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习作新理念:构建“读—写—改—评/用”一体化的教学生态

2023-12-28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一体整本书媒介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国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和梳理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整合,并贯串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如将习作主要目标置于“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领域中描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领域中都有“习作”的影子。如此规划,确立阅读与表达/交流互动一体的习作新理念,理解与践行新理念,必须构建“读—写—改—评/用”互动一体的习作教学生态。

一、新课标关于习作的“一体化”

新课标在核心素养的统领下,整体规划语文实践活动、结构化设计语文课程内容,确保“教—学—评”一体化。就习作而言,构建了习作功能、路径、媒介三个“一体”,即习作功能“表达与交流”一体、习作路径“阅读与表达”一体、习作媒介“多种媒介”一体。

(一)习作功能:表达与交流一体

习作是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其内核是“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是融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

就“学段要求”看,新课标将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概括为四大类型,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显然强调习作的“表达与交流”功能,突出表达与交流的内在关联性,即将以往的“口语交际”与“写话/习作”整合,使之成为有机整体。

(二)习作路径:阅读与表达一体

习作是怎样“作”出来的?是从阅读转化而来的。新课标倡导“读”以致用,读写互动,读写贯穿各学习任务群,实现阅读与表达一体化。

1.倡导“读”以致用,积极向阅读借鉴并即时外化为表达

新课标在“学段要求”描述中,建立起阅读与表达的“联动”机制,强调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有所得就表达出来。如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第二学段,“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第三学段,“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等。

2.强化阅读与表达互动一体,同频共振

在课程内容中,通过结构化的学习任务群——发展型3个任务群,将阅读与表达整合,突出阅读与表达互动一体的实践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读写互动一体的意识、加强读写结合实践,在阅读中学习交流(表达)、在交流(表达)中运用阅读,锚定“语言运用”而自然聚合“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亦即温儒敏教授所谓的“以一带三”,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3.将阅读与表达(交流)贯穿其他3个学习任务群,彰显语文课程本质属性

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在“整本书阅读”中明确“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在“跨学科学习”中明确要求“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等等。

(三)习作媒介:多种媒介一体

学会运用多种媒介习作,是“数智时代”习作的内在要求,也是达成新课标总目标之“学会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

新课标在“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中,将“多种媒介”具体化、操作化。如第一学段提出“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提出“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第三学段提出“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等等。

二、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编排的“一体化”

虽然现行“统编统审统用”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在原人教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的,但是其“与2022年版的课程方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目标要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在一些概念的提法上有所区别”。据笔者细读教材以及实施教材的经历来看,确实如此。从习作编排来看,其与新课标精神理念基本匹配,表现为习作亦即表达与交流,贯穿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习作实践融读、写、改、评、用于一体,使之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阅读教学内生习作训练

正如说话(口头语)要向说话者学习且在说话实践(口语交际)中熟练一样,习作(书面语)必须向作文者学习且在作文实践(书面语交际)中熟练,别无二法。换言之,阅读与习作是一个整体,阅读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敏锐的语感,还要让学生积累缜密的思维——揣摩作者遣词造句、构段成篇的思路、用意和技巧,并不断地模仿演习、迁移运用,直至“脱胎换骨”。

在向作者学习表达方面,教材编者做了精心设计,即阅读内含习作。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内生习作训练。纵观教材编排,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意识地积累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从三年级开始,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出现)等;二是揣摩作者的构思、用意和技巧等,如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与结尾,琢磨人物言行举止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的用意,探讨遣词造句(语言艺术、风格)的精妙以及表达方式(说明方法)的作用等;三是在“阅读链接”中编排对比阅读,探究同一题材或内容,不同作者的文章的同与异,开阔学生的视野;四是直接编排“小练笔”,模仿练习,读写结合,等等。总之,学生习作绝不只是“习作课”的事,教师必须树立且让学生树立语文生活时时习作、处处习作的理念,并化为实际行动。

(二)“口语交际”“植入”习作训练

口语交际是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倾听、表达与应对的实践活动,是灵活的“口头习作”,是习作的“源头活水”,也是习作的“粗坯原料”。

而教材不止于此,还在“口语交际”中“植入”书面表达——习作,使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得益彰。例如,“我们与环境”要求“讨论后,可以选出十项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讲历史人物故事”提示“可以把重要信息写在小卡片上,帮助记忆”;“朋友相处的秘诀”要求“记录重要信息”;“制定班级公约”要求“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并张贴在教室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提示“交流之前,搜集并整理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照样子填写在表格里”;“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不仅要求“列出问题清单”,还要求“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怎么表演课本剧”要求“课后,……再在班上表演”(一定涉及“课本剧”剧本写作);等等。

