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在实战中的探究
2023-12-28符策远
符策远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在当前的执法格局中,警务人员不仅面对着多样化的犯罪活动,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鉴于此,体能训练不仅仅是警务教育中的一项基础课程,更是警察在复杂情境中成功施展多种警务技术和策略的核心要素。事实上,这一点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其中指出,警务实战技能与体能训练至少应占据整体训练课程的30%。这一规定明确地反映了国家对警务队伍体能状况的高度关注与期待,突显了体能训练在公安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性。
1 警察院校体能训练的关键价值
在当前信息化和警务实战化的融合趋势中,公安警务的技能培训必须密切关注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潜在对象能力的变化,传统的基础体能训练也需向战斗体能训练进行演进。作为公安教育的核心环节,警察体能训练课程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公安院校不仅是警察队伍的重要培训基地,而且肩负着对广大人民警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任[1]。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模式仍然沿用几十年前部队体能训练的传统方法,这与现代警务的实际需求和战术运动的规律存在显著的偏差。因此,迫切需要对警察体能训练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公安教育的挑战和要求。
在警务技能培训中,体能、技能和战术三者互为支撑,相辅相成。训练理念始终认为体能是警务实战的基石,技能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战术则是有效应对复杂情境的策略[2]。对警察来说,卓越的体能不仅是成功应对危机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关键要素,更是确保其他技能和战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2 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是由定量的增长逐步转变为定性的提高的过程,有效地提升体能成绩的关键在于采取系统化、持续化和科学化的训练方法,任何偏离这一核心前提的努力,其结果也难以持续。观察当前警察院校的教学策略,不难发现,在教育人才的策略设计中,理论研究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而实际的技能训练则相对被忽略。在部分专业领域,警务体能课程在整体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甚至可以说是较小的。经过对多所国内警察院校的深入调研可以发现,体能训练作为独立的课程,大多数情况下仅在新生的第一学期进行,平均每周的课程时间为2个学时,整个学期的总学时一般在20~24个学时。虽然此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对新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但从长远角度看,其实际效果并不显著[3]。事实上,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能成绩,已经能够观察到高年级学生在体能方面的表现不如低年级学生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公安院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小班化教学的目标仍然遥遥无期。在警务实战化的当下,每个培训小组的学生人数较多,这导致训练密度不足,很难满足训练的负荷要求,进而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来看,大部分警察院校在室内训练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上仍停留在初步探讨阶段,大量的体能训练仍然依赖于室外场地[4]。在冬季,由于寒冷的天气、学生的训练热情降低以及运动损伤风险概率的增加,体能训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 训练目标不够明确
在当前警察院校的课程结构中,体能训练的定位尚不明确,课程定位的模糊也会导致指导理念失准,进一步导致课程缺乏清晰的导向。为此,必须深入探究警察体能训练课程与警务技术战术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地说,体能训练应被视为基础课程,而警务技术战术的教学和实践都建立在学员具备一定体能素质的前提之上。鉴于体能训练的基础性特点,其训练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与警务技术战术课程存在显著的区别。
目前,警察院校所提供的警务实战相关课程包括警察体能训练、防卫与控制、武器使用、警务战术、防暴与缉捕,部分设备齐全的院校还进一步开展了泅渡、攀岩等特色课程。尽管体能训练是警务实战课程中最基础的一环,但令人遗憾的是,现阶段警察院校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据统计,体能训练在整体警务实战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0%~15%,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尤其是未来警务技术战术训练对体能素质的高要求[5]。
2.3 训练内容结合不足
警务实战训练的课程体系尤为复杂,其中的子课程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建立在统一的整体框架之下,体能训练与警务技术战术训练并非孤立,它们共同构建了警务实战能力。体能素质是此警务技术战术体系的基石,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技术战术的实际应用。反之,技术战术在实际应用中也为体能训练提供明确的方向,从而加强体能训练的效果。
然而,当前在体能与技术战术训练之间存在明显的隔离,体能、技能、战术三大要素虽然共存,但各自独立,缺乏必要的整合。目前的体能训练更偏向于传统的五大体能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敏捷和柔韧,而这种训练方式并未充分考虑到技能和战术训练的具体需求。例如,在防卫与控制课程中,诸如解脱类的技术,极度依赖学员身体的力量、速度和技巧,如果在体能训练中能够专门针对这些技术进行特定的训练,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体能素质,还能够增强技术战术教学的实际效果[6]。类似地,进行武器使用训练时,加强身体的稳定性训练和提高反应和动作速度的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整体警务实战能力。
2.4 师资队伍素养不足
