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将芜胡不归?
——现代戏《归去来》创作谈
2023-12-28火艳芳
■火艳芳
创作《归去来》,是因为我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又读了很多年书。我也去过很多地方的农村,现在的农村都通上了电,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到处都在搞小城镇建设,许多村庄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楼房。原有的水塘不见了,小河里的水都是浑浊的。听老人们说,小时候最好玩的地方是水塘,塘的四周长着密密匝匝的芦苇,孩子们将芦苇的叶子采下来做成大大小小的芦哨,吹着玩;芦苇丛里有水鸟做的窝,可以去掏鸟蛋;热天干活时,汗出多了就到水塘或小河里去洗把澡,上来后再接着干。可现在呢?农村的青年人都进城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和孩子。不可否认的是,农民的生活和收入确实比过去要好。可是环境的污染、水质的变坏等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的农村戏不少,写脱贫致富的居多,我想写一部与众不同的农村戏,可一时又不知从何下笔。有一天,我读书时偶然读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突然觉得灵光一闪:这几句诗不正是我想要写的那部农村戏的主题吗!写戏即写人,如果把以上这几句诗的含义化到人物性格和故事中去,这部戏肯定有其独特的意义及其价值。在该剧本的构思上我颇费了一些心思,剧本创作和其他文学创作一样,首先要有生活。这部戏的生活来自大纵湖和九龙口的采风以及一次平常的同学聚会。
大纵湖和九龙口分属两个县区。这两个镇都有工业生产,也都有农业特色基地。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弯曲清澈的河水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当下发展生产是第一位的,不发展就没有收入,就难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儿没有山,只有水。水是地球的生命,也是人类的生命。我第一次有了写水的感觉和冲动。可仅有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仍然不够,还得有人才行。
我几年前参加过一次同学会,有个同学开办了一家工厂,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家;有个同学在一个县的政府工作,据说手中的权力还不小;还有个同学到国外去混了一圈又回来了,而我竟然成了个不出名的剧作家。想起当年在大学校园里一块儿读书、一块儿喝咖啡、一块儿谈理想和抱负……我突然一激灵,有了!就以四个同学的今昔变化以及人生道路上的差异来结构这个戏。
女主角冯瑗瑗,海城滨县团湖人,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原是海城京剧团当家花旦。20世纪90年代初期,瑗瑗考入海城学院,后因母亲病故辍学。打过工,后去香港帮姑母管理产业。姑母去世后,得以继承遗产。得知丈夫是为了谋夺财产才与自己结的婚,毅然与其分手,只身一人回家乡投资。她一生不过是想寻找一份纯真的爱情,过平平淡淡的日子。然而,母亲去世,半路辍学,爱情背叛,只得与婶娘相依为命。初恋男友高超,冯瑗瑗当年的海城学院中文系同学。为了毕业后的工作分配另攀高枝,抛弃了初恋女友,并在岳父的帮助下从政,成为滨县分管城乡建设的副县长。得知她要回乡投资产业,为了再添政绩从而高升,厚颜无耻地又去找冯瑗瑗,妄图重续前缘。钱贵,海城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与冯瑗瑗同届不同系的校友。毕业后自主创业,冯瑗瑗辍学后曾在其小厂打工。他追求过冯,后为了厂子设备更新融资,竟劝说冯为其去舍身攻关,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李原,自由职业者,作家。性格上不羁狂放。他是冯在海城学院中文系的同学,也是其暗恋者,二十多年来,一直独身未娶,得知冯身患绝症,其心始终不渝。