这些“习作”,几乎涵盖了学生习作的全部类型,包括应用文(“实用表达”),如建议书、班级公约等;个性化习作(包括“创意表达”和“思辨表达”),如课本剧剧本、演讲稿等。再者,每一堂口语交际课,都是一次习作的绝好材料,助力解决习作“无米之炊”的难题。

(三)“语文园地”自带习作训练

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既是一个单元结束的标志,也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所训练能力的梳理、巩固与拓展,是语文综合练习。编者当然不会忽略习作这出“重头戏”,而且整体规划、自成体系。

“语文园地”自带的习作训练,主要在“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栏目中。“交流平台”主要是关于“怎样读/写”的程序性知识;“词句段运用”主要是“说/写”(包括扩词、造句、写一段话等)的练习。

1.“交流平台”

关于“怎样读/写”的程序性知识,关键在“用”。学生在“用”的过程中,能提高“用”的效率(更会读、更会写),增强“用”的信心,还可能“创造”知识——属于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等。

在“交流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先了解这些知识,然后在阅读或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也可以先阅读或习作,再了解这些知识并运用;还可以了解知识与实践运用交互进行,最后反思学习过程。以“怎样写”为例,主要有四类:一是关于语句的,如怎样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怎样反用贬义词来表达情感等;二是关于段落的,如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可以先用一句话概括,放在开头、中间或结尾)写一段话;三是关于篇章的,如怎样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明白”、怎样通过场景或细节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怎样运用基本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怎样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呈现景物的独特魅力、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怎样做到详略得当等;四是关于“动笔墨”的,如怎样做批注、怎样做课堂笔记等。

以上关于“怎样写”的知识,都融于“怎样读”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或理解“这样写的好处”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向作者学习写“试着这样写”——以提高表达的效果,实现读写互动共赢。这也是新课标将阅读与交流(表达)整合成“群”的旨在。

2.“词句段运用”

这是专门训练表达能力的栏目,涉及遣词造句、写段落、写应用文、创作短诗等各种表达项目。以书面表达为例:遣词造句,丰富多样。包括:(1)照样子写句子。如训练“引号的用法”,训练“……得……”,训练运用拟声词,训练转述,选择词语写句子,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仿照着将句子写具体,等等。(2)说明。如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事物”,照样子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分点写理由,在习作中引用名人名言,等等。(3)描写。如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照样子写一写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用给定的词语“描绘”一个事物,“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表现它”“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等等。(4)修改润色。如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等等。(5)学习修辞。如改写句子(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仿写句子(学习夸张修辞手法),等等。

写段落,练习各种构段式。包括:“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如“总述句+有的……有的……”“总述句+具体描写”);选择一个词语(带有褒义或贬义的成语)写一段话;写一段话表现成长中的“第一次”经历;给一段话排序然后抄写;把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等等。

写应用文。如帮妈妈“整理一份购物清单”;写通知;写寻物启事;设计元旦联欢会的海报;等等。

创作短诗。如仿照着写一写(短诗)等。

从上述举例可知,“词句段运用”是专项表达技能训练,是单元习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描写”等训练,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提出的“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要求一致。

教学时,要从朗读、理解(包括必要的分析、讲解)示例出发,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仿照”着写、“尝试”着写、大胆地写。待学生写出来后,教师多加鼓励,同时帮助修改润色,最后反复朗读品味(与示例对比着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四)习作编排“实践/查阅/读—写—改—评/用”一体

教材各单元习作编排(三年级及以上)与本单元阅读要素若即若离,但不管是“即”还是“离”,都完整体现习作全过程且自成体系。即教材的习作内容既提醒“写什么”“怎么写”,又明确“写到什么程度”,还提出“怎么改”“怎么用”,使教材“便教利学”“管用、好用”。

1.教学生“怎么写”

如“多彩的活动”明确“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缩写故事”明确“缩写的步骤:摘录、删减→概括、改写”,并提供范例;等等。这些提示,可以“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体现小学生习作“练习”性质。

2.教学生“怎么改”

“怎么改”包括修改、读给同学或所写对象听(朗读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修改方法,但常常被忽略)等。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了学习3种“修改符号”,并提出“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要求,紧接着第四单元“续写故事”首次提出“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的要求。之后每次习作基本沿用这种要求。

