍甬都市圈辐射范围内;江苏徐州和宿迁的淘宝村296个,占全省淘宝村数量的38%,数量上苏北超过苏南;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的淘宝村517个,占广东的35.27%,与珠三角地区的62.82%在广东省两翼齐飞(14)资料来源:根据《2022年淘宝村名单》(阿里研究院2022年10月31日发布)提供的数据计算。。如果把苏北的徐州和宿迁、鲁西南的菏泽按地理相邻原则归并,这个区域属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正成为苏鲁豫皖四省的新兴增长极。那么这个拥有1.2亿人口的全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多的跨省域地区,是不是像当年的长三角城市群一样值得期待呢?这是值得观察的。总之,传统意义上各省经济发达的高度城市化地区胶东、苏南、浙江沿海、珠三角正通过“互联网+”的扩散效应,向较不发达的鲁西南、苏北、浙江山区、潮汕拓展连片。当然,由于东部地区有全国92.8%的淘宝村、74.2%的淘宝镇(15)资料来源:罗震东、左臣明《2022年“淘宝村”名单正式发布》(阿里研究院2022年10月31日发布)。,这种扩散效应目前还主要体现在粤苏鲁浙四省的欠发达地区。电商平台的带动效应,还不能在经济体量上得到显示。但从以下三个方面看,电商对农村发展的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一是区域枢纽的形成。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快递业务量10强,金华(义乌)、揭阳、汕头分别列1、4、8位(16)资料来源:《2022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邮政局网站2023年5月26日发布)。,这表明电商产业集群对区域物流网络枢纽的形成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二是农民增收的带动。菏泽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17)资料来源:《菏泽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菏泽市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2月1日发布)。,这表明电商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明显的。三是扩大就业的潜能。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从业人员达2 000多万人[14],这表明电商对非农就业的形成和扩大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最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形成,加上产业的区域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某些转折性变化,即由跨省流动为主向省内流动为主转变。当然,也可以将电商产业集群的形成视为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格局重塑的一部分内容。回顾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农民工就地转移、跨省流动和省内流动分别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主要作用。从农民工监测调查等数据(1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看:到1997年,乡镇内转移还占53.2%,这一时期是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时期,“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是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形式;1998年是个转折点,乡镇内转移降到48.3%;到2010年,异地转移特别是跨省流动成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其间跨省流动始终占外出农民工的一半以上;从2011年起,省内转移取代跨省流动成为异地转移的主要形式,这一年省内流动从上年的49.7%上升到52.9%,到2022年,继续上升到58.9%。进一步地,从2012年起,乡镇内就地转移再次成为农民工增量的主要贡献者,从2012年增量贡献率的51.9%上升到2022年增量贡献率的94.2%,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例也由2012年的37.8%回升到2022年的41.9%;同时,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于2012年达到16 980万人的峰值后,开始波动式下降,至2022年下降到15 447万人,比例从占农民工总量的64.9%下降到52.4%;中部地区成为农民工输入地增量的主要贡献者,2022年增量贡献率为63.7%。农民工监测调查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提示了三点趋势性变化:第一,从区域上看,总量上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已经开始减少,增量上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贡献显著。第二,从总量上看,省内就近转移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第三,从增量上看,乡镇内就地转移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如果就近就地(省内流动+本地就业)转移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事实上,2022年,中部地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率68.7%,西部地区77.1%,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16.2和13.9个百分点),尤其乡镇内就地转移是农民工增量的主要来源,那么中西部乡镇工业化和乡村发展的产业空间,确实通过农民工的“脚”清晰地图示出来了。