戏剧要有矛盾冲突,该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四个同学在为家乡团湖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的重大分歧。这也是剧本的主线。冯媛媛从香港回到家乡团湖,准备投资家乡的建设,谁知家乡近几年间由于大搞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质污染,水鸟难见踪迹。她恨高超、钱贵二人见利忘义、沆瀣一气、权钱勾结,妄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达到个人升官、发财的目的。她与恣肆、妄为的开发商进行坚决的斗争,最终不仅挫败了高超和钱贵的阴谋,并巧妙地以景喻义,呼吁保护生态环境,还家乡树绿水清的秀美景色。剧本还安排了一条情感的副线。剧中的四个人都卷入情感的旋涡中。高超和冯瑗瑗原是初恋情人,高超为了个人前途抛弃了冯瑗瑗。可当冯瑗瑗携资回家乡投资时,高超为了个人的升迁,不惜借助旧情以达目的;钱贵和李原都是冯瑗瑗大学时的暗恋者。钱贵虽然在冯瑗瑗失恋无助后伸出援助之手,但为了融资竟然要其献身攻关,将情感当成了个人发家的筹码,卑鄙至极;只有作家李原,始终对心爱之人不失初衷,最终得到了冯瑗瑗的真爱,两人在团湖岸边甜蜜地度过余生。
在主题的挖掘上,我想从人的回归、心的形役、来者可追上来展开。其一,人的回归。该剧名为《归去来》,目的是想依托冯媛媛的还乡,表现人性的凸显和回归;冯媛媛、李原二人的真挚感情的回归;冯媛媛捐出所有资产,回归平静生活的本原。人物主角取名时,用了“媛”“原”两个同音不同字,重点想突出“原”,即人性“真善美”的本来面目。其二,心的形役。高超本来是个有抱负的好青年、好学生,可他为谋求一个好的工作,为了能升官,毅然背叛爱情,完全不顾团湖人民的真正生活需求,最终成了权的形役;钱贵在大学时也是个有抱负之人,可他信奉钱是万能的宗旨,为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一切,最终成了钱的形役。他和高超的下场告诉观众:人,只有超脱了名利,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首位,这个人才能不被世俗庸见形役,心灵上才能自由,才能真正地超脱。其三,来者可追。人非圣贤,岂能无错乎?犯了错不怕,关键是要改。我们党的政策一贯是“以往不咎”。但如果你“来者不可追”,这“以往”就得咎。如高超,在大学时因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竟然抛弃女友,这本身就是错了。如他知错即改,还不失为一个好干部。可他为了升官竟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政绩,这就不可饶恕了。再比如冯瑗瑗,她大学失恋,对生活产生厌倦的心理,到香港继承遗产后回家乡投资,经过母亲病逝、丈夫背叛等一系列的生活变故,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最终为家乡的建设捐出全部财产,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这就是个可追的来者。
当然了,一部好的作品必须有艺术上的追求。首先要写好核心戏。剧本的故事容易编,但极为不易的是要编出戏来。一部戏不管几场,如果没有一两场的好戏,这部戏就不能说是成功。这一两场的好戏,也是发挥戏曲本体功能的核心戏。在这部戏中,我安排了两场核心好戏。一场是冯瑗瑗有意组织的四个同学在海城听泉阁的聚会。因为当年在校读书时曾在此聚过一次。有道是“景色依旧人已变,再次聚首感慨多”。事隔多年后的重新聚会必然涉及前一次聚会时的情感和多年来的人生变化。以现在引出过去,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前后聚会的情景在脑海里跳进跳出,各人的思想历程和感悟也在对唱、旁唱、伴唱中逐步展示、逐渐清晰。另一场是重温芦苇荡里的童心游戏。冯瑗瑗故意把四个同学约到当年自己曾玩耍过的芦苇荡里,搞了一场叠、吹芦哨和捡鸟蛋的比赛。以高、钱二位同学已经失去童真、众人再也难以捡到像当年那么多的鸟蛋为由,启发和规劝大家发展不能忘记了环境保护。以景喻情、以行示警,将民俗和童真游戏贯串其中,用划船和趟水的程式载歌载舞,不仅让观众有戏可看,也避免了单调的说教。其次,要以戏喻人、以戏串戏。冯瑗瑗的母亲是海城京剧团的主演花旦,当年有“活西施”之称。我让冯瑗瑗小时候受母亲的熏陶,也能演唱京剧《吴越春秋》中的片段。让她在毕业典礼上表演《迎施》的这一折子,引发几位同学对范蠡应不应该送恋人西施去吴的争议,以此暗示这几个同学的后来人生;把《泛湖》嵌入尾声中,以此映照冯瑗瑗和李原二人回归团湖后的自由生活,并让冯瑗瑗每次出场时都哼上几句西施的戏词,以戏串戏,也象征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常识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