3.教学生“怎么用”

如“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展示大家的习作”;等等。不仅如此,不少习作还要学生先参加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再查阅相关资料或访问长辈等深入了解所写内容,再动笔写,写后与同学分享,使得习作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如记一次游戏、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家乡的风俗等。

三、习作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教材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法定的、直接的、主要的凭借,是对教学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透彻理解教材后,组织、指导学生凭借教材学会学习、凭借教材得以全面发展。

凭借教材进行习作教学,就要透彻理解教材编者意图,将编者意图转化为可达成的教学目标、可实施的教学活动、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和可测量的教学结果等,即形成习作过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生态。具体言之,习作教学要指导学生向作者学习表达,在修改和交流中提升表达,尝试运用多种媒介表达,以“阅读日记”贯通整本书阅读与表达,等等,多管齐下、立体交互地促进表达素养的进阶提升,从而汇聚成核心素养。

(一)向作者学习表达

毫无疑问,学生必须向作者学习习作。习作不好主要是因为阅读且在阅读中学习表达的功夫不够或缺失。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必须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习表达的技巧——从积累语言材料到遣词造句,再到结构成段成篇,最后到突出中心意思。并且,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完成,而不是在习作指导课上“临时抱佛脚”。教学和写作经验都告诉我们,学生在下笔之前,“框框”越多,“束缚”就越多,就越不敢下笔。“不敢”写,还“能”写吗?即便教材明确“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可以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等,也应待学生写出来之后,在修改的过程中慢慢琢磨、慢慢修补,逐步“润色”。如回忆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学到了哪些“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这篇习作是否围绕“这儿真美”这个意思来写——如果没有就得改一改或添一添(如每段话围绕一个“关键句”来写,这些“关键句”都能表现“这儿真美”这“一个意思”等);如果有就尽快誊清、提交,完成这次习作练习。

(二)在修改和交流中提升表达

学生习作从来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在“快写慢改”中出来的。所谓“快写”,就是在明白习作要“写什么”之后(当然,如果教材编者还提示了“怎么写”,也应该“兼顾”),立即“调派”已有资源,立即动笔写出来。写出来了,再慢慢“打磨”。这就是“慢改”。

如上文所述,写出来之后“怎么改”,教材编者做了非常详细、极具操作性的编排。从改的内容看,包括错字、别字,不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是否分段叙述,是否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是否按顺序写,是否用上写人的方法突出人物特点,是否写具体,是否表达真情实感,说明文是否用上说明方法“说明白”,应用文的格式是否规范,等等。总之,要把习作改得“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从改的方法看,包括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学听、读给所写对象听,征求同学或所写对象的意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等等。改好了就誊清,誊清了就交给教师“批阅”——教师可能还会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且要学生“亲自改”。当然,如果“老师给我们当面批改,边改边说,得益很大”。

(三)尝试多种媒介表达

习作是有“用”的,习作是要“用”的。教材强化了“用中写”“写后用”和“写—用”一体的意识,遵循了“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变革育人方式的基本原则。

基于“用”的习作必然是“多种媒介”参与的,如“可以参考下面图表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再查找资料,补充内容”“如果能附上图画或照片就更好了”“拍摄一些游戏时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游戏”“可以通过邮局寄给对方,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把你想发明的东西画出来,帮助自己描述”“可以配上插图,还可以用书法形式展示喜欢的诗”“可以先画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编完后,可以配上插图,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墙报上,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故事”“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分享”等。

教学时,教师要落实编者意图,积极调派各种媒介参与习作的全过程,增强习作的表达效果,提高习作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多种媒介“写”成的习作的“与众不同”和“用”习作的“别样精彩”。

(四)以“阅读日记”贯通整本书阅读与表达

教材从一年级开始编排“快乐读书吧”栏目,系统安排整本书阅读,努力使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但是,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和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未能“物化”是主要原因。同时,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记日记”,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坚持下来。

将整本书阅读与日记“联姻”——阅读日记——为阅读思考存证、为精神成长留痕,几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阅读日记,一方面,将整本书阅读(但不限于)的种类、数量等信息记录了下来;另一方面,将阅读时的思考、问题(包括种种摘抄)等思维记录了下来,如实反映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不管是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还是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阅读日记拿出来就可以用,且“管用、好用”。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要落实新课标精神,透彻理解教材意图,并用足、用好教材,构建“读—写—改—评/用”互动一体的习作生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一体整本书媒介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书,最优雅的媒介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