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2023-12-27鄢必新
李 双,展 月,鄢必新,王 鑫,张 颖,李 敏,徐 建*
(1.吉林修正药业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长春 130103;2.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 134001)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 味药材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1]。该方主治中阳不足导致的痰饮,其症多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是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等证[2],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传统汤剂存在不便携带、不易储存等缺点,所以要使苓桂术甘汤被广泛应用,需将传统汤剂改良成更加简便快捷、易于储存的剂型。颗粒剂作为一种中药常用制剂,既可最大程度保持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使用时煎煮不便、易霉变、服用量大等缺点,应用前景较好。本研究根据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相关政策,将传统汤剂转化为颗粒剂[3],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开发出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易携带的中药颗粒剂,为苓桂术甘汤颗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1 实验仪器、药材及辅料
1.1 仪器
JJ3000 电子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BZY150K 型自动煎药包装机(天津三延精密机械有限公司);TN100 型中药提取浓缩回收机组(常熟市科慧生物制药设备厂);LGC100 型干法制粒机(北京新龙立科技有限公司);ZLG-5 型中药浸膏离心喷雾机(常州一步干燥设备有限公司);101A-2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SYH-50 型三维运动混合机(江阴市吉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LSH-50 型电子水分测定仪(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F-20MS205DU 双量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
1.2 药材及辅料
甘草(批号:C22100914)、茯苓 (批号:C22091509)、白术(批号:C22101907)、桂枝(批号:C22091823)均购于安国润德药业有限公司;麦芽糊精(批号:200322)、糊精(批号:210514)、可溶性淀粉(批号:200918)、乳糖(批号:211008)均购于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2 浸膏粉的初步确定
苓桂术甘汤是国家公布的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之一,其制备方法为茯苓55.2g、桂枝41.4g、白术41.4g、甘草27.6g,上四味,以水1200mL煎煮,煮取600ml[4-5]。根据以上信息制备的15 批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4.5%,甘草苷的平均转移率为53.1%,甘草酸的平均转移率为43.5%,按照±30%的范围浮动,确定标准汤剂出膏率范围为10.2%~18.9%,甘草苷的转移率范围为37.2%~69.0%,甘草酸的转移率范围为30.5%~56.6%。通过对苓桂术甘汤提取工艺优化筛选,初步确定苓桂术甘颗粒提取工艺为:上述药材,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0 倍量水,浸泡0.5h,提取1h,第二次加8 倍量水,提取0.5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60℃,真空度为-0.08MPa),浓缩成相对密度1.10(60℃)的清膏,喷雾干燥,其出膏率和转移率与标准汤剂基本吻合,提取得率为14.8%,粉碎,过80 目筛,即得中药干膏粉,备用。
3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3.1 处方设计
根据苓桂术甘汤临床服用剂量及出膏率,按照14.5%计算,每日口服苓桂术甘汤干膏粉为24g,依据苓桂术甘汤用法用量,确定为一日3 次,一次1 袋,每袋含苓桂术甘汤干膏粉不得少于8g,本品的剂量定为10g/袋。
3.2 制粒工艺筛选
中药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是根据各味药材的性质、临床用药需求等,配备适合的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等方式制成[6]。但湿法制粒存在颗粒烘干时间长、对有效成分破坏大、辅料用量过多等问题,而采用干法制粒可以减少辅料用量,直接制粒,无需湿润、混合、干燥等过程,工艺简便,能有效保证中药质量,故选择干法制粒进行本项实验研究[7]。
3.3 制剂成型辅料种类考察
中药制剂工艺中颗粒剂常用的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乳糖、可溶性淀粉[8],取苓桂术甘汤干膏粉,按照干膏粉量∶辅料量=80∶20 分别加入上述辅料,并在送料转速20r/min,压轮转速2rpm,轧轮压力5.5Mpar,整粒速度为150rpm 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干法制粒,观察不同辅料制粒成型情况,并以颗粒的一次成型率、干法制粒情况、颗粒性状等为指标,筛选辅料种类[9]。结果见表1。