在技能训练中,教官不仅是知识的传达者,还需要成为训练流程的引导者。在公安学院的体能课程中,教学任务主要都由警队专业教官完成,教官的专业知识、实际技能、理论深度以及教学方法都将对体能训练的成效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当前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并未形成稳定、系统的合作机制,导致体能训练存在主体之间相对孤立的现象。事实上,警察学院中的体能训练在整体警务实战课程中被视为次要课程,甚至连负责此类课程的警体教师也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加之部分警察院校对体能训练的科研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相关的研究成果鲜有出现,体能训练内容也无法及时适应当前的学科发展、警用技术战术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具有其独特的专业要求,更强调与实际警务活动的对接,因此,作为警体教师,不仅要具备警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警察体育训练的规律持有深入的见解。
3 以实战为前提的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研究
3.1 强化体能训练思想意识
为确保体能训练在警察院校中的有效实施,学院领导层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尤为关键,但目前学院策略决策者在对体能训练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尚未充分认识到在警察执法实践中,警察体能的核心地位。这也就导致学院在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时,不能为体能课程提供适当的指导,也无法对训练设施和相关配套设备提供足够的支持[7]。与此同时,警察院校的教职工对警察体能的了解相对肤浅,经过深入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未完全认识到体能训练在警察教育中的核心价值,他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基础的运动训练层面,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师将自己的误解传达给学生,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态度及认识。
在学生层面,虽然警察体能课程的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但由于体能训练的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的态度也相对消极,这种不正确的心态也无疑会对体能训练的深入开展造成阻碍。对此,警察院校应当以实战为基本准则,结合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将人民警察的职责与义务植入人心,进而唤醒学生锤炼身心的自觉。
3.2 设计新型体能训练模式
对于警察院校体能训练的场地设施建设,需从宏观层面出发,确保其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例如考虑建设室内田径场、体能训练综合室和特警技能综合训练场所。完备的场地设施不仅能扩展训练的多样性,提高训练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对警察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进而激发训练热情。鉴于体能训练在课程时间上的局限性,警校需要引入“第二课堂”作为标准教学的补充,该模式应当以学生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配合学生的特性,针对性地强化体能训练计划,补足当前体能训练的不足[8]。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日益盛行,线上体能训练模式为体能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诸多体能训练和健身应用的涌现,为警体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例如,警体教师可以在学期初为学生设定一系列线上体能训练任务,并在学期末进行评估,如使用特定应用来追踪学生一学期内完成的跑步里程、定期的核心肌群锻炼和力量训练等信息,此种方法不仅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确保体能训练得到持续落实。
3.3 构建模块化的训练体系
“教、学、练、战”四大模块都是培养警察人才的关键内容,因此,基于实战的体能训练也要以这四点为核心,将之串联起来,确保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中,“战”代表实战应用的最终目标,而“教、学、练”则为实战提供必要的前期准备,体能训练则为技术和战术在实际战斗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所有的训练都应当以实际战斗为核心,针对模拟警务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培训。
随着警察教育改革的进行,体能训练也更加贴近实战,更好地为实战服务。体能训练不仅是警务实战课程的基石,还是支撑实战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其目标应该是为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提供高起点、高质量的训练,以营造一个全方位的体能训练环境,并根据严格的管理和教学标准培养高素质的警务人才。为此,警体教师需深入各级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确保对新时代警察工作的实际需求抱有深刻的见解,并根据这些需求,勇于创新,突破传统训练观念的限制,确保体能训练能够完全满足实际的战斗需求。
3.4 提高警体教师队伍质量
警体教师作为体能训练的核心推动者,其对教学方法、技术技能,以及相关理论的掌握,对于体能训练的最终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快速演进,警体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以确保体能训练的持续完善。为此,警体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体能训练培训,以提高自身教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此外,师资的来源与配置也是影响警察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警体教师主要来自体育专业背景、退役军人,以及警校优秀毕业生,这种多元化的师资也对队伍整体的互补性提出了挑战。理想的教育团队成员应具备多层次的经验与专业背景,包括资深的教育者、中级职称的实践者,以及初级职称的年轻力量。这种结构确保了团队中既有丰富经验和深厚理论背景的中坚力量成员,又有充满活力和实践能力的年轻成员,从而促进团队的整体发展。
4 结语
为了响应警务工作、警察教育实战化的发展要求,警察院校需要从师资队伍的优化及完善着手,构建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拥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团队。与此同时,随着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警体教师也要勇于改革,探索新的体能训练方法,进一步完善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模块化结构,确保诸多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为提升人民警察在新时代的实战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