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导向下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硕士培养为例

2023-12-28鹿钰锋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0期
关键词:全日制中学化学需求

曾 竟 鹿钰锋

(1.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乌鲁木齐 830000 2.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合肥 230000)

一、研究背景

为满足基础教育对高水平教师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2009年,国家开始招收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化学)是其专业方向之一,这意味着我国职前化学教师培养在源头上从本科层次上升为研究生层次,标志着我国化学教师培养事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在职教育硕士相比,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存在新的问题与挑战: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脱节、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脱节、教育实践低效等。目前,我国处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中学化学教学面临新课标的颁布、新高考的改革以及新教材的使用等一系列教育新变化。改革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对解决研究生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的问题,保证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满足变革变化需求,促使准教师充分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掌握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变化趋势,具备丰富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适应中学化学教育发展需要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在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生源复杂、招生方式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不均衡、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二、研究现状

对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我国的培养模式、培养现状、培养质量、导师队伍建设、教育课程设置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方面,徐丽分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主要涉及生源、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实践教学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姚如富等以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为例,研究了基于研教并重的学科教学硕士培养模式,强调教学与教研能力培养。丁旭光、朱琳聚焦化学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化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黄初升等分析了化学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毕业论文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为提高化学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供了很多有益途径和方法,但对招生方式思考较少,未从源头入手探讨如何提升化学教育硕士生源质量,缺少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察。为此笔者以区内化学教育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探索研究如何深化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模式等,增强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解决化学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化学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从而培养一批教学教研能力满足变革变化需求,能充分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掌握化学教学变化趋势,具备丰富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的中学化学教研人才。

三、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改革教育硕士招生制度,采取多元招生模式

针对目前生源复杂、招生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采取多元招生模式,以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源质量。首先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探索推荐免试、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招生模式,改变重成绩轻能力的招生现状,抓牢优质生源。从专业学位的独特性出发,面向具有良好教师素养的应届师范生开设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宣传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模式,提前锁定优质生源。其次要调整化学教育硕士统一招生考试面试环节的成绩比重,增加学生综合能力表现分值。一方面,要求符合面试资格的考生提供能证明自己综合能力的材料,比如个人简历、在校学习表现、工作经历、各项参赛奖项、科研成果、职业规划等,充分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对考生综合能力进行初步评判。另一方面,在面试过程中优化面试内容,重点对基础教育相关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查,凸显面试的灵活性,最终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招生面试选拔标准。

(二)强化专业“职业化”特征,突出课程实践性

重视课程结构,灵活设置课程体系。一是强化化学学科专业课程的“职业化”特征,构建以中学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能力技能训练、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中学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全面体会一节好课的生成过程,并梳理这些环节会出现的问题,自主开展化学教学研究。二是增加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开设新高考化学指导、化学竞赛、中学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学科前沿、化学史与化学方法、化学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研究、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专题研究等化学学科专业方面课程,同时开设论文撰写指导、就业指导、新教师职前培训、班主任技能训练等具有较强目的性、针对性的课程,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变革需求。三是针对化学教育热点问题展开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深度学习理论、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SOLO分类理论等与教育热点相关的讲座、论坛或课程。四是在已有的实践课程基础上,对标岗位需求,增设校内教学实践课程,要求化学教育硕士作为实验指导助理,依托本科生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教材,通过实验准备、实验课程讲解与指导、实验报告批阅等过程,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学化学实验具体内容,培养他们组织、准备、指导实验课教学实践工作的能力,提升研究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化学教育硕士的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及教育实习一体化实践类课程建设。

(三)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针对传统“漫灌式”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一是采用课堂参与、案例教学、小组研讨、课例分析、仿真学校、角色扮演等“研讨+诊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吸纳基础理论知识过程中,培养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获取、转化及生成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教育教学经验等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指导、同伴互助分析、解决问题,并付出行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开发化学教育硕士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构建包括“化学课程资源”“中学化学公开课”“优秀化学教学设计”“学习研讨”等在内的线上优质学习资源库。

(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充实师资力量

目前全日制教育硕士指导本质上是一对一的师徒规训,且大部分导师均为学术性导师兼任,虽有指导的热情和学术指导能力,但缺乏基础教育经验和实践技能,导致学生的视野和实践规训能力受到限制。首先,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应以全新的视角进行谋划与设计,设置科学的导师遴选标准,分别从区内外知名中学、教研所等单位广泛遴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教研员作为实践导师,优化导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其次,定期组织校内导师参加中学化学教学学术会议、国家级培训、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学习,把握学科教育前沿,进而提高导师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并定期要求校内导师深入中学化学教育一线调研、座谈、走访或顶岗锻炼等,提升校内理论导师的中学化学教学实践能力。最终建成校内“理论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形成“一生多师”分工合作的指导机制。

(五)加强教育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一是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选择区内外优质中学并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学、研、用”一体化实习平台,加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实现化学教育硕士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塑造,同时服务地方需求、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创新院校协同育人新途径。

二是打破现有分散教育实习和自主教育实习实践模式,开展集中分组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前完成实践学校和实践导师分配,召开教育实习动员会,并提出实习实践要求,规定实习实践内容,具体包括化学学科教学实践(听课、备课、授课、评课、观摩研讨、作业批改、阅卷等)、班主任工作实践(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等)和调研报告及学位论文资料收集等。在实践过程中狠抓落实,要求学生在统一印制的实习实践手册中详尽记录实践内容,并每月收集学生实习实践过程材料,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组织实习中期和实习总结汇报。同时,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下构建“实践+反思”式的实践体系,在具体实践环节中,促进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合作沟通,形成真实任务和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标准制定、教学知识支架构建、实践导师指导、小组模拟训练、自主反思提升的“六位一体”能力培养实训体系。

三是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体系,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以赛促能”。一方面积极宣传,学位点细心筹划,要求化学教育硕士作为参赛主体积极参与院赛、校赛、区赛、国赛等不同级别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参赛类型主要包括学科内微课大赛、教学技能大赛、说课比赛、课件设计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在反复磨课和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参与比赛的热情,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化学化工学院同时具备数量充足的师范类化学本科生的优势,提倡化学教育硕士作为本科生学科竞赛陪练员,协助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带领本科生反复备课、磨课、寻找比赛素材,在陪练过程中促使教育硕士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更好地解决作为竞赛陪练员遇到的问题,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实现自身理论教学的积极反馈,从而变革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培养科研素养,提升教研能力

一是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听取线上及线下学术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热点和动态,领会专家的观点和思想,学习专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要求学生定期撰写听取学术报告的感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维。二是在研究生入学后定期开展学术沙龙,通过学术研讨交流学术思想,学习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在学术沙龙上邀请专业导师指导点评,指出学生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三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辨质疑,帮助学生将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理念、新手段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深度研究验证,最终生成研究论文。四是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指导下开展教育研究,凝练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针对研究内容进行国内外文献调研并进行实践调查、数据处理等相关研究工作,形成学位论文。

四、总结

实践证明,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模式更具灵活性,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有利于选拔适合从事教育的专业人才。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中,课程体系具有职业化特征,课程内容更加适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实践形式更加丰富,更加注重化学教育硕士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使得我院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中学化学需求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