表1 辅料种类干法制粒考察结果
由表1 实验结果可知,在苓桂术甘汤喷雾干膏粉中分别加入20%比例的糊精、麦芽糊精、乳糖、可溶性淀粉,进行成型工艺考察,其中处方3、4 中采用乳糖、可溶性淀粉作为稀释剂时,制粒稍粘轮。处方1、2 采用糊精、麦芽糊精为稀释剂时,制粒不粘轮,但糊精制粒时易掉粉,综合评价,采用麦芽糊精为辅料进行干法制粒时,物料成条较好,不粘轮,制备的颗粒硬度适中,大小均匀,颜色无差异,不掉粉,且颗粒更容易溶解,颗粒成型率高,因此选用麦芽糊精作为苓桂术甘汤颗粒的稀释剂进行下一步研究。
3.4 辅料加入量的考察
参照以上辅料种类考察结果,选择麦芽糊精为本品成型稀释剂,分别按照辅料与干膏粉百分比0、10%、20%、30%、40%、50%进行实验设计,按照处方将辅料与干膏粉进行混合,并在送料转速20r/min,压轮转速2rpm,轧轮压力5.5Mpar,整粒速度为150rpm条件下分别用干法制粒机制粒,观察各辅料量对应处方颗粒成型情况,并以颗粒的一次成型率、干法制粒情况、颗粒性状等为指标,筛选辅料的最佳加入量。结果见表2。
表2 辅料加入量干法制粒考察结果
表2 实验结果可知,以苓桂术甘汤干膏粉制粒时稍粘轮,但能成型,一次成型率为47.2%,颗粒成型率低。在添加10%~40%辅料制粒时,可压性好,颗粒大小均匀,硬度适中,一次成型率均达50%以上。故干膏粉与辅料百分比在25%左右最好,可满足颗粒剂的放大生产。
3.5 原辅料混合物含水量考察
因为混合物中水分含量对物料成型有影响,所以对混合物含水量进行考察,确定适合制剂成型的混合物水分含量范围。取苓桂术甘汤干膏粉,按确定的制剂处方量加入适量麦芽糊精,混合均匀,分成6 份,每份300g,采用减压干燥或喷95%乙醇方式,得到不同含水量的混合物,以干法制粒情况为指标,确定混合物的含水量范围。结果见表3。
表3 原辅料混合物含水量考察
由表3 实验结果可知,混合物含水量在2%左右,物料偏干,不易成型,含水量在7%左右,物料黏轮,含水量在3.5%~5.5%之间。制剂成型较好,为保证物料的可压性,混合物水分应控制在3.5%~5.5%之间。
3.6 制剂成型工艺参数考察
干法制粒时影响颗粒成型的主要因素中,除物料水分外,在干法制粒过程中,轧轮压力、送料转速、压轮转速等因素也存在一定影响[10]。取原辅料混合物5份,每份500g,固定制粒目数为14 目,整粒速度为150 rpm,以颗粒成型率和颗粒性状作为评价指标,收集能通过一号筛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称重,计算成型率。结果见表4。
表4 干法制粒工艺参数考察
由表4 实验结果可知,在固定制粒目数为14 目,整粒速度为150rpm 时,试验3 所确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成型率较高,颗粒性状较好,因此确定干法制粒第一次送料转速20~25rpm,第二次送料转速15~20rpm,压轮转速2~3rpm,轧轮压力5.5Mpa,制粒目数为14 目,整粒速度为150rpm。
3.7 颗粒吸湿性考察
为了保证颗粒的稳定性,考察颗粒是否易吸潮,进行临界相对湿度测定。称取苓桂术甘汤颗粒7 份,每份约2.0g,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置于CH3COOK、MgCl2、K2CO3、NaBr、NaCl、KCl、K2SO4的不同过饱和溶液干燥器内,于25℃恒温培养箱中放置72 小时后,称重,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5。以相对湿度(RH)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吸湿曲线,曲线两端切线交点的横坐标为临界相对湿度CRH,结果显示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5%,详见图1,即颗粒生产和贮存时,控制环境RH 应在65%以下。
图1 苓桂术甘汤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曲线
表5 颗粒吸湿性考察结果
3.8 成型工艺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制剂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按上述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3 批中试验证实验,工艺验证结果见表6。如表6 所示,工艺放大生产过程中,生产顺利,重现性好,各项指标考察均合格,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可见本品制剂工艺稳定可控,操作性强,可进行工业化生产。
表6 三批中试工艺验证结果
4 讨论
苓桂术甘汤为古代经典名方,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方面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不易贮存和携带。经典名方制备成颗粒是对中药经典名方汤剂的传承与创新,在保证疗效确切、剂量准确的同时,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易贮存等特点。本研究在古方的基础上对苓桂术甘汤进行颗粒制剂工艺研究[9],通过对颗粒剂辅料种类、用量以及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等条件进行筛选,得到最佳制备工艺路线,优选的辅料麦芽糊精具有溶解性好、不易吸潮、稳定性好等优点,可满足苓桂术甘汤颗粒的制剂成型性要求。通过优选的最佳工艺参数对该工艺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制得的苓桂术甘汤颗粒成型性良好,合格率较高,溶解性佳,制备工艺稳定可靠,为后续中试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