三、服务外包:农村一产的发展机遇

困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问题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但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对“大国小农”国情的东亚国家并不现实。从经验上看,日本自1980年推出《农地利用增进法》以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来,户均经营耕地只从1980年的1.2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5.9公顷(19)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统计年鉴1980》和《日本统计年鉴2023》提供的数据计算。;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放开对农户经营规模限制以来,户均经营耕地只从1990年的1.2公顷增加到2022年的1.5公顷(20)资料来源:根据韩国统计厅(http://kostat.go.kr)历年农林渔业调查和农业面积调查提供的数据计算。;就算是在人地条件更为宽松和土地交易更加自由的西欧国家如法国,户均经营耕地也不过从1955年的15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65公顷(21)资料来源:根据刘长全《以农地经营权配置与保护为重点的农地制度改革——法国经验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11期第131-144页)、法国统计局《法国农业普查2020》数据表《2010—2020按经济规模和方向划分的农场数量、UAS、FTE和PBS(RA 2020-2010 Nombre d'exploitations, SAU, ETP, et PBS, par taille économique et par orientation)》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美国的178公顷(22)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数据库(https://data.ers.usda.gov/)城乡实况数据(State Fact Sheets)2017年的农业普查数据。、加拿大的328公顷(23)资料来源:加拿大农业部(https://agriculture.canada.ca/)2022年的农业概览(Overview of Canada's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sector)。无法相比。由此看来,即便理论上允许大幅度的土地转让,中国通过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与新大陆国家在农业竞争力上比肩,在现实中也是受限的。但是,如果不解决竞争力问题,粮食安全的国内自足程度即自给率下降,就会成为国家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农业政策的焦点难点[15]。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民的智慧继“大包干”后再次爆发。既然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不了规模问题,那么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实现现代化的出路在哪里?农民的实践表明,托管服务可能是又一重大创新。托管,可以是“保姆式”的全托管,就是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交给服务组织去做;也可以是“菜单式”的半托管,就是把生产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服务组织去做,最常见的是机械耕种收。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10年间提升15个百分点;19.34万个农机服务组织累计完成机耕、机播、机收、机电提灌、机械植保等5项作业面积达到4.75亿公顷次(24)资料来源:常钦、李晓晴《农机增动力 丰收添底气》(《人民日报》2022年9月2日第18版)。。采取何种形式的托管方式,由农户根据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等情况决定[9]3-4。其实,农民所谓的托管,与政策倡导的社会化服务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早在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之前提出了发展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社会化服务所谓“五统一”“六统一”“七统一”等几个统一服务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半托管向全托管转变的过程。出于学术考虑,我们借用管理学上的外包概念,把托管或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归纳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服务外包,半托管为环节服务外包,全托管为全程服务外包[9]4,[16]3-5。服务外包之所以从环节到全程服务外包逐步发展,是因为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进步并不同步。首先发展起来的是耕种收机械服务。从1991年起,一批农民根据区域间农作物成熟期差异,开始进行农机跨区作业;到2015年,第一代无人机产品发布,标志着植保机械化技术取得突破,植保服务得以推广;2016—2017年,烘干技术取得突破,烘干服务随之兴起。当最后一项技术突破完成后,从产前的种子和化肥购买服务,经产中的机械耕种灌防收服务,到产后的烘干、储运和销售服务,就能够完全被服务组织整合起来,使得全程服务外包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根据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6号),提出《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农办经〔2017〕19号),对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提出明确要求,农业生产托管统计也就此开始。从环节服务外包到全程服务外包,农业技术进步和经营方式创新是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

由于生产各环节技术进步不同步和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不同等原因,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才从环节服务过渡到全程服务。可知的最早全程服务外包出现于2008年,陕西长安近4 000农户把土地交公司托管(25)资料来源:李佑明《长安近四千农户把土地交公司托管》(《陕西日报》2008年10月23日第1版),这是作者已知的关于全托管的首篇报道。,此时距农村改革发轫已经30年。虽然全程服务外包起步较晚,但在经营规模和绩效上却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从经营规模上看,据统计,2017年,土地流转面积为3 413万公顷,土地托管面积为1 547万公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16.11公顷,通过土地托管实现规模经营的服务组织平均经营耕地面积约为68.15公顷(26)资料来源: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8年4月19日发布)提供的数据计算。。显然,土地托管在扩大经营规模上显然更具优势,平均经营规模几乎达到美国平均水平的40%。换言之,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诱导农户卷入分工,从而产生农业分工经济性,促使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8]144,并使农业经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服务规模经济”[17]。研究显示,从生产效果上看,农户采取全程服务外包,小麦每公顷节本增效5 340.75元,玉米每公顷节本增效5 832.6元(27)资料来源:韩俊《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 推进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农村工作通讯》2020年第21期第4-8页)报道的19个省份共875个托管案例的定量分析结果。;在东北,相比农户分散自种和土地流转,全程服务外包的玉米分别实现利润增加4 737元/公顷和3 487.5元/公顷,大豆分别实现利润增加3 810元/公顷和2 910元/公顷(28)资料来源:根据张瑞娟、宦梅丽《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成效及启示:来自黑龙江省兰西县的经验》(《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第5-17页)表1提供的数据计算。。如果是这样,那么和美国相比,玉米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将由约高40%转变为约低10%,通过全程服务外包来实现的服务规模经济的竞争力就显示出来了[16]5。

