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

2023-12-28范运萍时凯旋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2期
关键词:中国女足女足后备

范运萍 时凯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 北京 100083)

中国女足被誉为“铿锵玫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女足精神是中华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不断累积的精神财富[1],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同时也为中国三大球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振兴中国足球”的时代感召下,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群众,无不对足球充满期盼与希望[2]。基于此,国家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政策,着力推动足球改革,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下,女子足球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女足后备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体系不健全、财政收支不平衡[3]、后备人才缺乏、教练员水平低下、待遇不高[4]、青训体系目标与规划不够明确,组织机构健全性不足,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不够精确等[5]。鉴于此,该文深入分析了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据此探究突破路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各省市女足青年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8支培养中国女足后备人才的青年队和足球学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6份,其中运动员425份(青年队308份,足球学校117份),教练员41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强经费投入,强化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公益性

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中国女足的发展。接受调查的球员中,公费球员共有37 人,占总样本数量的8.71%;自费球员共有356 人,占总样本数量的83.76%;其他付费方式球员共有32 人,占总样本数量的7.53%。由此可见,中国女子足球后备力量培养方式更多是依靠家庭,而家庭的投入不确定、不明朗,球员保障机制缺位,致使部分家庭望而却步。此外,中国女足后备力量培养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调查显示,有39.76%的球员因为刻苦训练而获得奖励,有28.24%的队员因为专项测试优秀而获得奖励,有71.89%的球员因比赛成绩优秀而获得奖励,但奖励力度难以激发内生动力,差异性、不充分的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球员积极进取的斗志,容易造成队员的怠慢、抵触等情绪。

大型比赛是历练女足后备人才的重要手段,经费不足限制了女足后备人才以赛代练培养模式的开展,我国女足等级制联赛机制尚不健全,女足青年队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较少,接受调查的球员中,仅仅有7.52%的球员参加过国际比赛。

英格兰足球总会根据顶层设计制订了一系列具体配套的办法和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政府、学校、教练员、青少年、社会力量、职业俱乐部和家长等青少年足球竞赛参与者详实周密的行动指南,构建了校园杯、精英杯、校园预备队杯和小型学校杯等4 大传统赛事[6];法国合理运用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细化战略目标,加强女足人才培养密度和精确性,使法国女足完成了复兴,这是社会力量为法国女足的崛起提供的基石[7];日韩两国完善的校园足球体系和丰富的海外培养项目提供了稳定的人才储备[8]。

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提供经费支持,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国家)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国际赛事交流,强化国家财政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保障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经费,降低球员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扭转女足“没前途”“不适合”“怕受伤”等传统家庭培养观念。中国女足的发展必须转变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足球改革发展财政投入机制的意见》要求,逐步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在保障女足基本运营经费的基础上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社会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女足品牌,强化推广宣传,实现女足发展与企业投入双赢模式。同时,根据行业特点,重点加强后备人才意外伤害保险,实行国家、培养部门和个人共担的机制,激励广大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的积极性,降低家庭的后顾之忧。

2.2 优化培养模式,激发女足后备人才参与的积极性

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的长期培养计划,长期培养计划不仅可以让培养工作有条不紊,还有助于融合各方组织共同为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贡献力量[9]。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体教分离现象严重,体育与教育严重割裂,导致后备人才培养存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问题。调查显示,青年队中每天参加文化课学习不足4 h 的球员占47.08%,足球学校每天参加文化课学习不足4 h的球员占54.70%。

总体而言,中国女足后备人才文化程度较低,重体轻育的传统理念依然广泛存在,文化学习不足限制了球员的认知能力,影响球员的进一步成长。鉴于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0 年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日本校园足球采用“走训制”,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管理体制科学高效,教育为先,体育为后,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校园足球与校外足球有效衔接[10]。

通过学训结合培养了大批足球后备人才,将足球运动与电视媒体融合,传播足球文化[11],在提高球员认知水平的同时,提高大众对于足球运动的认可度,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摒弃急功近利的弊病,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女足后备人才的综合素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体育为载体实现五育并举,为球员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女足后备人才参与的广泛性

女足后备人才高质量就业一直以来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职业规划能力的欠缺是重要影响因素。调查显示,仅有9.17%的球员规划了未来工作,有24.70%的球员计划成为职业球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部分队员未将就业列入个人职业规划,不明朗的就业形势影响了女子足球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人口众多的中国,女子足球球员所占比例极少,目前我国超过12岁的注册女足球员数量不足1万人,与美国1 700多万的女子足球球员数量相差甚远[12]。没有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难以支撑竞技运动的长久发展,因此,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至关重要[13]。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发挥退役运动员在体育专项技能上的比较优势,引导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服务业,使其顺利转换到健身指导、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质监测、运动防护等就业岗位。

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指出,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是对学校体育工作力量的有力加强,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指出,各地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校教练员岗位,面向取得一级及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只有不断创造明朗的就业出口,才能持续扩大选拔入口,让更多有天赋、有能力、有兴趣的青少年加入到女子足球运动中,夯实群众基础,为中国女足储备更多、更高质量的后备人才。

2.4 提升教练素养,推动女足后备人才发展的持久性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女足后备人才对于教练员专业水平的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仅有2.82%的队员表达了不满意,有95.12%的教练员都经历过专业足球训练,有95.12%的教练员参加过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培训,但专业技能不能等同于执教水平,还应强化基于专业技能的执教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期地轮训,选派优秀教练员出国学习,聘请优秀的国外教练员来华讲学,通过定期培训,将教练员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

美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训体系强调标准化的培训认证、确立具体化的培训目标、设计专业化的培训内容、创新模块化的培训实施、构建多元化的培训评价[14];德国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练员培养制度,教练员培训目标、课程内容和认证制度的设置方面,建立了科学的足球教练员分级培养制度,提升足球教练员知识结构[15]。我国教育部持续开展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国家级专项培训》,为提升青少年足球教练水平搭建了平台,也表明了发展中国足球、储备足球人才的国家意志。

教练学历水平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8.53%,高级教练仅占7.32%,学历是教练员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教练员不仅仅要掌握足球技术和战术训练能力,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综合素养,在培养球员技战术能力的同时,提高球员综合能力,也只有综合素养高的球员才能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教练员队伍的思想教育是重中之重,教练员的言行举止对于球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一部分教练员存在投机心理,不顾球员发展,唯利是图,通过梯队建设谋取个人利益,扰乱了管理秩序,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教练员思政教育,完善机制,做好监督,防微杜渐,同时强化教练员资格、教练员晋升、教练员待遇等保障机制,培养一批思想好、素质高、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教练员骨干队伍,引领、带动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中国女足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尚不完善,较少的群众基础与优秀的运动成绩不相称,在大力发展中国足球的背景下,将更多的关注投给中国女足,通过加强经费投入,优化培养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教练素养,构建政府主导、青年队和学校主体、社会力量和家庭协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式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中国女足持续性和持久性发展,让“女足精神”更加广泛地传播,让“铿锵玫瑰”更加绚烂地绽放。

猜你喜欢

中国女足女足后备
2022全国女足锦标赛排位赛:海南女足力克陕西长安竞技
在被冷落中“拼命”的中国女足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冠军游行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中国女足:重返奥运会舞台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