更加重要的是,服务外包有利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查表明,在流转土地中,55.2%用于粮食生产,其中公司转入土地只有15%用于粮食生产[18]。而在托管土地中,77.1%用于粮食生产,其中全托管99.1%用于粮食生产[9]9。部分原因在于,流转后经营权在转入方手中,土地租金现金化,转入方更倾向于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更有利于调(种植)结构;而外包经营权仍在转出方手中,农户基于家庭生活基本保障和劳动力配置以及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更成熟等原因,更倾向种粮食,从而更有利于保(粮食)供给。这样,推进外包从环节服务向全程服务过渡,就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政策含义。

四、政策含义

放在经济史背景下去看,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份额不断下降这一统计事实使得城乡同步发展面临诸多约束,但是,城乡经济的深入互动也意味着农业发展不再局限于提供农产品。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农业多功能性释放的市场条件趋于成熟,为农村产业发展赢得了机遇。从中国式现代化转型过程看,首先是收入提高导致人们对生态文化服务需求增长,可能在农村地区衍生出一个体量庞大的农文旅服务业,这个由农业衍生出来的三产增长速度将超过农业本身;其次是随信息化叠加到工业化,可能像当年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一样在农村地区形成新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个将为农村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增长释放更多潜力;最后是随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推进,服务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将实质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将为补齐“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农业现代化短板找到出路。因此,既要看到农业的弱质性,找准痛点进行反哺,也要看到农村的成长性,找准方向加以推进。

首先,推动平台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延伸。目前农村的电商经济平台,从供给角度看,主要的作用是农村工业品和农业土特产品的上行。在农业功能转变的条件下,还缺少类似携程那样的服务平台,把分散的农文旅供给像城市旅游那样整合起来。这一块涉及多方面的改革。一是平台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需要通过市场试错来完成。特别是商业模式,要通过市场机制找到企业和农户衔接的合适方式。二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资源变资本的活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多向农村地区倾斜。

其次,抓住信息化叠加的时间机遇窗口,推动城市经济外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传统三大城市群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而农业就业依然过剩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工业分散化布局较有可能在农村劳动力存量大、输出多的地县,通过像淘宝村、淘宝镇聚集那样的专业化(localization economy)推动传统农区像当年乡镇企业发展那样的新一轮就地就近城市化(urbanization economy)。从沙集到大集,其分别所在的睢宁县和曹县,“七普”和“六普”相比,常住人口都出现了回流和增加,分别增加4.9万人和1.9万人,这与10年间全国县域人口平均规模减少2.1万人的趋势相反,淘宝第一县义乌市的人口更是增加了62.5万人(29)资料来源: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提供的数据计算。。为此,应顺应“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转移空间分布特征,更加关注人口大县集中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变动趋势,在大城市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推动产业链前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口大县转移,扩大城市化对农区的外溢作用,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

最后,推进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由单项目标向复合目标转变,使农业政策更具兼容性。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政策多以单项目标为主,难免在不同问题对接上造成冲突,使得政策连续性常常不得不让位于问题迫切性,比如农业上保(粮食)产量和调(种植)结构的矛盾,部门间农业生产和生态环保的矛盾,政府增产目标和农户增收目标的矛盾等。因此,协调大食物安全观下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多维目标,要用国家调控和农户选择激励相容的政策工具,将加强耕地保护、扩大规模经营、保障谷物自给、促进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等目标一揽子整合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来。结合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做法和国际支持农业农村的通用手段,建议如下:一是实施区域发展计划,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其他农业功能区进行划分,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财政支持手段,在稳产量和调结构之间给出政策弹性。二是推动以粮食保护价为主要手段的收入支持政策向以种粮收入保险为主要手段的收入支持政策转变,这既是适应WTO《农业协定》的工具性调整,也是实现稳粮增收国家农业现代化首要目标的战略性改革。对粮食功能区种粮农户,将“黄箱”价格支持、种粮“四项补贴”等普惠性手段整合为政府种粮收入保险全补贴,稳定种粮农民收入。具体可以划定区域内3年或5年移动平均的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和产量为基准,当农户种粮收入低于3年或5年移动平均水平时,启动收入支持的补差机制,保障种粮农户收益。这样既可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也可以解决当前农业保险定灾定损难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参加政府全补贴收入保险计划的农民,需符合相关农业政策的配套要求,如同时参加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保护、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治理、长江经济带的土壤修复等,实现生产目标、环保目标和收入目标的统一。四是用足用好多种补贴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的支持,倒推其发展各种契约关系和服务平台,与种粮农户进行衔接,推动粮食生产服务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猜你喜欢

淘宝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淘宝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